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日本暢銷作家勝間和代 「勝間流」追求效率最大化

  • 林孟儀
  • 上帝是很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 小時,但日本一位近年竄紅的暢銷書女作家,卻能把24 小時變成48 小時,她不僅開設投資顧問公司、組織職業婦女社群、經營個人部落格、為報紙雜誌寫專欄、擔任日本政府顧問、兼職撰寫暢銷書,晚上回到家,還得搖身一變為照顧3個女兒的單親媽媽!

    在日本備受三十世代推崇,甚至被譽為「虛擬主管」的勝間和代,今年40 歲,正因主張有效率地管理時間與金錢,在日本刮起一陣「勝間流」旋風。「努力卻沒效率,絕對無法成功!」身兼數職但分身有術,勝間和代在工作、創業的20 年間,年收入增加20 倍。今年應邀出席台北國際書展時,接受《30 雜誌》專訪,她再度提出自己一貫的主張。追求人生效率最大化的勝間和代,五官立體精緻,態度從容大方,但說話飛快、反應敏捷;訪問才開始不到5 分鐘,她便因覺得口譯人員翻譯得太精簡,當下改用英語與記者直接對答,充分顯示她對效率的追求,對成果的重視。

    分身有術 年收入增加20倍的秘密


    徹底Google化


    回溯勝間和代的經歷,非常具傳奇色彩,她19 歲就讀慶應大學二年級時,就創下最年輕取得會計師執照的日本全國紀錄。20 歲結婚生女,之後任職於麥肯錫、摩根大通等知名外商企業,2005 入選《華爾街日報》「最值得矚目的50 位女性」,2006 年獲得AVON 女性大獎,2007 年一口氣出版9 本書,去年出版幾本書,總銷售額已經達到120 萬本,並獲得日本經濟部第一屆Best Mother 獎。

    從勝間和代的第一本書「當個獨立女性」,到後續的暢銷書如《效率增加十倍的「新.知識生產術」》、《年收增加十倍的讀書法》、《錢存銀行窮一輩子》等,不難發現她是個充滿活力的行動家,她的書之所以暢銷,正是因為分享了如何有效率、有系統、有目標地將知識變成力量,再轉化為財富的方法,滿足日本年輕人提高知識競爭力的需求。

    「資訊是現代的貨幣!」勝間和代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財富從愚者手中流向智者的機制;未來,「資訊主義」將取而代之,財富將從沒有資訊的人手上,轉移到掌握資訊的人手中。

    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一定要掌握優質資訊,將自己徹底Google化,在資訊洪流中掌握1%真正有價值的資訊。並提高知識產出的效率,而「將自己徹底Google化,在資訊洪流中掌握1%真正有價值的資訊」,是勝間和代自認能身兼多職,在有限時間內能作別人兩倍的事,並在工作20 年間,年收入增加20 倍的祕密。

    求取工作生活平衡


    信仰「GTD」哲學


    但,別以為勝間和代是「工作狂」。

    「我最優先希望跟3 個女兒多一點時間相處!」勝間和代有分別就讀國小、國中、高中的3 個女兒,「為了要達到這個願望,所以在工作上就必須很講究效率。」

    比起時下的慢活、樂活哲學,勝間和代信仰的是「GTD」——「get things done」,積極把事情完成的生活態度,才能在工作和生活間求取平衡。

    為了讓時間管理效率最大化,勝間和代每晚會從Google 日曆確認隔天行程,上網查氣象預報,再用有GPS 功能的手機研究隔天各行程的地點和距離。早上起床後,她會上Gmail 和社交網站Mixi 收信,然後騎自行車出門順便健身,平均每天都得騎上20 到40 公里。騎上安裝有GPS 導航儀的腳踏車,她還會邊聽MP3 學英文或聽新聞,並隨時利用會議空檔的零碎時間,以筆記型電腦瀏覽新聞與付費訂閱的資訊。

    「在資訊的洪流中,要看清並有效地挖掘出那1%有價值的訊息。」勝間和代指出自己的強項,她主動管理資訊,過去喜愛使用火狐(Firefox)搜尋引擎管理頁面,現在也用最新的Google Chrome 搜尋引擎,可以管理多個搜尋選單與關鍵字,節省時間。

    時間、人脈、健康、投資十倍化


    打造商務艙的人生


    為了讓人脈累積效率最大化,勝間和代1997 年為了分享育兒心得,白天從事顧問工作,晚上則架設支持職業婦女的網站「麥田」,2004 年還開設自己的部落格,持續經營,將自己的人脈十倍化。

    在現實生活中,勝間和代利用不容易喝酒,時間也有限的午餐時間,每週撥出3 天邀請想認識、請益的人共進午餐,既能交換訊息也能累積人脈。為了支援知識產出最大化,勝間和代非常注重健身與生活習慣,以排除所有影響效率的因素。例如她不抽煙喝酒,不過度交際,少看電視,隨身帶計步器,每天騎自行車,每週上3 次健身房,確保每天至少睡滿6 小時等。

    雖是學會計、財務出身的勝間和代,也曾操盤失誤、買到很貴的房子與不划算的人壽保險,因此她寫了《錢不要存銀行》這本書,呼籲年輕人應自修「金融素養」這門學校沒教的課。
    為了金錢投資的成效最大化,她指出,寧願把錢拿來買債券,也不要把錢放在銀行「睡覺」,讓自己窮一輩子!

    勝間和代曾在書中提到,她觀察過搭商務艙的人士,不是在看書,就是在用筆電,不斷致力於知識吸收與生產;反觀搭經濟艙的人,多半都在打電玩、看電影、睡覺,「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屬於經濟艙,還是商務艙?」

    善用資訊、講究方法、廣集群智的勝間和代,為自己打造了多元的身分與水漲船高的身價,並且不吝於將她的訣竅出書與讀者分享。知識經濟時代的生存之道,勝間和代以虛擬的心靈導師之姿,為三十世代做了最佳的示範。

    《30 雜誌》專訪勝間和代摘要如下:


    《30 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的人生夢想是什麼?

    勝間和代答(以下簡稱答):認真想起來,我高中時曾想過,如何作一份讓很多人高興、可以幫助別人的工作。

    當然,我也曾幻想過,希望20 歲時賺到1 千萬日圓,30 歲賺到5 千萬,40 歲最好能賺進1 億!日本人很怕在公開場合談錢,但我認為賺錢不是那麼髒、不能拿出來講的事。我相信如果一個人想要幫助社會、改變社會,就得賺到一定的收入,才有餘力去作更多事。

    問:你19 歲就打破日本紀錄,考到會計師執照,但20 歲就結婚生子,提早面臨工作與家庭兼顧的局面,難道沒有想過,隨俗當專職的家庭主婦嗎?

    答:其實我20 歲時,剛生第一個小孩,生活重心放在自己周遭,希望把家庭顧好,再找個能養家的工作,腦中沒有太多高遠的夢想。因為在日本,若先生沒有賺很多,光靠一份薪水,孩子的教育費是無法確保的。況且,婚姻還有離婚的風險在,女性必須要有獨立的經濟與生活能力,所以我從未想過專職當家庭主婦。

    問:你做為職業婦女,還同時扮演那麼多角色,是因為具備了哪些關鍵能力?

    答:資訊素養是我最擅長的能力,也就是在一片資訊洪流中,挖出1%真正有用的資訊,整理出架構,再傳達給別人。再者,我對自己在意、想瞭解的事,會親自去觀察驗證。例如,聯合國雖會出版各國的兩性平等調查報告,但是當我想知道商務艙的男女比例時,我就會親自去數。很多人靠著印象去瞭解一些事情,年輕人應自修「金融素養」這門學校沒教的課。
    你的錢是在郵局或銀行的定存裡睡覺嗎?不知道「要用錢來賺錢」,等於是白白丟掉應該到自己口袋裡的錢。

    勝間和代認為,學習金融素養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資產配置的觀念。在可運用的資產中,持有大筆現金、存款,從金融理論上,會產生極大的機會損失(chance loss)。她對各種金融商品的投資觀點如下:

    1.定期存款和公債
    公債的利率比定存高,寄存期間有一定利息、沒有匯兌風險,期滿還可以還本,如果手上有中途解約可能性很低的錢,不要存定存,買公債的報酬率會比較高。

    2.股票
    股票市場永遠是法人賺,散戶虧,法人在消息面和資金管理上佔盡優勢,個人投資家不如購買與股票指數連動的基金。

    3.外幣存款
    外幣存款利息是由通膨率加上實質利率,但期滿後想兌換回台幣,如果台幣匯率沒漲,可能賺了利息,賠了匯差。台幣走低時進場,才能利差、匯差兩頭賺。建議買全球政府債券型基金,投資利息高的各國政府公債,同時賺到匯差和利差。

    4.不動產
    新房子的售價包含了行銷廣告費用,因此買中古屋公寓比買新蓋的大樓公寓划算。而人口開始減少,住宅土地不可能大幅上漲,進入住宅投資低報酬時代。買房的頭期款,或許不如拿去投資其他金融商品,或買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5.共同基金
    對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好的分散投資型商品,但注意,理專說不出口的祕密是,他們建議的基金卻未必都是好的商品。!

    6.人壽保險
    遞減型的定期壽險,比保額固定的終身壽險,來得低價,也較不會白繳許多保險費。但我卻選擇實際去驗證。還有,我過去的經歷、職能很多樣化,有會計師執照、做過企管顧問、當過分析師、證券交易員,後來又進修財務,所以你看我出的書,可以寫財報、談行銷、教理財等,融合應用很多專業。

    問:我很好奇,你的人生排序是什麼?

    答:我最優先希望跟3 個女兒多一點時間相處、還有每週上3 次健身房、有時間在家裡發呆啦等等;為了要達到這些願望,所以在工作上就必須很講究效率,如此一來,工作才會是達成夢想的跳板。

    問:但你書中暢談如何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和金錢,讓人感覺你是個工作狂,和時下流行的「樂活」主張似乎背道而馳?你怎麼看自己的生活態度?

    答:我信仰的生活態度是「get things done」,積極把事情完成!樂活、慢活在日本已經是過時的觀念,感覺跟環保永續比較有關。我想人不能完全一味地追求慢步調的生活,我的生活態度就是在人生跟工作上盡力求取平衡的,而為了讓工作和生活平衡,就必須積極講究效率。

    問:可以多談談身兼多職的你,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嗎?

    答:我們的時間和金錢,應該有效率地投資在長遠的未來上。例如,一般網頁瀏覽效率不高,可能得花上半天;我將網頁設定在新聞網站,善用火狐(Firefox)及Google Chrome 搜尋引擎,吸收新聞資訊,只要20 分鐘,瀏覽網站的效率就會提高許多。沒有效益又花時間的事,我都盡量外包,例如我24 歲開始,就在同事的建議下,開始雇用居家打掃人員了。

    每天可以省下的10%到20%時間,可以拿來作別的事。這樣漸進式的改善,就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也是這樣實踐的,每天早上6 點到8 點,我就用來寫書,今年還要再出5 本書,不過我永遠都在尋找更好的時間替代方案。

    問:你的工作經歷看似非常地平順,可以談談人生中遇過哪些挫折嗎?

    答:人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30 到34 歲之間是我人生最辛苦的階段。30 歲時,我剛當上麥肯錫的經理,那時我下面帶著7到10 人的團隊,都是只有一、兩年經驗的新人;上面的主管性格上有很大的問題,易怒、對部屬缺乏同理心;偏偏客戶又很緊迫盯人,常在週末還打電話叮嚀我,週一早上開會時該準備的資料。下面帶不動,主管又有問題,我像是三明治,對上、對下、對外關係都非常辛苦,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每天為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這段時期,讓我學到很多職場上的溝通協調、生存之道,但我實在不推薦其他人去過這樣的活!

    問:這樣艱困的時期,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發?

    答:我認為(日本)職場上有性別歧視,不過在這樣的環境裡,女性更要表現得比男性優秀,學習與男性共事才行。這些男性會如此反應,是因為他們必須養家餬口、保護妻兒,但是女性也有家庭要照顧啊!所以我一直都致力於找出能幫助女性兼顧家庭,同時提高工作產能的方法,只有這樣,女性才能跟男性在職場上競爭。

    問:你出書談時間管理,也出書談金融素養,你在投資理財上,也曾繳過什麼學費嗎?

    答:我34 歲進JP 摩根,才當上證券交易員,記得曾經選錯股票,造成損失,被老闆停止操盤兩個月,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去報考早稻田大學,再進修財務課程的原因,我想瞭解更多關於風險管理、金融運作的基本理論。我也曾買了非常貴的房子,短短4 年房價便攔腰斬了一半,也透過朋友買保險,卻花了很多冤枉錢。其實就是因為透過這些理財上的失敗,我才逐漸累積很多知識。

    金融素養,一定得靠教育、教育、教育!偏偏金融理財的知識,是從小學開始,學校就沒有教的課題,我覺得這是政府的責任,所以我參與了很多政府事務,寫了很多書;我不能影響每個人,但希望能幫助到有需求的讀者。

    問:台灣很多年輕人薪水不高,現在礙於景氣,還開始休無薪假,甚至被裁員,你建議他們該如何培養金融素養,開始投資理財?

    答:年輕人理財的迷思,就是不明白從小錢開始省,將來才能有大筆的錢來作投資。例如食物成本,三餐外食很貴,如果年輕人學習如何燒菜做飯,先從降低伙食費開始。煮東西很花時間,但投資在時間上的成本,經過試行一、兩年後,或許就可以在金錢上得到回報,但是大部分年輕人經不起這種時間上的長期投資,通常也沒有熱誠持續。從這樣的小錢開始省起,微小但持續的改變,效果就會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