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菜

分類:故事 2010/10/27 18:15          

眷村菜

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2010/10/11 16:17

  

  

  十幾年前,台北,聯勤第44兵工場的四四南眷村,當時在那有一間小店,賣家庭滷味、家常麵及嗆蟹等家常食,因為價格廉宜;味道??,口耳相傳中成為當時??人的熱門食堂,這間俗稱小凱悅的南村小吃店,因店面狹小且人手不足,可看到開著賓士車的老板,也得自己捲起袖子切滷菜,搬桌椅到路邊,整條小巷弄被七拼八湊的台檯凳塞滿滿,吃滷菜、飲高梁、划拳景像直到夜半三更,好不熱鬧,當時去那的人能充份體驗到眷村熱情,享受著庶民美味。 

  在都更將眷村原址拆建後,原來的南村小食堂也搬遷附近大樓繼續經營,冷氣開放及乾淨的桌椅店面,所供應的滷味味道依舊,只是少了那種破舊眷村的感覺,吃起來就是少了那一味。 

  十多年沒有品嚐眷村菜了,近期有不少打著眷村菜的餐廳與食堂興起,有一間在八德路巷內的「村子口」餐廳,更是一些友人強力推薦介紹的,我與家中那口好吃的老婆,就一直想找機會去品嚐,在約了另一對「好食」的B君夫婦,在週末下午專程搭捷運到松山機場站下車,以步行健走方式,沿著敦北林蔭大道而行,在美麗林蔭道上細細體驗鬧中取靜的悠活,及期待著眷村菜帶來的味蕾感受,在台視後方的巷弄穿縮了一陣子,被一支掛有國旗的低矮鐵皮屋所吸引,這就是我們尋覓的小餐廳,在這片高級住宅區裡顯得突出與格格不入;或許我們來太早,還在準備中的餐廳也讓我們先行入座,簡陋的鐵皮屋裡沒有所謂的裝潢,在昏暗燈光、牆上寫有反共標語;掛著陳舊照片,舊獎狀的樣子,也算是種符合用餐環境的另類裝璜。 

  這間食堂裡除了拿手的炒麵皮外(以前環境不佳的眷村用多餘的餃子皮或餅皮與隔夜菜大鍋炒的前身)、鹵豆干、海帶、豬耳朵也頗道地與入味,加上一瓶冰涼台啤,更是絕配。 

  媒體及網路的宣傳下,眷村菜近來成為熱門餐飲,也吸引不少沒親身體會眷村生活與文化的年輕人,儼然成為新的台灣飲食文化,我個認為沒有正統的眷村菜,其實眷村菜只是來自各省份的家庭裡的各種口味的家庭菜,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用最廉價的食材所衍生出來的菜餚,是鹹、是辣、是甜,沒有標準,端賴家中煮飯的奶奶或媽媽個人口味而定,今天中午我家那口子也依樣畫葫蘆的,把家中剩下的麵皮,加上昨日的剩菜,加上一些新鮮的豆芽,大鍋煮再一起就剩碗端到我面前了,並說這也是「眷村菜」,真是好菜啊!

簡陋的鐵皮屋,是村子口餐廳的全貌,當時台灣有些眷村房舍比這餐廳還爛。

 

暗黃的燈泡旁,牆上漆有藍底白字「反共抗俄,增產報國」的宣傳標語,是我們年幼時熟悉的場景,霎那間把我們拉回民國五十年代,是那麼熟悉卻又那麼遙遠。

 

這是整間餐廳的全貌,幾張大小不一的桌子,用餐時卻是高朋滿座,因為我來的早,還能拍到這餐廳原始面貌,拍完這張照片後十分鐘,整間餐廳裡已塞滿了食客。

 

  

 

一盤炒麵皮、水餃及滷菜,在塑膠桌布上看似簡樸,但其滋味無窮,這一味是其他餐廳裡所沒有的。

 

各種可口的小菜與滷味,與高粱或啤酒最對味,架上一瓶瓶寄存的高粱,就可知有多少忠誠顧客了。

臨近市民大道也有一間眷村菜餐廳,是我下次要攻克的目標。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OMN0zqeQHAKKR7AGh8XkLp4-/article?mid=19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