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通光能靠環保圓發達大夢--吳世章讓股東大賺百倍

邱太火宣、郭庭昱  2005-03-14
調整字級:
益通光能三月三日興櫃掛牌交易,和同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茂迪出現比價效應,早盤九○元一路拉抬,不到兩小時就突破二○○元大關,收在二四八元,漲幅一‧七五倍,創下興櫃單日漲幅紀錄,董事長吳世章領軍的益通光能,究竟有何本事?
   

 

 

走進台南永康工業區,周邊都是衛星小廠,路走到盡頭,眼前突然一亮,一片寬闊的草原綠地和鄰近密集的工廠建築,顯得格外不同。

 

 

民國七十年底成立的基益集團以汽車零組件起家,董事長吳世章對製造太多的汽、機車污染地球感到很憂心,八十七年政府推動無污染的電動車政策,基益集團就投入電動機車生產,至今國內僅剩基益仍在從事電動機車生產。

大學生當黑手起家

八十九年基益研發的越野車、沙灘車及電動機車正式量產,並以自創品牌E-TON行銷歐美,基益生產的沙灘車占全美二四%的市場。

 

投入無污染的電動車製造後,九十一年基益又投身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製造,成立益通光能,益通光能原本只是基益企業的一個部門,後來獨立成立公司。成立初期吳世章四處訪才,終於找來德國斯圖嘉大學博士、當時任職中鋼的蔡進耀。

 

從成功大學機械研究所畢業的吳世章,從小就喜歡拆爸爸的收音機、照相機,再拼裝回原樣。大學選擇最愛的機械系,六十二年在花蓮服役時,他擔任教官,還因改良過機槍和大炮,拿到國防部頒發的獎金。

 

以吳世章的學歷,在當時大可舒服地坐辦公室,但為了扎穩馬步,他選擇進入台中永進機械廠,從現場工程師做起。每天吳世章工作九小時,不到一年就升任總工程師,「那一年黑手的經驗,讓我對機器設計及成本瞭若指掌,往後二十多年採購機器,都能取得相當便宜的價格。」吳世章驕傲地說。

 

 

原始股東投資三百萬變三億

六十五年,吳世章轉進台朔重工的前身台塑機械事業部,負責台塑關係企業建廠業務以及設備研發。當時南亞要擴大規模,需要二十四英寸的PVC硬管壓出機,但因尺寸太大,一直無法突破,後來吳世章順利解決問題,不僅成為全球第一人,也讓南亞搶到商機,賺不少錢。

 

 

然而,在台塑工作終究只是替人打工,那時吳世章剛好有位親戚投資的基益企業出現危機,該公司原有資本額七百五十萬元,虧到淨值只剩二百萬元,為了救火,吳世章在七十一年來到了基益。

 

「剛到基益時,先增資一千一百萬元,解決技術問題後,很快就賺錢,後來又增資一次一千五百萬元,從此再沒跟股東伸手要過錢。」撥撥算盤,當時投資三百萬元的人,現在都有一百倍的獲利!談起目前基益企業的營運,吳世章顯得很自豪,並認為現在的成績對得起股東,也對得起自己。

 

在汽車零組件業務穩定後,吳世章研發的野心擴大到沙灘車,基益八十七年研發沙灘車,八十八年推出後就賺大錢,當時股本三億多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竟高達十五元。主要是由於基益不同於台灣其他業者,完全靠著自行研發、製造,並以自有品牌E-TON行銷歐美,創造豐厚的利潤。

 

 

 

 

電動機車暢銷英國市場

有了做沙灘車的經驗,基益隨後介入電動機車研發,一步步向環保事業邁進。談到電動機車,吳世章的語氣興奮起來,「在歐洲那種相當注重環保的地方,若是騎汽油機車進入倫敦,每次都得繳五英鎊(約二五○元台幣)稅金,但電動車就不用,所以,我們的產品在英國賣得非常好。」

 

 

但在國內,一般民眾都嫌電動機車充電麻煩,即使政府補助,接受度還是很低。

 

因此,吳世章設計出汽油、電力的混合動力,讓機車發動時用電力(機車發動時最耗油,造成的污染最大),起動後用汽油,既方便又能節省,可以兼顧環保與成本。

 

「以後我還要做電動轎車,現在賓士的Smart一台要六十萬元,我們只要二十幾萬元,當作街車又好,停車又輕巧,將來等奈米太陽能技術成熟後,只要在機車上頭搭個太陽能屋頂,就可以變成轎車」,談到結合電動車、太陽能的商機,吳世章更是眉飛色舞起來。

 

太陽能電池是吳世章投入的另一項環保事業。(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29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