木子美再談性愛日記 自感不夠成熟比較保守
2008年03月28日 08:37:50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核心提示:2003年11月11日,“木子美性愛日記

事件”在舉國引發一場激辯。木子美目前任職于一家

知名博客網站。她堅守著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依舊

從不同的男人身上去滿足自己的好奇。5年前的“木子

美風波”對她來說,不過是漫長生命中激起的一圈漣

漪。

 

木子美

 木子美:我沒法完全封閉自己

    人物檔案

    木子美,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2001年畢業于廣

東某大學,原為廣州某小資讀物性專欄作家。2003年

8月,其在博客上大膽描述了自己與廣州某著名搖滾樂

手的“一夜情”細節,經新快報報道後紅遍網絡,又

被稱為廣東第一個“用身體寫作”的女人。

 

    2003年的中國網際網路,春暖花開,春心蕩漾。一

個叫做“博客”的東西,就在一片春天的氣息中,闖

入國人的視野。

 

    木子美,一個率先在博客上發表性愛日記的廣東女

子,其博客令閱者好奇,驚叫,偷笑,窮追,迷惑,

鄙夷,或兼而有之;也有一些圈中人,不斷猜測著誰是

性愛日記的男主角。

 

    2003年11月11日,新快報率先披露了“木子美性

愛日記事件”,在舉國引發一場激辯。

 

    新快報打響了網絡新聞的第一炮,而“木子美”一

詞也成了最熱門的搜索及點擊詞匯,此後半年始終高

挂于各大門戶網站首頁。

 

    因新快報報道“一炮而紅”的木子美,今日北漂任

職于一家知名博客網站,不時亮相于知名電視臺的訪

談節目。她堅守著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依舊從不同

的男人身上去滿足自己的好奇。5年前的“木子美風

波”對她來說,不過是漫長生命中激起的一圈漣漪。

 

    談博客

 

    當時並不認為性是特別隱私

 

    從2003年11月11日開始,新快報連續4天以大篇幅

報道了木子美公開性愛日記的事件。

 

    用新聞價值標準衡量,“木子美事件”兼具異常

性、時新性、接近性、衝突性、趣味性,尤其是話題

價值,但在當年的大氛圍下,公眾媒體選擇這個題

材,撇開操作的難度和所面臨的道德指責不說,也是

夠大膽的。該報道一經推出,即被搜狐、新浪等各大

網站連篇轉載,並引發一場網絡大討論,“木子美現

象”成了公眾的熱門話題。

 

    2008年3月,木子美平靜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回訪,對5年前意外走紅的《遺情書》及報道給她所帶來的影響侃侃而談。

    記者(以下簡稱“記”):能談談當時怎麼開始寫《遺情書》的嗎?

    木子美(以下簡稱“木”):在沒有寫博客之前,我就在寫性專欄。當時我所在的媒體做了一期關于新新媒體的專題,我們很多同事因此開始寫博客,我也跟著寫。可能我當時沿襲了寫性專欄的某些風格和元素,寫專欄還是有比較多限制的,所以我就把更多瑣碎的東西,更日常化的東西都寫在了博客上,可能有比較多關于性的東西。

    記:當時有沒有為博點擊率特地去寫性?

    木:其實當時跟現在的環境完全不一樣。那時候博客中國還完全是個小網站,不是大家特別關注的那種,只是有一些寫博客的人在上面寫東西,圈子很小,沒想到後來會演變成這樣子。

    記:當時為什麼選了一些人的真名來公開呢?

    木:我當時可能覺得就算我不寫他們的名字,描述他們的大概特徵,大家也會知道,所以沒有想著去回避什麼,而且覺得有點好玩。我當時並不認為性隱私是一個特別嚴重的隱私,對于被寫到的人,自己覺得不會對他造成太大的影響。比如說那個搖滾歌手,他的生活也是比較OPEN的,以前我們經常會在酒吧碰到,大家熟悉的朋友也會在一起玩,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太忌諱這些東西,所以寫的時候我沒有特別想去保護誰,也沒刻意想傷害誰,也沒想到自己的博客會被當做一個素材或新聞的形式去寫。可能是因為後來被人轉到西祠胡同去了,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拐點,不然應該就只是內部的人在看。

    記:當時你好像拒絕了很多媒體的採訪,但後來又接受採訪了,這是為什麼呢?

    木:我並不希望事情發展成這樣,所以我不願意說什麼,我想只要我不說,別人也寫不了什麼。但我發現即使我不接受採訪,還是有很多媒體亂寫,所以我決定出來解釋,但沒想到越解釋越糟糕,所以幹脆不理了。

    記:這個事件發生後,對你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

    木:我的生活變得很不正常,以往每天都是固定的時間上班,固定的時間回家。當時還有很多人打電話到我的單位,因為報紙上登了單位的電話號碼,這對我身邊的同事都造成了影響。

    記:你是因為這件事被單位辭退的嗎?

    木:當時是和報社的領導商議後決定走的,因為我不想給別人造成麻煩。

    談影響

    可能跟人溝通,成本會大一點

    “從小到大,在某個范圍內我都是一個很出名的人,只是現在這個范圍比較大而已。”

    木子美曾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稱,自己並不是一個“本來默默無名、一夜暴富”的人,早在大學時候,她就開始剃光頭、搞行為藝術。她對這種狀況的解釋是“出名是我個性上的原因——我要和你不一樣,你不做我做”。

    從2004年起,“木子美”逐漸淡出公眾的視線。繼她之後,國內網絡又冒出了竹影青瞳、流氓燕、芙蓉姐姐等新一批“紅人”。

    記:從原單位出來後,你去了哪裏?

    木:2004年1月我去了一趟北京,然後回到廣州,接著去了上海,談戀愛,從事自由職業。2005年到北京,在一家網站工作到現在,過著“朝九晚六”的生活。記:自從這個事件後,你好像代言了一些產品,還上了鳳凰衛視。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木:不好也不壞吧。我就代言了一個產品,那個也是隨性的。上鳳凰衛視並不是我想出名,他們(鳳凰衛視)請我去,也是有他們的目的,我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記:這個事情對你現在還有什麼影響嗎?木:說不上什麼影響,就看你怎麼看待這些關係,可能跟別人溝通成本會大一點。因為別人是先認識了媒體報道中的你,才有機會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你,他會帶有一種印象。要跟這個人交往的話,要有一個過程讓他了解真實的你。當然我並不是太刻意地告訴他我不是這樣,但是在往後的交往過程中,他也許會發現原來真實的我是這樣的。

    談愛與性

    性不只是運動,前後還有交流

    “荒淫無度的性行為盡量控制在物質技術能夠發揮作用的層面,這是保證身體完好無缺,讓你有機會後悔或繼續享樂的前提;然後是心理上單純地將性行為看成是它本身,它只是跟其他行為一樣為人所需而設罷了,這是防止心靈支離破碎的途徑。”(摘自《遺情書》2003年11月6日內容)

    “木子美風波”的關鍵,在于她對性的大膽展示。在報道時,新快報編輯部確立了一條原則:把這個案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客觀報道,持平中正,不對“性”作渲染,也不以編輯部的立場進行道德批判。

    記:在你的《遺情書》裏,有寫到如何防止心靈支離破碎,其實就是如何把愛與性分離。但不少女性都覺得愛與性難以分開,你是怎麼看待兩者關係的呢?

    木:我覺得感情跟感覺不大一樣。很多時候有感覺,但不一定代表有感情。我並不是完全沒有感覺就和一個人發生關係,但感覺可能沒有上升到愛情的地步。我認為你要是覺得一個人吸引你,你就會對他產生感覺,那說明你是能夠接受他的。對我來講,我可能就是存在這樣一個界限。因為我沒有別的目的,我不是說去交易,為了錢,沒有誰會去強迫我跟誰發生關係。

    記:你到現在為止有沒有愛上過一個人?

    木:不是說我沒有愛上一個人,而是我覺得愛上一個人並不一定代表要把這份愛開花結果,過一輩子。我不希望把愛變成一種控制,我愛一個人,希望他過得更好,這樣愛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我愛他對他造成了很大壓力,換成我也受不了。我愛上一個人,可能我會比較長的時間想念他,會聯係一下他,知道一下他的生活,在他需要的時候幫助他。我覺得這對我來說就已經是一種感情的東西了,因為我不是對每個人都這樣。

    記:那你對性這方面怎麼看,是把它當成生活的調味品嗎?

    木:我最希望它是比較愉悅相處的東西。我覺得兩個人在說不出的親密的時候,心情是很好的。我只是覺得喜歡這麼一種狀態,沒有特別多的負擔。在跟一個人親密的時候,兩個人都比較單純,至少在一段時間裏面,兩個人都是挺開心的。並不只是說運動,其實在前前後後會有很多交流。

    談婚姻

    我就比較保守,自感不夠成熟

    2003年接受某報記者採訪時,木子美曾表示可以把結婚當作行為藝術。當問及婚後生活時,木子美說了一句“各自鬼混吧”。今日的她說,自己可能需要性格上的修煉。

    記:你曾經提到過自己不是特別能和人長期相處,那你最長能跟人相處多久呢?

    木:如果是同居的話,最多不超過兩個月。我覺得一般來說是一個月。

    記:這樣很難適應婚姻。

    木:是。所以我說我其實是比較了解自己的。我知道自己對生活不是很有忍耐力或耐心。

    記:那你會不會一輩子不結婚呢?

    木:其實我還小啊!我覺得婚姻這個東西,如果在你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因為某種習慣或約定俗成的東西去結婚,還是會出問題的。我覺得自己可能需要性格上的修煉,或者等自己能接受這個東西。但我現在還做不到,因為我還有很多好奇心,我沒辦法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我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婚姻並不抱太大希望,認為想結婚就結,不合適就離。相反我就保守些,要麼我不結,結的話我就要有成熟的心態,把婚姻經營好,否則沒有必要結婚。

    記:曾經有記者問你結婚後會幹什麼,你說“各自鬼混去吧”。

    木:(笑)對。其實以前我的一些回答是很隨機的。但從邏輯上來講,還是一樣。如果我要結婚的話,至少現在我還無法做到對外面的世界不感興趣。你看梁朝偉和劉嘉玲,兩個人估計心裏面都想了很久很久,都沒有覺得自己成熟到可以結婚了。我覺得他們對婚姻是挺慎重的,因為可能很多人只是一種熱情,在熱戀當中就把婚結了,有的人就會一直等到自己可以完全接受婚姻的時候。有時候人要能面對自己,清楚自己能否做好。我沒有把婚姻當做生活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反倒是你跟一個人結婚了,你要去配合很多事情。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承受能力,就會很麻煩。(陳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