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菁英大陸求學創新生放大圖片

 崔慈芬現在台北、北京兩地跑,再度成為學生,讓她比坐主播檯還光鮮亮麗。

 「放棄工作、離鄉背井、和家人分開,只為唸書。」這是近年來在台灣白領菁英界很常見的現象。這些事業有成的人,甘願付出可觀的代價進行一場「冒險」,為的是在調整中積蓄力量,換取一個跟原來不一樣的人生。而中國大陸,則成為他們當中許多人展開新人生的起點。

 在工作了十五年之後,崔慈芬在去年七月毅然離開華視主播生涯,報考大陸的碩博士聯招考試,今年九月,她正式到北京的人民大學報到,成為第一位到該校拿博士學位的台灣主播,專攻國際傳播。捨掉台灣資源,為的是要得到另一種新的資源、視野與人脈。

 在台灣當了四年律師的譚湘龍,為了想改走學術路線而辭去工作,先後在台灣東吳大學和大陸的北京大學修博士學位。一九九六年,他更進行了一般人不敢為的大冒險:辦妥東吳休學手續後,成為北京大學專攻國際法的全職生。

家庭分離 壓力巨大

 回想四年在北大唸書的日子。譚湘龍直說:「付出代價太大了。」當年台灣景氣很好,比大陸進步得多,很少人到大陸唸書,他卻選擇「拋妻棄子」到北大。家人、朋友都不諒解,與太太的關係更變得疏遠。兩人見面時經常吵嘴,最後,太太總是叫他「滾回北京」,因為他在家讓她很不習慣。

 譚湘龍在北京唸書,太太在台北工作,兩個唸幼稚園的小孩只好交給住在新竹的爺爺奶奶,一家四口分居三地,太太常和小孩打電話「心戰喊話」,令他心酸難耐。

 他和朋友、家人的關係直到二○○○年他快畢業時,因兩岸局勢改變而有所改善。當時,開始有人請他回台灣演講,還出版了《經商大陸一點通》的書,太太也開始轉而支持他在大陸發展。

追求理想 義無反顧

 譚湘龍不諱言,到北大唸書主要在建立人脈,他的導師王鐵崖是國際知名教授。敢衝敢拚的他在北大唸書期間,就幫台商打官司,第一次就勝訴,更令他相信自己有機會和能力留在大陸發展。畢業後,他先留在北京,後來轉移陣地到上海浦東,與當地朋友共創律師事務所。

 今年七月他再取得台灣東吳大學博士學位,這樣,他在兩岸都吃得開了。但他還是決定留在大陸發展,因為他想的不是在台灣優秀的律師事務所當優秀的律師,獲取豐厚的收入,他的目標是要建立全亞洲最大的律師事務所。

 最近他打算接小孩到上海,他曾經錯過小孩的成長,現在,他認為,是過爸爸生活的時候了。

 回顧這幾年來付出的代價,他語重心長的說:要唸書之前,必須要安頓好家庭。

放棄高薪 重新上路

 唸了書並不保證前程更璀璨,當中不乏鎩羽而歸的例子。例如,台灣不承認大陸的學歷,就讓許多人辛苦唸書後,回到台灣發展受限。在北大讀書的台灣學生聯誼會會長陳正勝也說,目前辭掉工作到大陸唸書的人,投資報酬率還很差。但為何還要冒這個險?

 崔慈芬清楚知道,在中國大陸,她要從零,甚至是負開始。沒有人告訴她這個決定是對還是錯。七年前,她曾經因為對老東家堅守承諾而錯過了在台灣新聞生態重寫時創造事業高峰,如今她不想再錯過大陸熱的另一波機會。

 崔慈芬表示自己的選擇是沒有退路的,她形容自己現在這個年紀是吸收菁華最強的時間,有去蕪存菁的判斷力,而生命仍保有好奇心、學習心和熱情。「憑著冒險的心,我聞到進步的味道。」

 不過,她卻要肩負許多不為人知的代價。首先是財富縮水,在大陸,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捨與得之間,她大約損失了一半原來該有的財富。

忍受孤獨 繼續成長

 她的家庭同樣因此有了大轉變。她的丈夫鍾瓊亮在上海經商,丈夫前妻的兩個孩子則在台灣讀書,一家四口同樣分居三地。現在她與丈夫往往是在媒體上得知對方的動態,電話成為維繫彼此情感的工具。

 但是,為何她不遷就丈夫的經商地點而到上海唸書?她認為這是太庸俗刻板的想法,「夫和妻都要成長」,兩人之間要同步協調而不能只是簡單地遷就。

 鍾瓊亮認同太太的觀點嗎?他表示,「我最討厭沒有事做的人生,好像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感覺。」在他看來,人生不只是一個劇本,更重要是一個有人想要看的劇本。

 崔慈芬覺得自己像個先行者,但在考量跨出的同時,她不敢妄想也不敢妄求,不和別人比較,只求在五年裏,有許多出乎自己意料的驚喜和收穫。 資料來源:台灣《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