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作家叶辛回忆返沪历程:我是运气好的
http://news.QQ.com  2008年11月14日10:38   解放日报    我要评论(18)

 

作家叶辛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回顾与反思

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们用汗水和眼泪、苦涩和艰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岁月里书写的。——叶辛

1968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

1968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在整个返城潮中,有脱离农村回归城市的,也有真正留下扎根农村的,然而无论是哪一方,知识青年的命运都可谓坎坷异常。前两年北京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跑到延安,专门访问了目前还留在延安的知识青年。报告里说到,留在延安的知青从事的几乎就是两个职业: 一个是看大门,还有一个是烧锅炉。为什么?“知识青年”无非是当时的初中生、高中生,在当今讲究文凭、讲究学历的时代,他们毫无竞争力。”

  “1979年10月,我被调到了贵州省作家协会,实事求是地说,我是1700万知识青年中运气较好的,我真正回到上海是在1990年。”

  1968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若干年后,农村的大部分知青开始回归城市。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这一轮回,改变了知青的命运,也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曾在贵州农村插队十年的作家叶辛,对这段难忘的历程有着自己的感悟。

  上海知青有111万人,占上海700万城区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

  1968年12月21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播送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第二天,全国所有的报纸都发表了毛主席这段最新最高指示。

  当时有一些青年热血沸腾,十分积极,咬破手指写血书,表示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太想去。而我的态度既不十分积极也不推脱,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随大流,这是我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上山下乡的高潮是在1969年春天。我就是在这年3月31日出发去贵州农村插队的。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文革”期间上海知青有111万人,占上海700万城区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如果一列火车装一千人,把这些知识青年送到农村需从上海开出多少列火车就不难想像了。当时我们举着红旗、戴着大红花,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好儿女志在四方”是我们当时的口号,人人都喊。喊的同时,我隐隐意识到:我们到农村去是扎根一辈子,不会再回来了。但那时更多的,是一腔热情去接受再教育,相信我们应该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

  青年上山下乡是分层次的。最差的是到外地农村插队落户,国家基本不管,知青参加劳动,拿工分养活自己;第二个层次是到外地的国营农场,每个月有32元;比外地国营农场层次更高一些的是军垦农场,除了能有一件7元钱的军大衣,每个月的生活费有36元,这在当时很有诱惑力;第四个层次是到上海市郊的农场,比如崇明、奉贤、南汇的农场,尽管劳动也很苦,月工资只有24元,但是离上海近,回家很方便。另外,上山下乡还有一个层次叫自寻投亲插队。20世纪,移民上海最多的是江苏人和浙江人,所以只要原籍有亲戚收留,知青就可以过去。在上海111万知识青年中就有51000人到江苏去插队,还有32000人到浙江去插队。而我根据政府安排去插队的贵州省,那儿的上海知青也就一万余人。

  当时我们是6个年轻人一起插队落户在砂锅寨。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住的泥墙茅草屋。茅草屋没有窗户,门是用牛粪敷的,单从外面看就已然能感觉到它的阴暗潮湿。第一次看到这座茅草屋时,用呆若木鸡来形容我们的表情并不为过。要知道,在上海目之所及最简陋的房屋也是用纸筋石灰敷的。可生活还得继续,走进茅草屋,我们开始了插队落户的生活。生活关、劳动关和贫下中农结合的思想关,命运早就为我们安排了种种障碍,除了克服,我们别无选择。

  十年七个月的插队生活教会我用农民的眼光看待都市、看待省城、看待上海,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这10年使我熟悉了最贫穷山乡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些日子里,我开始思考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的命运,了解到中国农民的真正生活。

  我们身在农村,心向都市。我们想家,想知道家里的事情,想知道城市里的事情

  10年中,我们可谓是身在农村,心向都市。我们想家,想知道家里的事情,想知道城市里的事情。当时唯一沟通的渠道就是给家里写信。我们6个人,无论谁家来信都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信里提及关于上海的消息,像是夏天天气有多热,冬天如何的冷,甚至外滩流氓闹事,这些都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心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的。这10年里,我回上海探亲共三次。当时国家规定知识青年一辈子只能探亲两次,我之所以有三次机会,是因为这三次都是应出版社要求,回去改稿子的。一旦回到都市,我就感到上海的马路特别洁净,上海的阳光特别灿烂,上海的人民广场特别宽阔,无论是南京路、淮海路都让我有一种亲切感。我想所有知识青年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他们思念城市,特别是在农村生活不能养活自己时,这份思念就愈加强烈。

  无论是当初写血书积极下乡的知青,还是无奈被动而来的知青,在经历多年的农村插队生活后,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上调,是回到都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听毛主席的话,而是因为他们了解到如果他们不回去,单靠天天劳动,是不能养活自己的。

  我插队所在的砂锅寨是方圆二三十里最富裕的寨子,每天要跋山涉水、挑粪、挑灰、耙田、犁田、进洞挖煤。我身边有一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典型积极生产队,从早干到晚,每天有8分钱,是有名的“邮票队”。(“文革”期间,中国所有的邮票票值都是8分钱。)像我们那儿,一天工钱五毛九分六,不到六毛钱。即使每天劳动,一年200元左右的收入只够买米。但人的基本生活不是仅仅有米就够了。洗脸要毛巾;刷牙要牙膏;衣服破了要买衣服。在插队后期,所有知青的共同心愿就是要活下去,还要完成个人该完成的事———谈恋爱找对象。而这些生活问题最终得到反映,或者说“文化大革命”中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政策大调整后,恢复理智地看待这件事,则是在大规模上山下乡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1973年。

  那年,毛主席收到了李庆霖写来的信。信中反映知青下乡中的诸多问题。毛主席作了“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的回复。虽然这仅仅是一句话,但主席已经认识到知识青年问题将来要酿成社会问题。而“文革”结束,思想松动,果然铸成了知识青年的回归浪潮。这股浪潮所表现出来的正是1700万知识青年的共同心愿。幸运的是当时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要把户口迁回来,娘舅有娘舅的想法,叔叔有叔叔的想法,外婆有外婆的想法

  其实,在1979年知青回城浪潮爆发之前,1975年贵州省已开始解决在贵州的10600位上海知识青年的出路问题。当时地区大学很少,知青可以选择在地区的师范、林校、卫校、财校、农校读一到两年,到时候就能被分到县里或是地区部门。很多知青就是通过上这类中专学校解决问题的。

  当时中央的政策是留在农村的知青可以回城,但有两条限制: 一是已婚知青不能回城,二是凡是国家安排过的,像是上过中专的,无论是被安排在地方公社、乡里的农配站,还是县城的农机厂、山乡小学,只要工作了,领国家工资了,就不能回来了。

  而即使国家有了明确的政策,知识青年回上海仍十分艰巨。1978年、1979年上海最紧张的是什么?是住房。如果你回来,把户口迁回来,走进这个家庭,你就拥有几平方米的权利。娘舅有娘舅的想法,叔叔有叔叔的想法,外婆有外婆的想法,甚至兄弟姐妹也有兄弟姐妹的想法: 没有上山下乡的弟弟妹妹,也许当时是因为哥哥姐姐去插队落户才使他们有机会留在上海,但是他们毕竟也不富裕,肯定会有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法院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案子———知青的孩子要回上海,叔叔不让上户口,怎么协调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只有写保证书,保证在长大之后,不要房子,才让上户口。

  我的情况和大多知青不同。《蹉跎岁月》完成后,1979年10月,我被调到了贵州省作家协会,实事求是地说,我是1700万知识青年中运气较好的,我真正回到上海是在1990年。

  返城后的知青背负着融入城市时的矛盾,仍在不停地还债

  在整个返城潮中,有脱离农村回归城市的,也有真正留下扎根农村的,然而无论是哪一方,知识青年的命运都可谓坎坷异常。前两年北京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跑到延安,专门访问了目前还留在延安的知识青年。报告里说到,留在延安的知青从事的几乎就是两个职业: 一个是看大门,还有一个是烧锅炉。为什么?“知识青年”无非是当时的初中生、高中生,在当今讲究文凭、讲究学历的时代,他们毫无竞争力。

  前年我插队的修文县县长到上海,要我找20位曾经在修文县插队的知青,一起聚聚。我选了各个层次的知青,有当教授的,有普通职工,有下岗的。座谈后要吃饭时,有两个知青说,抱歉我们不能吃了,我们要去上班了。之后才知道一个是酒店保安,晚上饭店生意好,车子多,很忙;还有一个在机关值夜班,帮人看门。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在《孽债》中,我写到过他。他从延边插队回来,因为妈妈在电影院工作,回城顶替后就在电影院管理冷气设备。他除了热水瓶胆坏了不能修以外,什么都能修。录音机坏了能修;电视机坏了能修;一个桌子腿坏了,一个下午就修好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现在却下岗了。年前我们知青聚会,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电影院不景气,他下岗了,现在管理空调,一个月1500元,他已经很满足了。他说,这个工作很不好找,我这个年龄,人家看到我就说,老伯伯,你怎么还来找工作,你叫你孩子来找吧。他再能干人家不要他,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知青的困境。当初我写的小说叫《孽债》,大家只从故事层面来理解,其实这是从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来写的,我们的债并没有还清。返城后的知青背负着融入城市时的矛盾,仍在不停地还债。

  这种困顿从知青最初回归都市时的艰难便可窥一斑。1978年、1979年,每个区知青办门口都排着长队。大量知青还都在农村,下乡已经七八年了,都在办手续想把户口迁回来。这还只是把户口迁回来,不落实工作。我单举一个我妹妹的例子:1973年,毛泽东对李庆霖的来信作出批示后,政策变得人性化了。独生子女、革命烈士子女、革命伤残军人子女可以回来,父母有多个子女却没有一个在身边的,政策上也允许有一个子女可以回来。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我和妹妹又都在外插队,因此她是根据这个政策回上海的。妹妹回到上海,先被安排到街道里弄生产组,每月有22元。这还是在1975年,到了1978年、1979年,大量知青涌回城市,根本无法安排工作。有一部分国营厂矿,比如造船厂、钢铁厂,安置了一部分知青。好的国营大厂一个月可以拿46元钱,能够进这样的工厂,那是最好的。更多的知青只能分期分批地由居委会来安排,好一点的由街道工厂来安排。上海目前有一些区长、副区长,有一些厅局级干部,都是知青出身,他们就是从居委会、街道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尽管出了一些干部,出了一些人才,大量回城知青还是在普普通通的劳动岗位上。

  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我由衷地感觉到,这30年来,中国人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当年,形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有一个词,叫“波澜壮阔”。1700万人从中国的大中型城市涌进广阔天地,用今天的话来说,它掀动了社会,触及了许许多多普通的家庭。千万人一拥而下,客观上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吃饭问题、收入问题、青年人的恋爱问题。我记得在解决知青问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很多人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

  我们当时总说七个字,叫“岁月蹉跎志犹存”。在这一代人中,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他们想要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一些贡献,“志”还是存在的。我们这代人中出现了知青作家群,出了几个全国有名的知青作家,但是在我们这代人中几乎没有优秀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有了感受,找到了适合个性的表达方式,就可以成为作家。自然科学的很多东西必须要循序渐进。从这一个意义来说,这是一段蹉跎岁月,就像十年动乱带来了很大的戕害,蹉跎岁月给整整一代人造成很大的戕害,还有很多没有还清的债。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上山下乡的十年又七个月的日子里,思考了我们这一代知识青年的命运,他们经历了三个思想阶段,从最早比较虔诚、比较狂热、比较盲目,到在农村比较严酷的现实中,产生困惑、无所适从,想离开,到最后开始觉醒。要真正从这条路上走出来,要靠良知,凭着才华从乡间小路上一步步走出来。同时我看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活的普普通通的农民们,他们经历着大自然的风雨,经历着整个中国社会的风雨。这段生活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对中国农民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青、作家老鬼:表达革命决心 带人抄自己的家
2009年10月15日 09:21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7

他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英雄,他怀抱红色理想奔赴内蒙古大草原。在经历了时代的暴风雨之后,他看到了一代人的血色黄昏。日前,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著名女作家杨沫之子马波(作家老鬼)接受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采访,讲述了自己的“知青岁月”。

杨沫

作家老鬼(原名:马波)

节目内容摘录如下:

一篇作文改变了命运

1977年中国高校终于恢复了统一招生。在这一年的12月,"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正式举行,在山西大同的考场上,一个特殊的考生吸引了监考老师的注意。

马波:山西的作文是《知心话儿献给华主席》,我正好就觉得我有很多话要说。写作文的时候笔尖就使劲写叮叮当当的,好像钢笔尖扎的木桌子直响,我就直掉泪,后来监考老师老看我,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我想,我沦落为最底层、最下等的人。人人都要划清界限的,不敢沾、不敢碰的人,结果最后就跟做梦一样,我竟然还能进考场。

整整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在山西大同的考场上,那个边写作文边流泪举止有点怪异的考生叫马波。他的笔敲得课桌当当响,而他的那篇作文,也在当年震撼了阅卷老师。让马波自己都有点没想到的是正是从那一刻起,像是某种阀门,顷刻之间就被打开了,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他的笔再也没有停下。十年之后,马波的作品震撼了中国文坛,那部作品的名字叫《血色黄昏》署名老鬼。而这老鬼就是马波在内蒙当"知青"时候的外号。《血色黄昏》以近乎赤裸裸的写实主义描绘了老鬼在草原上八年离奇的、跌宕的、曲折残酷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也揭示了一代人,几千万"知青"的命运,老鬼凭借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似乎另类,但却无法抹煞的一个名字。《血色黄昏》之后又二十年过去,老鬼依然在写,写的依然还是"知青"。

最苦的时候,也正是我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

2000年之后,老鬼已经年近六十岁的老鬼,又一次回到内蒙古大草原。当看到曾经为扑灭草原大火,而牺牲的69名"知青"战友的墓地已经长满荒草时,他百感交集。而当年自己离开草原的那一幕也瞬间涌上心头。

记者:我其实觉得你那种感情还是复杂的,对那个地方?

马波:对,非常复杂。如果它对我特别不好,我可以恨它。可是它又曾对我好过,所以这就恨也恨不起来。可是爱呢,它又伤害我。所以特别复杂的一种感情。我在那儿是最苦的时候,可是我觉得我最苦的时候,也正是我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我的那八年的青春就在那儿,所以我也忘不了那个地方,对那个地方就是刻骨铭心了。

从1968年到1976年,老鬼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度过。1947年出生的老鬼,成长于北京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他的母亲就是写出小说《青春之歌》的著名作家杨沫。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少年老鬼对英雄有着无限的崇尚

马波:我看过雷锋日记,夹着一张黄继光的照片。黄继光是横眉立目的,所以我就觉得特美。所以我照相从来不笑,从来都是横眉怒目的样子,觉得这是最美的表情。

记者:那时候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办法,可以接近这个英雄吗?

马波:那个时候就是模仿呗,比如,在家里钻吃饭桌子底下,托着一个枕头,学董存瑞炸碉堡。

【更多精彩知青文章,请点击进入凤凰网知青频道:http://zhiqing.ifeng.com/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派三叔-简介

    

 

《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

原名徐磊,男,生于1982年2月20日,浙江人,现居杭州。自由职业,做过美工、编程,办过公司,现在自己有公司,做外贸,之前在网络上做过的事情多了,基本上是靠网络吃饭,唯独没敲过字,生活经历极度无聊。大学之前属于隐形人物,严重口吃,几乎不敢和人说话,大学之后突然好了,竟然还去参加辩论赛。白天全部时间放在生意上,写作放在晚上,休闲就是看看杂书,什么书都看,字典都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不一定会一直写作,但是起码会把这一本写完。

南派三叔-作品介绍

    

《盗墓笔记壹—七星鲁王宫》
《盗墓笔记贰—怒海沉沙》
《盗墓笔记叁—秦岭神树》
《盗墓笔记肆—云顶天宫》
《盗墓笔记伍—蛇沼鬼城》
《盗墓笔记陆—谜海归巢》
《盗墓笔记—贺岁篇》
《大漠苍狼—蒙古篇》
《黄河鬼棺》
《黄河鬼棺2》

《盗墓笔记》还没有写完,《黄河鬼棺》应该弃稿了。 现在《盗墓笔记》第一季已经完成,第二季也就是《盗墓笔记—阴山古楼》正在连载中,还有《大漠苍狼-蒙古篇》。 《盗墓笔记》为一部灵异探险类盗墓小说,现已出版五部6篇,未完成。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当年盗墓的爷爷入赘而身在杭州,开了一家小小的古墓铺子,守护着那群长沙土夫子从古墓不知名怪物手中拼命抢出的战国帛书。小说中的主人公和作者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盗墓笔记》,给人感觉更加好,感觉情节安排更加成熟老辣。里面的人物性格也十分的讨人喜欢。 其笔下亲子张起灵又名闷油瓶者,风骚一时也,备受广大女生青睐。

《黄河鬼棺》

内容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离奇的让人无法相信的故事,一个生意并不如意的古董商人,偶然间被牵扯进了一件发生在黄河清淤工程中的诡异事件当中,凡是经历这个事件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毫无预兆的死去,他自己也逐渐感觉到了死亡的一步步临近。然而死因却依然扑朔迷离,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一个个谜团被抽丝剥茧,终于露出了隐藏在黄河的淤泥下面恐怖秘密……黄河村落晦涩的儿歌,河底石台中的透明人影,千年前的铁链,到底想捆住什么东西,死去的神秘老人,到底在河底看到什么?一切谜团的答案,尽在黄河鬼棺之中……

《盗墓笔记》

《盗墓笔记》《盗墓笔记》

内容简介:

五十年前,一群长沙土夫子(盗墓贼)挖到一部战国帛书,残篇中记载了一座奇特的战国古墓的位置,但那群土夫子在地下碰上了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

五十年后,其中一个土夫子的孙子在先人笔记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高手前去寻宝。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中竟然有着这么多诡异的事物: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

这神秘的墓主人到底是谁,他们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棺椁?为什么墓中还有那么多谜团无法破解?后来发现的海底诡异船墓、秦岭上的万年神木以及崇山峻岭中的天宫雪墓与这座古墓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千古之谜?够胆量就看《盗墓笔记》。[1]

南派三叔-作品评价

    

《盗墓笔记》描述了50年前由长沙土夫子(盗墓贼)出土的战国帛书,记载了一个奇特战国古墓的位置,50年后,其中一个土夫子的孙子在他的笔记中发现这个秘密,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前去寻宝,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竟然有着这么多诡异的事情: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这神秘的墓主人到底是谁,他们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棺椁?故事悬念重重,情节跌荡,值得一看。

南派三叔-采访

    

随着《盗墓笔记3》的出版,《盗墓笔记》系列的总印量已接近百万册。而该书的作者、一直神秘低调的“南派三叔”也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来到南京大众书局进行签售。出到第三本书才出来与大家见面足以证明“南派三叔”是一个害羞的人,就像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

专业和盗墓完全不相关

2007年《盗墓笔记》悄然走红,加印数次。创造这个大红大紫业绩的“南派三叔”真名叫徐磊,是个爱笑的大男孩,跟那个怪异的名字相去甚远,不过他创造出的盗墓故事,足以让人毛骨悚然。昨天和记者面对面的“南派三叔”原来才26岁,在学校学的是电子商务、网络编程,和盗墓完全不沾边。“可能命里注定吧,我从小就对古墓之类的特别感兴趣。”他把写《盗墓笔记》的缘起和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我写书很慢,有时候一个月也动不了笔,之所以持续写《盗墓笔记》,是因为现在的读者都习惯超长篇小说,所以我渐渐也有了压力,要对他们负责呐。”

写书写出忧郁症

徐磊说,写书是一个“发泄和享受”的过程,而出书则是一件头疼的事,所以好多的出版中介找上门来要书稿,他硬是没给。“总觉得他们都是骗人的,我还是相信‘起点’中文网推荐的一家出版社,他们给出的条件也挺合理。”而且他说自己因为不太懂影视方面的事情,所以凡是想把他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公司找到他时他也都拒绝了。“南派三叔”称自己写《盗墓笔记》写出了忧郁症,刚开始写是为了好玩,因为做外贸生意非常烦琐,为了放松,在小说里给自己写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出书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我故事里那个冷静的小吴是个无欲无求的人,那才是我最好的生活状态”。

和“天下霸唱”是难兄难弟

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当记者问到“南派三叔”今年的作家富豪榜一事时,他坦言自己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入了今年的作家富豪榜,直到有人问他。他也没有算过自己的收入,所以不知道这个榜单可不可信。对于榜上另一名因“盗墓小说”而红的作家“天下霸唱”,“南派三叔”形容两人像是难兄难弟,十分惺惺相惜。“我们等于都是半路出家的,两人见面时还会互相拍拍对方的背。”对于宣传封套上打出的超越《鬼吹灯》的说法,“南派三叔”笑着说,“我本人没有这个想法,因为我现在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满足了,没有想到自己会写成小说,还是这么长的小说,不过我不保证自己能一直写下去。写书纯粹是我的一种业余爱好,不会把写书当成职业,也不需要卖字为生。我更不是作家,至少还没有融入作家的圈子,因为我喜欢谈的是足球股票这些东西,跟他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我只跟杭州本土的几个写手有联系。”

南派三叔-网络文学的目标不是诺贝尔奖

    

“南派三叔”:网络文学的目标不是诺贝尔奖

“南派三叔”09年结束“盗墓”,亮相书展回应质疑——网络文学的目标不是诺贝尔奖

以《盗墓笔记》闻名的网络作家“南派三叔”,日前现身上海书展,并接受记者专访。他表示,自己今年将结束盗墓题材,转向类似《达芬奇密码》的科幻作品。同时,他对王小峰之前炮轰网络文学“除了怀才不遇都是垃圾”的说法作出反驳,认为对方不了解网络文学,并强调网络文学的目标本来就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好莱坞的奥斯卡。

不再“盗墓”改行“勘探”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今年才29岁。2006年,他写了《盗墓笔记》系列作品,这部系列和“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意外爆红,让盗墓类作品异军突起。不过,“南派三叔”却表示,今年他准备结束盗墓题材,转写新题材——地质勘探,“有些类似《达芬奇密码》,但里面会有些商业活动。”

对于“弃写”《盗墓笔记》是否出于自己的作品会被一些盗墓者借用的担心,“南派三叔”笑着否认,“不可能,我书里很多内容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很难借鉴。”他还笑言,在创作《盗墓笔记》过程中,竟然真的有一些盗墓者与他联系,指出他书中的一些错误。

“我们是直冲好莱坞的”

在获得网友好评的同时,《盗墓笔记》等玄幻类的网络小说也一直为传统文学评论所诟病。此前,评论人王小峰就曾炮轰网络文学,“除了怀才不遇的,都是垃圾。”听到这个评论,“南派三叔”颇不认同,“我觉得这样批评的人肯定不懂网络小说,并没进这个文化。”他认为,所谓的玄幻类、盗墓类概念,都非他所创,而是媒体给他们分类并炒作,其实自己的作品就是悬疑类。

至于网络文学缺少思想性,“南派三叔”笑言:“我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来反驳,‘凭什么让说相声的去教育人?’这个就是一个产业,国外也是这样。网络文学就是服务于人民,而不是给一些评论家看的。它的本源就是讲故事。网络文学的目标本来也就不是什么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就是直冲好莱坞的。”他还透露,已经有一些海外公司找他洽谈《盗墓笔记》相关网络游戏及电影的改编权转让。至于如今备受关注的网络作家的收入,“南派三叔”呵呵一笑,“只能说一年应该可以买套房。”[2]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盜墓文學”作家天下霸唱:寫作還是玩業餘的好

2010年07月19日 17:20 北京晨報 】 【列印共有評論0

天下霸唱,本名張牧野,業餘作者,“盜墓文學”鼻祖。

五年前,《鬼吹燈》從網路風靡到現實,造就了一個新的寫作流派,叫做“盜墓文學”,也造就一個聞名于天下的作者——天下霸唱。

天下霸唱,本名張牧野,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其實比天下霸唱更好一點。如今,他已經成了“盜墓文學”的鼻祖,最知名的作者之一,但他依舊是一個業餘作者,對於社會給他作品的定義也不太認同,他認為“盜墓文學”只是一個炒作的概念,他的作品真正的主題應該是“冒險”。

新書《死亡迴圈》剛剛出版,這本書的寫作還要早于《鬼吹燈》,按照天下霸唱自己的說法,從《死亡迴圈》可以看到五年寫作過程的完整軌跡。

不管五年的寫作軌跡究竟如何,這個上學時專業是美術,畢業後做金融工作,又成名于“盜墓文學”的作者,他的生活軌跡確實有些特別。成名之後,他似乎還是有些不滿意,不滿意整天瞎忙,更希望能生活在一個節奏緩慢的南方小城,而不是大都市。

每部作品都在“冒險”

晨報:有人說你的書是靈異題材,有人說是盜墓題材,倘若要你自己定位,會是什麼?

天下霸唱:其實“盜墓題材”,只是在《鬼吹燈》出現之後,很多出版商共同跟風炒作出的一種概念。我全部作品的共同主題是“冒險”,歷史、軍事、傳奇、科幻等各種題材和元素都有涉及。

晨報:跟以往相比,新書有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天下霸唱:這部《死亡迴圈》,我從2005年就完成了第一卷《雨夜談鬼事》,講的是幾個年輕人駕車出行,夜宿荒村,遭遇了古代一種以時間為食的蟲子“門”,並在門中反覆經歷死亡的驚悚故事。

我自己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但總覺得內容很單薄,一直缺少好的構思和創意,直到今年偶然得到了一些很好的靈感,才開始寫《死亡迴圈》的第二卷《時失高速公路》,整個故事的結構,形成了一個怪異的漩渦,邏輯與情節非常嚴密,甚至超出我了自己先前的預期。

晨報:從《鬼吹燈》到《死亡迴圈》,中間你也嘗試寫過其他題材的書?為什麼又回到靈異題材?

天下霸唱:《死亡迴圈第一卷雨夜談鬼事》是2005年寫的,而《死亡迴圈第二卷時失高速公路》寫于2010年5月,可以說寫作的時間跨越了《鬼吹燈》,這之間還寫了《謎蹤之國(又名地底世界)》系列探險故事,還有以清末亂世為背景的《賊貓》,加起來超過了三百萬字,在邏輯和敘事的技巧方面有些進步。這部《死亡迴圈》是我寫作的里程碑,對我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讀者會從這部作品中,看到我這五年寫作過程的完整軌跡。

開一派先河很難

晨報:你最早是在網路上寫作,你覺得這與給出版社寫作有什麼不同?

天下霸唱:我覺得網路是個相對寬鬆的平臺,幾乎沒有門檻,寫完稿子可以直接讓網友們閱讀,這與傳統出版行業。網路作品大多是隨寫隨發,不會存在數年間幾易其稿的情況,文字品質上可能不會太高,不過有很多即興發揮的靈感,避免了反覆修改的匠氣,當然網路寫作對邏輯掌控能力要求非常高,因為即興發揮的結果大多是有頭無尾。另外網路和手機閱讀平臺,也比實體書市場更有優勢。

晨報:網路文學類型很多,你可以說開一派先河,對此有什麼想法?

天下霸唱:我想文學類型發展到今天,能寫的差不多早被前人寫完了,能發現一個新的角度,寫一些有新意的故事,確實非常困難。

晨報:對於當前的網路寫作,你有什麼看法?是否最終都要轉向現實寫作?

天下霸唱:網路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盜版很多,門檻低使得各種作品良莠不齊,現實寫作也同樣受影響,今後手機和電子書具則有無限廣闊的潛力,目前應該以此為發展方向。

寫作是個副產業

晨報:對你來說,文學在生活中佔什麼樣的地位?

天下霸唱:一部好看的電影或一個好玩的遊戲,至少都需要一個優秀的文學腳本支撐,所以文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晨報:工作和寫作怎麼安排?有衝突的時候怎麼處理?

天下霸唱:我的工作時間差不多是朝九晚五,每天我會提早到公司,大概七點開始寫作,寫到中午十一點半前後,大約能完成三五千字,下午就處理工作,晚上睡得比較早,如果有衝突的話,白天會以工作為主,把寫作時間挪到晚上。

晨報:有沒有想過做一個職業作家?

天下霸唱:目前還沒有考慮過專職從事寫作,一是專業作家水準應該很高,讀者對他們的要求也會更嚴格,二是每個行業每個人都要承受各自的壓力,我感覺那種爬格子碼字的作家不太容易做,業餘寫作是比較適合我自己的。

生活就是整天瞎忙

晨報:你是學美術的,從美術到寫作,看起來離的不遠,但是寫靈異題材,似乎距離又有些大,這個轉變是怎樣的過程?

天下霸唱:我雖然學的美術,但工作都是和金融期貨打交道,以前也做過生意,和美術也是有緣無分,學過的東西早都扔下了,寫這些故事主要和我的生活經歷,以及接觸的社會現象有關。

晨報:你的寫作題材哪來?你生活中會有很多靈異事件麼?

天下霸唱:這是來源於方方面面,旅行、工作、看電影玩遊戲、跟朋友閒聊的時候,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說寫《鬼吹燈》裏的風水先生,是因為我到山西去看客戶的煤礦,都是從南方請來一些懂眼的人,去看山裏有沒有礦脈。寫《賊貓》是因為我家的小區假山裏,被許多野貓佔據了,小區裏的狗到假山玩,就被那些野貓追著撓。寫《謎蹤之國》,則是由於我父母從事地質勘探工作,我一直對地底世界很感興趣。

晨報:成名後,生活有什麼變化?

天下霸唱:還是整天瞎忙。

晨報記者 周懷宗

■花絮

住老房子,是因風水好

晨報:你曾說過每年有百萬稿費,這個收入和你以前相比如何?

天下霸唱:收入問題就不談了。

晨報:聽說你現在還住舊房子,為什麼?

天下霸唱:我覺得風水和環境不錯,能夠旺財,以前住這的主人當了官,後來舉家移民加拿大了,主要還是住得習慣了。

晨報:你覺得自己算是成功人士嗎?

天下霸唱:遠遠不算。

晨報: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你最期望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天下霸唱:對現在的生活不是很滿意,我希望將來能生活在一個節奏緩慢的南方小城。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岁向丽雯专吸多金男 贴神似邵昕金融型男逛街(图)

537
   

    据‘苹果日报’报导,曾与庹宗康交往、大叶高岛屋小开叶季展论及婚嫁最终却分手的女艺人向丽雯,被媒体拍到与一帅气型男逛精品店挑礼物,传男子身份是金融业某高阶主管。

    该名帅哥外型体面帅气神似邵昕,年约40岁,面对媒体自然略显紧张,还一度差点找不到车子,他低调表示跟向丽雯两人只是认识、巧遇,两人是朋友关系。

    1972年生的向丽雯今年已37岁,她亮丽火辣的外型与青春女大学生没有两样,她的感情世界也似乎一直比影视作品更受媒体瞩目。向丽雯在事后对媒体表示两人仅是相约吃饭,陪他逛家饰,但大方坦承,确实对金融男有好感,目前两人也都单身,只是向丽雯担心经过媒体曝光以后,还没萌芽的恋情一定马上见光死,她苦笑表示年纪已不小:不要再害我了!

    女星向丽雯和大叶高岛屋小开Canon叶季展,拍拖2年原定步入红毯,两人却协议分手,到底为什么?向丽雯说得坦白:‘不想活在虚名的光芒下,我们沟通一直有问题,他想要闯出一番大事业再结婚,和我期待有落差。’

    向丽雯说:‘当我对Canon说出—我们做好朋友吧,整个人觉得很轻松,隔天他打电话来,我告诉他在和朋友吃饭,然后就挂断,没有牵挂和不舍,当下我知道自己已经走出来,不再是个凡事配合的情人。’

    嫁入豪门前突喊煞车,是对方家人无法接受影视女星?还是另有隐情?向丽雯说:‘和他家人见过几次面而已,他事业心很重总是非常忙,有时我通告一多,两人都忙的话,他会不高兴,但我又不想马上放弃事业,一直很矛盾,而他又老是说等他事业有成,再到美国去结婚、定居,对此,我有无力感。’

    这两年间,木讷又不浪漫的Canon,情人节及生日都不曾送过东西给她,平常约会就是接送吃饭而已,唯一共同嗜好是打高尔夫球,经纪人苏玲令看不过去,直说:‘他太大男人,丽雯和他热恋时,常回来公司吵,不要排通告,要息影,但对方又不给她承诺,这怎么行?会分手,我觉得是他们彼此爱得不够深。’

    两人之间最大的问题,向丽雯说:‘彼此沟通不够,他不会发脾气,顶多念一下,我则是个怕别人生气的人,每次遇有事情两人就自动停住,问题一直累积;而只要报上有我提到他和家族的事,他会抗议,唉,我觉得还不如天天陪流浪狗来得自在有意义。’苏玲令冷眼旁观,她表示:‘她做了很配合但无助于感情,女星往往会让人与虚荣画上等号,可是她们寻找一段真爱的过程,却比一般人难上许多倍,丽雯情路坎坷,和小康(庹宗康)也是分合多次,她啊,少一根筋,但还是要再帮她相亲啦。下一个男人嘛,有担当最重要。’

华娱 网 www.shcaoan

   声明:中华娱乐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同类文章敬请浏览:八卦绯闻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嘉欣难成富豪贤妻的隐情

分享 

标签: 李嘉欣  刘銮雄  富豪  刘嘉玲  庞维仁  2006-11-14 00:36

··其实笔者不说大家也都知道,娇艳的混血美人李嘉欣的婚姻,多少年来始终锁定在拥有财富的豪商巨贾身上,但十数年来在爱情路上依然徘徊毫无着落。自选美人闯入演艺圈以来,事业之路倒不见得有代表之作,整天辛苦的餐风露宿去拍摄又为啥呀?既要去承受身体辛劳之苦,即使有所成就和建树又当何如?于是我们就看到李大美人逐步地推出了她精彩的真实爱情作品,而且每部都是连续剧,剧里的女主角永远不变,而男主角则每集必换。近几年她欣然得到的白马王子覃辉(原内地天上人间夜总会老板)东窗事发被捕后,三十好几的她不得不重新振作马不停蹄地再为自己寻找男一号,在与各大商界巨子接触的社交场合频频露面,于是富商庞维仁跳出来客串了一集,无奈中途被太太强势抢回。
··眼看李嘉欣的这集剧情即将曲终人散,忽然在随后的三十六岁生日中,旧爱刘銮雄的一掷千金的示爱全版广告,却抛砖引玉的引出了四十四岁财貌双全的香港富商许晋亨。原以为李嘉欣会低调保密,但她却在上海某时尚发布会上面带桃花并幸福洋溢的高调承认;自己与许大公子正在恋爱中!其实业内友人们心中有数,这次也未必就是李嘉欣爱情故事的终结篇。
在香港猎艳群雄中流传的“一掷千金为嘉欣”的佳句就是富豪大亨刘銮雄创造的。记得1988年李嘉欣以“靓女中的靓女”之荣誉称号而获得港姐冠军后不久,她的名字便和花名在外的刘銮雄紧密地连在一起,除了数不清的浪漫鲜花和百万名车进出外,全港盛传这位富豪大刘在报章上刊登广告向她示爱,除此之外刘銮雄还使出了“地产攻略”的泡妞必杀技!
··刘銮雄拿出香港跑马地与半山两处超级别墅,赠送给李嘉欣作为超级礼物。虽然当时的刘銮雄仍有正房妻子宝咏琴的存在,但是在如此强大的金弹攻势下,李嘉欣无法招架而束手就擒。单靠这两幢豪华别墅的价值,李嘉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震撼转手即获利港币近亿万元,不到三十岁便成为亿万富婆。刘銮雄不仅可以为她付出数不清的金钱,即使在两人分手多年后,还可以在她三十六岁生日时,重金刊登全版商业广告予以祝贺,李嘉欣虽然旧情难忘却只能无奈地在语言上将其升华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两人经过十多年分分合合,在她等到刘銮雄和妻子离婚时,却又看见刘的身边女伴不断,她可以独享刘銮雄给予的财富和惊喜,却始终无法正式成为刘太太,这同李嘉欣在不断地分别四处制造爱情故事不无关系。

··尽管李嘉欣表示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男友能有些大男人味道,最好再多加点惊喜和浪漫,但实际上李嘉欣一直都在过着被众富豪追捧的日子。刘銮雄的示爱广告轰炸,许晋亨的豪华游艇攻势,还有传闻中黎明的九十九朵玫瑰祝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巨额财力支持,包括身价过亿的内地富豪覃辉,丰裕兴业国际主席庞维仁,万宝龙高层的詹姆斯等等。也许因为自己从来都特别被富豪们宠爱,令李嘉欣从不遮掩感情事,更不惧三番四次被指为第三者而大刀阔斧的震撼富豪太太们的地位。记得她与刘銮雄打得火热时,老刘既有正房太太另外也有女朋友,但是李嘉欣在接受起他的馈赠时却毫不留情,并和大刘的老婆宝咏琴在电话中连续的互骂恶战,这件事已成为当年香港的趣味话题。
··在与富豪庞维仁爆出绯闻后,庞维仁的妻子当时尚未同丈夫分居,而李嘉欣却坚持高呼自己有理没有做错,同时叙述以现代爱情观的各自理解不同来辩驳自己的绯闻,这令到每次前来采访的新闻媒体记者们呆若木鸡。
中建企业集团主席许世勋的公子;四十四岁的许晋亨,当年曾和刘嘉玲高调的恋爱,甚至已经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却最终因双方社会地位的悬殊而嘎然止步,导致最终嫁入许家豪门的是那位地位显赫的赌王之女何超琼。刘嘉玲的前车之鉴并未让李嘉欣望而却步,此时的她不但不惧面对传媒,反而更有心情的去欧洲会见男方的家长。李嘉欣曾经无数次的说自己其实很小鸟依人而需要别人保护;即使是坐飞机,我都不愿意一个人去坐,我不愿意自己呆在房间里,总是对朋友充满了依赖。
··李嘉欣说;我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害怕一个人相处。我真的想一辈子都不要自己一个人寂寞地独处!遗憾的是,她生命里每一段感情都无法解决她这辈子永远不寂寞的问题。就算是最早和倪震的初恋故事,当时在外界看来是甜甜蜜蜜,但是却被男方家长认定了他们的关系无法长久。李嘉欣因此也尝到了付出真情却得结果的痛苦,此后美人时常感慨此事;就算等到我二十多岁,决定也是一样的,分手是迟早的事!
其实婚姻能否成为两个分别有故事的人的结果,似乎成了最不需要深究的问题。曾经以凄楚拒绝的语气说过“如果这个人不好,陪伴终老也没有用”的李嘉欣,在解决永远不寂寞的道路上,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要走多远。像她这样的丽质美人有着双子座的灵动跳脱,若不进演艺圈确实是令人扼腕痛惜。
··但是美丽也有美丽的魔咒,入道十八年之聪明水星双子的她,虽然也曾经得到过王家卫与侯孝贤及徐克等大导演的青睐,但是李嘉欣在影视界给人留下的印象,却远不似在八卦板块来得深刻。如同曾经有相术大师的诠释;双子与太阳及魔羯与月亮,这些接近对冲的相术关系,注定李嘉欣是个不会安分的美人。所以李嘉欣喜欢富商是不宣之隐秘,而成功的嫁作豪门贵妇更毋庸置疑是她的最终理想,这么多年来她也确实在不断的努力,无奈何却总是难以转正入室。自古以来富豪们喜欢用“宝马香车”
相赠,这似乎已经成了追求美女的法宝之一,而美女们也习惯在金钱攻势里被宠坏。可一旦被宠坏就陷入了美女难嫁的怪圈无法抽身,李嘉欣也是如此。笔者忘记是在哪本书中看到过这样的话“单纯追求真挚的爱情是过于感性,单纯追求物质的爱情是过于理性”当这两种思想相互制约的力度均衡时,获得理想爱情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种现象也体现在很多女星的身上。
··李嘉欣逼宫夺夫的幕后隐情史http://johnnyb.blog.sohu.com/61627201.html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刘銮雄绯闻富豪的发家秘史

分享 

2006-06-01 07:42

··刘銮雄,1951年生于香港,祖籍潮州人称大刘,学历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 (1974)。弟弟刘銮鸿,人称小刘,刘氏兄弟具有潮汕人的精明,对数字极为敏感。70年代在加拿大多伦多求学期间,刘认识了来自北京的宝咏琴。1978年与友人梁英伟创办爱美高公司,以生产吊扇为主,而爱美高这个名字也一直为刘所钟爱,刘今天在内地的投资均归于爱美高中国控股公司名下。70年代中后期,石油危机阴影仍未退尽,欧美陷在一片节约能源声中,加之当时怀旧气氛的弥漫,爱美高生产的古典吊顶风扇在美国市场大行其道。不到两年时间,从1.7万港币、22个工人起家的爱美高,雇员发展到万人,而刘氏也赚取了人生财富的第一个亿。1983年8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爱美高实业上市,其时总资产已达5亿港元。1979年与宝咏琴结为伉俪。1992年底离婚,跟前妻宝咏琴有儿子刘明伟,以及女儿刘秀融;离婚后的宝咏琴http://johnnyb.blog.sohu.com/3791794.html
··刘銮雄旗下集团办公室;香港告士打道万通大厦,斥资3800万港币、装饰材料皆由英国空运抵港、62个英国技工打造半年的约150多平方米办公室,即为一景。而另一细节,刘銮雄的名片印有其姓名及华人置业、爱美高中国集团字样,唯独职位处留白,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此前有传言说,刘銮雄欲接手上海地产(00067.HK)。刘銮雄的响应简单而肯定,我表示过兴趣亦曾出过价,但我相信新农凯及上海地产接管人都不愿意这么快把上海地产卖掉,这里面的原因你们自己想想吧,因此我亦不愿意太浪费时间。而对于其间相关细节,刘不愿多言,话题由此打住。
··上海地产事件后,中银香港(02388.HK)于6月申请并获得香港高等法院颁发的接管令,委任吕礼恒会计师事务所的两位代表吕礼恒及梁敏仪,为新农凯之共同及个别破产管理人兼财产接收人,其权力包括出售新农凯持有的上海地产股份。现时上海地产账面尚有12.05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但接管人的清盘和管理费用每天将从账面上抹去几十万港元。刘的失望代表了香港对上海地产有兴趣并出得起价的一批大佬的心态。曾任《资本》杂志主编的杜先生曾对记者说,刘是香港最有故事的人物之一,如果他愿意讲,那是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的。既如此,先将上海地产的主题放于一旁,且听刘銮雄信马由缰。
··刘銮雄身上交织着两条线:一条是商,另一条是风月,港人概括为财经娱乐一体化。上世纪90年代,没有任何富贾如刘高调与当红明星占据所有报纸的娱乐头条,而刘不退却不掩饰,我有钱却不能做我喜欢的事情,那么用钱做什么呢?香港资深娱乐记者曾作过计算,过去10多年,刘銮雄送给一众女朋友的包括房产、靓车、珠宝、古董、现金等礼物在内,价值接近10亿港币。
··女星与富商交往的八卦传闻台港皆然,最常与香港女星传出八卦纠葛的,以有“女星狙击手”之称的富商刘銮雄最出名,其中又以他和关之琳、李嘉欣十年的纠葛最为人津津乐道。近十年来,富商刘銮雄身边红颜知己多不胜数,当中闹得最热烘烘的莫过于关之琳、李嘉欣和蔡少芬,更有报导指三位红颜知己所拥有的物业,亦确实与刘銮雄有着微妙的关系,可想而知刘生对身边女伴的宠爱程度。刘銮雄为人一向低调,所有私事素来都绝口不提,可是刘生却曾经一反常态,公开大谈李嘉欣与关之琳这两位红颜知己,而李嘉欣亦亲口承认与刘銮雄有过一段情,并已分手九年,而现在就坚称两人是好友关系。
··至于大美人关之琳与刘銮雄九年的友好关系,亦在今年正式公开,两人首次被拍到撑脚食日本料理的照片,以及刘銮雄早年将两个豪宅单位,以公司股权转让形式,转到关之琳名下,证明两人的好朋友关系非常密切。蔡少芬与刘銮雄的关系就最无迹可寻,如果不是蔡少芬曾爆出刘銮雄代母还巨债事件,根本不会被揭发刘生曾经在经济上帮助过她渡难关。据知,蔡少芬在1997年时,获刘銮雄公司转名拥有两个黄埔花园物业,可是仍然不足够清还其母因烂赌欠下的巨债。2001年12月12日,蔡少芬与陈法蓉一起出席《哈利波特》首映礼时,竟意外地与昔日知己刘銮雄重逢,场面异常尴尬,蔡少芬一见刘銮雄出现,即显得面青唇白,为避合照更马上掉头走!
··当然在风月的背后,是刘銮雄几乎完美的商业轨迹。刘銮雄自言与第一任太太结婚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个150多平方米的房子,存款能够达到100万,一家人小康就可以。可是上天比较垂青,在二十七八岁时,他就赚取了人生的第一个亿,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理想。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经济由英资独领风骚。70年代末期以后,新兴华资财阀开始崛起,英资财团因忧虑香港前景而有所退缩,此消彼涨之下,华资强人李嘉诚、包玉刚等先后从英资手里夺取和记黄埔、九龙仓、香港电灯及会德丰等公司。而80年代的香港则是股市新锐刘銮雄兄弟的黄金时代。
··在制造领域的如鱼得水,使得不甘寂寞的刘氏夫妇开始涉足金融市场,并进军地产业。1983、1984年间,刘銮雄藉着风扇生意之便,开始投资美国市场的国库债券,经过数百个晨昏错乱的日子,刘赚回了人生的第一个亿美金,而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晚上能好好睡一觉。1985年初,刘銮雄与爱美高另一创始股东梁英伟的间隙无法弥补,刘把手上股份配售给基金,挟巨资下野。可他并未走远,梁氏主持下的爱美高,时值当时港元上升,公司产品严重滞销股价下跌,刘銮雄趁机在市场大笔扫入,一招狮子回头已经重掌大权。而刘这一出一进,已有2亿港元落袋。至时以后,刘氏股市狙击手的名声日隆。
··股市狙击在美国很早就流行,狙击手法是:当一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制权不稳,而该公司的资产值又很高时,就很容易为企业狙击手所垂涎,在市场吸纳到相当的股份后提出全面收购,迫使对方以高价买回自己手上的股份,或是将整间公司易手,从中赚取利润。股市狙击手极不受企业大股东欢迎,被称之为绿色敲诈。1986年1月,刘銮雄瞄准的又一个目标是庄氏家族的能达科技,以庄氏家族买回刘手上的股票为结束,刘获利650余万元。再战告捷,刘豪气顿生。随即盯上华人置业。收购华人置业是刘銮雄最得意的一战,“因为当时手上一股都没有,所有人都认为我不会成功”。但两个月后刘创造了奇迹,冯平山和李冠春两大家族先后被拼出局,将华置拱手相让。
··刘氏兄弟接手华人置业后,商场中人无不刮目相看。祖籍同是潮汕的李嘉诚对后起之秀的“同乡”可谓惺惺相惜,一直是华人置业的股东。身家日渐富贵的刘銮雄懂得享受,花钱只图一个“喜欢”。刘对车牌极为讲究,在香港政府的公开拍卖中,先后以近4000万元拿下20多个车牌,其中11、2222分属两部劳斯莱斯,最心爱的66则挂在刚刚花800万买的宾士上。华人置业现董事会主席为刘銮鸿,刘銮雄为执行董事但控有64.20%的股权。1995年华人置地市值最高曾一度攀上300亿元,现时只有43亿多,但总资产为155亿元。
··对于“股坛狙击手”的称号,刘心情矛盾,他说,一半对一半错“因为我是被迫还击”可是谁又会相信叱咤香港股市的刘銮雄,所为都是出于被迫呢?刘口中的“被动还击”是指当年脍炙人口的大酒店争夺战。大酒店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酒店企业,拥有闻名遐迩的半岛酒店和浅水湾酒店,老牌英资嘉道理家族和梁仲豪家族为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不过,公司作风保守,被投资者评级为“不思进取”,加上净资产值高,可以说先天就带有了被“狙击”的诱因。(半岛酒店)它是香港当时唯一的6星级酒店,古色古香,我很喜欢那种味道,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刘銮雄豪不犹豫以旗下中华娱乐行和爱美高连同丽新制衣以每股53元接手。但进入后华人受到歧视,为争取大酒店董事席位、话事权,刘銮雄和嘉道理家族展开了一年龙虎斗,最后以嘉道理接手刘手上大酒店股份为终结,此举刘氏旗下中华娱乐行获利达9200万,爱美高则赚取4200万。
··经此几役,刘当时在股坛呼风唤雨,凡是刘染指的股票必然大升,甚至只要与他名字扯上关系的都脱胎换骨,市场曾盛传刘銮雄将收购置地和东亚银行,其股票就如脱缰野马般飙升。企业大股东对刘氏纷纷避之则吉,小股民却对其如痴如醉。1997年10月,对香港来说是一场不可思议的灾难,全球性股市暴跌祸及香港,跌势不仅令许多小投资者血本无归,与刘銮雄一般的诸多富豪皆不能幸免。股灾使得香港人狂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刘銮雄在这一段时间几乎销声匿迹。但股灾似乎并没有使刘銮雄伤筋动骨。在股灾之后,能够再投资的人已不多,但刘氏一系上市公司包括私人家族对外投资很快就超过10亿美金,在内地的投资占到其中的一半。
··2002年6月,刘氏兄弟以私人名义与上海九百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购得九百百货商场(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旁边,毗邻著名的东八块地块),双方各占50%股权,项目总投资逾20亿元人民币,今明两年刘还将投资10亿人民币,项目将于2004年5月动工。2003年,刘氏旗下的华人置业集团(0127.HK)增购天津市华盛广场20%权益及海口市亚洲豪苑40%权益。刘在追加投资的同时,也在调整其在中国的投资布局,2003年预计将出售上海华宝花园及福州盛亚豪苑之全部权益。
··华人置业集团从1980年已开始在深圳投资工业项目,从1987年,刘氏开始进入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最早的投资是与保利集团合资的北京首个外销住宅单位—北京丽京花园及其后的北京希尔顿饭店,当时丽京花园项目的国有土地证编号为0001,这是刘很愿意提及的一件事。自1992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办事处,刘氏在内地的投资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近10个沿海发达城市,至今各项投资累计到位资金已超过港币60亿元。华人置业集团财务总监说,现时在大陆的出租物业投资,每年可以得到4000万-5000万元的租金收入,对于集团的营收贡献微乎其微。但刘氏并没有看轻内地市场,在2002年至2003年间,刘銮雄曾亲自在内地考察有一年半之多。
··刘銮雄60亿元内地攻略,试图拷贝的是他在香港的范本。铜锣湾崇光百货大楼,位于香港岛所谓“金箭嘴”的黄金购物地段,是区内购物心脏地带,属于香港的“地标”物业,不仅位置绝佳,还是香港业务最佳的百货公司,在金融风暴肆虐的1998年度创下历史最高营业额纪录。从其母公司日本崇光破产之后,在多家财团的争夺中,香港崇光最终由刘銮雄兄弟联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以35.5亿港元力压群雄,成功购入。
··刘銮雄收购崇光,意在崇光丰厚的租金回报。完成此次收购后,其在铜锣湾所拥有的物业面积已经高达约12.8万平方米,可以说已成为香港铜锣湾铺王。而香港崇光的经营状况良好,即使在今年、去年年零售市场普遍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崇光的租金一直高居不下,据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铺位平均水平甚至达到每月8万港币/平方米,每年带给刘氏的租金收益不下数亿元,毫无疑问,刘銮雄期望上海九百能发展成为第二个香港崇光。年过半百的刘銮雄似乎已由绚烂归于平静。
··此前香港媒体报道;超级富豪刘銮雄将再为人父。刘銮雄与现年25岁的落选港姐吕丽君拍拖,女友至今怀孕3个多月,刘銮雄初时本欲低调,奈何不停被人攻击爆料,在愈避愈麻烦的情况下,大方承认这宗喜讯,并对外界宣称结婚一事,目前仍未有具体安排,总之要结,随时都可以。大家恭喜他将第三度做父亲时,他回答的声调轻松,看起来似乎心情极佳,另一方面却坦言自己这次是被人整蛊,而且知道是谁放的料,不过没办法阻止,所以十分无奈。
··据刘銮雄说,他和吕丽君拍拖已经有一年左右,至于被吕丽君吸引的原因,他笑说都几十岁的人了,再谈这个话题挺尴尬的。同时他希望媒体不要再关注这件事,因为结婚生子谁都会遇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自己实在是已经不需要再宣传了。至于结婚他说暂未决定,并说不结婚并不代表自己不重视,婚是随时都可以结的,何况这个年代,即使结了也可以随时离。与刘銮雄的名字扯在一起的女人很多,大家虽然好奇但亦见惯不怪。但前日突传来他与1998年落选港姐吕丽君拍拖近一年,还有了爱情结晶品,将再度为人父,仍是引起了传媒的关注。想想大刘与宝咏琴的小女儿刘秀融都很大了,换而言之他再次为人父也就难怪会引人注目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刘銮雄绯闻富商的奢华生活

分享 

标签: 刘銮雄  美女  房车  保镖  富豪  分类: 生活感悟随笔杂谈 2006-12-31 13:33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香港这位和多数美女大明星都有绯闻的著名富商、华人置业主席刘銮雄(大刘)一向讲求优质的生活享受,而他名下的名车亦不计其数。昨日(30日)他乘坐年前购入一部市值至少750万的德国制Maybach 62豪华房车出现,车身豪华宽敞加上设备先进,难怪爱车的大刘要动用4名保镖贴身“护驾”连路过的市民也忍不住行注目礼;一顿午膳已如此派头,彰显其超级富豪身分和气派。

Maybach 62豪华房车市值逾750万,大刘要用4名保镖贴身护驾,

房车内有两部荧幕显示车速、时间、气温或播放影片。

车厢内的座椅参照客机的商务座位而设计,非常舒适。

··至于这辆由奔驰车厂研制出来的Maybach 62型号房车,早被誉为世上最豪华的民用房车,连外国名人麦当娜及巴伐洛堤也拥有一部,特色是座驾内的一切包括用料、颜色以至设备,均可因应客人的个别要求而度身订做,再加上备有防弹装置,除堪称独一无二之外,也是超级富豪身分的象征,难怪极懂生活享受的大刘是本港第一批拥有此座驾的车主。

··昨日是周末,不少名人相约到位于湾仔,有“富豪饭堂”之称的福临门与家人亲友饭聚,例如商业电台副主席俞琤、孙大伦博士及杨受成等。而出名重视亲情的大刘,亦相约女儿刘秀融及前岳母(宝咏琴母亲)到福临门一起午膳,只见一身便服打扮的刘秀融,细心轻扶年届高龄的外婆,尽见其孝顺的美德。

大刘的得力助手甘比乘坐7人Van到场。

··大刘的得力助手甘比乘坐7人Van到场,而大刘则于下午1时许,独自乘坐Maybach 62豪华房车到场,其女友吕丽君则未有同行。大刘甫下车即快步行入酒家,未有回应记者的提问,之后他的4名近身保镖即以人墙包围车身,更警告记者不要走近房车半步,以免这辆市值逾750万的名车有丝毫损坏。名人一向对“靓车牌”趋之若鹜,而大刘名下拥有的2222及CC1均是易记又有意思的号码,连同他早前以天价140万投得“1 LOVE U”车牌,可见他对靓车牌情有独钟!
··记得此前,香港媒体报道;超级富豪刘銮雄将再为人父。刘銮雄与现年25岁的落选港姐吕丽君拍拖,女友至今怀孕3个多月,刘銮雄初时本欲低调,奈何不停被人攻击爆料,在愈避愈麻烦的情况下,大方承认这宗喜讯,并对外界宣称结婚一事,目前仍未有具体安排,总之要结,随时都可以。大家恭喜他将第三度做父亲时,他回答的声调轻松,看起来似乎心情极佳,另一方面却坦言自己这次是被人整蛊,而且知道是谁放的料,不过没办法阻止,所以十分无奈。
··据刘銮雄说,他和吕丽君拍拖已经有一年左右,至于被吕丽君吸引的原因,他笑说都几十岁的人了,再谈这个话题挺尴尬的。同时他希望媒体不要再关注这件事,因为结婚生子谁都会遇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自己实在是已经不需要再宣传了。至于结婚他说暂未决定,并说不结婚并不代表自己不重视,婚是随时都可以结的,何况这个年代,即使结了也可以随时离。与刘銮雄的名字扯在一起的女人很多,大家虽然好奇但亦见惯不怪。但前日突传来他与1998年落选港姐吕丽君拍拖近一年,还有了爱情结晶品,将再度为人父,仍是引起了传媒的关注。想想大刘与宝咏琴的小女儿刘秀融都很大了,换而言之他再次为人父也就难怪会引人注目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权延赤:著名政治传记文学作家
2010-06-20 10:25:13  作者:中国人物传播研究中心  来源:《今传媒》杂志  文字大小:【】【】【

NO.060权延赤:著名政治传记文学作家

  权延赤(1945年11月26日— ),著名政治传记文学作家。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祖籍河北完县。197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转业。其代表作有《多欲之年》、《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红墙内外》、《领袖泪》、《共和国秘使》、《红朝传奇》、《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掌上千秋》、《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沉浮录》、《龙困——贺龙与薛明》、《第三代开天人》等。其中长篇小说《狼毒花》改编为电视剧。
  权延赤曾经声名大噪,而一部由权延赤小说《酒神》改编的、全国各电视台轮番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狼毒花》却没能使销声匿迹的权延赤再度声名雀起。权延赤生命盛年数十部作品中有一两部引起了轰动。尽管如此,这么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权延赤作品的评说并不完全一致,褒贬不一。
  那几年,权延赤成了“大腕”,成了“名人”,只要他去参加什么活动,准被排在“在座的有”之行列。但凡有资格上台讲话的人,大都送给他一堆不算肉麻却也叫我们这些“闲杂人等”听了起鸡皮疙瘩的恭维话。下了场,权延赤便会被崇拜他的文坛小生、才女、媒体记者们东拉西扯地当“道具”拍照片、签字留念。殊不知,权延赤并不在意“领导”们的评价,更记不得谁与他合了影,他给谁签了名。因为前一场酒的作用还在,他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被酒浸泡得眼朦胧,心朦胧,情也朦胧,大脑空空,荣辱皆忘。
  权延赤热情豪爽,在部队虽一辈子当“战士”,却交了许多朋友。他衡量朋友的第一标准就是——你敢豁出命来喝酒吗?喝,便是友,他会诚心诚意地待你;不喝,你的名字便会随风而去,就这么简单。想和他成为朋友吗——请豪饮!这么一来二去,年复一年,权延赤像块吸足了酒的海绵,再往里倒一两酒都如同倒进一斤酒的效果,只要沾酒,就足以使他酒水四溢,翻江倒海。
  权延赤出名后,“朋友”的数量剧增,酒局越来越密,绯闻自然也越传越邪乎。对此,他不以为然,依然用那沙哑却不失“响亮”的大嗓门在公众场合声明:“随便说,说有多桃色就有多桃色,你们不说我自己说。”其实,权延赤为人坦荡、直率,很多“绯闻”都是他自己“吹”出来的,真有点像《狼毒花》里描写的男一号常发叔。
  人们凭经验认为“家事宁万事宁”。这话在权延赤身上并没应验:家倒是安宁无事,其余万事均不得宁之。随着他作品的不断问世,随着他“功成名就”地“下海”,法院的“传票”就没完没了地接踵而来,他不仅成了当年中国文坛官司最多的一位作家,也成了深入海底至今没能上岸的作家。那些涉及法律的,法律尚且难于判明的,法律边缘的,法律以外的,常常闹得他焦头烂额难于自制。权延赤说,我决不畏惧法律,只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对付那漫长、拖沓、消耗性的“战事”。他常说“我要想当原告,有的是官司可打。”权延赤也确实挺大度,吃亏上当的事没少干,坑他害他的人也遇到不少,但他总是借酒消愁,自说自话,从不真正与人为敌。
  权延赤真的是当了一辈子兵,因此他“复员”了,而不是“转业”。这里的缘由他笑话似地说给大伙儿听过,因为他自己都不在乎,朋友们也就跟着当笑话一听了之。如今他经商也有十几个年头儿了,依着他的性格和为人推断,他一准赔多赚少,只顾关照朋友了。
  多少年前,权延赤用笔,撩去了笔下人物的面纱,同时也把包裹自己的衣衫撕扯得分寸全无,像个立体透明人一样被朋友们敬着爱着追捧着并数落着。其实,他只不过是在众多以摇笔杆为生计的人中的普通文人;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不甘于承认只会写字而改行经商的文人。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大生創意發明 花1小時賺100萬

更新日期:2010/09/03 13:53 林隆士 

台中一位女大學生,只花了短短1小時,就賺進人生第一個100萬。詹鈺釤是彰化師大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用品的創意發明很有興趣,將文具資料夾側邊裝上夾鏈,要換頁時,只要撕起來再扣上,輕鬆完成,省時又省力。她發明「快速翻頁夾」後,父母還借錢讓她出國比賽,沒想到這項發明,不但得到今年「馬來西亞世界發明展」金牌,還有廠商以100萬元,向她買下專利。

 

女學生開心拿著100萬大支票,和老師父母一起合照,她,就是今年馬來西亞世界發明展金牌得主-詹鈺釤。這個「快速翻頁夾」,就是她的發明。

發明展金牌得主詹鈺釤:「如果我要換頁的話,我不需要抽出來,我只需要把夾鏈袋的部分,把它撕起來,然後翻頁,正反面都有公母扣,所以我只要翻頁,再把它扣上去。」

鈺釤覺得資料夾換內頁,要把紙張一頁一頁抽出,很浪費時間,所以想出這個省時又省力的發明。她的靈感,來自一個夾鏈袋。發明展金牌得主詹鈺釤:「上網搜尋,想說有什麼辦法讓它結合在這個活頁資料上面,那時我往旁邊一看,剛好有一個夾鏈袋。」

鈺釤有了初步構想,剛好在學校修一門「創意發明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快速翻頁夾」,準備出國比賽。

但她的家境並不富裕,出國比賽需要5萬塊,但這一點錢,父母當時還籌不出來。詹鈺釤媽媽:「景氣不好,要和朋友借(錢)也不容易,想說先和老師借。」

父母親為了支持女兒,借了5萬元,沒想到女兒這麼爭氣,抱回金牌和100萬獎金。詹鈺釤爸爸:「很不可思議,我也想發明。」

詹爸爸說,賣麵1、20年,也存不了100萬,女兒只花了短短1小時,發明出「快速翻頁夾」,賺進人生第一桶金。鈺釤除了包紅包給爸媽,還要用剩下的錢,繼續研究更多創意發明。

 

■ 歡迎到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看看別人怎麼說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日本創意發明大觀--跌破眼鏡

  • 分享: MURMUR facebook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俗話說“需要為發明之母”,然而,世界上許多“發明家”絞盡腦汁,試圖發明出更多“造福人類”的產品時,結果卻發明出了一些最無用、最荒唐和最搞笑的玩意。來看日本人有何創意發明吧!

     

     

    日本食物狀USB 讓上班族專心上班 為了午餐的到來~(肚子都餓了)

    18.jpg 19.jpg

    日本奶油口紅膠

    超方便

    13.jpg

     

    USB還有很多形狀...超COOL!

    燒賣

    20.jpg

    鮭魚卵壽司USB

    21.jpg 

    壽司拼盤USB

    22.jpg 

    還有義大利麵形狀的唷!

    24.jpg 

     

    除了在電腦上的貢獻以外,內褲也有很奇特的創意

    3.bmp 1.bmp

    2.bmp 

     

    蟑螂怕拖鞋  於是....

    16.jpg

     

    領帶也超好用的 不需要口袋了

     15.jpg

     

    農夫只要這一支就夠了

    14.jpg 

     

    給失戀的女性最大的依靠

    25.jpg 

     

    日本人靠發明賺進不少銀子 不過有很多發明本身是多此一舉=無用

    不過大膽創意發明說不定真的可以派上用場

    本人就蠻喜歡最後一項發明!造福不少女性同胞~~

     

    MIMSUGER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迴響(1) 引用(0) 人氣(1158)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華斌傳婚外情 外遇劉小姐:苗逼我墮胎

    更新日期:2010/09/02 12:45 不卡

    名模孫正華的老公,也就是聯華神通集團少東苗華斌,遭週刊驚爆,發生婚外情,還生下一名私生女,這名外遇女子劉小姐,今天上午出面了,劉小姐淚眼控訴苗華斌逼她去墮胎,林瑞圖還出示證據,說在婚外情報發之後苗家發簡訊恐嚇,劉小姐表示,她不要錢也不要名分,只要苗華斌承諾願意跟她共同撫養小孩。

     

    指控苗華斌外遇女子劉韋玲:「我是沒有辦法想像說,已經知道超過週期了,有危險了,他(苗華斌)還是要我去找他朋友,我說要不要陪我去,本來就殺掉我這個小孩,我沒有這個勇氣,那醫生說又有危險,我更沒有勇氣。」

    淚眼控訴,名模孫正華的丈夫苗華斌逼她墮胎,只是怎麼會讓自己成為破壞人家家庭的第三者呢?

    劉韋玲:「他(苗華斌)沒有談到婚姻什麼的,都沒有,就是好像像朋友一樣,這樣慢慢的認識這樣子,他(苗華斌)說沒有經過戀愛的路,直接到家庭,所以他(苗華斌)覺得缺少了什麼,我就說真的很累了,可以就是,然後他(苗華斌)就是一再的拜託,就是希望我不要以後不要再提分手,他(苗華斌)會照顧我一輩子。」

    週刊也提到,苗華斌說他是被劉小姐設計的,劉小姐也言詞反駁。劉韋玲:「當我聽到這個回應的時候,我在家裡痛哭,他(苗華斌)怎麼可以講這種話?如果真的說是設計,是不是我人生整個毀掉,是被他(苗華斌)設計的,就是覺得說這種人為什麼,當初講的是一套,然後現在完全就是,要來毀謗一個人!」

    事件爆發之後,一旁的林瑞圖還秀出恐嚇簡訊,這次現身,劉小姐表明,不要名分,也不要錢,只希望苗華斌和他一起分擔小孩的養育費用,只是整件事情豪門風波,目前苗家到現在都還沒有回應。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語] 丹麥發明家自製載人火箭本月底試射

    2010-08-26 10:56:33  來源:國際線上論壇  編輯:陸熙堯    發表評論  進入論壇>>

      為完成人類未來登上太空的夢想,兩名丹麥發明家,近日成功自製了全球第一架載人火箭。

    更多雙語資訊請點擊>>

    資料圖 丹麥發明家自製載人火箭

      To achieve human being’s dream to visit out space in the future, Kristian von Bengtson and Peter Madsen, two Danish creators, have sucessfully made the world’s first amateur-built rocket capable of manned space flight.

      為完成人類未來登上太空的夢想,兩名丹麥發明家,克裏斯蒂安·馮·本特森和彼得·馬德森近日成功自製了全球第一架載人火箭。

      Von Bengtson and Madsen are the leaders of Copenhagen Suborbitals. Both of them are engineers, and the latter used to work for NASA. But their rocket project didn’t receive government funding; instead they built on a budget of about $63,000 brought in by donation.

      馮·本特森和馬德森都是工程師,他們倆同時又是哥本哈根“亞軌道”組織的領導者,馬德森還曾經在美國航空航太局工作。但是此次火箭製造沒有獲得政府一分錢的資助,所用的6萬3千美元費用完全來自捐贈。

    更多雙語資訊請點擊>>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言無悔:我的“右派”經歷
    2010年08月23日 16:07:06  來源: 新華讀書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直言無悔:我的“右派”經歷 徐孔 著 新華出版社 2010年8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少見的,正面、直接描述建國初期和“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中,一位被“雙開”的知識分子老“右派”苦難人生經歷的紀實作品,彌足珍貴,值得一讀。

    作者徐孔在書中細致、凝重地講述了自己和周圍的人在反右運動、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中的經歷,以當事人的視角原汁原味地重現了當年的動蕩、浩劫和壓制的氣氛。

    【作者簡介】

    徐孔,1945年參加革命,1948年參軍入伍,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曾任新華社戰地記者、北京軍區文化部幹事。1956年,徐孔同志為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同志仗義執言,自己卻遭受審查。他剛正不阿,迫使錯誤對待同志的上級當眾檢討,1958年竟被打為“極右分子”,開除黨籍,開除軍籍,勞動教養。“文化大革命”中又被遣送農村勞動,遭受了長達20年的不公正對待。期間,徐孔在勞改農場、探親途中、東北鄉村,以不同的身份,體味了特殊年代的滋味。

    1979年後,徐孔擔任過《中國農民報》、《中國食品報》領導職位,1988年離休。1991年後,徐孔參與創辦《炎黃春秋》雜志,一直擔任副社長、總經理等職務,長期負責《炎黃春秋》雜志的編輯和終審工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牟其中,南德集团前董事长。

    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提出改造国有企业;甚至还想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进我国西部地区……举国上下,放眼世界,无人不知他是中国首富,并先后被挂上许多桂冠。
      最后却因南德集团信用证诈骗案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8年。 从“首富”到“首骗”,牟其中崛起于草莽,纵横于商海,利用规则但又无视规则,因为打破了应该打破的规则,他们登上了人生峰顶,但也因为打破了不该打破的规则而从峰顶坠落。[评论]

    【发迹】牟其中开创“空手道”理论 倒买倒卖获取巨利
    历史要将我推向高峰,所以要先将我打入深渊。
                   ——牟其中
      “用很少的投入,利用现代信息制度和一系列分散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就可以完成投资巨大的项目,借用竞技体育的一个名词,名曰‘空手道’。”牟其中曾在一篇文章中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他的商业操作模式理论。[详细][评论]
    入狱 政治热情高涨 写《中国向何处去》万言书入狱四年
    经商 合办万县市中德商店“包换卡” 第一年就高额盈利
    倒卖开创“空手道”理论 倒卖座钟获取巨利
    获罪 因“投机倒把、买空卖空”被收审 再次入狱11个月
    起家 创立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 贷款250万创业
    迁址 在天津注册成立南德经济集团 总部迁往北京
    【神化】倒飞机放卫星开发满洲里 牟其中逐步走上神坛
    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牟其中
      90年代,牟其中用上千车皮中国轻工业品换回4架苏制T-154型飞机,成功地完成中苏(俄)间当时最大的一笔民间单项易货贸易。牟其中以少量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牟其中因此被戴上了“商界奇才”的光环。 [详细][评论]
    倒飞机 组织500车皮轻工产品以货易货购进4架飞机 赚取近一亿
    放卫星南德与俄罗斯合作成功发射“航向一号”电视直播卫星
    开发满洲里 认定满洲里地理位置不可替代 创造“北方香港”
    办银行开打国际金融牌 借鉴摩根经验筹办投资者担保银行
    狂想炸开喜玛拉雅山口、调雅鲁藏布江水入黄河、改造1000家国企
    神化升级从《牟其中之谜》到《大陆首富发迹史》造神运动不断升级
    【落马】牟其中因信用证诈骗 获罪入狱
    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经商不如借钱,借钱不如不还。            ——牟其中
      与俄罗斯之间众所周知的飞机业务合作之后,1994年,南德集团展开与俄罗斯国际卫星组织联合研制、发射、经营卫星的业务,急需大量的资金,但南德作为非国有企业从国内金融机构直接通过贷款融到充足资金几乎不可能。[详细][评论]
    背景 国家实行紧缩银根 卫星业务资金缺口巨大
    起因 与澳大利亚X.G.I集团合作 签署“八八”信用担保协议
    突变 外方单方面撤出担保 南德集团涉嫌担保诈骗
    拘留 民事转刑事 牟其中以涉嫌“信用证诈骗罪”被刑拘
    获刑 武汉中院判决牟其中犯信用证诈骗罪 判处无期徒刑
    改判牟其中两次减刑 刑期已经减至16年零9个月
    延续牟其中狱中谋划重出江湖 生活秘书为其奔走六年
    【思考】牟其中:怀揣政治狂想的中国式“唐·吉诃德”
    在中国金融改革以前,绝不与中国金融界及资本市场来往。             ——牟其中
      牟其中曾把自己比作传说中的无脚鸟,只能不停地飞翔,一旦落地生命也将完结。的确,从“大陆首富”到“大陆首骗”,曾三度入狱、数次沉浮的牟其中,从不曾改变的就是对其政治狂想和抱负的坚定追求。[详细][评论]
    梦想 牟其中时刻梦想重振南德 自己已走在“归队”路上
    疑问 牟其中: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
    炮轰 牟其中狱中炮轰郎咸平:违反历史潮流注定要失败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