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記者 鐘秋
以《南京大屠殺》一書聞名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9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被路人發現自殺于汽車內,年僅36歲。一直以來,張純如為揭開歷史真相、提醒人們勿忘歷史而寫作,並被海外華人奉為楷模,這樣一位年輕傑出的文壇鬥士現在卻突然以自殺的方式與世長辭,雖然張純如的丈夫和朋友暗示她可能是因抑鬱症而自殺,但其真正的自殺原因還是一個謎。
我們從沒把她和“槍”聯繫在一起
11月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警察局連續接到兩宗報案:先是一名叫佈雷特·道格拉斯的男子報案稱他的妻子張純如失蹤了。隨後在當天上午9點,一名路人報案說,在一個偏僻的路段,發現一名亞裔女性死於車內,頭部中了一槍。警方在到達現場後確認,死者就是張純如,初步結論是開槍自殺。
美國的一些重要媒體隨即報道了張純如的死訊。一時間,朋友震驚,華人組織哀悼,人們都在為這樣一個傑出的華裔女性的離去而惋惜。總部設在紐約的華人組織美國“百人會”發表聲明,對張純如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該組織的媒體聯絡負責人安平女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回憶說,“張純如給人的印像是很安靜、平和的一個人,樂於指導、啟發年輕人,我們從沒把她和‘槍’聯繫在一起。對於她自殺的噩耗,我們(百人會全體會員)都接受不了。”
“百人會”是一個獨立、無黨派的非營利性會員制組織,主要宗旨是促進美中友好、探討並解決美國華人融入美國社會的問題,吸引了一批在各自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美籍華人加入。張純如是其中之一。據安平女士介紹,張純如樂於為該組織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並用新穎獨特的文筆描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美國華人的生活狀況,給美國乃至世界文壇開闢了新境界。
與張純如有多年交往的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副會長、發言人丁元表示,張純如有很強烈的正義感,她在美國主流社會中樹立了華裔的良好形象,很多華裔青年都把她看成是學習的好榜樣。
《洛杉磯時報》形容張純如是“最好的歷史學家和人權鬥士”,是“在美國成長的華裔青年模範”。許多美國作家也讚嘆張純如的才華和她的作品,為她的逝去扼腕嘆息。
因抑鬱症自殺
從張純如的丈夫和朋友描述的情況來看,張純如自殺可能和她患抑鬱症有關。張純如的丈夫道格拉斯說,張純如經常輾轉於世界各地,為完成自己的書而採訪當事人。在離世前不久,張純如正在為她的第四部書進行素材準備。據悉,這本書是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美軍坦克營官兵被日軍拘禁後受虐待的一段歷史。在為這本書進行採訪回來後,張純如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她的情緒變化很大,回家後,張純如就一直住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把年僅兩歲的兒子送到在伊利諾伊州的爺爺那裏寄養。
張純如的經紀人也表示,張純如患上了抑鬱症。她的著作許多內容涉及到歷史的陰暗面,如《南京大屠殺》寫盡了日軍慘無人道、充滿血腥的歷史,不排除這些內容影響她情緒和健康的可能性。
給家人留下一封短信
張純如的好友丁元猜測,張純如前不久到肯塔基州採訪前美軍戰俘是令她身心疲憊的一個原因。在研究中,她遇到了一些困難,十分煩惱,並因此中斷採訪回家。丁元還透露,張純如雖然在公開場合表現伶俐、口齒清晰,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外向的人,她很少談及自己的情緒和個人事情,因此即使像他這樣的好友,之前也並不知道張純如的情緒問題。
張純如自殺前給家人留下了一封短信,信中說:希望家人記得生病前的她“曾經認真生活,為理想、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就目前可以接觸到的資料來看,張純如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04年6月,接受某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在學生畢業典禮上做主題演講。她患抑鬱症的情況是在警方發現她死亡之後才曝光的。
但是,張純如的一些朋友還是不禁提出了疑問:這樣一個充滿熱情和正義的女鬥士難道就因為情緒不好,就自殺結束了生命、結束了其為正義而戰的理想嗎?目前警方正在進行屍檢,人們等待最後的正式結論。
鏈結:祖父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2003年6月,張純如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張純如出生在新澤西州的一個華裔移民家庭,雖然父母都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和教學,她卻走上了文學之路。大學畢業後,張純如曾經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過記者。
張純如的祖父張鐵君是一位有名的政論家,也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張純如從小就聽祖父講述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血腥史實,但發現美國史書對此重大歷史事件缺乏記載。
1996年,張純如在斯坦福大學看到南京大屠殺史料展覽,在震驚之餘,她決定寫書,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殘暴,並提醒世人勿忘歷史。於是,她前往中國大陸做了兩年的採訪調查,寫出了轟動世界的英文暢銷書《南京大屠殺》,這本書被《紐約時報》推薦為最佳歷史讀物之一。據說,由於這部作品,她還受到了日本右翼極端勢力的恐嚇。
2003年,張純如又出版新書《美國的華人:一部敘述史》,講述了華人150多年的移民史,把早期華人在美國受到歧視的事實公之於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