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故事 (2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马丁·苏塔-瑞士籍全天候作家

《失踪的朱丽叶》电影剧照
放大
图片描述: 《失踪的朱丽叶》电影剧照 (giulias-verschwinden.com)

说到时下德语文坛上最火爆的作家,非瑞士人马丁·苏塔莫属。他的小说新作《厨子》(Der Koch) 2010年刚问世,就在德语国家的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遥遥领先。

而仍在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热映的电影《失踪的朱丽叶》和《丽拉,丽拉》也均出自苏氏手笔。其中《失踪的朱丽叶》仅在瑞士就已拥有15万观众,该片被评为2009年最成功的瑞士电影,并在洛迦诺电影节上荣获观众奖。

 

作家苏塔本人更从夏日的拉丁美回到了欧洲的老家,马不停蹄地在朗诵会间赶场。一时间,从柏林到伯尔尼,从维也纳到法兰克福,从苏黎世到斯图加特,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苏塔旋风。

苏塔一向是读者的宠儿。1997年至今,他共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其中有4部是畅销书,以致有人戏称他为畅销书专业户。确实,苏塔是目前最具市场价值的德语作家之一。他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动并洞悉读者的好恶,恐怕都和他在广告业、新闻界和娱乐业多年的从业背景有关。

 

马丁·苏塔 马丁·苏塔 (giulias-verschwinden.com)

 

放大

文坛多面手

苏塔从17岁起就想当作家。通向文学殿堂的不是笔直的大路,而是迂回的曲径。苏塔出身于广告文案,26岁时出任著名的广告公司GGK的创意总监一职。自1991年,他以自由记者行世,为GEO等报刊撰稿,为世界周报撰写专栏《经济舱》,为新苏黎世报的Folio月刊撰写专栏Richtig leben mit Geri Weibel。这两个专栏异常成功,后都有单行本问世。此外,苏塔还创作歌词、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本。他多渠道接触受众,全方位锤炼文字,堪称文坛多面手。回首来时路,我们可以看到广告文案、自由记者和经济版专栏作家这三份主要经历在小说家苏塔笔下留下的的深深印迹。

 

世界真小

苏塔过人的调查及驾驭资料的能力恐怕得益于他的记者生涯。1997年苏塔凭《世界真小》一炮而红。小说主人公Konrad Lang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在逐渐丧失短期记忆的同时,一步步陷入婴幼期的最初记忆之中,从而揭破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和豪门秘史。苏塔对病情的细致描摹不禁让读者怀疑小说家可能是白天行医、夜晚创作的神经病科专家。苏塔凭这篇处女作赢得了1998年度法国文学奖Prix du premier roman étranger。

 

简洁美学

德语文学有长于思辨的传统,因之也有“不好看“的名声。苏塔落笔不粘不带,行文轻快幽默,场景切换频繁,超越了德语文学的沉与重。苏塔认为“写小说不能每隔几行就来个好句子,那就好比给情节下绊子。”其实,苏塔不仅是讲故事的高手,也是运用文字(尤其是写对话)的高手。他的文字简洁,张力大。这正与广告语的原则,既用最有限的文字制造最大的影响相契合。

 

表里之间

“他是这家维也纳风格的、历史久远的咖啡馆的常客。这儿有站着喝浓咖啡的银行家、稍作休息的公司总裁、还有拿着橙汁和手机等代理人电话的模特儿,美丽的、不用上班的女人在这儿计划逛街路线。”这就是苏塔写之不厌的苏黎世上流社会的一个侧影。作为这个圈子的常客,苏塔对精英们的高尚和鄙下都再熟悉不过了。广告业的出身和同上流社会的交往使苏塔对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异常敏感,这也是作家挥之不去、一写再写的母体。

 

《厨子》的食、色、性

小说《厨子》的主料是美人佳肴+金钱政治,不热销才怪。主人公Maravan为躲避家乡斯里兰卡的战火逃到瑞士作难民。他用分子烹调法演绎传统菜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同事、服务员、女同性恋者Andrea竟对他产生了性趣,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小时。后来,两人合伙开了一家餐饮公司“爱情大餐”,专为富裕的、上了年纪的夫妇服务。迫于生存压力,“爱情大餐”渐渐地陷入了色情业。在得知一位主顾是向斯里兰卡贩卖武器的军火商后,两人在食物里做了手脚。

这是部颇具野心的作品。苏塔以当下的时事作为小说的背景,对金融危机、奥巴马、难民和移民问题、瑞士在军火交易中的角色及斯里兰卡内战等话题都有发挥。可惜,写书和做菜一样,下料太多太猛,味道反而不一定好。《厨子》保持了苏塔小说的一贯的可读性,可惜作家没有保持住自己一贯的水准:人物有脸谱化的嫌疑,作者的道德立场也太过于黑白分明。在附录里作家拿出Maravan的菜谱给读者分享,供好事者照单烹制。一切后果自付。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裔神童作家 傳授培養綠色父母

?"
●12歲的華裔神童鄒奇奇(左上)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授課,非常吸引學生。(記者劉菲/攝影)

【記者劉菲/洛杉磯報導】配合目前全球興起的綠色運動,位於加州洛杉磯朗代爾市(Lawndale)的環境特許高中(Environmental Charter High School),在日前舉辦了一堂「培養綠色父母」的環保課,向中學生傳授節能知識的同時,也告訴他們如何影響父母加入環保行列。課堂的主講人是一位12歲的華裔女孩鄒奇奇(Adora Svitak),可說是最有資格教育大人的小孩了。

鄒奇奇3歲半開始學會讀書,4歲開始寫作、7歲出版第一本作品《飛揚的手指》(Flying Fingers)並在全美21個州及英國、義大利、加拿大、香港等世界各地的400多所學校做過演講,在YouTube上有1,200多筆錄影,接受過Oprah、CNN的採訪,還在ABC《早安美國》節目中現場表演寫作,被Diane Sawyer稱為「文壇小巨人」(Tiny literary giant)。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以「這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小孩嗎」為題對她進行報導。鄒奇奇最近的一次TED講座「大人能向小孩學到什麼」,感染了台下數千名美國觀眾。

在這堂環保課上,鄒奇奇從「能源吸血鬼」、節約水源、培養綠色父母幾個方面展開,透過流暢的PowerPoint、穿插幽默演講和智力競賽,與台下幾十名學生有著良好互動。

當講到節約用水時,鄒奇奇首先問台下比她還年長的學生「水有什麼用途」,再一一剖析每項用途上如何節省水的消耗,儼然是個經驗十足的老講師。

鄒奇奇一家生活在西雅圖市,母親鄒燦來自重慶,父親是微軟的捷克裔工程師。據鄒燦說,和別的孩子相比,女兒除了讀書很早、喜歡講故事外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他們汲取了東西方的教訓,對孩子既不過多批評也不會全是表揚。

在父母的鼓勵下,鄒奇奇4歲就開始寫作。鄒燦說一開始看孩子用手寫很費勁,就為她裝了電腦,有了微軟Word自動糾錯功能後,鄒奇奇的寫作速度開始飛躍,每分鐘可打80個字。目前已經完成5部作品,除了《飛揚的手指》和一本詩集外,即將出版第三本長篇電子小說。

目前鄒奇奇大部分時間是通過網路授課演講,她還是mashable.com等刊物的撰稿人,並應微軟Bing搜索引擎的邀請,將建立專欄部落格。為了給奇奇豐富的閱歷,鄒燦將每次外出演講都當作旅遊的機會,帶她參觀博物館、遊覽名勝。

一般華裔家長不喜歡孩子過多「拋頭露面」,鄒燦卻說:「讀書好並不等於能力強。孩子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培養能力,同時影響別人。」。她看到很多華裔家長對孩子事事全包,認為這樣孩子長大後反而適應社會的時間會更長:「現在女兒的一日3餐都是她自己準備。我們也不限制她玩遊戲、看電視,只是引導她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鄒燦說12歲的女兒很有主見,喜歡看新聞、關心時事。平時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演講邀請,都由奇奇自己決定是否接受。

在眾星捧月般的光環下,鄒奇奇顯得十分老成和謙遜,她說自己喜歡讀書是因為從小就覺得讀書是一種殊榮,同時看到姐姐會讀,自己也想盡快趕上。談到未來,她表示希望能從事新聞記者、作家和老師3種結合的工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食作家 推薦 中西印餐廳

2009年11月13日蘋果日報

放大圖片

秋蓮根 蓮藕以何首烏燒出顏色,中心則塞入馬鈴薯鰻魚餡,脆爽清香。

 

喜好美食的作家鄭麗園,常隨資深外交官夫婿夏立言周遊世界各國,吃遍了各地美食,定居在紐約的她,不但對當地餐廳瞭若指掌,而她每回返台,也總會四處尋訪美味,這回她也推薦了心中最值得造訪的餐廳。報導╱黃羚翔 攝影╱副刊攝影組、部分照片鄭麗園提供

台北28工作室 無菜單創意料理

28工作室吸引鄭麗園的地方在於:「老闆徐清琳做茶出身,很有茶人的淡雅氣質,而菜色的創意、巧思十足。」這裡由老闆徐清琳夫妻倆掌廚,完全採預約制、無菜單,提供1200元及1600元的菜色,且多半都是創意料理,但菜色不定期推出。由於多數是熟客,幾乎每天都有新口味,徐太太說:「菜色堅持新鮮食材、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人工調味料及色素。」
像是秋蓮根這道菜,蓮藕以中藥材何首烏染色,醬汁則有著榛果的濃黃色澤和巴西利的鮮綠,裡頭塞入了馬鈴薯鰻魚泥的蓮藕,口感脆爽,滋味清香。而蔥葉白蘿蔔海膽,蔥香襯出北海道海膽的甜美,口味極鮮。

蔥葉白蘿蔔海膽 青蔥捲成柱狀,塞入羅勒、海膽,味道鮮美。

蔥葉白蘿蔔海膽 青蔥捲成柱狀,塞入羅勒、海膽,味道鮮美。

紫蘇蠔 槍烏賊塞入紫蘇和北海道大蠔,風味鮮濃。

紫蘇蠔 槍烏賊塞入紫蘇和北海道大蠔,風味鮮濃。

艷紅百合 帶些酸味的酸梅甜菜醬,襯托出百合淡雅香氣。

艷紅百合 帶些酸味的酸梅甜菜醬,襯托出百合淡雅香氣。

 

DATA

這裡空間很簡單,但氣氛溫馨。

這裡空間很簡單,但氣氛溫馨。

28工作室
台北縣新店市屈尺路28號
(02)2666-0661 預約制
周一休 現金
每人1200元或1600元,平日需2~3周前、4位成人以上才可預約,假日需1個月前,6人以上。

台北故宮晶華 驚豔國寶菜

曾經邀請故宮晶華到府外燴宴請外賓的鄭麗園說:「故宮晶華的國寶宴,翠玉白菜、肉形石上桌,讓一些外國賓客頓時眼睛一亮。」由料理延伸出來的話題,讓餐桌的氣氛輕鬆了許多,也讓她記憶深刻。
「翠玉白菜用的是娃娃菜,為了保持形狀,所以僅是清燙,味道主要來自干貝醬。而肉形石使用了前腿肉,取代一般的五花肉,滷煮後可以保持形狀及膠質。」故宮晶華總監Mandy說。
至於擺放了7種中式點心的多寶格,各式手工製作的甜點,滋味甜香又賞心悅目。

翠玉白菜 3800元國寶宴套餐菜色 燙煮過的娃娃菜,沾上干貝醬,爽脆甘鮮。

翠玉白菜 3800元國寶宴套餐菜色 燙煮過的娃娃菜,沾上干貝醬,爽脆甘鮮。

肉形石 3800元國寶宴套餐菜色 含有豐富膠質,口感Q嫩。

肉形石 3800元國寶宴套餐菜色 含有豐富膠質,口感Q嫩。

多寶格 3800元國寶宴套餐菜色 7種中式點心,滋味甜香。

多寶格 3800元國寶宴套餐菜色 7種中式點心,滋味甜香。

 

DATA

空間簡單,帶些簡約的中國風。

空間簡單,帶些簡約的中國風。

故宮晶華
台北市至善路2段221號
(02)2882-9393
11:30~14:30 17:30~21:00
無休 V、M、J、AE卡可

紐約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米其林星級餐廳

最近在台灣美食圈引起大騷動的L’Atelier de Jol Robuchon,鄭麗園曾在紐約店用過餐,她說:「餐廳的菜色並不會用到很奇特的香料或食材,而是以凸顯食材的原味為主,味道都很好。」
雖然晚餐套餐價格不斐,但鄭麗園說:「紐約店中午商務套餐價格非常合理且划算,而且真的很美味,所以,我和先生吃了以後,都非常的喜歡。」鄭麗園表示,若台北店推出午餐套餐,她也會想試試,但目前台北店除了單點菜色,套餐僅5800元一種選擇。

魚子醬蘆筍/紐約店菜色 綠蘆筍搭配魚子醬,強調食材的原味。

魚子醬蘆筍/紐約店菜色 綠蘆筍搭配魚子醬,強調食材的原味。

嫩煎比目魚/紐約店菜色 看似傳統的做法,卻頗能凸顯魚肉的鮮美。

嫩煎比目魚/紐約店菜色 看似傳統的做法,卻頗能凸顯魚肉的鮮美。

香料烤鴨胸/紐約店菜色 鴨胸滋味嫩甜,飄散著迷人香氣。

香料烤鴨胸/紐約店菜色 鴨胸滋味嫩甜,飄散著迷人香氣。

 

DATA

Joel Robuchon近來也在台北開餐廳。

Joel Robuchon近來也在台北開餐廳。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紐約店)
Four Seasons Hotel New York. 57 East 57th ST. NY 10022
+1 212-829-3844

台北香料屋 平價印度料理

坦都烤雞腿320元 雞腿以奶水、薑黃、優酪醃漬24小時,味道辛香。

坦都烤雞腿320元 雞腿以奶水、薑黃、優酪醃漬24小時,味道辛香。

曾住過印度的鄭麗園說:「南北印度料理風格不同,但共通的料理是香料飯basmati和naan餅。南部的菜色用到比較多的椰漿、香料,芥末籽加得多;北部則會加奶水、優格,味道較溫和。」台北天母的香料屋,是印度駐台代表史特朗推薦給鄭麗園的餐廳,價格和味道讓她深感物超所值。
「3、4個人,點2~3樣菜,價格不超過1000元。」鄭麗園說,其中又以香濃牛肉咖哩和坦都烤餅最受她青睞,「烤餅烤得軟度、濕度、厚度都很剛好,搭配咖哩牛肉一起食用,讓人欲罷不能。」她說。
烤餅口感軟Q,而且香氣十足,搭配咖哩牛肉品嘗,辛香味十足的醬汁讓人胃口大開,而牛腩帶豐富膠質,質地相當軟嫩。

香濃牛肉咖哩300元 牛肉咖哩醬搭配牛腩,肉質軟嫩。

香濃牛肉咖哩300元 牛肉咖哩醬搭配牛腩,肉質軟嫩。

烤雞丁咖哩300元 雞肉吸收了薑黃、腰果香料醬、優酪、薑泥、檸檬汁等豐富滋味。

烤雞丁咖哩300元 雞肉吸收了薑黃、腰果香料醬、優酪、薑泥、檸檬汁等豐富滋味。

坦都烤餅80元 以牛奶、蛋、中筋麵粉等製成,爽口不乾澀。

坦都烤餅80元 以牛奶、蛋、中筋麵粉等製成,爽口不乾澀。

 

DATA

香料屋的感覺很舒適,帶著現代感。

香料屋的感覺很舒適,帶著現代感。

香料屋
台北市天母東路50巷10弄6號
(02)2873-7775
11:30~01:30、17:30~21:30
周六、日11:30~21:30
無休 V、M、JCB卡可

達人小檔案 鄭麗園

鄭麗園對台灣、紐約美食都頗有研究。

鄭麗園對台灣、紐約美食都頗有研究。

鄭麗園曾擔任報社國外駐地記者,現在是美國世界日報的食評專欄作家,曾出版《紐約不吃不可》一書,日前又出版《大口吃紐約大蘋果》,先生是資深外交官夏立言。除了注重料理口味,也會特別考量餐廳氣氛。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二狗:地攤作家並不可恥~怪作家

 

2010年03月22日 14:06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性感泳裝酥胸盡露

  孔二狗筆下的黑道生涯,跟他在東北某工業城市度過的少年青春息息相關,為此,那些血淋淋的切身經歷和漆黑如墨的道聽途說都被寫進了書裏。他將自己規避在一定距離之外,目睹、聽聞從興盛走向沒落的黑道傳奇,玩味著翻江倒海的情懷與義薄雲天過後的寂寞。從暢銷書《黑道風雲20年》到2010年的最新力作《黑道悲情》,他始終樂此不疲地熱衷於此類題材,讓人們看到一個掩藏在上海金領外衣下的躁動不安的靈魂。

  黑道從來都是鮮有人問津的題材,用平實幽默的筆鋒寫黑道或許更是前所未有。有人說,孔二狗的小說像是內地文字版的“古惑仔”,在打打殺殺中,用肉體和生命的代價來書寫所謂的情義。可他並不局限於此,新書《黑道悲情》作為《黑道風雲20年》的前傳,依舊寫盡東北黑道往事,講述了在1982年那個和諧年代裏的“黑道分子”,在道義和愛情之間茍延殘喘的酸甜苦辣,但在陣陣拳腳交加之餘,孔二狗卻賦予了黑道更深的涵義——悲情。

  據悉,在《黑道悲情》上架之後,孔二狗再次馬不停蹄趕往重慶,走進重慶打黑的漩渦當中,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打黑運動裏搜尋新的靈感和素材……為此,我們與這位東北味十足的80後作家進行了獨家電話連線,他為身處環境喧鬧的咖啡館而深感抱歉,並補充說“最近手機壞了,電腦全罷工了,不用回頭髮給我再看了”,爽快之至,似乎不介意記者最後把這篇採訪寫成什麼模樣。

  我是一個特別愛講故事的人

  記者:首先,希望你能說說你成長經歷中的一件真正有血有肉的黑道見聞,甚至是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的與黑道相關的故事?

  孔二狗:有一件事感觸很深。我有一個從小到大的玩伴,我們兩家只隔著一道墻,他在17歲時被人用鈍器從身後打死了,到現在都不知道兇手是誰,我一直很想弄清這件事情。當時,我看著他整個後腦勺都漏了,雙手緊緊插在羽絨服的口袋裏,突然來臨的死亡一定讓他來不及掙扎,我深深切切地感到生命是那麼脆弱,從此就不太願意再不懂世事地混下去了,或許這也是我後來走上正路的原因。當然這個說法有點誇張,其實我一直沒有那麼近地與黑道發生關係,只是像一隻腳踏了進去,另一隻還伸在外邊那樣。

  記者:如果這件事令你決心在現實生活中與黑道劃清界限的話,那後來又是如何走上創作黑道小說之路的?

  孔二狗:我一直是一個特別w愛說話,特別愛講故事的人,我覺得當作家最關鍵的能力就是這點,也許我的思想還不是那麼有深度,也沒有那麼大量的閱讀積累,但我有講好一個故事的天賦,並且也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我特殊的語言風格,其實來源自日常生活,平時和朋友聊天,聽到有意思的話,我都會主動記錄下來,也許回頭就用在小說裏邊了。另外,我在尋找題材時發現,假如寫歷史、鬼怪的話,已經有很多人寫得很好了,因此我才特意選擇了黑道小說,也是一種避重就輕吧。

  我受評書的影響最大

記者:為什麼你認為最新作品《黑道悲情》是你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孔二狗:原因有三,第一,作為一個作家,如果不缺素材的話,就會寫得越來越好;第二,作家通常在寫和自己有一定距離感的東西時,更能把握住其中的關鍵點,我這次寫的《黑道悲情》,故事發生的年代更久遠,時代的象徵性更強,也更能勾起讀者對一段逝去歲月的回憶;第三,寫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更像是一個作家了,不像只是在寫一些瑣事,而是在描述一個具有年代感的完整故事。

  記者:目前你已經是“黑道作家第一人”,你覺得該如何詮釋這種身份呢?

  孔二狗:我不是自封,自封會挨罵的,但“黑道作家第一人”這個稱呼,其實我受之無愧。即使我不是在這方面寫得最好的,肯定也是寫得最多的。在技巧和風格方面,我還期待有所提升,相比余華、莫言這樣的國內作家,我對故事架構的掌控能力還顯不足。不過對我的寫作風格影響較大的是像單田芳、袁闊成這樣的評書藝術家,來自傳統作家方面的則很少。一個好的作家應該保持一定距離去觀察生活,站在觀眾與事件發生群體的中間點上,這樣才具備寫好小說的素質。

  記者:最近你在創作什麼新作品,是否有跨界嘗試的想法?

  孔二狗:我的《黑道風雲》系列還會繼續寫下去,計劃要寫過100萬字,同時我還打算寫一系列關於女性題材的長篇小說,同樣是有來自現實生活的素材,也要寫得和黑道系列一樣長。這樣合起來,就“很黃很暴力”啦。將來我也想做更多和電影相關的事,目前正在和張元導演談,我要為他著手拍攝的一部有關80後行為藝術的電影編寫劇本,我們要提出“未被寵壞的壞孩子”的概念。

  當地攤作家並不可恥

  記者:生活中的孔二狗是怎樣的一個人?

  孔二狗:我自己有一定的暴力情結,比如在影視作品方面,我喜歡《縱橫四海》《古惑仔》這樣的片子,反倒不會為《2012》《阿凡達》這樣的電影大片而感動,看《阿凡達》時,我甚至在影院裏睡著了,覺得沒多大意思。也許我天生就是適合寫黑道題材的那種人。

  記者:同為80後男作家,你對韓寒、郭敬明及你自己各有什麼評價?

  孔二狗:說韓寒是小說家,我不太認同,畢竟他已經不寫書了,他最近的作品《他的國》就是直接把各種東西拼湊起來。他是那種有才華卻不認真的典型,這和江郎才盡還不是一回事,作為時評家,他依然是國內最出色的幾個之一。郭敬明在寫書方面比韓寒認真,他能找到適合他的特點的讀者,彌補了一定的市場空缺,這是他的才能。對於我自己,我不認為當一個地攤作家有多麼可恥,我希望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都來讀我的作品,文學本來就沒有雅俗之分。

  驚悚

《隔離島》丹尼斯?勒翰

  “作家勒翰無疑能躋身全美最佳犯罪小說家之列,1994年他以硬漢派偵探小說出道,迅速斬獲美國夏姆斯獎,根據其作品《神秘河》改編的同名電影曾獲奧斯卡獎。他的最新傑作《隔離島》登上了驚悚類神秘小說的巔峰,情節大開大闔,懸念此起彼伏,謎底驚心動魄,將敘述技巧和文字功力揮灑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被美聯社讚為是只有史蒂芬·金或愛倫·坡吃了迷幻藥才能寫出的小說。而著名導演馬丁·西科塞斯聯袂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根據小說原著打造的《孤島疑雲》已于2010年2月上映,並蟬聯北美票房榜周冠軍。”

  文學

《巴黎之悟》傑克?凱魯亞克

  “本書被稱為巴黎版的《在路上》,為美國垮掉派代表作家凱魯亞克的後期作品。小說以半自傳體的風格,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作者去巴黎和布列塔尼探尋家族歷史的十日之旅。從蒙帕納斯黑幫酒吧裏風韻不存的法國女人到與作者同名的陌生法國‘貴族’,旅程中的每個人每件事都令凱魯亞克深深著迷,他認為自己從中獲得了在‘垮掉一代’們眼中視為最高境界的人生體驗:頓悟。全書秉承了凱魯亞克一貫遵循第一感觀(first thoughts)的寫作風格,用天馬行空的聯想和充滿激情的筆觸寫出了獨特的旅行感悟。”

(責任編輯:周苗苗)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陕西茶人联谊会交流园地:宣传报道茶文化  促进陕茶大发展

陕西茶文化宣传活动高潮迭起 作家记者茶人联手 报刊网络四处开花 韩 星 海

     每逢清明茶飘香,陕南茶乡人如潮。今年清明节前一天,有许多的读者就会发现,《中国旅游报》《各界导报》以不同主题和形式,隆重推出了秦岭文化与陕南茶旅游、紫阳富硒茶文化彩色专版宣传的新举措。这是今春以来已经是第三次这样的整版宣传茶文化了,让陕南茶乡茶事活动高潮迭起,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由得广而告之的传遍天下。

    陕西省与全国著名产茶省份相比,茶园面积不大、产量不高,更显出“小字辈”份的不足。但是,近几年来,在陕西茶人联谊会精心组织策划运作下,充分发挥出了会员队伍中的作家、记者和文化人作用,以旨在打造陕西省名牌茶品为己任,以服务会员企业为目的,不断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全国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联系,用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形式来提升陕西茶业新形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此他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茶文化专家韩星海执笔撰文,在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王晓民等编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组稿,在《中国旅游报》上集中刊发“陕南茶之旅,风景无限美”等系列重点文章,从而把陕南茶乡丰富的资源优势与大秦岭相结合,采用茶史钩沉的办法,向海内外游客津津乐道的介绍陕南富有中国最美的“香格里拉”的原生态绿色茶园,启发人们前去寻觅探幽雅,品其绿茶香的体验,这在《中国旅游报》上陕西为首次;同时重点推介全国著名茶乡——紫阳县。今年1月25日,正是省上“两会”开幕之时,由陕西茶人联谊会负责人精心策划,主动撰文与组稿,在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上推出了“紫阳富硒茶产业的十大亮点”的彩色专版,让全省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了解了到了紫阳茶叶发展的新情况;随后的4月2日,又刊发出了“紫阳富硒茶产业的新篇章”彩色专版,让全国爱茶的读者再次了解到了紫阳,让紫阳富硒茶产业与“紫阳茶王”走向了全国……据了解:有不少游客和西安市民以及旅行社导游,在清明节假日中,是手拿着《中国旅游报》和《各界导报》上的茶文章,组团前去汉中、安康紫阳县等茶园旅游观光,亲手采制加工茶叶,品尝春茶为乐趣,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其次是与全国茶叶报刊杂志共同联手,坚持不断的宣传陕西茶业。陕西茶人联谊会先后与《中国茶叶》《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叶信息》《吃茶去》《陕西工人报》等全国20多家突出宣传茶业的报刊杂志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积极向他们提供陕西茶叶方面的稿件与论文,大多都得到了刊发。每年仅陕西茶人联谊会会员,在省市级以上的报刊杂志发表茶文化作品就达到300多篇,也为陕西茶叶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陕西茶人联谊会强力的宣传作用,让陕南茶乡人民深受鼓舞。有许多产茶的县区和茶叶企业,时常向茶人联谊会发出邀请,诚心诚意的让他们去茶乡作指导和交流,或去参加他们组织的茶文化节活动,便于认真听取茶人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把茶产业做得更好;四是陕西茶文化系列交流丛书结出丰硕成果。由陕西茶人联谊会负责人牵头,在有关出版社的协助下,从203年起,就开始著书立说、整理编辑出版陕西茶文化书刊,目前已经出版了《三秦茶友》《陕西午子绿茶文化》《紫阳富硒茶文化》等8部专箸,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翔实的茶史资料,发展中的可喜变化为主题,全是采访约来的第一手资料,很有可读性和说服力,其茶书交流面十分广泛,并被全国大专院校涉茶专业图书馆、茶叶社团组织和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把陕西茶文化事业推向了新高度;五是创办交流网站,扩大宣传面。陕西茶人联谊会与全国上百家网站进行了友情链接,及时把本省一些与全国的茶人茶事、茶文化动态、茶叶发展等事件,积极采编成图文并重的电子版,随时编发,吸引来了网迷的眼球,使陕西茶叶走向了海内外。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http://sqcrhxh.t.sohu.com/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家廖祖笙与中国 共产党决裂声明

廖祖笙( 大纪元)

我--作家廖祖笙郑重声明:从即日起,我从形式上到精神上正式鄙弃锤子镰刀帮,与中国共产党一刀两断、再无关联。血和泪凝成的
现实,令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的过程,不过是一个不断受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共产主义恐怖统治残害的过程。在被篡改过的“党的生日”,我谨以此声明纪念该党在我内心的死去,同时,也向我惨烈遇害的独子廖梦君表示深切的哀
悼和痛惜。

我20 岁参军, 次年立功,随后入党。回地方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这个党成了腐败、残暴和谎言的代名词,于是不愿再缴纳党费并过所谓的“组织生活”。

移居广东的次年,我在所在支部的催促下,寄出了200 元的党费,之后就再未缴纳过党费。前不久有人对我说:“你应该也还算是一名共产党员。”另外,有人要我补交党费。我得说:免了,我羞与中国共产党为伍,苍天为证,我已同它决裂!

本来“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为何会将一介文人逼迫到这一地步,中国共产党若还有点审察罪恶的意识,不妨抚心自问,深刻反省。倘使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良心的话,那么在这件事上,也不妨摸摸良心是否还在?不妨问问自身:所有这些,是否已经无可置辩对一个作家构成了史无前例的残酷迫害,是否还在将迫害赤裸裸延续?把一个也算是为党卖过命的人迫到这境地,胡温掌权的时代还真干得出来!

在过去写作时评的日子里,我苦口婆心,不过是希望政府正视百姓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原本寄望文字能起到改良社会的作用,
谁料什么也没能改变,改变的只有我自己的家庭。在我痛斥教育积弊、笔锋直指教育系统最高长官之后,我一向品学兼优的独生子廖梦君被骗进已放假的学校,惨遭杀害。这个月的16 日,就是我孩子遇害的两周年。杀人凶手迄今逍遥法外,惨烈遇害的廖梦君仍然死
不瞑目!

我夫妇俩亲眼目睹孩子的遗体从头顶到脚面都是伤,且被捅得刀口累累,也了解到了孩子当时被追杀的情形,可当局竟能统一宣传口径,指鹿为马,以孩子系“跳楼自杀”或“不慎坠楼”的谎言欺世,廖梦君的尸检报告和尸检照片则成了“国家机密”。如果仅只是一宗单纯的刑事案件,中共当局大可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大大方方秉公处理,何至于百般怪异?何至于讳莫如深?何至于无尽耍赖?

律师竟完全无法介入这一惨案,就连取证的权利也被官方非法剥夺;当局公然下达“封口令”,媒体在强权压迫下噤若寒蝉;把状纸递到法院,两级法院拒不受理;我夫妇俩不断上访,不断遭到野蛮截访或非法绑架;向众多官员写信申诉,官员们个个装聋作哑;我在国内媒体和热门论坛的表达权被公然非法剥夺,同时也被剥夺着生存权;中共当局惨无人道,迄今不对这一绝人之后的惨案做任何实质性处理……

高智晟在遭受迫害的过程中,妻子和女儿饱受骚扰和惊吓;胡佳系狱后,曾金燕给孩子买奶粉的权利被剥夺,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晒太阳的权利也被剥夺;郭飞雄的妻子张青披露因当局控制,儿子不能入小学、女儿升初中受威胁;学者岳海剑因批判法制现状的持续恶化,夫妇俩遭受暴力殴打,两岁的女儿竟然被割掉半个鼻子;维权人士孙小弟的女儿孙海燕和维权人士周莉,在山西同时遭人群殴……

无法无天到这般境地的党天下,到底是人间,还是地狱?一直以来,百姓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凡事忍气吞声,别无所求,不过是想求得一个稍微过得去的生存空间而已。可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大陆,黎民百姓要争取到天赋人权,竟得付出这般惨重的代价,一股以公权力为依托的异常猖獗的黑恶势力,不仅百般折磨意在捍卫社会公平的当事人,而且已能公然将仇恨的刀子指向无辜的妇孺!

法学博士滕彪年初撰文披露:在奥运会到来之前,北京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吸引世人的眼球:逮捕人权捍卫者和异议人士,至少有88 名中国记者和作家至今被关在监狱里;学者张耀杰最近揭露:“死得重于泰山”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实际上是在烧制鸦片时,窑洞坍塌被活埋而死的;作家张戎则在著作中透露:中共成立于1920 年8月,建政后因某种政治需要,把“党的生日”篡改为1921年7 月1 日……

在一党独大的这几十年来,我们已经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暴力和谎言,人们为了坚持真理和常识,往往得流血和流泪。我们已经受够了欺骗和愚弄,受够了凌辱和恐吓,我们从未邀请或推选过哪个组织来奴役自己,中国共产党凭什么一次次这般对待人民?人人有拒绝谎言欺骗、抵制暴政奴役的自由和权利,更有不甘遭受杀戮和迫害的自由和权利!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而非任何势力的奴隶!

廖梦君仍然无法入土为安;19 年前倒在枪口下或坦克车的碾压之下的那许多学生,还在漆黑的夜里声声饮泣;而今年,中国的多个省区
又发生了多宗流血事件,许多生命明显死于变相的杀戮;有些信仰团体长期遭受当局残酷的迫害,为持有不同的信仰而失去自由甚而失去生命者,大有人在……执政党面对一次次的血腥杀戮,摆出的竟是这般姿态,党性何存?人性何在?

这样的党,怎值得我为它“奋斗终生”?

在苦难的日子里,我不时想起布殊先生在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落成仪式上的演讲:“根据学者的研究估计,共产主义在中国和苏联夺走数千万人生命,在北朝鲜、柬埔寨、非洲、阿富汗、越南、东欧和世界其它地方,也有数百万人受难。在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个家破人亡、梦想破碎的人性故事,他们的生命被那些追求极权主义权力的家伙无情地消灭。”党啊,残暴至此,让我如何去爱你?

尽管我们所处的已是信息时代,但人类始终得保有警惕;尽管萨达姆被推上了绞刑架,但人世间的暴政并没有绝迹,或在明火执仗执行当中,或自作聪明披上了一层“巧妙”的伪装;尽管纳粹党被国际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已经不复存在,但纳粹党的阴魂在专制独裁的土壤里,随时还会时隐时现地游走。在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光辉照耀不到的黑暗地带,残暴和谎言一如既往,在肆无忌惮为害着人间!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所经受的各种苦难,基本上源于一党专制。正因为此,对所有致力于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加快中国民主进程的正义力量,我一概表示支持和拥护!追求极权统治,注定要失去自我保洁的能力,而且最终也将把中国带入死胡同。

希望中国共产党好自为之,以国家前程为重,以人民福祉为重,淡看一党之私,顺应民主潮流,即便不能走向博大,也莫走向绝地,否则必遭更多国人鄙弃。

无可否认,就是在这样的体制框架下和组织内部,也不乏良知尚存、人性未泯的男女,我今天发表此声明,并不影响我对这一类男女继续保有敬意。一个人是否归属于某个组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立身行事上,不要黯淡了人性的光辉,不要跌穿了道德的底线,同时也不必给自己设置太多的人生桎梏。上苍在那年那月,给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自由,也同样给了我今时今日与中国共产党决裂的自由。

别了,中国共产党!缘尽于此,好聚好散。尽管你带给我的是如此惨痛的经历和记忆,可在你已然消亡之时,我还是愿意在你的坟前默默献上一个花圈,以表示沉痛的哀悼。希望你那个在方方面面严重背离党之章程的躯壳,能够一路走好,一路珍重!

2008-07-01( 廖梦君同学惨烈遇害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中学死不瞑目第717 天!)◇

相关文章
  • 【九评之四】评共产党是反宇宙的力量(2)(2008年7月7日)
  • 专家质疑:中国能否渡过全球粮食危机(2008年7月7日)
  •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鉴赏──屏风(2008年7月4日)
  • 中国菜厨技大赛重在“味儿”(2008年7月4日)
  • 泰迪熊生产线淡出中国(2008年7月4日)
  • 【九评之四】评共产党是反宇宙的力量(1)(2008年7月4日)
  • 收起红地毯 中国驱逐外国人(2008年7月4日)
  • 网文:中国股市的黑色幽默(2008年7月4日)
  • 成本上涨 香港公司将关闭2万中国工厂(2008年7月4日)
  • 中国人的文艺复兴(2008年7月3日)
  •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唐:讀書是惟一享受的事情~怪作家
    2007年05月11日 09:01:35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我要打印 我要糾錯 
    【Email推薦:
     

        馮唐,男,1971年生于北京。

     

    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婦科腫瘤專業,

     

    美國Emory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現居香港,就職于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

    從事舊時被稱為軍師、幕僚或師爺的工作。

    已出版長篇小說《萬物生長》、

    《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歡喜》等,

    即將出版長篇小說《北京北京》。

     

     

          傻讀倒背如流地讀書

     

       馮唐小的時候喜歡讀古書,

    他說1980年以前沒有啥書可以看,

    能買得著的書都是古書。像《全唐詩》、《魯迅全集》

    都是他上小學的時候讀過的,

    而馮唐選擇讀這些書的理由則有點“拽”,

    “因為小時候就覺得讀書就要讀最好的,

    想看看最牛的書自己能不能看懂。

    那時候老師說魯迅是最好的作家,

    所以就想看。”最開始馮唐看魯迅的書是一些雜文集,

    到了高中以後,他漸漸不大喜歡特別激烈的東西了,

    反而喜歡《朝花夕拾》這一類作品。

    魯迅的作品都看過之後,

    馮唐覺得最好的作品不是《孔乙己》、《狂人日記》

    這種大名鼎鼎的作品,

    而是《故事新編》中的一些歷史故事。

     

       初中的時候,馮唐開始看一些文人寫的書評,

    並根據他們介紹的書籍來選擇閱讀,

    鄭振鐸、曹聚仁、唐弢、朱自清、葉靈鳳

    都是這個時期影響馮唐的作家,

    馮唐依據他們的介紹,把五四前的書讀了不少,

    其中《前四史》、《唐宋雜文》讀的最多。

     

        高中時,馮唐開始讀《經史集》和《十三經》,

    那個時候因為還在上學,沒什麼錢,

    《十三經》一本本地要買夠十三本沒有那麼多錢,

    馮唐就買了中華書局出的注解版來讀,

    在他看來,這些書翻一下,明白個大概就夠用了,

    “我從來不覺得把書讀得能記憶清晰

    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

    我覺得倒背如流是特別傻的一件事。”

     

       在中學時代,馮唐還做過一件特別“好學生”的事情,

    就是讀英文原版小說。為了學習英語,

    馮唐開始讀大量的英文原版小說,

    那個時候他經常到王府井的外文書店買英文書,

    那裏有原版小說的影印本,很便宜,

    《簡愛》、《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

    都是馮唐在那個時候讀過的書。

     

     

    馮唐(資料圖片)

     

        趣讀喜歡古龍的極簡主義

     

        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馮唐也曾經是個“武俠迷”,

    初中的時候他讀了不少古龍、金庸的小說。

    最早馮唐是在《羊城晚報》上

    看的《七劍下天山》的連載,

    當時的感覺就是看連載太不過癮了!

    那個時候馮唐家的鄰居孩子有兩大箱的武俠小說,

    一共有二三百本,馮唐就借著都看完了,

    “當時真是覺得去外面玩有什麼好玩的啊!

    覺得再好玩的東西都無所謂了,

    看這些書時間刷刷地就過去了。

    ”看過這些書之後,馮唐的感覺就是,

    看了古龍的之後覺得金庸的沒法看了,

    看了金庸的又覺得梁羽生的沒法看了。

     

        馮唐喜歡古龍,覺得古龍的想像力特別瑰麗、囂張,

    同時也離現實更遠,《大人物》、《七種武器》、

    《楚留香》都是馮唐喜歡的作品。

    至于金庸,馮唐則認為金庸適合寫短作品,

    而不是長篇的,他比較喜歡的金庸小說是《俠客行》,

    覺得它完整、不拖沓。

     

    上大學的時候,馮唐曾經寫假金庸、

    假古龍賣錢給女朋友買藍布裙子穿,

    他說,自己學古龍學得最像,

    “因為我也崇尚極簡主義,少就是多,少就是好。”

     

        精讀和亨利·米勒的內心共鳴

     

        大學時代,除了醫學的專業書籍外,

    馮唐讀的書都是歷史書和英文書,

    亨利·米勒是他最喜歡的作家,

    馮唐覺得他是才情和文字兼備的作家,

    “亨利·米勒的元氣特別足,語言好,很澎湃、漂亮。

    你看他的英文小說很難想像,

    這麼一個不是在英國本土長大的作家,

    能把英文表述這麼向前推進。

    ”其中馮唐最喜歡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

    覺得這是一部“沒開頭沒結尾”的作品,

    說白了,就是沒有結構,

    “但是他寫得爽,比如一部電影,沒有故事,

    你跟著看了三四個小時,

    它也一定有它的獨到之處,

    就是在人心的深處產生了共鳴。”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和

    梁實秋編的英文字典也是馮唐最常翻閱的書籍,

    “因為小時候看書遇到不認識的字喜歡蒙意思,

    所以對于很多字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現在則習慣查字典了。

    ”馮唐看的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是曾國藩的《曾國藩言錄》,

     

    馮唐覺得很多在生活、

    工作中困擾他的問題在這部書中都能得到解答,

     

    比如自己想偷懶,曾國藩說,

    不行,人太懶,要把懶筋除掉,

    每天要記日記、讀十頁書,再忙也要堅持。

    還有,自己有時候會有一些功利心,

    曾國藩說,能督促人成事的有兩類情況,

    一類是有所迫,一類是有所貪:

    “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貪者成其半,

    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

    ”馮唐說,他自己眼裏無光,心裏無火,

    因此,也是個不成事的東西。

     

     

        慣讀體會文字的力量

     

        馮唐說,讀書的目的一是為了寫文章有所收獲,

    再就是可以使自己的人生觀塑造得更加完善,

    如果一本書不能起到這兩種作用,

    就可以不用讀了,除非是純娛樂的書籍。

    就算是武俠小說,

    馮唐也認為它對自己的人生觀是有影響的,

    比如其中提到的“朋友妻不可欺”“女人如衣服”等觀點,

    都幫馮唐解決了某個時期的“心靈困擾”。

     

        馮唐很少看當代作家的作品,

    他覺得一個小說家如果看問題的角度和普通人一樣,

    那就要求太低了,

    需要用另一種角度、別人想像不出來的方式表達才好。

    對于文字的鑒賞,

    馮唐說,他很小的時候,

    就體會到文字的力量,什麼樣的文字是絕妙好詞,

     

    隨便翻起《詩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就想起了喜歡過的那個姑娘,

    “她常穿一條藍布裙子。她從不用香水,

     

    但是味道很好,

    我分不清是她身子的味道還是她裙子的味道,

    反正是她的味道。

    ”馮唐看《資治通鑒》,體會到的是戰是和,

    “是用姓王的胖子還是用姓李的瘸子,

    掩卷思量,洞若觀火。

    繼續看下去,按我的建議做的君王,

    都兵強馬壯。沒按我的建議做的,都垂淚對宮娥。”

     

        雖然馮唐有滿滿一屋的書,

    但是他的書從來不外借,

    他的書“可以送不能借”。

    如果有朋友想借他的哪本書,

    他會特意再去買一本給他。

    但是如果去了朋友家,

    看到有自己喜歡的書,

    馮唐則會不客氣地借回來,

    一般以後看到同樣的就會買回來,

    把借的書再還給朋友。

     

        馮唐說,喜歡讀書,其實就是好奇,

    喜歡看別人是怎麼想的。

    對于從小養成的讀書的習慣,

    馮唐說,“像我那個時代的小孩子,

    確實比現在的小孩耐心多一些,

    那時候沒有遊戲,沒有電視,

    看書就成了惟一享受的事情。

    ”(採寫 劉瑋  攝影 王嘉寧)

     
      相關評論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頁 Home各期雜誌第123期2008.10

    【特別報導】異域 台灣 泰緬僑生的無盡漂流

    Google 搜尋結果

    文章中已標示出搜尋關鍵字::

    按一下關鍵字就可移動到文章中第一次出現的段落,或是回到搜尋結果頁面→.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陳弘岱

    一個謎語:有一種東西,平常並不覺得它的存在,也鮮少會刻意去尋找,但它確實保障了你的生活,甚至讓你的生存理直氣壯?

    今年三月,沒有身分證件的泰籍外配楊心梅,在大賣場順手牽羊偷了一包奶精,刻意出此下策,才換得遭警方正式遣返泰國,終於回到暌違二十一年的家鄉。

    歷史大反差

    沒有身分的苦,很難說得出;莫名的恐懼時時襲來,也很難輕易撥得開。

    七月三日,中國大陸包機直航台灣的前一天。平時為了隱藏沒有身分的事實,必須躲在陰影下的泰緬孤軍後裔(無國籍人球),打破慣有的沉默走上街頭,集結了接近四百名泰緬僑生的抗議隊伍,從立法院遞交請願書後,井然有序地步行到自由廣場示威靜坐,入夜,甚至決意絕食抗議。

    遊行中,學生們舉起「國共對立,孤軍變難民」、「國共和解,後裔變人球」、「不要『再』遺棄我們」的白布條,諷刺的是,沒有身分證明的他們,依法是沒有上街抗議的自由。

    說是泰緬孤軍後裔,這孤軍的歷史又太久遠了,在戰爭久遠到引不起新鮮淚水的同時,痛,卻是真實存在著。

    來自緬甸臘戌的明振威來到台灣已經九年,猶記得剛從緬甸來到台北那種興奮的感覺,回到的是「祖國」的懷抱,呼吸的是自由的空氣⋯⋯,卻也從沒想到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田地。

    「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負責人劉小華表示,選擇上街遊行,是因今年五月遞送一份請願書給內政部移民署,卻獲得冷淡的回應。七月四日,正值台灣各界熱烈引頸盼望與大陸正式包機直航首飛,國共之間的恩怨看來已是過眼雲煙,但,六十年前留下來的國共內戰的歷史債務,卻未能同時處理完善。這樣的歷史大反差,她認為是讓政府為這歷史共業做出反應的時機到了!

    泰緬權促會的主要訴求除了要求身分證,並籲請政府將《泰緬地區無國籍華人回國求學、定居作業辦法》排入程序委員會,及進行《入出國及移民法》的修法。

    當天晚間,總算獲得內政部長廖了以的回應,並承諾泰緬僑生只要在七月十五、十六日「自首」,便發給效期一年的臨時外僑登記證明。

    異域 台北

    一般學生擔心的是畢業即失業,但對於這一群泰緬僑生來說,擔心的卻是大學畢業了,正當居留的身分也即將消失。為了能繼續合法待在台灣,來自緬北臘戌的李美萍只好設法延修。來台八年,即使母親生病也無法返家探望,當初聽學長姐告知,在台灣只要居留滿五年即可拿到居留權,然而五年過後,規定卻延至七年,七年之後,又說以學生身分居留的年限不予計算。

    許多泰緬僑生都是舉債來台唸書,抱著極高期望回到「祖國」,想不到置身的,卻是另一處異域。沒有身分證,機車駕照無法延簽;沒有健保,也就失去了生病的自由;因為身分的不合法,只能從事餐廳或打零工賺取微薄收入,有時還要面臨雇主的無理欺壓,但一切也只能把淚水往肚裡吞。

    總是緊閉著雙唇、個頭嬌小、乍看之下以為是個中學生的林志保,就曾因為在路上遭警察臨檢沒有身分證明,而被關進新竹靖廬六個月之久。我小心翼翼地問他,其他學生只被關一兩個月就放出來,為什麼他會待這麼久?得到的答案卻令人心酸。林志保來自緬北一個偏遠的小鎮當陽,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為了來台就學,家裡借了一大筆錢。因無法兼顧經濟及學業的雙重壓力,他被學校退學,又因為身分問題處處碰壁,心灰意冷的他因此並不急著從吃免費牢飯的生活中 被釋放出來。在權促會的部落格中,他發表了一篇「浮萍人生」,署名「烏鴉」,他說原本浴火會成鳳凰,但自己已經被烤成一隻黑烏鴉了。

    出身軍人家庭的劉小華充滿正義感地表示,台灣人可以「送炭到泰北」,卻不願意照顧從泰北回來的孩子,她厭惡這種「假面遊戲」;況且,這些千方百計、循各種管道來到台灣的孩子,如果沒能好好處理,悲觀一點的,就像前一陣子從十一樓一躍而下的台大緬甸僑生;火爆一點的,或許就為了溫飽而出去打搶,成為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事實上,劉小華為泰緬僑生(孤軍後裔)爭取權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民國八十三年她就開始為這些孩子們奔走,前後幫助了三百零七名泰北新娘、孤軍後裔,解決了身分的問題。

    但,本來已經解決好的問題,為什麼十年之後又再度冒出來?

    原來,為了解決泰北孤軍後裔的居留問題,當局特於當時擬定了《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本法施行前已入國之泰國、緬甸或印尼地區無國籍人民,應許可其居留。」針對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以前入境台灣的泰緬學生進行大赦。然而,現在出現的這八百多名泰緬學生,卻也因為落日條款的設定而於法無據,無從取得身分。

    給泰緬僑生一個身分,是政府的道義責任,也是對歷史一個公允的交代。但不能忽略的是,另一股來自「留台緬甸同學會」的不同聲音。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 劉小華(圖右)帶領數百名泰緬僑生的七三遊行,訴求充滿感性與悲情。然而細究問題的根源,矛頭卻不能不指向內政部、移民署、教育部、僑委會、勞委會等機關與法令所牽動的連鎖效應。(圖片提供/聯合報)
    ↑ 泰北地區晦明僑校放學一景。台灣的僑教政策在歷經政黨輪替之後,資源大不如前。僑委會在經費上的窘境,也可在行政院的預算僅百分之一的分配中略見端倪。(攝影/杜志剛)
    ↑ 泰北僑生胡桂清與胡解玲來台多年,因為身分問題一直處於擺盪狀態,特別是與愛子分隔兩地的胡解玲(圖右)對於台灣政府的法令感到無法理解,尤其在行政程序上屢屢墊高門檻,讓她感覺無路可走。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省人」的告別的年代 ──從陳啟禮的喪禮談起

    分類: 文史雜談 | 作者:楊渡 |  
    日期: 11月 8th, 2007 | 語言:簡繁 / 中英

    20071108_1.jpg
    ◎江南案後,陳啟禮返台,被逮捕受審,被判無期徒刑,於一九九一年假釋出獄。

    陳啟禮的喪禮驚動媒體大量報導,告別聲中,即使花海人海如雲,但彷彿一切繁華都將落盡,一個時代正在告別,一個時代正在結束。它有一種難言的寂寞。陳啟禮的喪禮之所以特別讓人心中有一種難言的感覺,是他的身份和際遇。一個被稱為「外省人」的青年,在台灣組織了所謂「外省掛」的竹聯幫,打出名號,在威權時代,去海外殺害一個作家,並自認所執行的是一種「政治正義」,卻因此賈禍,自此牢獄、流亡、無法歸鄉,直到最後客死異鄉。這是政治上的極右思想扭曲人性,卻為政治所害的典型。

    他客死的地點,是香港。然而他希望埋骨的地方,是台灣。因此不惜動用一切資源力量,讓他的骨灰專機歸鄉。

    從一個生死抉擇的遠距離看,陳啟禮這個人在死亡前,對自己要埋骨的地方,想必已做好了選擇。那麼,他選擇台灣又意味著什麼呢?台灣已經是他的永遠的家鄉?他的孩子、親人、朋友、兄弟都在台灣,他是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台灣人?他所建立的竹聯幫,是不是典型的「台灣黑道」?如果不是「台灣黑道」,全世界還有什麼地方會出現這樣的黑道勢力,是靠著撤退逃亡者的後代所建立起來的?

    更明確的說吧,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等外省掛幫派,不管最初是為了與本省的兄弟打架,為了與眷村外的年輕人搶地盤,或者什麼原因,但它在發展過程中,卻完完全全的融入了台灣社會,與本省掛的海線、縱貫線、地方角頭、政治勢力等結合,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部份。不要偽善,說這些外省幫派與國民黨如何掛勾,民進黨沒有。任何有點黑道常識的人都可以出來說明民進黨的結合,沒有更少。前兩次大選都是。

    我想問的是:這樣的幫派,就算它的名稱是竹聯幫、四海幫等外省掛的的名字,又怎麼樣,他們難道不是台灣本土的一部份?這些幫派,結合著日本的山口組(沒有比政界的人少結合)香港、美國的黑道,難道不是代表著台灣黑道嗎?

    如果我們想一想竹聯、四海等幫派的形成過程,他們正是國民政府遷台,建立眷村,形成「兩個社會」,前後移民者利益互相矛盾,彼此衝突,最後以幫派為組織基礎,互相鬥爭,在既矛盾又聯合的過程中,生存下來的故事。它在社會矛盾的階級屬性上或許不同於早期的漳泉械鬥、閩客鬥爭,但卻都是台灣社會最真實的成長過程。

    陳啟禮代表著遷台後的第一代人,他們跟著父母流離逃亡,來到台灣,在異鄉生存下來。離開大陸時,他們還太小,沒有大陸成長的記憶,他們所有的一切,都在台灣。生在台灣,死也要葬在台灣。他們只有台灣,再無其它的故鄉。但他們仍被稱為「外省人」。以前,我總是想,應該要尊重一點,不再稱呼他們是「外省人」才好。

    但現在,我電視機前看著陳啟禮的最後喪禮,看著這個異鄉來的孩子,最後把台灣當故鄉,埋骨在這裡,我想起我無數外省籍的老朋友,同學、作家、學者、詩人、酒友……,有一天,我們都會漸漸老去,我們會埋骨在這裡。我們做朋友,已經三、四十年,我們會埋骨在同一塊土地上,一起變成這大地的一部份,一如我們的祖先,幾百年之後,我們之間,又有什麼本省外省的區別?

    於是我真正了解到,隨著族群分隔日漸消失,下一代的年輕人不會有人問起你的省籍,那時「外省人」就會成為一個特定歷史情境的產物。那代表一個兵荒馬亂的戰爭歲月,一段遷徙流離的大時代,一個遙遠的卻真實記憶。外省人變成一個「專有名詞」,代表了台灣史的一段歲月。它不需要改變,因為外省人就是台灣人的一部份,它就是真實歷史的顯現。

    或許這是一種詩人的敏感,但我看著陳啟禮,想著他代表的戰爭年代,想著許多外省的朋友、酒友,我知道我們都漸漸老去,「外省人」、「外省掛」也會變成一個歷史名詞,變成台灣史的一部份。我們,不管是藍是綠,是本省是外省,都會在這個島嶼,一起走下去,一起老去。這裡,就是最後的故鄉。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密全球黑社會版圖:黑手黨、山口組據東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2 09:47:49  



    山口組成員
      相對於西半球而言,東半球的黑手黨歷史並不是空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比西半球還要豐富,因為在維馬爾尼建立“馬菲亞王國”之前,這裡早就存在著很多與意大利黑手黨相同的組織,只不過人們不叫他們黑手黨罷了。不稱他們為黑手黨,並不能表明他們就不是黑手黨,正如黑手黨人也從不稱自己為黑手黨一樣。

      在日本,這裡的黑社會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17世紀,當時的武士常被土地主或官僚雇傭,讓他們看守賭場或刺殺敵手,後來,這些參賭者漸漸形成了一種向雇主致歉的行為——剁指和紋身,這些習慣至今仍保留在很多當地的黑手黨組織中。

      日本的黑手黨籠罩著封建主義的迷霧,他們常常被描繪成重義氣的騎士或紳士,但在現實中卻恰恰相反,他們完全是一群殺人如麻的魔鬼。

      黑手黨在日本被稱作“雅庫扎”,據估計,日本的黑手黨幫派約有3000個之多,如親和會、雙愛會、鬆葉會、國粹會、全港振、稻川會和住吉會等,但所有的幫派都無法與“山口組”相提並論。因為這個幫派約占到日本黑手黨總人數的70%,是一個可以和世界上任何黑手黨組織相比的、巨大的黑手黨組織,幾乎涉足於日本所有的產業。

      這是日本黑手黨的獨有特色。日本黑手黨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與他們的國民好面子有關。在日本,政府官僚或企業家一旦被黑手黨利用,他們往往難以面對國民,而只能在黑手黨的牽引下越走越遠。即使在法庭上,日本人也會因面子問題而拒絕作證——在這一點上,他們與西西裡人有著驚人的相似——黑手黨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將大量的政府要員或企業家拉入他們的陣營中,或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大阪和東京等地就有一個專門以勒索為手段的“總會屋”,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先購買一家企業的少量股份,然後要求巨額的分紅,一旦自己的要求達不到,他們就會在董事會上大吵大鬧,進而威脅企業的高層人員。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們大多會選擇息事寧人的做法。1991年,日本就出現過一次滑稽的場面:1700家公司相約於同一天開會,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黑手黨在會議上勒索。

      大阪是“山口組”的老巢,約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這個組織完全可以說是美國黑手黨在日本的翻版。即使是這一個幫派內部,也可以分為數字十分驚人的子幫派,他們大約有2000個子幫派、總人數超過15萬。

      山口組與美國黑手黨、舊中國三合會及福清幫等均有來往,共同組織東亞地區的販毒等活動,但在表面上,他們都有合法的生意作掩護。據估計,他們通過洗錢,其“合法的”的財產已達100億美元以上。除此之外,日本人還具有能夠與西方世界融合的本領,因此,我們在今天的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日本黑手黨人的身影。據東京警視廳副總監鶴屋明憲分析,僅在1992年一年,山口組造訪西方的人次就達到了500 萬。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黑手黨就已經將搶占美國作為他們的主要目標,而美國人差不多在10年後才察覺到他們的蹤跡。在歐洲,他們還用了一種“人海戰術”進行洗錢,其組織者是4名日本人和3名菲律賓人,他們整天在歐洲的高級服裝市場上溜達,將那些名牌服裝高價買進後,再倒到日本市面上低價賣出,以收回他們的黑色資金,他們也因此被稱為“洗錢工蜂”。

      舊中國也是一個黑色幫派眾多的東方國度。在維馬爾尼來到美國之前,舊中國已經有了大量的與黑手黨相同的組織,如三點會、小刀會、洪蓮會和三合會等,其中以三合會最為著名,其發展的歷史也最為久遠。該組織的創始人是嚴貴邱,其成員通常穿著草鞋,手裡拿著一根紅色的棍子。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套拜會儀式和聯絡暗語——從這些方面看,他們與意大利黑手黨沒有任何區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開百年幫派面紗/走過華人移美血淚史 華青幫來台探路
    2004/05/30 10:45

    擁有東方神秘色彩的華青幫,在美國華埠一直有相當的影響,其成員對掃除異己所施行的殘酷手段,讓人膽顫心驚!
     記者胡孝誠/調查採訪

    在美國,如果要讓一個人粉身碎骨,找「華青」!要一個人生活在永無止盡的恐懼,找「華青」!擁有百年歷史的華青幫(Wa Ching),不只在美國唐人街惡名昭彰,連執法的法官、聯邦調查局探員、警察都懼怕三分,歷年來華青幫都是司法單位列為極欲掃除的頭號犯罪組織,而這個由華人為主要成員的幫派,勢力範圍不僅遍佈美、加地區,近年來也進軍香港及中國大陸,如今更悄悄的潛入了台灣。

    .相傳廣東廚師創幫 華青見證華人移民血淚史 

    華青幫雖然勢力龐大,但美國司法單位對華青幫的調查及文獻記載卻寥寥無幾,在美國人的印象中,華青幫擁有東方神秘色彩,而其對異己施行的殘酷手段,讓人心驚膽顫。事實上,華青幫起源於青幫,同承一脈,均擁有應大隱於市的組織特性,二者不同的是,青幫成立的宗旨是為了反清復明,而華青創立初衷則是為了抵禦種族歧視,為對抗洋人欺負移美華人而成立的組織。

    據華青幫人士指出,20世紀初,美國政府為了便於管理日益增多的華人移民,在舊金山及洛杉磯一帶採強制集中管理,因此也誕生了唐人街和華青幫,雖然華青幫勢力遍及全美,但紐約和洛杉磯至今仍是華青幫的大本營。

    據了解,華青幫是由幾位擁有青幫背景的廣東廚師創立的,以代表「華人青年」而取名華青,初期是一個不滿當時美國政府對華裔移民的高壓政策,以及白人對華人的欺壓而成立的自衛組織,由於這幾位廚師均有深厚的拳腳功夫底子,再加上「刀法」一流,常為華人伸張正義,以致加入成員日益增多,但創幫成員十分低調,且未作出涉及違害社會治安的行為。

    早期的華青幫與青幫儀軌相近,亦採形同父子的師徒制,也有「萬、象、更、新」等輩份家譜、開香堂等規矩,師收徒需花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記名」後入「家門」,也就是成為組織成員。輩份崇高者亦稱為「老爺子」,然而華青幫設有幫主,開枝散葉的組織均以「門」為單位名稱,早期的華青幫組織是以中國歷代為取名根據,例如華青「唐門」、「漢門」、「魏門」…。不過後來組織日益龐大,再加上新一代的華人子弟已對中國歷朝歷代不熟悉,今日的華青幫不僅漸失去開香堂等儀軌,連組織名稱也愈來愈洋化,甚至出現以人名為主的組織,例如在美西一帶就有Tony門、CoCo門等奇怪名稱的華青分支。

    .與黑手黨結盟勢力漸大 華青幫成美國治安隱憂

    1950年代的美國,也是社會紛亂的時代,各方勢力崛起,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即是義大利黑手黨,擁有強大火力的黑手黨,以企業化經營賭、槍、毒而日漸茁壯,但軍火與毒品市場的暴利,也引起各家族的明爭暗鬥與衝突,而此時的華青幫也面臨內訌與派系利益的紛爭,導致組織成員分家、出走等情形,進而引發搶地盤的流血衝突。

    L.A華青幫成員David Lee表示,當時從華青幫「出走」而後創幫的越青幫、黑龍會等組織,讓華青大失血,再加聯邦調查局乘機大肆取締,一度讓華青出現衰敗的危機,但後來組織與黑手黨中的西西里家族結盟,才讓華青幫在唐人街的勢力再度興盛。

    據了解,1980年代的華青幫雖然是由已故老爺子宋嘉模統領,但其年事已高,實際是由其任姓弟子負責幫務,華青幫也從此與黑手黨結盟而轉入人口、軍火及毒品買賣,進而對美國社會造成嚴重的治安危害。

    華青幫甚至在美、墨交界的「三不管」地帶擁有一個武裝嚴密的小島,據了解,這個在當地稱為Labas的私人小島,距離岸邊僅有200公尺,為避免遭到武裝攻擊而不設陸橋,島上有嚴密的監控設備與強大火力,外人未獲邀請難入其門,而該小島也是華青幫重要成員每年大聚會的地點。

    事實上,華青幫與黑手黨的西西里家族幾乎快劃上等號,近年來在美國華埠一帶傳出的毒品、軍火買賣,幾乎都是二大幫派聯手的「傑作」,更讓聯邦調查局頭痛的是中國大陸的非法移民,這幾年來在美國西岸傳出的中國大陸非法移民跳船溺斃、悶死船艙,或者在陋巷發現的慘遭橫死華籍人士屍體,經調查都指向是華青幫所為。

    雖然歷經多次的大掃黑,華青幫在加拿大有愈來愈肆虐現象,在美國看似大不如前,但據華青幫人士指出,也就是為避免成為美國司法部門的目標,華青幫的活動已愈來愈地下化,行事作風更低調。

    .華青幫來台探路 成員背景顯榮但作風低調

    以華人社區為「宿主」的華青幫,近年來大量吸收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及香港新移民的青少年,以「龍」Dragon為標誌,W為記號的華青幫,已讓美、加地區華人社區聞風喪膽。幫派青年在身上剌龍、畫虎、繡鷹等,以及刻上「寧死不屈」、「今生無悔」等中文字,並用香煙頭在肩頭、手臂燙出紅點做為記號的華青幫份子,更成為華人校園幫派份子的代表圖騰。

    在台灣方面,早在10年前就已有華青幫人士來台,但大量來台者仍為近三年內的事情,由於成員作風低調,與台灣各幫派採取交好策略,因此至今未有衝突發生。<

    據在台華青幫B哥透露,1996年的中秋節前夕,華青幫多位具重量級人物與日本、香港幫派人士來台與台灣多位重量級大哥會面,會面地點選擇在台灣東區的一家五星級飯店,台灣幫派代表有目前旅居柬甫寨的竹聯幫精神領袖陳啟禮,以及在美國、中國大陸上海一帶遊走的白狼張安樂、前四海幫主黑管等人。據了解,當時這場「跨國際」黑幫曾討論過相互合作事宜,但最終因利益分配難以達到各方要求而作罷。

    不過華青幫已有在台探路的計劃,第一位來台拓展幫務的華青人士,目前已搖身一變成為台灣最大的色情酒店大亨,至今仍十分低調,也未積極發展幫務及組織,但如今華青幫看上了台灣這塊「處女地」,開始有在台發展幫務的構想。B哥說,在幫主未下令在台發展組織前,華青不會在台灣設立據點,幾年前台灣警方破獲的「華青東聯幫」,根本就不是華青幫的成員,也與華青幫毫無關係,成立者假借華青幫的名號創幫立堂,早就讓美國華青幫很不高興,前些日傳出的華青幫人士有意介入盜版光碟市場,更是一個大笑話,因為華青幫不做小生意的……。

    最近有幾位華青幫成員奉令來台,都具有台灣赴美小留學生的成長背景,探究其家世,赫然發現其家境優渥,且幾乎都具有不錯的學歷。今年才剛滿21歲的Macro,父親竟是國際知名服飾品牌的台灣總代理商,對於為什麼加入華青幫的簡單問題,Macro口風很緊,不願多談,他的「大哥」說,不要看他年紀很輕,他在美國NYC很狠的…。

    看來華青幫在美國能惡名昭彰,非浪得虛名,這名年輕人看起來真的很狠,像是一個狠角色!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銳女漫畫家阿梗:漫畫成職業是最大幸福

     

    2009年12月21日 11:15   來源:廣州日報   梁嬋 謝麗莎


    神秘范冰冰

        近日,全球規模最大的漫畫峰會“2009第十屆國際漫畫家大會”評選的獎項揭曉。我國著名學院派新銳漫畫家阿梗,憑藉正在《新蕾·STORY101》雜誌上熱載的《踮腳張望的時光》繪本,勇奪“最優秀作品獎”。據悉,這是內地第一個漫畫家奪得這個獎。 


         


        “畫畫是我的本能”

        “畫畫對我來說是本能。”年紀輕輕的阿梗熱情而開朗。

        阿梗的爸爸和媽媽都是軍人,但這似乎一點也沒有遺傳給阿梗。她三歲時就開始自己抓木炭,在廚房的墻上畫畫:香煙盒上的鶴、房子、電視劇裏古裝打扮的美女……父母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在當時漫畫口碑不太好的情況下,他們選擇絕對相信自己的女兒。正是他們的寬容,成就了阿梗日後的夢想。

        年少時的阿梗,活在漫畫的世界裏。她從小學開始就抱著《亂馬》不放,上課的時候在抽屜偷看,回家做作業的時候背著老爸偷看,日復一日,有一天,她突然就有了人生目標:要做一個畫畫為生的人。

        她的第一次投稿,是在《少男少女》。當時這本雜誌舉辦一個漫畫比賽,她居然拿了第一名,獲得獎金100元!正念初一的她樂瘋了,拿獎金一下子買了很多原稿紙。而她真正“出道”是在高一。她在《少年漫畫》上開始發表作品,結果當時就有全國各地的讀者給她寫信。

        在阿梗的成長中,幸福的感覺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但都與漫畫有關:“小學的時候,同桌一改常態打算跟我一起分享他擁有的一套漫畫,是一種幸福。初中,每個月的零用錢買了喜歡的漫畫,藏起來看,也是一種幸福。長大了,漫畫變成了我的職業,最大的幸福。漫畫職業生涯開始了,每次趕完稿子,滿意地離開工作間,去吃拉麵,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漫畫,我把很多東西都可以定位為幸福。”她說。

        “旅行是好作品的前提”

        “生活和畫畫永遠在一起,對於我來說,畫畫最大的靈感也是來自生活。我的理想狀態是,創作和生活應該是對等的,我要去畫自己真心感受到的事物,我要畫真實的自己。所以,在生活中,旅行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阿梗說。如今,阿梗已踏遍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德國的不來梅、柏林、漢堡,日本京都、東京……她現在每年都給自己定下一個旅行計劃,時間是一個月,她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布拉格。

        2008年,阿梗的作品《魔術師》獲“第五屆華語動漫金龍獎——最佳繪本獎”,其靈感來源於歐洲童話,但就畫面來說,都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和旅遊經驗。此次獲獎的繪本:《踮腳張望的時光》,在再創作之前,她和小說作者寂地,分別去了兩次巴塞羅那,她還親自去故事發生地成都住了一個星期,這一切都是為了讓畫面更充實、新鮮、有血有肉。

        “旅行對漫畫創作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以前《雙星奇緣》的作者成田美名子為了這部漫畫,就去美國進行實地感受,我覺得那是一部好作品的前提。”她說。 


         


        對話阿梗:

        會因為畫得“不誠實”而撕掉手稿 

        記者:你在大學時為什麼選擇版畫作為自己的專業?

        阿梗:我考大學時也不太明白版畫是什麼,只是我的導師對我說“版畫專業有卡通課程選修”,我就義無反顧投身到版畫專業中去了。畢業以後我留在學院當了老師,教過很多種專業課,漫畫是最難的!漫畫不單純是一個人物或者一個風景或者某種材料,漫畫創作者必須是導演、攝影師、燈光師、服裝設計師、演員、作家……其實跟拍電影是一樣的道理。 

        記者:在你畫漫畫的經歷中,有沒做過一些瘋狂的事情?

        阿梗:最瘋狂的事情是撕掉自己手稿。因為有時覺得自己畫得不誠實,就會狠狠地撕掉,告訴自己不要再走老路了。所謂畫得不誠實,就是我覺得是在重復以前的技巧,只求一個漂亮的效果而已。 

        記者:此前有沒想過自己能獲獎?這是不是你目前為止為最滿意最喜歡的作品?

        阿梗:沒想過。不過這部作品我肯定是喜歡的,至於“最滿意最喜歡的作品”,也許是一個謎團,但是我的目標!對這部作品,如果要給一個定義,我認為是目前為止“最努力,精神最集中”的作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讀者能喜歡它並且願意感受作品本身。

    (責任編輯:張曉曄)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浩義X U MAGAZINE個人專訪

    網誌分類:傳媒報導 |
    圖片
    網誌日期:2009-09-11 10:40

    《經濟日報》旗下的《U MAGAZINE》今期(910日)為

    《戲子佳人 周信芳傳奇》作者黃浩義做了5版的個人專訪,其中有大篇幅介紹

    《戲子佳人 周信芳傳奇》的出版前因後果。 

      

    黃浩義,曾出任「上海電影藝術學院演藝學院」院長 和戲劇 教授,及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委員。 

    1983年黃浩義創辦浩采製作和香港青年劇團,其創辦的「浩采製作」為中國話劇史上首個個人經營的劇團。同年,他命「話劇」為「舞台劇」,大中華區官方和非官方因而統一採用「舞台劇」這一名詞。 

    他的首本戲舞台劇經典《勾心鬥角》1986首次演出,至今仍保持著香港上演時間最長和上演場次最高的記錄。被輿論界一致譽為香港劇壇里程碑。 

    2000年,他成為第一個在倫敦西區/百老匯音樂劇壇上演出的香港演員。他涉足於影視界,97年演出英國電視劇《捉賊記》,02年演出電影《007系列之不日殺機》(Die Another Day),也在《諜戰》(Syp Game)裡和畢彼特(Brad Pitt)演對手戲.

      

    引用(0)

    新增回應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爾斯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约翰·格奥尔格·亚当·福斯特⇒台灣:福爾斯特;约翰·格奥尔格·亚当·福斯特⇒香港:福爾斯特;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福爾斯特
    2. 格奥尔格·福斯特⇒台灣:福爾斯特;格奥尔格·福斯特⇒香港:福爾斯特;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福爾斯特
    3. 福爾斯特⇒大陆:福斯特;福爾斯特⇒新加坡:福斯特;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code error!
    顯示↓關閉↑字詞轉換說明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1781年由蒂施拜恩所繪福爾斯特26歲時的畫像

    福爾斯特Johann Georg Adam Forster1754年11月27日1794年1月10日)是德國自然歷史學家、探險家、科學家、民族學家、旅遊作家、隨筆作家、記者革命家。在年少時,他跟隨父親作多次科學探索,包括1765年歷時3年的俄國考察和詹姆斯·庫克的第二次太平洋航行。這次旅程的記錄《世界環航中的觀察》為南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的的地理學和民族學作出重要的貢獻,在科學家與普通讀者眼中是令人尊敬的作品。因此他以22歲的年紀加入了皇家學會和被考慮為現代科學旅行文學的創建者之一;他也是科學遊記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返回歐洲之後,福爾斯特轉向學術發展。1778年至1784年,他在卡塞爾的卡洛琳學院任教自然歷史學。後來,1784年至1787年,前往維爾紐斯大學繼續教授,直到1788年他接受美因茲大學的圖書館館長一職為止。當時他大部分的科學著作包括了民族學和植物學,但他同時為許多關於旅行和探險的書寫序及翻譯,包括了詹姆斯·庫克日誌的德文翻譯。

    作為德國啟蒙時期的中心人物,他有很多追隨者,包括了他的密友-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他的思想和人格強烈影響19世紀其中一名最偉大的德國科學家亞歷山大·洪堡。1790年,他與亞歷山大·洪堡旅行萊茵河下游各地,譬如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最後返回美因茲。1792年11月,美因茲為法國革命軍隊佔領,他成了雅各賓黨俱樂部-「自由與平等之友協會」其中一名創會成員,在美因茲共和國Mainzer Republik)(德國最早的共和黨州份)扮演領導角色。1793年7月,當他以美因茲共和國代表的身分於巴黎出現,普魯士與奧地利聯合重奪美因茲,並宣佈福爾斯特為被放逐者。自此他不能返回德國,與親友相隔異地。最終在1794年於巴黎病逝。

    [編輯] 外部連結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貽興:文學作家不易為 21 Jul 2009
     
    每年書展例必人山人海,明星或模特喧賓奪主,令人幾乎忘記書展的主角是「書」。有人詬病香港書種狹窄,財經或實用性書籍長期雄據暢銷榜,就算不是文化沙漠,至少也是「文學沙漠」。藝人作家王貽興近日一口氣推出十多本著作,大概想助文字界挽回一點頹勢。
    文│Nathan
    圖│Ricky Chung
    王貽興訪問場地提供│香港旺角朗豪酒店

    每年書展例必人山人海,明星或模特喧賓奪主,令人幾乎忘記書展的主角是「書」。有人詬病香港書種狹窄,財經或實用性書籍長期雄據暢銷榜,就算不是文化沙漠,至少也是「文學沙漠」。藝人作家王貽興近日一口氣推出十多本著作,大概想助文字界挽回一點頹勢。

     
    王貽興出道時作品獲文學獎,但他坦言這類作品「沒人看,寫來也沒意思。 」

    「這一代的作家難有前輩的影響力,在金庸及倪匡年代,普羅大眾甚少娛樂,看小說是消遣。今天閱讀風氣低落,作家的名氣大不如前。 」

    童年時,王貽興本想當漫畫家,奈何自覺「畫功太爛」,唯有放棄。後來他發覺小說創作一樣可以發揮想像力,天馬行空起來更方便,「要描寫千軍萬馬,一句『千軍萬馬』就可以」,於是立志成為作家。

    視作家為本位

    王貽興的成名作叫《無城有愛》,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2001至02年度小說組獎項,用他的話來形容,那是「?獎?」,「可惜沒人愛看,再寫也沒意思。 」結果,他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半條腿踏入演藝行業,既為電視台主持節目,又在電台開咪,許多人從大氣電波中認識他,忘記 ( 或根本不知道 ) 他是一名寫作人。

    從事演藝工作,對文學創作有何關連?「文學並非大家想像般高深莫測,可以貼近生活。若欠缺知名度,一名作家實難以發揮影響力,就像我的老師董?章,即使作品水平極高,對廣大市民來說,始終藉藉無名。 」

    「假如香港文藝圈只得800人,就算排第一也沒意思。 」王貽興認為,透過演藝工作,他可以令更多人對文學產生興趣,從寫作和文字去認識世界,「由最初到最後,我一直視為本位的是作者的身分。 」

    寫作皆因有話說

    就算你從未看過他的著作,甚至完全沒打算去看,不能否認的是,王貽興的文字產量驚人。出版社方面揚言,王貽興可能是有史以來在書展期間出書量最多的作家,今屆他將有11部全新作品於書展面世,體裁有小說、散文、繪本,甚至教宅男搬屋的「工具書」,題材廣泛,但當中以愛情元素佔的比重最高。

    「香港盛產才女,不流行才子,極少愛情作品從男性角度出發,有的也是陽剛味重,較少纖細型作品。 」花開數瓣,王貽興自言因為「太多話想說」,「不必為自己冠上光環,藝術本來就與生活息息相關。對我來說,追尋理想等於呼吸,有甚麼出奇?人最怕至死一刻也不知自己想怎樣。 」

    在其芸芸作品中,雖然大部分可概括為市場導向,仍有小量個人化創作,這對一般香港創作人而言,有出版社肯如此投資,簡直夢寐以求。王貽興不諱言,「知名度」或多或少讓他掌握主導權,「本地創作人難免不受市場及出版社規限,能夠隨心創作的少之又少」,他認為至今只得50%「做回自己」。

    公餘留力來寫作

    未踏入演藝工作前,王貽興摺過報紙、派過傳單、做過跟車送貨、當過sales、搖過珍珠奶茶、做過補習老師及電腦節promoter,大學時期一星期八份補習再加星期六日全日兒童中心導師,這麼多年來,他做過各式各樣工作,為的是「用最少時間及最不傷神的工作來賺錢,換取下班寫作的空間。之前的工作全是很彈性的,如果工作令人太累,放工後便沒有餘力創作了。 」

    做藝人,擴闊了寫作空間,但同時縮減了寫作的時間,「在電視台出鏡的日子, 寫作時間最短。做電台較少雜務,反而容易抽空寫作。 」儘管電台開咪有餘暇,但能夠一口氣趕起逾十本書,速度仍屬驚人。他笑言那是「等價交換」( 漫畫《鋼之鍊金術師》的術語,意即做事要付出代價 ),「個人幾乎全沒交際應酬及娛樂,寫作人必須要坐得定。除非你相信王貽興背後有個『集團』替我寫。 」

    作家性情大不同,有一類型熱衷交際,將所見所聞化為創作;另一種則閉關修行,在自我的小天地內馳騁,王貽興自稱屬於後者。他坦承性格不太適合當藝人,不過會將這種身分視為學習的經驗,「香港藝人『品種』單一化,外國不乏專門主持文藝類節目的作家,本地好難有。娛樂圈的人不明白你為何不肯接job。 」

    訪問當天,已跟電視台解約的他,在電台主持節目的生涯亦將暫告一段落,真正只剩下作家的身分。對於日後路向,王貽興稱沒有刻意鋪排,只想放大假再說,「將來怎樣,誰知道?相信上天不會待薄一個這麼鍾情及努力寫作的人。 」


    回憶第一本「處男作」,王貽興指那是最深刻,同時是最難面世的,「由零開始從無到有的感覺最特別。 」他建議有志寫作及出書的人,應該為作品列下簡明扼要的大綱、書種類型及賣點,方便編輯一目了然,「新人難免要放下身段,主導權多半在出版社手中。 」

     

     



    香港書展2009

    展覽日期:7月22至28日
    展出地點: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主辦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

     

    展覽日期/ 開放時間
    7月22日 ( 星期三 ) 9:00 a.m. 至10:00 p.m.
    7月23日 ( 星期四 ) 10:00 a.m. 至10:00 p.m.
    7月24至25日 ( 星期五至六 ) 10:00至12:00 a.m.
    7月26至27日 ( 星期日至一 ) 10:00 a.m. 至10:00 p.m.
    7月28日 ( 星期二 ) 10:00 a.m. 至5:00 p.m.

    部分活動介紹

    7月22日 ( 星期三 )
    2:30 至4:00 p.m. -「閱讀香港講座系列」:談傳奇才女張愛玲
    地點:會議室S224至225
    講者:馬家輝及止庵

    7月23日 ( 星期四 )
    11:30 a.m. 至1:00 p.m - 「名作家講座系列 2」:重拾對於故事的好奇心
    地點:會議室 S226至227
    講者:楊照

    2:00 至3:30 p.m. - 「名作家講座系列 3」:中國不高興
    地點:會議室 S221
    講者:張小波、宋強及黃紀蘇。

    4:30 至6:00 p.m. - 「名作家講座系列 4」:文學的創新和創舊
    地點:會議室 S226至227
    講者:麥家

    7月24日 ( 星期五 )
    11:30 a.m. 至1:00 p.m - 「閱讀香港講座系列」:葛浩文與畢飛宇對談 ── 讓華文作品面向世界
    地點:會議室S228
    講者:葛浩文教授及畢飛宇

    5:00 至6:30 p.m. - 「閱讀香港講座系列」:文化與藝術之旅
    地點:會議室 N201B
    講者:饒宗頤、孫立川博士及池田大作。

    7月25日 ( 星期六 )
    3:00 至4:30 p.m. - 「Muse講座系列」:打者愛也 ──創作為何需要批評
    地點:會議室N204至205
    講者:文潔華教授、馬恩賜及林沛理。

    5:00 至6:30 p.m. - 「創意‧創造研討會 3」:從空中樓閣到地上建築 ──談文學的公共實踐
    地點:會議室S222至223
    講者:黃念恩及董啟章

    7月26日 ( 星期日 )
    2:00 至3:30 p.m. - 「創意‧創造研討會 4」
    地點:會議室S222至223
    講者:林超榮

    7月27日 ( 星期一 )
    4:30 至6:00 p.m. - 「名作家講座系列 15」:跳出你的圈子 ──多元的人生才有多元的創作
    地點:會議室 S226至227
    講者:王強

    7月28日 ( 星期二 )
    11:30 a.m. 至1:00 p.m - 「名作家講座系列 16」:為心靈精緻的寫作
    地點:會議室 S226至227
    講者:賈樟柯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遊作家陳俊偉:旅遊文學難生存

     
    旅遊作家陳俊偉在外地的時間較在港多,足?遍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

      

    有一類書種在港堪稱長賣長有,那是旅遊書。旅遊書作者能夠又去旅行又出書,讓人羨慕萬分。不過,這或許是美麗的誤會,「香港流行的是『導覽書』,較少遊記及旅行散文一類的作品。在外國恰恰相反:導遊書種類不豐,主要由幾大品牌把持,遊記反而百花齊放,佔據書架上大片空間,足見他們對旅遊文學興趣濃厚,希望看的是作者的見聞及想法,而非單純吃喝玩樂。港人畢竟實際,這是現實,不得不接受。 」旅遊書作者陳俊偉說。

    品味旅遊為賣點

    陳俊偉原職報章副刊記者,機緣巧合下當上旅遊及飲食版記者,後來更當上旅遊自由人,開始了其周遊列國撰文為生的生涯。「做旅遊作者,必須打通門路,譬如出版社認識你,相信你能勝任整個項目;另外也要與旅行社、各國旅遊局及酒店等建立良好關係。最好在目的地廣交朋友,方便獲得第一手資訊。 」

    由於本港流行的是「導覽書」,偏偏此書種的製作成本不輕,以至並非人人有機緣當上旅遊作者 ( 其實坊間不少旅遊書背後的作者都是雜誌旅遊版記者 ),「其實出版社也面臨瓶頸,當坊間旅遊書所講的均大同小異,新作品如何突圍而出?

    「香港近十年出現『品味深圳化』的現象,不是說港人沒錢,但很奇怪,愈來愈多人熱衷回內地享受廉價消費。其實本地仍有不少中產,他們對文化及美感等高品質生活仍有一定需求,我的目標是提倡品味旅遊。 」

    單寫書難維生

    有一次,陳俊偉路經日本京都,立即被那裡的景致與文化深深吸引,自此成為京都常客,更撰寫第一本以京都獨立為主題的旅遊手冊。「京都保留日本傳統文化,同樣有著東京的潮流觸覺。在此流連,有種浮遊於現代與古老的感覺。 」他強調,書中內容全部現場採訪,雖然獲京都府旅遊局實地協助,但絕不接受當地商戶贊助,以免文章淪為「鱔稿」。另一特點是「以寺為題」,帶領讀者潮遊京都超過五十間國寶級寺院和神社,並經歷茶道、香道及坐禪體驗,「許多讀者曾反映,希望了解多一點吃喝購物以外的事情。 」

    陳俊偉承認,單靠撰寫旅遊書收入不穩定,主要以為雜誌供稿,甚至須開闢「副業」,為旅行社帶團來維生。但是,他堅持寫書及出書,尤其希望多寫遊歷見聞,皆因「書本有觸得到的感覺」,能為他帶來滿足感。

    成為旅遊作者條件

    如想投身成為旅遊作者,究竟有甚麼條件?陳俊偉概括如下:

    ‧做事夠系統,讓出版社相信你能完成寫書的任務。 
    ‧適當的觸覺與判斷
    ‧人脈廣闊,出外往往要靠朋友。         
    ‧懂得做資料搜集
    ‧觀點獨到,就算寫「導覽書」也不能千遍一律。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齊好的旅遊作家之路

    談齊好的旅遊作家之路

    旅遊作家 隨時出發 26/5/2009 
    文:陳詩欣 攝:謝麗娟(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a

    【都市】要數最嚮往的工作,除了當大堡礁保育員,旅遊作家想必也是三甲之選吧。能夠寓工作於娛樂,既可環遊世界,又有不錯的收入,在經濟不景失業率不斷攀升的陰霾下,尤其吸引。而出版過7本旅遊書的旅遊作家談齊好( Virgina)可說是過來人,早年從事採購,後來自己創業,卻因為一場金融風暴而化為烏有,雖然事業一夜間陷於谷底,卻造就她從此踏上旅遊作家的路,至今足迹已遍及半個地球。

    當上旅遊作家,對Virgina來說可謂夢想成真,說得實在一點,還是一個遺忘已久的夢想。

    受家庭影響,Virgina一直以為努力讀書、考上大學、搵扮好工、賺大錢,才是理想生活的唯一出路,因此即使醉心旅遊,也未敢將之化為職業。畢業之後,她從事過採購和行政管理工作,事業發展平步青雲。十年前,她傾盡畢生積蓄投資創業,開辦個人形象顧問公司,以為從此得以與「成功」的距離拉近,無奈卻遇上經濟低潮,在市道不景下她唯有決定結束生意。


    b
    當年經濟不景反而造就Virgina當上旅遊作家,可謂始料不及。

    c 
    花了一個月由香港坐火車到德國柏林,之後更在德累斯頓(Dresden)的城堡上度過生日,感覺有如當了一天公主。


     

    職場失意 旅遊覓安慰
    不過,曾經歷風光的她,要宣告從頭開始,談何容易。「那時候感覺是『高不成低不就』呀,何況當時很多企業都要裁員,要搵工實在難過登天。」幸好她性格樂觀知命,既然工作上沒有着落,她索性好好享受假期,揹上背包,到雲南山區體驗流浪生活。

    在雲南的旅途上,Virgina邊走邊看邊感受生活,重拾了久違的旅遊樂趣,更頓覺過去只懂為生活營營役役的無奈,「看見山區兒童的笑臉,我才恍然明白,即使沒有家財萬貫,夢想一樣可以實現。」及至回港後,旅遊的熱情久久不退,於是開始在網誌跟其他網客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後來在機緣巧合下,朋友介紹她為報紙寫旅遊稿,終於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

    d 
    攝於泰國清萊(Chiang Rai)邊境,對岸便是老撾,Virgina就是乘坐這種長尾木船過境,全程不用五分鐘。

    e 
    火車長征之旅,令Virgina永誌難忘。圖中是途經的貝加爾湖(Lake Baika),那是世界最深湖泊,位於蒙古與俄羅斯西伯利亞接壤一帶。
     

    f
    在Virgina的鏡頭下,蒙古草原上黃昏的彩霞,每一分鐘都是不同顏色。

     

    兼職撰稿 5年遊30國
    撰寫旅遊稿雖然只屬兼職性質,但為了令自己有更多時間旅遊和寫稿,她決定放棄尋找高薪厚職,轉而在家中開展網上買賣油畫生意。在短短五年間,她頻頻出門造訪,到過的國家數目多達30多個,其中更包括一些冷門遊旅國家如柬埔寨、老撾等,比之前出國旅遊次數的總和還要多。

    她說由於稿費不多,只有500元一篇(1000字連相),每個月投稿兩篇,根本不足應付旅費,為了節省成本,大部分時候她只可選擇入住設施簡陋的旅館,並以便餐充飢。例如她試過三星期的美國之旅,全程包括機票住宿,只用了兩萬港元,雖然艱苦,但能夠在青年旅館結識其他來自五湖四海的「背囊客」,在互相交流下加深對當地風土人情認識,Virgina反覺得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2006年,她精心設計了一次1萬5千公里歐亞火車長征之旅。由香港出發,以一個月時間跨境横越歐亞大陸,坐火車到德國柏林,途中穿越北京、蒙古、西伯利亞、俄羅斯、立陶宛、波蘭等地,之後她以「無定向」策略,購買多張廉價航空公司的「1歐羅機票」,再花3個月遊走歐洲多國城市,至今仍銘誌難忘。

    g 
    德國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與友人痛飲。

    h 
    當上旅遊作家的Virgina,有機會入住泰國蘇梅島Six Senses Hideaway,躺在私人泳池親身體驗世界第一「Best of the Best」的奢華。

    i 
    04年埃及之旅,是最令她難忘的一次。行程由阿斯旺(Aswan)至科昂波(KomOmbo),乘坐帆船沿尼羅河行駛兩日一夜,洗澡上厠所都跳進河中,晚上把睡袋鋪在船上睡。

     

    進退兩難 出版社結業
    回港後,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出版社編輯。這時她已當了4年兼職撰稿員,對方有意邀她出版旅遊書,打頭炮的是她出生地—星馬。外間對其首本作品反應甚好,正當準備乘勝追擊,推出第二本旅遊指南之際,出版社卻突然宣布結業。「當時我剛辭去獵頭公司的工作,一心打算當個全職旅遊作者,沒料到竟然中途出現狀況,令我進退兩難。」幸好個多月後,另一間出版社找上了Virgina,她才得以繼續一步一步實踐夢想。

    對於有意入行者,她建議除了向出版社自薦外,也可從網誌入手,甚至應徵做旅遊記者作踏腳石。「寫旅遊稿與寫散文不同,表面上是周遊列國吃喝玩樂,事實上旅遊作家的工作量絕對不輕,除了要做大量資料搜集、聯絡贊助商、沿途拍照做訪問外,資料亦講求豐富、準確和夠新。以寫旅遊網誌作為入門試點,可有助了解自己對旅遊寫作有多大興趣。」

     

     

    一本旅遊書的誕生

    1選擇旅遊地點
    大部分都是由作者與出版社共同商討,有時也可能因應旅遊局或航空公司邀請而決定。

    2聯絡贊助商
    出版社一般只會支付作者在當地的基本生活開支,作者需自行準備建議書,聯絡航空公司、旅行社和酒店尋求機票和住宿贊助,幸運的話有機會住5星級酒店套房。

    3資料搜查
    上網看書計劃行程,其中lonelyplanet.com,virtualtourist.com都是Virgina推薦的網站。

    4出發
    留意當地最新資訊,並為舊資料作出更新。也要注意記下設施建築的確實位置,最好畫下地圖。

    5寫稿
    回港後將資料整理,選取相片,寫稿。

    6印刷
    寫好的稿件經出版社編輯排版,即可印刷。一般來說,作者可於著作推出6個月後分得版稅。

     


    談齊好簡歷
    香港出生,童年生活於新加坡,小學返港升學。於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後曾返回新加坡工作。現時以香港為基地,遊居於不同地方。
    談興趣廣泛,喜愛嘗試新事物,尤熱愛旅遊,飲飲食食歎世界。畢業後嘗試做過很多不同的行業,2002年結束了生意,隻身流浪中國雲南、泰國、老撾等地,之後開始為報紙及雜誌業餘撰寫旅遊文章,繼續流浪天涯。數年間造訪了30多國,包括埃及、柬埔寨、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越南、美國等地。
    200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星馬遊樂Guide》,翌年推出「至Smart遊」《沙巴》、《三藩市》、《台北》、《馬來西亞》。最新著作包括《華欣‧芭堤雅》、《新加坡》旅遊指南。其中《沙巴》一書有幸被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購入擺放在參考圖書庫。另外,談亦為雜誌撰寫旅遊專欄,現為全職旅遊作家。
    個人網誌:www.vigitam.com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創作,因為我思考-繪本作家陳致元

    分類:圖畫作家專題 2009/11/26 12:34

     在聽陳致元的演講之前,我以為,陳致元的成功,是因為他的天份和幸運。聽了他娓娓道來的生命歷程,才知道成功背後的心酸。而他半數以上的作品都有國外版權,去年和周逸芬聯手創作的米米系列繪本,也在國際版權上有優異的表現。因此,我以為,他應該是個洞察市場,並且擅於自我包裝的作者。沒想到,他對自己的誠實更甚於對讀者的討好。

        無論如何,陳致元這個名字,已經為喜愛繪本的國內外讀者所熟悉和重視。儘管每個人對他的成功有不同的解讀,卻不得不承認,他的作品中所呈現的多元主題和風格,證明了他不斷嘗試和自我挑戰的努力。

     

    用繪本陪伴孩子
       儘管已出版許多作品,然而,對於繪本創作,陳致元坦承自己是直到最近才認真地意識到這將會成為自己未來的志業。在此之前,他一直憑藉著內心的聲音在創作,卻沒有認真思考過是否要成為一位繪本作家。他認為,童年時期父母對他的管教方式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生長在南台灣的他,兒時的玩伴中有許多是社會底層的人,這樣複雜的環境給了他許多觀察人情世故的機會。父母雖然沒有給他太多的陪伴,卻給了他相當大的自由,同時也灌輸他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態度。

    因為有一個寂寞的童年,成年後的他在內心暗自期許自己能夠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而他發現,透過創作,他可以讓自己的繪本成為陪伴孩子的朋友。他提到ㄧ件印象深刻的事,有一回他在書店看到兩個小朋友在輪流念他的繪本『阿迪和茱莉』,看到孩子們開心的模樣。他因而覺得,自己創作繪本的最大收穫莫過於此。

      

    『米米說不』中的自我認同

     

         日本的米菲兔、Hello Kitty、英國的彼得兔、小熊維尼等都是孩子們自小熟悉的玩伴。然而,在台灣的幼幼書中,卻找不到這樣的代言者。陳致元最初在構思米米的形象時,希望塑造的是一個有溫度和觸感,讓孩子會感覺到很舒服和安心的同伴。而米米的造型最初靈感是來自於土撥鼠,沒想到,經過一番改造,牠略帶圓胖逗趣的模樣會受到世界各國人士的認同和喜愛。

      然而,陳致元認為,創作一定是有企圖的。他創造的米米形象雖然受到不同年齡和文化的人所喜愛,然而他卻特別強調米米是黃色的。他認為米米的黃色皮膚,不僅是創作者對自身的認同,也會在無形中影響幼兒在閱讀時的自我認同。原來,儘管在國際化的包裝下,創作者仍透過明確的意圖在悄悄地影響著讀者的價值觀。

       『米米說不』的成功,則來自於陳致元清楚知道自己的長處和限制。他知道自己能畫和想畫,但也知道自己不了解三歲以下的兒童心理,如果用想像的方式去創作,ㄧ定會和現實有很大的落差,也難以博取讀者的認同。因此,他尋求有育兒經驗的周逸芬主編的協助,從幼兒的高度創造米米說不的故事,不僅成功地博得認同,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米米系列的續集作品。

     

    『小魚散步』中的台灣社會

     

       令人訝異地,陳致元提到自己兒時從未接觸過任何繪本,一直到十八歲時透過一位喜愛童書的長輩引介,才真正認識了所謂的繪本。也因此,當時一心想創作,在高中就曾畫過許多政治漫畫的他,就此展開了另一個領域的創作生涯。

       為了專心創作,現實基礎並不穩固的他,在剛來台北闖蕩時,住在一個老舊的社區-六張犁。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老舊的社區和他唯一負擔得起的頂樓加蓋的空間,卻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厚的養分。因此,他自嘲道,創作最難的部份,是找到ㄧ個合適的房子。

      當時對創作懷抱滿腔熱誠的他,透過龐雜而廣泛的閱讀來汲取創作的能量,並思考自己的人生。從住處看出去,總是帶著灰暗和陰影的街道景觀,就成了『小魚散步』一書的主色調,也讓這本書營造出ㄧ點點略帶蕭瑟的氛圍。書中的小魚,時而有著幽默的童心,時而用成熟事故的姿態和成人互動。從小魚的眼鏡中看出去的世界是模模糊糊的,就像小孩看待成人的世界也是矇矇懂懂的。而這本書中的重要場景-雜貨店,以及小魚和老闆間的對話,也是來自六張黎這個社區的靈感。陳致元發現,這裡所保留的老式雜貨店,可說是社區生活的中心。和現代化的便利商店不同的是,雜貨店老闆叫得出社區中每個小孩的名字,那份關係是無可取代的。或許是童年在鄉下長大的記憶,讓陳致元對這樣的人情關係有著特別的眷戀吧!

       即使下定決心要創作,現實的條件卻並非盡如人意。然而,對陳致元而言,這份匱乏意外地使得他的作品展現無人能夠模仿的風格。他自承因為沒有錢買高級的畫紙,『小魚散步』是用垂手可得的A4紙及牛皮紙完成的。對他而言,使用何種材料並不重要,重點是要將想表達的情感呈現出來。而複合媒材的使用, 卻意外地為此書創造出獨特的風格。而在手邊沒有切割版的情況下,被拿來當作切割版多次使用的瓦楞紙版,最後則成為小魚散步的封面,而這個灰濛濛的封面也呼應了作者當時的心境。當時嗜讀詩集的他,認為自己在創作『小魚散步』的文字時,不自覺地受到詩的影響,而使得這本繪本的文字呈現出詩般的意境。

     

    Guji Guji』中跨國界的愛

     

        對於圖畫書的功能,陳致元有一個比喻。他說,就如蘋果雖然營養,但對老人和小孩而言,要直接啃咬整顆蘋果並不容易。而圖畫書就像一台榨汁機,透過這台榨汁機榨出的蘋果汁,大人小孩都能從中得到所需的營養。

       Guji Guji』一開始在陳致元的想像中,應該是像伊索寓言一樣的寓言故事。

    當時剛搬到花園新城的他,亟思在創作的風格上有所突破。他談起那時和朋友到新疆旅行一個月,當時發生的一件事給了他創作『Guji Guji』的靈感。一位同行的美國朋友在旅途中不斷地發電子郵件給自己的兄弟姐妹,而陳致元意外地發現,這位白皮膚的美國朋友的手足竟是所謂的有色人種。原來,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駐守在韓國的美軍和當地的韓國女子生下了許多混血兒。在當時不見容於韓國社會的這些混血兒,有的幸運地被美國家庭收養,而成為美國人。陳致元的這位朋友就是因此而有了這些兄弟姐妹。這樣的故事,讓陳致元開始思考到,其實家庭的組成未必是血緣關係,更重要的應該是。這個想法因此孕育了『Guji Guji』這個充滿寓言意味的故事。

       然而,陳致元坦承,這本作品是他創作過最費力的作品。不同於其他作品,總是先有一個清楚的概念,再依照明確的方向前進。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一邊想,一邊修改而完成的。主要的困難在於,陳致元想要透過圖畫書所表達的意念過於龐大,致使他必須不斷地檢視和修正故事的內容和畫風。但他對自己所呈現的結果應該是滿意的,他提到自己特別喜愛書中的一段情節,即是當壞鱷魚前來誘惑Guji Guji時,他們說服Guji Guji的理由是Guji Guji的外表和他們一樣是鱷魚,因此他們是同一國的。對陳致元而言,這段話可以反映他對人我關係的思考,以及對美國這個多元種族社會的觀察。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陳致元強調這本書著重於用光線來呈現故事的主題-親情。這個和節日及家庭有關的故事,雖然色調柔和,筆觸清淡,卻有一種讓人讀完會持續很久的感動。對讀者而言,這本書也刻意地在圖畫上埋伏了許多的線索和伏筆,創造出閱讀的趣味。關於這點,陳致元認為圖文關係的搭配很重要,如果文字只傳達了兩分的內容,那麼其餘八分就必須用圖畫來補足。

    在這本書的蝴蝶頁,陳致元刻意用台灣常見的鐵窗來呈現,他認為蝴蝶頁可以營造氣氛,帶讀者進入故事的氛圍。當聽眾問到他為何主角及主題是選用西方熟悉的事物,然而背景卻出現許多台灣街道的景觀(鐵窗,工地等)時,他說因為他只能畫自己眼中所見的真實景觀,不可能去畫歐洲的景觀。即便畫歐洲的景色,也只是假歐洲。從他的這番陳詞,讓人想到,所謂的國際觀,並不是放棄自己原本的特色,而是從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蘊中去開展新的內涵。

     

    無盡的『想念』

     

        想念是一本無字書,應該說是陳致元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而創作的。他提到在母親過世之後,有一次接到姐姐的來電,姐姐在電話中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當時陳致元便安慰她,母親雖然不在了,但和母親有關的記憶卻不會消失。掛上電話後,陳致元的腦海中便浮現了一幅幅的畫面,就像電影的鏡頭般一幕幕地放映。因此,『想念』是一本無字書,因為它是由許多的畫面串連起來的。他也提到在這本書中的蝴蝶頁的設計,在一開始是滿天紛飛的蒲公英,最後兩頁卻是落地生根的蒲公英,象徵著生命的延續。

      對他而言,在創作繪本時,最重要的是掌握一本書的節奏,再依照這個節奏來調配圖文的編排方式。他認為圖畫書就像電影一樣,而為孩子朗讀的人就像是旁白。他也強調,因為童書的讀者主要是孩子,因此創作童書是有社會責任的。有人問他,是否有特別心儀的作者,他認為每個作者的風格和思想不同,但他會汲取不同人的養分,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而並沒有特定偏愛的某一位作家。(待續)

     

    後記:這篇是整理10月29日陳致元在禮筑外文書店的演講,因為時間的限制,無法聽到每一本作品的分享。希望日後有機會親自訪談陳致元,再和大家更深入分享他的創作觀。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鄉的緋紅樹 ──澳洲華裔繪本作家陳志勇

    文‧滕淑芬 圖‧繆思出版社提供
     
    網友評價: 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網友評等   總票數:
    5
     
    含有圖片的版本(適合較高頻寬用戶) 未含圖片的版本(適合低頻寬用戶)
    影像說明:澳洲華裔繪本作家陳志勇自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陸續得到許多獎項肯定後,走向專業繪本作家之路。看似靦腆、內向的他,常用陰暗隱諱筆觸,探究成人世界的憂鬱與衝突。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提供)
    澳洲華裔繪本作家陳志勇自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陸續得到許多獎項肯定後,走向專業繪本作家之路。看似靦腆、內向的他,常用陰暗隱諱筆觸,探究成人世界的憂鬱與衝突。 (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提供)

    32歲的陳志勇,是近年崛起於澳洲頗受矚目的年輕繪本作家,由於有一個很「本土」的中文名字,讓不少喜愛繪本的讀者誤以為他是台灣作家。不會說一句中文的他,母親是澳洲人,父親是馬來西亞的華裔移民

    今年4月,在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的安排下,陳志勇以他的中譯繪本《失物招領》、《兔子》和《觀像鏡》3本書,第一次來到台灣和讀者見面,他那帶有黑色魔幻力量的原創畫風,在國內的成人繪本市場,掀起了一陣漣漪。

    「從海上航行而來,他們不像我們住在樹上,他們蓋房子住,我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從南到北,都有兔子的蹤跡。高山、沙漠和河川也阻擋不了他們。他們吃我們的草,砍光我們的樹、嚇跑我們的朋友,……肥沃濕潤的深褐色泥土呢?雨水從油加利樹滴落的氣味呢?」

    這本名為《兔子》的繪本,全書只有兩百多字,澳洲作家約翰‧馬斯坦如詩一般的短文,以兔子大量湧進新大陸、破壞原有純樸自然的生活,描述澳洲殖民史。經過陳志勇冷冽詭譎的畫風詮釋後,整本書帶有強烈的寓言風格,在澳洲書市引發極大討論。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遊作家帶您京都慢漫遊,穿街越巷尋趣味

    分類:旅行日本
    2009/08/26 20:46

     
    京都之所以為京都,就在一個美字。
    三島由紀夫筆下的金閣寺、渡邊淳一書裡的祇園、川端康成夢中的古都、井上靖心頭的古奈良
    透過作家與他們的作品,我們的旅行,從此不一樣了。
    也許你曾經去過京都,但總是走的太匆匆,趁著秋意正濃,讓我們去探訪文學中的京都與奈良。

    行程特色:
    唯一由旅遊書作家帶領,以優閒/漫遊/深度的方式,穿街越巷探索京都的精華.
    玩家-王常怡
    從小就喜愛日本漫畫,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從事旅遊採訪工作,原是記者.
    因醉心於日本,寧捨棄其他國家的採訪機會,專攻日本.
    在高密度採訪日本的同時,讓她有機會親身印証文學作品中的堂奧.
    她了解日本,她迷戀京都.10/20-25,讓她帶領大家體驗不一樣的京都.奈良

    行程焦點:

    ▲前往UNESCO世界遺產-【清水寺】。現存清水寺為1633年重修,以39根支柱所搭起之表演台最為有名。清水寺正殿旁有一小山泉瀑布,稱為音羽瀑布,流水清冽,終年不斷。清水寺之泉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清水寺因此而得名。

    ▲舉世聞名的金閣寺,體會三島由紀夫筆下如夢如幻的金閣之美。

    ▲前往京都平安神宮欣賞盛大的【時代祭】。平安神宮是為慶祝平安遷都1100年而建,境內的太極殿是日本最大的拜殿,精雕細琢的朱紅色宮殿建築,華麗莊嚴的呈現出平安京風貌。而每年秋天的時代祭,以平安神宮為主場區,是喜愛深度旅遊的人士,一定要來京都體驗一次的年度盛事。

    ▲日本第一繁華街─花見小路所在的區域─祇園商店街裡,有非常多京都知名老舖,每一家都是逸品。這一帶茶屋、懷石料亭林立,更可與舞妓或藝妓擦身而過。

    ▲【京都御所】是從1331年到1869年的皇宮。所內建有舉行歷代天皇加冕儀式的正殿--紫宸殿和天皇日常居住的宮殿--清涼殿等,雄偉壯麗的建築,讓人回想起當時的盛況。

    ▲【晴明神社】則是平安時代中期最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當時的住所。夢枕獏一系列的小說「陰陽師」,就是以安倍晴明為主角。

    ▲前往京都五山裡排名第一之寺廟及目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天龍寺】,其寺內種植有井吉野櫻及枝垂櫻共200 株左右,是嵐山的賞櫻名剎。

    ▲前往搭乘【觀光小火車】,沿途飽覽號稱天下一品的嵐山保津川之峽谷景觀,山縫中夾生著川端康成「古都」一書中曾描述的北山杉。

    ▲奈良公園,是一所東西約4公里、南北約2公里的公園。園內還有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等奈良代表性的寺廟。潺潺流水、池塘和小溪替公園的景色增添了色彩,樹林中隱約可望見寺廟的大屋頂和塔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東大寺】是西元728年遵照重視佛教的聖武天皇聖旨建造的。

    詳細行程:京都/奈良.時代祭.日本文學與佛寺之美
    洽詢電話:(02)2562-6665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