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台灣愛迪生”鄧鴻吉暢談發明之道‧從生活細節找創意
(大馬)有“台灣愛迪生”之稱的鄧鴻吉指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發明家,多方涉獵讓本身“多技在身”,多留意生活小細節,創意就會源源不絕。
目前擔任台灣亞洲大學創意發明中心主任的鄧鴻吉早前來馬出席“第21屆國際發明、創新及科技展”,接受專訪時暢談“發明之道”。
鄧鴻吉擁有200多件的發明,曾經榮獲3屆德國紐倫堡世界發明大展首獎,1999年德國紐倫堡世界發明展的大會最高榮譽“特別成就天才獎”,作品包括感應式廁所沖水裝置。
他鼓勵學生瞭解市場需求,才能找到買家,產品能夠推出市場,一項發明足以維持10萬人的生計。
“一項發明從想法開始到落實的過程中,需要親力親為,瞭解如何撰寫專利申請,然後交由設計師負責外型和內部結構,再從比賽中學習。”
他指出,參加比賽是最好的學習平台,一來可以讓本身的作品亮相,再者可以觀摩他人的作品,刺激本身的想法。
與兒共研製發電系統
鄧鴻吉這次來馬帶領學生參展之外,也帶來其年僅9歲的兒子鄧立維和他共同發明研製的“環保自來水發電系統”。這項發明已經讓父子倆獲得台北國際發明展環保類第3名,目前正在與台灣自來水公司討論推出市場的計劃。
這項發明的緣起自一次參觀水庫之旅,鄧鴻吉向兒子講解水力發電的原理,兒子問了一句“自來水可不可以發電?”,成了這項發明的原創想法。
於是鄧鴻吉開始進行實驗,利用一棟大樓自來水流動的動力產生及儲存電能,可以供LED燈泡使用的電力,甚至可以將儲存的電力賣回給電力公司。
參展的學生作品包括亞洲大學學生田雲珮發明的“續電燈”,電燈可以在平時儲存電能,即使切斷電源之後還可以持續照明8小時。這是由於學校宿舍會在晚上11時關燈,這項發明可以造福想要繼續溫習的學子。
另外一項發明則是亞洲大學學生陳立中的“太陽能電風傘”,普通的雨傘通過太陽能儲存電能之後,供應傘柄末端的風扇電能,可以一邊撐傘一邊吹風。(大馬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