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決堤真相

 

揭密


熊先煜 口述

羅學蓬 整理

 

編者按語:抗戰前期,花園口決堤一案,在當時,即曾遭遇不抗日的共產黨和許多所謂「民主愛國人士」的極大誣衊,其鬥爭矛頭,乃是直接指向了所謂「不抵抗」的抗日統帥蔣介石;一九四九年之後,花園口一案就更加遭遇了中共形形色色歷史教科書的誣衊,甚至成為歷史的定論,從而將蔣介石、國民黨定在了那一根「禍國殃民」的歷史恥辱柱上。然而,自一九八五年始的中國大陸民間歷史反思潮流,卻將這一歷史的疑案重新推回人間,以作重新的清理,更以歷史的事實,來澄清一個勝利者對歷史的百般誣衊和栽贓,來指認這一歷史劇痛的由來和結果,來證明中華民族那猶如壯士斷腕的抗日決心……朋友,請讀一讀這篇大陸親歷者的回憶和研究文章,來為歷史掬一捧酸苦但又悲壯的淚水吧

 

一、「決黃河之水阻隔強敵」早有議案 

  花園口決堤,是抗戰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時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筆。而我作為當時的一名青年軍官,也參予其間:不僅改變了決堤地點(由趙口改至花園口),並前往花園口實地勘察後選定決堤河段,並且從始至終指揮了決堤的全過程。新八師炸毀黃河鐵橋後,奉命守衛西起汜水東至花園口的黃河防線。不久又改為西起鐵橋至馬渡口一線防務。師部駐京水鎮。

  此時,日寇已抵黃河北岸,因鐵橋巳毀,無法過河,祇能與我軍隔江對峙。日機常飛越黃河向我陣地投彈,拋撒宣傳品。新八師也數次派出便衣襲擊隊,與在淪陷區共產黨領導的黃河支隊配合,襲擾日軍。

  對峙至五月,戰局對我嚴重不利。日軍統帥部策定了一個五路會攻徐州的計劃,企圖將中國軍隊主力一舉殲滅於徐州一帶。其中一路即土肥原的第14師團由濮陽經董口,偷渡黃河,南下截斷隴海路,意在阻止中國軍隊東進增援。

  5月23日,土肥原偷渡黃河成功,即以精銳的快速部隊沿隴海路兩側西進。蔣介石急令薛岳指揮四個軍追擊圍殲土肥原部。薛岳不力,未能成功。至6月1日,土肥原部攻佔睢縣迫近蘭封(今蘭考)、杞縣。而另一股敵軍則由亳縣方面經鹿邑、柘城向太康迫近,且有進犯平漢路許昌、鄭州一帶的企圖。兩路敵軍合圍,將使在開封、蘭封之間的我軍主力部隊被「包餃子」,處境岌岌可危。

  6月2日敵陷開封;3日,敵步騎兵千餘附坦克10餘輛到達中牟與我警戒部隊接觸,鄭州也危在旦夕。在此緊急情況下,第一戰區長官部急向蔣介石建議利用黃河伏汛期間決堤,造成平漢路以東地區的泛濫,用滔滔洪水阻止敵人西進,以保證鄭州不失。此建議立即得到蔣介石的批准。6月4日,敵軍攻打開封之際,我53軍1團奉令在中牟縣境趙口決堤。5日,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親臨趙口督促。始掘於趙口,繼改於花園口。至9日,黃河水終於從決口洶湧而出。

  我認為,花園口決堤的決策,不能歸咎於蔣介石。從純軍事的角度講,決堤於我有利,係不得巳而為之。其依據如下:

  建國後,晏勛甫在其自述文章中談到:1935年他擔任武漢行營參謀長時,便有中日交戰時可決黃河之堤將敵隔絕於豫東,借以保全鄭州之議案;1938年他出任第一戰區長官部參謀長時,又和副參謀長張胥行以此計劃向程潛建議,程認為可行,遂向蔣介石請示,蔣回電予以批准。

  此係花園口決堤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還有馮玉祥、白崇禧都曾向蔣介石建議放黃河之水制敵。

  我手中蒐集有眾多國民黨要員向蔣建議「以水代兵」的函、電,為證明我的觀點,現摘要如下。

  1、陳果夫於1938年4月3日建議在武陟決堤。

  委員長鈞鑒:台兒莊大捷,舉國歡騰,抗戰前途或可從此轉入佳境。惟黃河南岸千里,頗不易守,大汛期間且恐敵以決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縣死守,則隨時皆可以水反攻制敵。蓋沁河口附近,黃河北岸地勢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點決堤,祇須將沁河口附近北堤決開,全部河水即可北趨漳、衛(即漳河與衛河),則我之大危可解,而敵則居危地……

  2、姚琮(時任軍委會辦公廳副主任)21日電,建議在劉莊、朱口決堤。

  熊次長哲民勛鑒(即熊斌,時任軍令部次長):黃河舊險地方在考城以東者如河北之劉莊、魯省之朱口,倘即刻施以決口工作,更於舊河道下游多拋埋柳枝,則河水必改道南向,一時造成泛濫區域,雖不能淹沒敵軍,至少可使其行動困難,全局情勢必將改觀……

  3、陳誠轉呈王若卿建議在黑崗口決堤。

  蔣委員長:據炮兵第16團王團長若卿6月10日報告稱:

  1、頃聞我軍決蘭封口,引黃河水淹日寇,其計甚佳。但水經黃河故道,魯西、蘇北受害最烈,豫東僅占一部,於豫省軍事關係較小。

  2、查黑崗口水位較開封高出30丈,堤身兩側皆水,歷來稱為險工。如在該處決口,其大流直趨開封,經朱仙鎮、尉氏直貫汴周公路,橫斷亳、柘、周、漯河公路,與軍事關係最鉅……

  3、開封為河南政治中心,首應破壞,免致資敵。

以上引用部份資料便可證明,決黃河堤從軍事上分析,於我有利,應屬國民黨上層軍政人士的集體智慧之產物。最終由蔣介石拍板,乃因他當時最高軍事統帥地位所致,可以理解。

 

二、為什麼決定在花園口決堤

  介紹完當時的背景,再接著談我親歷親見之事。

  6月6日拂曉時分,住在京水鎮師部的蔣在珍師長突然被電話鈴聲驚醒。蔣抓起話筒一聽,原來是集團軍總司令商震直接與他通話,告訴他:隴海路南之敵巳突破通許一帶我軍防線,逼近開封,而趙口決堤尚未完成;命令新八師加派步兵一團,前往協助。

  蔣在珍不敢懈怠,趕緊起床,叫我隨他一同驅車趕往趙口視察。

  趙口一段,地勢較低,選中此處決堤至當。惟計劃此事時,對黃河水勢估計過大,對堤質估計過鬆,故而決定在大堤相隔四十公尺處挖開兩道口子,以為河水同時放出後,利用河水的鉅大壓力,能將兩處決口之間四十公尺長的河堤沖走。孰料決口掘成,中間大堤久沖不垮,兼之決口過於狹小,流量有限,士兵雖奮力加寬,然軍情緊迫,已時不可待。

  我向蔣在珍談了我的看法後,蔣立即叫我隨他前往鄭州,面謁商總司令,由蔣呈報,我在一旁作詳細補充。商總司令的意思是增加官兵,加快速度。我則認為決口過於狹小,人去得再多,也無用武之地。商命令我們即返趙口,協助53軍1團改善技術,儘快放水。

  我與蔣在珍又返回趙口,正與決堤部隊長官計議之中,忽接商總司令電話,轉達統帥部指示,命令新八師於本部防區內另選地段決堤。

  我們馬上登車駛返京水鎮。途中,蔣在珍問我:「我師防區內的沿河地段,你都熟悉,你看究竟在哪裡決堤最好?」

  我謹慎答道:「以地形而言論,馬渡口、花園口均可。不過,馬渡口與趙口相距不遠,敵人巳迫近這一地區,恐堤未決成,敵人已至。為獲時間寬裕,我看最好還是選定花園口一段為宜。」

  蔣在珍當即拍板:「時間緊,任務重大,事不宜遲,那就定在花園口吧。」

  回到京水鎮巳經是夜裡十點左右,剛剛吃過晚飯,商總司令派集團軍參謀處長魏汝霖前來督促決堤事。商議中,定下兩條原則,儘快完成任務,儘量縮小受災地區。

  蔣在珍命令由我主持決堤工程。受命於危難之際,我既感興奮,又覺沉重。我當然清楚那黃河之水撲向千里平川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滔滔洪水吞沒的,不僅僅是驕焰萬丈的日寇,被日寇奪佔的鐵路、公路;同時,也有千千萬萬中國同胞的土地、家園、祖墳,甚至還會無情地吞噬掉他們的生命啊!

  但是,我同時也清楚,作為一個軍人,我無法選擇,祇有服從。

  領命後,我即著手准備。夜裡12時,即率工兵營營長黃映清、馬應援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專司河堤修防的張國宏段長,乘坐一輛中吉普匆匆趕到花園口,勘察確定決口位置。

  到達堤上,但見腳下河水潺潺,水位莫辨,一彎月牙兒在雲中浮游,時隱時現。微風拂拂,十分涼爽。我們馬上開始工作,豈料所帶四支手電筒,非僅光亮微弱,且燈泡質量尤為低劣,一經使用,先後全部燒壞。我看看錶,巳是6月7日凌晨兩點鐘了。我考慮到事關重大,不敢摸黑盲目選址,乃決定上車休息,待天亮後再勘察選址。五個人擠在車上,祇能坐以當臥,人已倦極,但無人能睡,皆坐待天明。

  天剛亮,我們幾人就沿著黃河逆流而上勘察。頭晚沒准備吃的,就祇好餓著肚子幹。河堤上,有一個冷清的關帝廟,廟中無人,門大開。我們全都進去了,對著紅臉長鬚的關雲長磕了三個響頭,還敬了香(用菸代)。那一刻,我們全都表現得十分虔誠,十分莊重。我跪在地上默默禱告:「關老爺,中華民族眼下遭了大難,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慘。我們打不過他們,萬般無奈,祇好放黃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寬恕我們。」

  大約過了一個鐘頭後,我選定在關帝廟以西約300米處決堤。我看中這裡,是因為此處為黃河的彎曲部,河水洶洶而來,到腳下突然受阻,壓力較之直線處為大,容易沖垮河堤。而且從地圖上看,待河水從花園口一帶湧出,漫過巳被日寇佔領的開封、中牟、尉氏、通許、扶溝、西華等縣境後,便可注入賈魯河,向東南而行,流入淮河。賈魯河道,可成為一道天然屏障,阻止河水無邊漫延,當可減少人民所受之損失。

  當我說出我的意見後,用樹枝指著鋪在地上的地圖,詢問隨同各員有何意見,如沒有不同意見,就這麼定下了。

  這時,眾人神色莊嚴,淚光朦朧皆不能言。

  我問張國宏:「張段長,你是我們請的專家,你要表態,定在這裡,行,還是不行?」

  張國宏答非所問,目光呆滯,連連嚷道:「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吶!」

  我提高聲調說道:「死人是肯定的,在這裡決堤,死的人會大大減少。你必須表態,行,還是不行?」

  張國宏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真地看著地圖,表態同意我的選擇。

  工兵營營長黃映清不待我問他,巳經「咚」地一聲跪在了地上,舉眼向天,熱淚長淌。

  我們全都隨他跪了下去,四個人跪成整齊的一排,面對著波濤洶湧的黃河,放聲大哭。直到工兵連和二團九連的官兵來到堤上,我們才住聲。

 

三、扒花園口全靠人工挖掘,未用一兩炸藥

  我們馬上動手劃線,決定相隔五十公尺之距掘兩道決口,由大堤內側對准河床底部平行地掘進,決口外寬內窄,呈倒「八」字形。預計掘至河底,決口可寬至十公尺左右。放水之際,洪水從大口入小口出,增大壓力,更容易沖垮大堤。我這些後來證明行之有效的想法,均是從趙口決堤失敗的教訓中得來的。我還決定,在河堤中央,暫留三公尺寬,最後再掘,以便維持施工期間東西交通往來。

  計劃完畢,工兵連和九連馬上按線開挖。不一會兒,第二團全部集中,第三團也趕到堤上,乃分由大堤南北兩面同時動工,以加快掘進速度。這一切安排完畢,我才驅車趕回京水鎮復命。蔣師長聽完匯報,見我眼中佈滿血絲,眼圈發暗,知我一夜未合眼,便叫我趕快去睡上一覺。

  我見他叫上鄭自襄副官馬上要去花園口,哪能睡得著,堅持隨他上車,一同前往。

  蔣在珍在堤上認真巡視後,對我選定並已在實施中的決堤方案大加讚許。旋後同返京水。

  早飯後,蔣在珍決定移住花園口,親自督促施工。巳由參謀長晉升為副師長的朱振民將軍(遼瀋戰役時在東北起義。解放前夕被黨派回貴州,策動地方部隊、包括熊先煜所在的275師等起義)見師長帶病上堤,也前往堤上協助。我則抓緊時間記日記,然後睡了一覺。

  午後二時許,我找了輛自行車騎上前往花園口。剛上河堤,幾位平時與我稱兄道弟慣了的軍官便大聲叫我。第二團團長王松梅手裡拿著張軍用地圖對我嚷道:「兄弟,你幹了樁了不得的大事!我剛才認真察看了地圖,你選這決口位置要是稍微向西偏一點點,不把賈魯河利用起來擋水,那鄭州還有平漢線上多少城鎮,恐怕全成汪洋。兄弟主持決堤,雖使千萬百姓葬身魚腹,可功在國家,功在民族,將來一定討個好夫人,多生貴子!」

  我對王松梅這話永不能忘,因為,它居然應驗了。抗戰勝利後,鬼使神差,我居然和我崇拜的佟麟閣將軍的三女兒佟亦非結了婚,幸福地生活到現在。你說,這事怪不怪?

  我對王松梅說道:「我在中央軍校受訓時聽德國教官教過軍事地圖學,那知識,總算沒有白學。」

  下午3時,魏參謀處長也親臨花園口決堤現場視察,對於決口位置之選定,頗為讚許。並說趙口決堤,迄今仍無效果,上峰已將希望完全轉移到花園口。官兵聞之,群情振奮,工作更加賣力。

  魏參謀處長還通報軍情。謂:隴海路以南西犯之敵,由平漢線突進甚速,情勢極端危殆。

  當晚,聞鄭州爆炸聲甚烈,一刻未停,響至天明。那是已經作好撤退准備的我軍,在自動破壞鄭州車站及城內可能會被敵人利用的設施;即使日寇奪去鄭州,留給他們的,也祇是一座空城。

  我們兩千餘決堤官兵耳聞隆隆不絕的爆炸聲,心急如焚,乃日以繼夜,猛掘不止。

  6月8日,掩護部隊的傅衡中團在花園口以東15華里處與日寇騎兵接火,將前來偵察襲擾之敵騎擊退。京水鎮上,出現了日寇便衣,一時人心惶惶。移住河堤上監工的蔣在珍,下令將師部由京水鎮移往東趙集。

  為加快掘堤速度,張國宏段長招集附近百姓協助,並指示掘土方法。河堤上軍民混雜,人山人海。武漢統帥部每隔一小時便來電話催問決堤進度,希望能早一刻放水。可見黃河決堤,已對抗戰大局影響甚鉅。

  長官部也派戰地服務隊男女同志前來慰問鼓勵。他們帶來白麵豬肉,還在河堤上唱歌跳舞演節目,為決堤官兵打氣鼓勁。

  中午前,魏處長再度由鄭州趕來,代表商總司令慰勞新八師官兵,目睹決堤官兵雖連續工作一晝一夜又半日,卻毫無倦容。許多人巳經雙掌鮮血淋漓,用綁腿纏手,仍揮鎬掘土,不肯休息。魏處長深為感動,當眾宣佈,如於當夜12點放水成功,總司令部獎法幣兩萬元;如明日晨6時放水,則獎一萬元。

  午後,日機兩架,從北飛臨花園口上空偵察,並投彈數枚,落於決口附近西南面村莊,炸死炸傷居民十餘人,但決堤並未因此而停止片刻。

  花園口河堤係小石子與粘土結成,非常堅硬,挖掘相當吃力。而且,河堤完全靠人工挖掘,未用一兩炸藥。經新八師官兵與前來協助的民工苦戰兩晝夜後,終於6月9日上午8時開始放水。

  魏處長當即兌現法幣一萬元。

  洪水湧進了決口,恰似兩條黃色的鉅龍在躍動奔突。我們目睹著洪水疾速地向著附近早巳疏散一空的村莊撲去……也就在那一刻,兩千多名巳經極度疲乏的軍人似乎才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沉重壓力。陰雲密佈的蒼穹下,我們肅然無語。同樣的心情,我們也曾有過,那是四個月前炸毀黃河大鐵橋之際。

  我在6月9日的日記中無比悲痛地寫到:「當放水瞬間,情緒緊張,悲壯凄慘。起始流速甚小,至午後一時許,水勢驟猛,似萬馬奔騰。決口亦因水勢之急而迅速潰大。遠望一片汪洋。京水鎮以西以北轉眼間皆成澤國。預料不數日將波及若干縣境,心甚痛焉。」

  6月10日,幸得天公相助,一早陰雲翻滾,天光暗淡,至10時突然暴雨傾盆,竟日不停。這場大雨實有利於決口之加大,洪水最終沖垮兩道決口間五十公尺長河道。至此,黃河改道,滿河大水由此撲向千里平川……

  我作為花園口決堤的具體指揮者,在五十一年之後的今天再來回顧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不免感慨萬千。對於被洪水吞沒的數十萬同胞的靈魂,我的心永遠也得不到安寧。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才於幾十年間對涉及花園口決堤的資料倍感興趣,悉心蒐集。

  今人撰文以為,花園口決堤的目的是淹沒敵軍,「以水代兵」消滅其有生力量,這是不准確的。統帥部直接的軍事目的是放出黃河水造成地障,以阻止和遲滯敵寇的進攻,為我軍機動爭取時間。當然,洪水湧出後給敵人造成的損失,確實是重大的。

  那麼,這一軍事目的是否達到呢?

  黃河水給日軍造成的創傷,可以從日本官方的文件中得以佐證。

  1、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寫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寫到:「6月10日前後,中國軍隊在京水鎮(鄭州以北15公里處)附近,掘開了黃河南岸的堤防。因此,黃河濁流向東南奔流,中牟首先進水,逐日擴大,從朱仙鎮、尉氏、太康,一直影響到蚌埠。第二軍6月13日為救援孤立在中牟的第十四師團一部,從第五、第十、第一一四師團兵站抽調工兵各一個中隊及架橋材料一個中隊,配屬給第十四師團。隨後於16日又從第一軍調來獨立工兵第二聯隊主力及渡河材料一個中隊。6月15日以後,由於泛濫的河水擴大到尉氏的第十六師團方面,第二軍除調回第十四師團兩個工兵中隊外,又逐次增加架橋材料兩個中隊,摺疊船40隻,獨立工兵第十一聯隊主力支援,然後向泛濫地帶以外撤退。方面軍於6月17日命令臨時航空兵團全力以赴援助第十六師團方面的補給。用運輸機、輕重轟炸機,在6月16至24日之間給兩個師團投下補給糧秣、衛生材料等,合計約161.5噸。29日,方面軍在徐州舉行聯合追悼大會。僅第二軍死於洪水人數便達到7452名之多。」

  2、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撰有日軍侵華史長編。其中第440頁記載如下:「中國軍隊6月10日左右於鄭州東北掘開黃河堤防,使黃河水向東南方向湧出,採取了水淹戰術,淹沒了自己的廣大沃野,形成了經中牟、尉氏、周口、阜陽連接淮河的大地障,給我軍行動造成極大困難。」

  而據我方目擊者說:「洪水到處,日軍驚恐萬狀,東奔西突,人馬踐踏,車、馬、人員淹沒不計其數。」

  毫無疑問,這是中華民族所承受的極其慘重的犧牲。也正由於這一慘重的犧牲,才改變了嚴重不利於我的戰爭態勢,粉碎了氣焰囂張的日寇奪取鄭州後(當時統帥部已決定放棄鄭州)迅速南取武漢、西襲潼關的企圖。如果沒有黃泛區阻隔,鄭州淪陷後,敵人必然直逼武漢;而由豫至鄂,不僅有鐵路運輸,而且地勢平坦,極利敵之機械化部隊縱橫馳騁。我軍能據險堵截的,僅一武勝關而巳,一遭突破,戰局不堪設想。

  花園口決堤後,由於形成黃泛區這一鉅大地障,終於迫使敵人止步於平漢路以東,我唐、白河流域及漢水中游方得以免遭敵鐵蹄踐踏。唐、白河流域人口眾多,地域寬廣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力地支援了抗戰。正由於有了黃泛區這一地障,我第一、第五戰區才分別得以在洛陽、老河口立足,與江南諸戰區遙相呼應,從而確保西北、屏障陪都。

  單純從軍事角度講,花園口決堤,乃是我國處於經濟、軍事、科學、工業全面落後的情況下,面對強敵不得不採取的「斷臂圖存」之舉,事關國家危亡,華胄存續。作出局部之重大犧牲,而換取民族之慘勝,後人是應該理解的。

  僅舉當時一則國際電訊,便可明瞭:

  「巴黎617日哈瓦斯社電:急進社會黨機關報《共和國》頃評論中國黃河決口事云:前當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入侵荷蘭時,荷蘭曾以決堤為自衛計,其國人雖患水災於一時,然其領土終得以保全。厥後1812年冬季,拿破倫一世攻俄時,俄國亦以堅壁清野之法阻止法軍前進,並將莫斯科城付之一炬,卒至拿破倫一世所率大軍,為之敗潰。似此,某一民族受外人攻擊而有滅亡或淪為奴隸之虞時,輒利用洪水與冬季凜冽氣候以禦敵,其事又安足怪異?時至此際,中國業巳決定放出兩條大龍,即黃河與長江,以制日軍於死命。縱使以中國人十人性命換取日人一人性命,亦未始非計。此蓋中國抗戰決心所由表現也。」

  讀此豪言壯語,怎不令我這86歲的歷史親歷人,淚灑江河啊……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昨天的血腥屠殺】蔣介石的黃河花園口大決堤!

  • news

    最近有二則新聞令人非常感慨,其一就是蔣介石的遺物被列為國家文物,其二就是有甫發表上任的官員,因為過去曾公開反對前朝「去中去蔣」的政策,而獲拔櫂,並被某些媒體讚其有風骨。其實嚴格說起來,前朝的去蔣化政策並不是要完全將蔣介石從歷史抺去,而是希望還原蔣介石在歷史上的兩面評價,終結過去將蔣介石奉若神明的荒謬時代,只是最後功敗垂成。在幽靈復辟後,蔣介石仍然是被中華國民所紀念的歷史偉人,墳墓有國家憲兵保護,歷史教科書仍然充斥著美化他的謊言。只是有時讀史時會想,那些過去被蔣介石屠殺的百姓,那些起來反抗他而最後被迫害入獄的異議人士,今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別的不說,相信台灣許多人就不知道過去所發生過的一件大屠殺,在這個由蔣介石直接下令執行的慘案中,直接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就高達八十九萬人,幾百萬人流離失所,被迫逃離家園,史稱黃河花園口大決堤。

    黃河花園口大決堤發生在中日十五年戰爭的中期,也就是國民黨版八年抗戰史的初期,一九三八年的六月九號。當時國民黨蔣家軍中的幾位將領,在蘭封會戰裡發揮黃埔精神,不戰而逃,導致蘭封會戰兵敗如山倒,為了阻擋日軍追擊,蔣介石下令炸毀黃河大堤,希望來個水淹日軍,並且讓附近所有鐵路全部泡在水裡,使日軍無法運兵追擊。眾所皆知,黃河自古稱為「天河」,因為千年以來黃河不斷的淤積,不斷的加高兩側河堤,最後黃河的河床甚至比兩側的農地還要高,一但大水決堤,後果不堪設想。而這等陰狠的毒計,早就戰事甫起時,就有人向蔣介石建議過,只是當時戰況還沒有完全悲觀,蔣介石只是當作備案來處理。直到了五月底,戰事已經完全絕望,會戰大敗後考慮的只是主力部隊能不能順利撤出戰區,大家能不能躲過日軍的強力追擊,此時也顧不得百姓的死活了,就在六月初開始準備決堤計畫,在六月九日那一天用炸藥與高射炮炸開大堤,整個平漢鐵路以東全部被大水淹沒,一千二百萬畝的農田全部泡在水裡。走避不及的百姓全部被大水活活淹死。震驚世界。

    一開始國民黨還打算栽贓到日軍頭上,在炸堤後發動各路媒體強力譴責日軍炸堤的暴行,並且指出這是另一次的南京大屠殺。一直到中日十五年戰爭結束後,國民黨的媒體仍然繼續作這樣不實的報導。直到許多無法辯駁的史料出土,親歷事件的當事人們撰寫回憶錄,直指炸堤的就是國民黨軍隊,才讓事實真相被還原。從此國民黨絕口不提這件淹死八十九萬人的歷史慘案,教科書中只剩下南京大屠殺。順道一提的是,國民黨稱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是三十萬人,還遠不及黃河花園口大決堤裡直接死亡人數的一半,而八十九萬人死亡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因為這是直接在大水中死亡的數字,在大水之後,所有的農田都泡在水裡,沒有任何收成,又造成大飢荒,在兵荒馬亂中也沒有政府單位可以進行人道救援,屍體任其腐敗,又引起大範圍的瘟疫傳染,大水退去後,間接死亡的人數恐怕更是八十九萬人的數倍。會戰結束後,潰敗的國民黨許多部隊,在黃泛區附近四處逃竄,飢荒中無以為食,就搶劫為生,湯伯恩所部的軍隊軍紀特別差,在河南時強淫虜掠樣樣來,所以當時流傳一句話叫「寧要日軍燒殺,不要湯軍駐紮」。國民黨在中日十五年戰爭結束後的內戰裡兵敗如山倒,被中國百姓趕出中國,不是沒有原因的。

    後來紙包不住火了,黃河花園口決堤慘案確定就是黃埔軍幹的,宣傳口徑只好轉向,陸續出現一些報導文章指出,由於當時疏導得宜,其實並沒有任何一個百姓死傷。但是有趣的是,當時國民黨蔣家軍與日軍互相指控對方炸堤的報紙,其實都還被保存在圖書館裡,幾十萬百姓活活被淹死的事實,兩方都有積極報導。國民黨的報導指出日軍炸堤屠殺平民,日本的報紙則說是蔣介石炸堤,自己害死中國百姓。文章最上方的配圖就是當時日本的報紙,用「人類永遠的敵人」來形容犯下這等血腥罪行的蔣介石。當然時至今日我們也都知道是誰在說謊了。日方拿這件事來宣傳,並且強調日軍積極救助被大水奪走一切的幸存災民,其實也是言過其實,因為日軍自己跑都來不及了,還會救助敵國的災民??據戰後曝光的日方史料記載,當時日軍不像中國平民百姓,沒有機動交通工具,是有軍用卡車助其撤離災區的,但是仍然有兩個日軍師團走避不及,被大水圍困,日軍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飛機,空投救命物資,讓日軍受困的部隊不至斷糧。但是就算如此,日軍仍然有七千多人死於大水之中。國民黨後來的文宣說「國軍疏導得宜,百姓並無一人死傷」,真是他媽的鬼話連篇。

    海地大地震,震驚全世界,但是目前死亡人數仍然未破三十萬人,南亞大海嘯,估計奪走二十二萬人的生命。但是兩場世紀天災加起來都沒有蔣介石一聲令下有威力。八十九萬人從此淪為波臣,而歷史上甚至沒能記上他們一筆。你問我們為什麼對蔣介石這麼有意見。我們只能告訴你,人跟禽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人有良知,所以人類社會無法認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就像我們無法認同蔣介石一樣。我們不認為要將蔣介石從歷史中抺去,這是不對的。我們主張的是要還原歷史的真相,讓大家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事。套句中國朋友愛說的話,這叫「將蔣介石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我們無法認同蔣介石這個人過去的所做所為,多次經過中正紀念堂時也都拒絕進入,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意識形態,而是人都是有良知的。除了已經喪盡天良的人以外,我們真的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人,竟然可以原諒這種屠殺的暴行。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浪漫商人张宝全

     
     
    他,下过乡,做过五级木匠,当过兵,做过战地记者,猫耳洞作家。   他,写过剧本,当过导演,出版有个人小说集、影视剧本集、报告文学集,执导过电视剧。   他,早年闯荡海南。从海南回到北京后,将一手创办的今典集团打造成了中国最具盛名的地产公司之一,十余年后他又杀回海南,投下重金。 无数光环随他而至:2001年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2003年胡��

      本版图片由今典集团及海南日报资料库提供

      文\海南日报记者 吴钟斌

      他———张宝全———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演绎了怎样的商战传奇?

      12月16日,参加完海棠湾七星级度假酒店的动工仪式后,他在属于自己的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总统套房里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初涉海南:想赚50万回京拍电影

      1992年7月初的一天,35岁的张宝全只身从深圳飞抵海口。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吸引了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冯仑、潘石屹等,或搏杀,或撤退,在特区的热土上创造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1976年,他在19岁这一年选择当兵,1984年随部队上老山前线任战地记者。1988年,转业后他凭自己创作的第一部作品《第一百首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来海南时他刚毕业,想拍电影,可是没钱。回忆起往事,他笑着说:“那时全民经商呀,在大学里就试作贸易,毕业后就下海了,总不能混得比别人差呀,想赚个50万就回去拍电影。”

      他先到深圳投靠了一个朋友,想在朋友公司里谋职。公司才两三个人,但朋友说“文人做不了生意”,没有留他。他转了一圈发现深圳没有立足之地,继续南下。

      一出海口大英山机场,就听到到处都是工地的打桩声。他说:“打桩声魅力很大很吸引人,本能地感觉到有机会,自己的战场应该就是这里了。”

      他留下了。很快,就在海口注册了“安泰”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设在一个住宅小区里。与当时的很多公司一样,最初的安泰从总经理到打扫卫生的,只有他一个人。

      安泰除了做地产,也做船务生意。“那时特区政策规定进口船不用配额指标,还免税,安泰船务公司还列为全国首家民营试点公司,船既能跑内海,也能跑远洋。”

      公司在海口,船却从来没靠过海口口岸,而是频繁将粮食从北方运往福建等地,为安泰积累了最原始的资本。“最鼎盛期,安泰有3只船,一度成为海南的十大纳税企业。”

      一年后,金融调控,形势大变,安泰的地产业务很快撤离。船务业务又坚持了两三年,也最终撤了。说到海南当时的情景,他很谦虚:“并没有赚到大钱,但学到许多东西。” 

      今年初,张宝全将安泰公司的房子变卖。当收到留守老职工寄来的房子照片时,他感慨万千:“海南真是充满冒险与市场的海岛,这个成就我第一个梦想的地方,一恍间竟然已十几年没有再去看看了。”

      返回北京:“今典”是时代既得利益者

      张宝全在海南赚到了“好多个50万”,返回北京后并没有重归电影老本行,而是与妻子王秋扬一起成立了今典集团,主营业务是房地产。

      凭借在海南与北京折腾房地产十几年练就的功夫,今典已被张宝全打造成中国最负盛名的地产公司之一。在北京开发的今典花园、今日家园、空间·蒙太奇、苹果社区、柿子林卡会所等项目,成为京城较具影响力的楼盘,也在国内外获得诸多建筑艺术奖项。他说,“我的很多时间就是花在寻找灵感上,有了灵感就会付诸实际,将灵感与建筑结合。”

      也许正因此,这个自称“具有浪漫气质的商人”,不断创造出许多地产怪异之事:一系列地产行为艺术,“能吃的房子”、“地产军团”、“消失的城市”等,在各地的巡展无不引起轰动。

      在地产界折腾十余年,他对中国地产确实感悟颇多。

      他说,早年,中国地产经历了疯狂圈地、卖楼花、炒地皮、烂尾楼、行销概念、地产诚信危机等,地产商演绎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如今市场规范了、法规制度成熟了、土地供应公开透明了,开发商再也不能“偷天换日”地挣黑心钱了,神话时代结束了。

      他坦言:今典也是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的规模、速度,如果放到现在,即使仍然是我和这些人一起做,三五十年也未必做到。

      重归海南:首次尝试酒店

      “我真正的大学是在海南上的,这是一本真真正正活生生的教科书,海南的吸引力非常大。”对张宝全而言,海南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记得1992年到亚龙湾游泳时,那时真的是天堂呀,美得摄人心魂,当时就想,如果能在这里盖个酒店一定会非常的棒。”

      十年后,他梦想又一次在海南实现了。

      2002年春节,他与家人原本要去土耳其的,却临时改变行程,决定来三亚过年。“找来找去只有亚龙湾的凯莱度假酒店有总统套了,就订下了。”就是这次行程,改变了他人生行程,再一次将他推入海南。

      晚上,他到大东海的南中国酒店吃饭时,下了决心———在三亚盖一家酒店。

      他找到三亚市委主要负责人,一沟通即与三亚的想法不谋而合。市委领导当即召集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务只有一个:给张宝全找地。3个月后,张宝全如愿以偿,在亚龙湾拿到了一块150亩的临海一线地。

      2003年7月份,亚龙湾酒店的设计方案就出来了。张宝全高调宣布,正式进军三亚,在亚龙湾建顶级的红树林度假酒店,酒店的设计费高达3000万元。这是今典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置地,也是首次涉足酒店业,而且地点选择在具有中国度假高地之称的亚龙湾。

      首次出手,张宝全就再次彰显“今典速度”。酒店2004年3月底动工,当年12月即试营业。“从土建,到施工,到内部装修,全部是今典的队伍,都是具有一级资质的,遇到问题几个人一碰头就能解决。”

      在次年3月18日的正式营业仪式上,张宝全再次亮出浪漫气质。他包了一架飞机,从北京请来文化界、企业界、新闻界、演艺界诸多名人前来棒场,包括王石、任志强、陈章良、张朝阳、郭为、朱时茂、孙楠、谢冬娜等。这架飞机,被称为“红树林号”。

      十年前,他带着梦想踏上海南。十年后,他又闯进海南,从此再也离不开海南了。

      梦想海南:构建中国度假大本营

      首次涉足酒店业,张宝全没有像其他业主一样聘请国际知名酒店机构管理,而是开创了一个本土品牌———“红树林”,但所获得的成功令他始料未及。

      亚龙湾“红树林”80%以上是海景房,客人可以在阳台上一边看海一边洗澡,首开“沐浴文化”之先河。“红树林去年的经营毛利率高达65%,这是非常难得的。”

      这更坚定了张宝全投资三亚的信心。一个更大的梦想慢慢成熟———以三亚为大本营,构建一个辐射全国的度假生活版图。

      2007年底,今典在“国家海岸”海棠湾竞得323亩土地,建设海棠湾红树林酒店,并与世界著名酒店管理公司费尔蒙集团签署管理协议。无论是签约还是开工,张宝全都极其高调,屡出新招,声称“这是继迪拜后世界第二、中国首家七星级酒店,建成后将成为三亚的新地标”。

      张宝全在三亚湾的布局更具戏剧性。“今年春节前,我携海棠湾红树林的设计方案到三亚汇报,才得知三亚原体育中心400亩的地块挂牌出让。”

      他一下子就动心了,当即决定参与。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每亩地价约160万元。这个临近三亚湾的地块,被他规划为三亚湾“红树林”,建成后将成为三亚酒店业的“巨无霸”,拥有6200间各种类型的房间。

      他坚信,海南、三亚是提供度假生活方式的最佳地方,错过这个机会就不会再有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作家解密上甘嶺戰役:炸碉堡的不是黃繼光
    2010年02月22日 08:38 來源:揚子晚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張嵩山在接受採訪。

      要問上甘嶺名氣有多大,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現在的80、90後們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因為大、中、小學課本裏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更是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最近,上甘嶺的話題再次成為網路熱點,緣由是一本書《解密上甘嶺》引起的。昨天上午,南京空軍政治部專業作家張嵩山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導致他研究16年後,終於快速動筆寫就這部28萬字長篇報告文學的起因,是一批美國國家檔案館封存50餘年的美軍作戰報告。如今,上甘嶺的真相,終於首次在書中完整得到體現。

     

      美國老兵兒子提出交換資料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每當我聽到這首動人的歌曲,上甘嶺就讓我不平靜。你只要上網搜索上甘嶺三個字,各種版本的故事有很多。但真正能說清楚的幾乎沒有。比如,網上有很多說法稱,志願軍15軍的女護士和文藝兵都上了上甘嶺,其實這不符合事實,當時根本沒有一個女兵能上得去。”

      張嵩山翻開《解密上甘嶺》一書的扉頁,只見一組黑白照片出現在記者眼前,他說,16年前他就開始研究並追蹤上甘嶺的史料,為撰寫一本真實反映上甘嶺的報告文學做準備,但真正讓他快速提筆寫作的原因,是源於一個美國人,“他叫凱文,這個人幾乎把中國所有的上甘嶺圖書都買走了,為什麼呢?原來他父親參加過上甘嶺戰役,開戰第一天他還只是個排長,因戰績突出,第二天就被突擊提拔為連長,這事在他父親臨死時,才告訴了他,因此他想了解個究竟。”

      這個凱文無意中看到張嵩山寫的一本《攤牌》後,追到了南京,提出要互換資料,如此一來,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封存了50年的上甘嶺戰爭報告,終於現身。後來,張嵩山的夫人用一年半時間把到手的資料進行了翻譯,“過去我們是用一隻眼去看上甘嶺戰役,現在拿到美軍解密資料後,完成了兩個視角看上甘嶺。”

      幾點開戰一個戰士一種說法

      將雙方資料做了詳細對比後,張嵩山告訴記者,“美軍資料記載的非常具體,包括當年參戰的美軍第9軍和第7師每次戰鬥的開戰、結束時間,以及火力炮擊,傷亡人數等。這些我方志願軍受到條件限制,記錄的很簡單,有的數字也不精確。比如,究竟是淩晨幾點開戰的,一個戰士一種說法,有說3點的,也有說4點的,其實真正的開戰時間是1952年10月14日淩晨5點44 分。戰役結束準確日期是11月25日,而《上甘嶺》電影則說成了‘11月11日,我們終於勝利了,敵人又要在板門店坐下來,他們不能不坐下來!’”

      另外,開戰第一天,我們對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投入的兵力錯誤地估計為7個營,此次通過分析,確定為3個營又一個連,“因為這個3.7平方公里陡峭的小山,根本容不下7個營,而且只有一條上山的路。”

      戰前,美軍原計劃使用兩個營的兵力,用5天時間,傷亡200人的代價拿下上甘嶺。然而,戰爭卻持續了43天,在這彈丸之地,雙方投入了近11萬大軍,19 個步兵團——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投入兵力6萬人,志願軍投入兵力近5萬人。“從凱文帶來的資料才知道15軍被俘虜了44人,可我們卻不清楚。後來凱文在台灣找到了還健在的兩位老戰士。”張嵩山透露說。

      女護士沒上山背黃繼光遺體

      談到這本書的真實性,張嵩山說,“不敢說百分之百的真實,但可以說最接近歷史。書裏每一個人物都有名有姓,包括他們的籍貫。為了寫這本書,我採訪了當年15軍軍長秦基偉中將,45師師長崔建功少將等。還有電影《上甘嶺》中高保成飾演的那位連長的原型張計法,電影改成了張忠法。”

      很多人了解上甘嶺是因為這部電影,它確實是一部令人難忘的經典,但也帶來了一些誤會,“比如電影中表現的坑道戰,讓人以為上甘嶺就是打坑道戰,其實坑道戰只是整個戰役中的一小部分。以前說,上甘嶺是攻不破的,而事實是第5天我們就失守了,而開戰當天也有好幾個山頭被攻破。並非電影中描寫的那樣一直在死守,後來我們又奪了回來,反反復復,拉鋸戰。”

      上甘嶺是一場苦戰,打到什麼程度呢?張嵩山形容說:“山上的土全被打松了,一腳踩下去,就到膝蓋,機槍都架不起來。網上甚至有人說,是女護士上山把黃繼光遺體背了下來,這可能嗎?”另外,電影中,楊德才手拿爆破筒去炸碉堡,這一銀幕形象被稱為是黃繼光的原型。據張嵩山考證,這個鏡頭的原型應該是龍世昌,黃繼光用身體堵的是0號陣地的機槍眼,龍世昌要炸的是電影中主陣地的碉堡。

      志願軍為何苦守上甘嶺

      另外,對上甘嶺究竟打了幾仗,也沒有精確的結論。過去一直認為,上甘嶺只是一次小戰鬥,“其實是北韓戰爭7次戰役中的第6個戰役,前5次是運動戰,上甘嶺之後還有一個金城戰役。” 張嵩山介紹道,上甘嶺戰役分“固守反擊”、“坑道作戰”、“反擊固守”三個階段,電影描寫坑道缺水的場景是第二階段。

      張嵩山指著書中的地圖告訴記者,上甘嶺位於五聖山南面,高597.9米,被稱為597.9高地,雖然海拔不高,但地理位置處在前沿。“因此,美軍總也拿不下高地,十分惱火,戰爭規模不斷升級。但是,上甘嶺戰役後,美軍再也不敢發動營以上規模的戰役了。”

      過去我們的宣傳中說,美軍想先拿下上甘嶺,再奪取五聖山,“此次從美軍解密報告來看,不是這樣。美軍只想奪取上甘嶺,哪想到志願軍就是寸土不讓,所以反復截殺,戰火越燒越旺,雙方投入兵力越來越多。”那麼為何志願軍要如此苦守上甘嶺呢?“上甘嶺戰役的意義在於加快了停戰談判的進度表,這是雙方開始都沒想到的,因此,這是戰爭史上的一個怪圈:終點即起點。書中通過多個視角,真實地再現這場戰役,證明志願軍贏得戰爭來之不易。”

      本報記者 蔡 震 文/攝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尚勤:四十年來云和月

    出版社 Cozy House Publisher/Cozy Graphic Corp.

    1996年在美国纽约州登记注册,受国际版权公约保护,拥有国际出版书号,中英文双语出版社

    宗旨:替普通人出书,为平凡者立传。搜寻史料,保护史实,研究史学,宣传史训。

      

    (柯捷出版社联系信箱:Email:publisher@cozygraphics.com

     

    四十年來云和月

    作者:王尚勤

    目   錄

    再來一次
    王尚義與我
    王尚義和他所處的時代
    野鴿子的黄昏(王尚義)
    大悲咒(王尚義)
    向自然挑戰的人——海明威逝世一週年  (王尚義)
    痛苦、掙扎和成長——紀念一個夭亡的勇士  (馬宏祥)
    一件褐色的皮夾克
    三十三年了
    我的美國夢
    海倫  海倫
    這樣一個禮拜天的下午
    四十年來雲和月
    李敖、李文、我
    星星·太陽·我
    立法委員——李敖
    一條硬漢——景新漢
    倫敦之霧
    老蕭——蕭孟能
    真正的愛情又在哪裡?
    會走同樣的路嗎?

    附  錄
    尚勤的不了情 (嘉 陵)
    誰是喻可欣?
    人能跳出自己的命運嗎?
    ——談王尚勤的新書「李敖為誰哭泣?」(秦鴻鈞)
    什麽時候中國才會出現 SEINFELD
    結尾的話——Life is good, After All

    本书章节摘要

    一,王尚義和他所處的時代

    要來寫關於王尚義和他所處的時代,對我而言,是件相當痛苦的事。

    二十年了,多少黃昏、多少黑夜,當孤獨時,我特別想念尚義,他的苦悶、他的探索。不僅懷念他個人,連那個時代,也是具有特別意義的。

    尚義剛去世時,我因年輕,對於他生前的苦悶及探索都不甚了解。對於他的死,像認識他的人,除了是一種惋惜外,就是屬於失去一個「家人」、「兄長」甚至是朋友的感覺。這些年來,我年事增長,又經歷了人生中的大風大浪,也嘗試過尚義生前的苦悶與探索,因此對於他的死,除了兄妹之情外,就特別懷念與追悼。這種與日俱增的懷與追悼都是我以前未曾感受到的。

    尚義的朋友,各地都有。而且生活,從常人觀點,都不算頂好,有些還遭遇到失業、坐牢。這就使我連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尚義還活著,他會生活得好嗎?他的下場會屬於那一類的呢?

    朋友中,台灣的張化民因文字抵觸了國民黨,被判了十年刑。流落在美國的陳鼓應加入了「有家歸不得」的行列,在臺灣文化大學教書的張尚德,聽說因幫助黨外人士競選而遭解聘。香港的包奕明,完全擺脫了知識分子的圈子,做起古董生意來了。

    在中國大陸的景新漢,目前情況還不錯,文革時受盡了苦。

    我想就是有不幸的遭遇,尚義還是願意多活幾年的。

    多活幾年,他可以有機會去看看憧憬中的社會主義中國,有機會到第三世界的非洲去走一走,甚至在他心目中無足輕重的美國,也有它值得看的一面。

    尚義顯然不只屬於台灣的,他的眼睛是往中國、往第三世界、往整個人類看的。

    一九四九年,我們目睹上海的解放,全家從上海跑到武昌,在那裡,尚義讀初一。在學校裡,他是出色的學生,他參加了少年團,參加了街頭演講。在整個中國巨大的變動中,他歡呼,他歌唱,隨著群眾手舞足蹈。

    可是父母要逃亡。尚義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朋友,告別了學校,告別了他出生的故鄉。

    逃亡的第一站是香港,一個花花綠綠的世界。

    在香港難民營裡,看到更多逃亡的人,尚義沉默不語。

    他甚至還悄悄地逃回了廣州三天。去幹什麼?看他的朋友?他的希望?還是想逃避香港的花天酒地?
    他回來一句話也沒說,他更沉默了。

    在香港住了半年,我們又啟程來到台灣。海上顛簸得很厲害,每個人都害了暈船病,躺在那裡,只有尚義常常跑到甲板上,向大陸、向故鄉瞭望。

    尚義瞭望的眼神中有痛苦,好像要擠出眼淚。

    他甚至於詢問父母:為什麼要逃亡?要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故土,到一個遙遠的、陌生的小島上去?

    他聽不進去父母的回答,他不懂得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仇恨,在他心目中,中國是屬於中國人的,中國人是和平的、完整的、統一的。

    上了高雄港,尚義的夢碎了,他的不幸遭遇也開始了。

    檢查行李時,海關搜出一本紀念册,是臨別朋友送的,上面還有些贈言。「贈言」的內容顯然是違反國民黨的「國策」的,海關又將紀念冊轉到「警總」所屬機構。

    他們對尚義再三盤問,問他寫這些「贈言」的人受到什麼指使?為什麼將這些「贈言」帶到台灣?

    尚義回答不出來,這樣的問題,對於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太沉重了。最後由父母出面,再由二人擔保,尚義才算合法「入境」台灣。

    從高雄,因謀生困難,我們全家又再乘船到另外一個更遠,更荒涼的小島:澎湖。

    尚義進了當地一所流亡學校,是由澎湖海防司令部辦的。

    流亡學校的學生組成分子很複雜:有逃兵,有被抓小差的,有軍人子弟,還有像尚義這樣,家境清寒的公教人員子女。

    學校的伙食極差,每頓吃著半生不熟的糙米飯,還要搶著吃。尚義常說,他的胃病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澎湖島上,飛沙走石,一片荒涼。島上的人,多靠漁業為生,因土地貧瘠,除了蕃薯,幾乎看不到別的農作物。

    生活艱苦外,尚義又看到更可怕的一面:政治迫害。

    學生中,有不少人,離鄉背井,丟棄了父母來到這樣一個孤島上,四周是海,白茫茫的一片,對自己前途毫無所知,對目前的現狀又不滿,因此常用文字來發洩心中的苦悶。有些老師也加入了陣營。

    可是校方是不能忍受這些的,一點輕微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他們對學生的嚴密控制。

    於是開始了大整肅。整肅的結果,老師被捕了,學生失蹤了。

    一個四面是海的島嶼,能失蹤到哪裡去呢?

    整個學校風聲鶴唳,還有人傳說,半夜裡,大浪中,一個麻袋,一個麻袋,裝在大卡車內,往海裡丟。

    學校後來由澎湖搬到彰化員林,改編為「國立實驗中學」,直屬教育部,學校才擺脫軍人控制,情況也好轉得多。尚義的中學教育便是在這裡完成的。

    高中時代的尚義不斷用詩、散文及小說表達他的人生,他的愛情,他的思鄉情緒。

    他天資聰明,再加上用功,使他在學業上遙遙領先。

    他還利用課餘時間做他喜歡做的事,像唱歌、演話劇、交女朋友。

    可是當曲終人散,舞台的幕落下時,尚義的心裡是孤獨的、苦悶的,覺得前途沒有指望的。這種心情,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時常可以窺視到。

    有一件事,尚義是不願讓人窺視的,就是有關那本紀念册的事。他把上面的「贈言」連同自己對祖國的憧憬深深地藏在心底。一直到他死,除了極少數人,有關尚義這方面的秘密,幾乎是沒有人知道的。

    因此,當他死後,朋友在他遺物中發現一張發黃的「自首証」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尚義生前受到的迫害,不只是肉體的,還有精神上的呀!

    甚至於大家一窩蜂地要為他出集子、印書時,他的知己景新漢就說:尚義的真正思想不能在台灣發表。

    沒有人想要去追究尚義的「真正思想」是什麼?

     

    左图:1962年大學畢業典禮上王尚勤與尚義合照

    他的書還是問世了,而且轟動一時,景新漢也勉為其難的寫了序文(《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文星版》)。

    尚義短短的一生中,在台大醫學院時代,是他人生路程上,一個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導致他接觸更廣、更深的知識面外,就是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朋友中,像陳鼓應、李敖、包奕明、馬宏祥等都曾經在台大校園內興風作浪,也都曾在六十年代的「文星論壇」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尚義好像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找到了希望,在朋友中找到了慰藉。

    他變得樂觀、進取、積極。

    他甚至還開始關懷起家人及弟妹了。有一個深夜,他騎著腳踏車,從台大校園一直騎到新店的家裡,一路上還吹著口哨。到了家,他將父母吵醒,大聲喊著:

    「我要成就偉大的事業,我要喚醒中國人的良知!」

    「偉大事業」是指哪方面的?中國人的良知,除了知識分子外,是否還包括勞苦大眾?這一點尚義沒有向父母交待清楚,也沒有機會獲得廣大的勞苦大眾認同。

    為了排除島嶼的狹窄性、局限性,尚義和他的朋友不斷在知識的領域中去探索。

    他們曾經醉心於音樂,悄悄地去紀念貝多芬的生日。醉心於存在主義,有一陣子,人人讀卡繆的《異鄉人》。他們還在尼采、在莊子身上摸索。他們甚至也曾在宗教中探索,像尚義就曾熟讀過《聖經》,研究過佛。可是,當他發現耶稣能救人卻不能救自己,釋迦牟尼的世界也不是完美時,他的摸索觸了礁。

    他們繼續摸索。

    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極力追求真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幾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只是在台灣,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這種摸索相當吃力,猶如逆水行舟。而尚義就成了逆水行舟中最先翻船、最先嚐到死亡滋味的人。

     

    上图:1951年在臺北永和鄉的全家照——唯一一張有尚義在内的

    二十年後,我又有一種體會:當時他們所要發掘的根,其實是在中國大陸,在億萬中國人的身上。可是,隔著海峽,他們看不到大陸的土地,觸摸不到大陸親人,甚至感受不到整個中國民族脈搏的跳動。

    他們失落了,他們如浮萍,生活在太平洋的孤島上。難怪有人說他們是失落的、無根的一代呀!

    這種失落的心情,不僅尚義有、他的朋友有、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有,就是我們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身上,目前還多多少少帶有這種「失落」的影子。

    尚義的時代是過去了,可是那個時代留下的問題還沒有過去。

    海峡兩邊還處於「分隔」的局面,文化得不到交流,思想得不到串通。因此,在台灣,在中國大陸,在海外知識分子身上,六十年代的苦悶還繼續存在著。

    以美國來說吧,七十年代的釣運會不會就是這種苦悶的延續?因為苦悶是普遍性的,所以釣運才會蔓延得那麼快、那麼廣。

    可惜,這種蔓延沒有持久,也無處生根。

    在中國大陸,除了物質生活低落外,加上「四人幫」留下的災難,人們心裡不免對社會主義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台灣,過度生活享受,帶來了社會上一些畸形發展,年輕人對前途沒有信心,老年人對海峽兩邊統一的心願日夜俱增,再加上黨外刊物,民族主義座談會一連串的出現,台灣今後的選擇是歷史性的關鍵。

    要是尚義還活著,目睹著這些改變,他心中會有什麼感觸?會不會對他過去的信仰及追求有所改變?
    我不能回答這些。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人都要在不同環境中成長,而尚義是那個歷史階段裡必有的個人成長現象。
    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我們來寫那個時代,就好像在寫歷史,寫一部哀傷的歷史,而王尚義就是哀傷歷史中一個哀傷的人物。

    我們多麼希望這樣的歷史永不再出現,也只有這樣,中國的前途,中國人的前途,知識分子的前途才有出頭的一天。

    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改寫

    補記:

    這篇文章收在「王尚義和他所處的時代」一書,一九九五年臺灣水牛出版社出版。下面是這本書的結束語。

    當我到郵局寄去最後一封給水牛出版社的信時,我心中像放下重擔一般的輕鬆,漫長的冬天也快過去了。

    我回到了我住過二個月的空房,剛好碰見房子的主人 —— 董慶圓、趙珉夫婦,我說若不是有這麼一間安靜又舒適的地方,我不相信這本集子會完成的。

    這本集子以王尚義,及我的事為主題,但裡面還有另外一個主角        —— 那便是李敖。

    在《星星、太陽、我》裡面我介紹了志昂,我初戀的男人,志昂就是李敖 —— 雖然我們的戀愛沒有結果,但我們卻有一個女兒,叫李文,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唸碩士。

    李敖曾經是尚義生前的朋友之一,但是因為我的關係,他們的友誼受到了阻礙。

    李敖是很記仇的人,他不止一次說過他認識我,不是經過尚義介紹的 —— 實際上尚義是堅決反對我與李敖來往的。這在他寫的《幻》及《野百合花》兩篇文章裡可以看出。

    三十多年過去了,尚義死了,李敖結了婚,我離了婚,好像一切該發生的事都沒有發生,不該發生的事卻都發生了。

    如果尚義在天有知,也許他會大笑一場,像他生前常常大笑一場一樣。說不定他還會再寫一篇叫「大悲咒」的文章。

    一九九五.三.十二  立春前十天  紐約

    補記又補記:

    這篇文章是二十年前一個冬天的早上,在波士頓,一口氣寫完的。二十年了,裡面所說的事實,尤其在台灣有巨大的改變 —— 這種改變應該是尚義願意看到的 —— 我想。歷史潮流不可阻擋,最近臺灣326的遊行是不是又是一次「逆流而上」?

    再看到連戰、宋楚瑜先後回大陸去築橋鋪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海峽兩岸的人都能攜手跨過這座新的橋樑。

    歷史的橋樑。

    二,三十三年了

    寫完《王尚義和他所處的時代》,心中很久不能平靜。往事像煙雲一般地浮在眼前,連尚義的面孔、尚義的笑容都顯得無比真實。

    當我再聽到尚義的弟弟、我的二哥,從香港打來的長途電話,我知道我心中的不平靜,又要持續好一陣子。

    一九四九年,中國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年,母親帶著我們一夥兄弟姐妹七人,外加祖母,從一個城市跑到另外一個城市。

    父親也在跑。他從二十歲就替國民黨賣命,他非跑不成。他早已悄悄跑到香港了。

    當全國解放已近尾聲時,我們的奔跑停止在武昌。那時我唸小學二年級,每天背著書包,哼著歌,走在種滿無花果樹的武昌街頭。

    學校裡有秧歌舞,有打腰鼓,有遊行。我覺得很有意思。因此當父親輾轉帶來信訊,要我們立即動身到香港時,我還哭著不肯走呢!

    母親更是哭喪著臉。一個女人,帶著七個不大不小的孩子,如何跑呢?

    祖母也是發愁,但她還是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她對著母親建議:妳帶五個孩子走,留下兩個給我。我這麼大年紀已經跑不動了,死也要死在家鄉。

    母親含著淚接受了祖母的建議,當她接受這個建議時,她也接受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骨肉分離的事實。就這樣,我離開了二哥,、大弟、祖母。離開了我生活半年的武昌,離開了那兩排無花果樹。

    剛到臺灣時,母親想念留在大陸的二哥、大弟,每晚都是哭著睡的。尤其是遇到過年過節,我們絕不敢在她面前提「全家團圓」四個字,因為我們的家,是一個破碎的不團圓的家呀!

    多少個晚上,當夜深人靜時,我都會聽到母親的哭泣聲,從隔牆的門縫裡傳來。望著窗外的明月,我不斷祈禱:祈禱一個月圓人也圓的日子早日到來。

    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三十年也過去了。我的祈禱從未兌現。母親的眼淚哭乾了,頭髮也哭白了,連二哥、大弟、祖母模糊的影子也漸漸從我的腦海裡消失了。

    一直到一九七二年,我們得知大弟、二哥還在家鄉,還活著,而且都結婚生孩子了。母親在一夜之間,將三十年來心中的憂鬱化成歡笑。她蹦蹦跳跳像個孩子,她逢人便說,我的兒子,三十多年不見面的兒子,有了消息了。

    自此,母親常到教堂,並且成了虔誠的教徒,她把一切歸功於上帝,除了上帝,她想不出任何理由來解釋這樣的奇蹟。

    除了上教堂,母親還不斷向大陸寫信寄錢,她想用這些支援來彌補她三十年來心中的虧欠與思念。

    二哥、大弟也回信了。信中除了敘述三十年來故鄉的變化外,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和父母見面。父母又何嘗不這麼想呢?可是見面談何容易,一個在大陸,一個在臺灣,中間隔著萬水干山,隔著臺灣海峽,隔著比自然力量還要強大的人為障礙。

    母親更加勤於上教堂,更加勤於祈禱。她想上帝既然創造了這種奇蹟,祂也一定會成全這種奇蹟。

    她聽說不少人申請到香港去和大陸的親屬見面,她也試著往這條路走,同時也要大陸的兄弟申請到香港。左等,右等,繁雜的手續終於辦成了。

    搭飛機的那天,母親穿上了當年從故鄉帶來的一件棉襖,戴上一朵紅色的康乃馨,雖然她知道祖母早已去世。

    在香港,一個亞熱帶的春天,一個中型的旅館裡,一個人間喜劇揭幕了(悲劇也暫時結束了)。

    父母及二哥、大弟三十多年的夢想也終於實現了。

    在新大陸的一角,我坐在電話機旁,分享他們的歡笑,他們的眼淚。

    我感到我在親身體驗一場巨大的人間的悲歡離合。

    我的手在顫抖,呼吸在急促。尤其是遠從太平洋傳來的二哥陌生的聲音:

    左图:1993年,大陸的王尚禮、王勝利千辛萬苦來台奔母親的喪,葬禮開始半小時前才走入桃園機場

    「妹妹,三十三年了,妳還記得我嗎?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在一道玩耍的情景嗎?我真不敢相信這輩子還能和爸、媽見面,妳說呀!這是不是人間悲劇呀!妳說……」

    我的眼淚早巳濕透了衣角,我還能說什麼呢?

    我將電話筒輕輕掛上。

    口中喃喃重複著二哥的話:三十三年了,三十三年了,人生能有幾個三十三年呀!

    擦乾眼淚,我又想起祖母,武昌,那兩排整齊的無花果樹。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日  波士頓
    刊登在紐約「華僑日報」

    補記:

    八八年我曾回到鄭州和二哥、大弟見面。我是八歲時離開家鄉的。

    參觀了黃河大橋,看到老家的房子。

    心裡想,要是父母能同行多好!

    三 ,一條硬漢 ——景新漢

     

    右图:從左到右:施珂、傅小燕、李文、王尚勤、景新漢 

    1965年在紐約公寓裡。李文一歲生日周嘉陵照的。

     

    李敖是從《文星》發跡的,但文星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人,那就是景新漢,文星的總編輯。

    景新漢,山西太原人,台大外文系畢業。個頭高高瘦瘦的,手裡離不了菸。

    我和李敖住在安東街時,景新漢就住在二樓——文星編輯室。

    景新漢也是王尚義的好朋友,尚義死後,文星替他出了一本集子——《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序文就是景新漢寫的。

    後來我出國,住在紐約,景新漢不久也來了,我、他還有尚義及李敖的朋友,歷史系的馬宏祥同住一間公寓,在哥倫比亞大學附近。施珂,李敖的朋友,台大中文系,也搬進來了。

    我那時已是大腹便便。

    半年後,景新漢的未婚妻傅小燕也來了,我們那間兩個臥室的公寓擠得滿滿的。

    我記得老景在一家旅館打工,早出晚歸。

    無論多忙,他一定會跑到中國城買他每天必看的《華僑日報》。

    空閒時,他還參加了紐約的左派讀書會——談馬克思理論、毛澤東選集。

    孩子出生後,我送到一家美國人家庭寄養,搬出了那間公寓。

    一年後,還是中國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老景和傅小燕回去了。

    我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中斷了。

    只有從朋友那裡得到一些有關他們的消息——本來和陳若曦夫婦一道住北京,他要求回太原。安排在山西大學教英文。

     

    左图:景新漢與施珂,1985年於舊金山,代表山西省對外辦公室訪美

     

    一直到二十五年後,那時我已經離婚,跟英國朋友 Bob Edwards 同居,突然輾轉來了一封信,傅小燕寫的,寄自南卡,說寒假裡要來波士頓看我。

    我和她分別二十五年第一次見面,感觸萬千。

    也了解到她和老景這二十五年的一些狀況。

    和我住了三個禮拜後,她又回南卡,後來又回到中國。

    她走後,我寫了一篇《倫敦之霧》的小說,發表在香港的《七十年代》雜誌上。是我相當滿意的作品,李敖也收在他的一本文集内。

    Bob後來回到英國,大概也是「落葉歸根」的心情。

    為了避免下一次運動來影響老景夫婦,我沒有用真名。

    現在看來中國不會再發生一次「文化大革命」,也寄望景新漢和傅小燕有一個愉快的晚年。

    聽信懷南說,李敖最近在他的鳳凰節目裡介紹了景新漢。

    會不會是一種懷舊?會不會是一種內疚?

    如今蕭孟能死了,文星的主角只剩下李敖一個人,在臺灣活躍。

    如果說是時勢造英雄的話,李敖應該感謝文星,感謝蕭孟能,感謝景新漢,因為他們都是文星背後的推動力。

    沒有文星就沒有李敖。沒有蕭孟能就沒有文星。

    四,老蕭 ——蕭孟能

    三個月前蕭孟能在上海過世,我是從信懷南在《世界日報》上,寫一篇紀念《文星》的文章裡知道的。

    蕭孟能是我跟李敖同居時,每天晚上的訪客。

    那時我們住安東街,是蕭給李敖租的房子,三層樓的公寓。

    我跟著李敖一起叫他老蕭。

    記得他每次走上三樓都氣喘如牛——後來才知道他曾經動過肺手術,只剩下半個肺。

    那時也是李敖與文星的「蜜月期」。

    老蕭對李敖是有求必應。

    因為安東街的公寓沒有冰箱,只有冰櫃,老蕭要他家的傭人老彭每天送飯來。

    老彭是不是大廚我不知道,但飯盒的菜味道非常好,尤其是紅燒茄子。

    我每天的任務是燉排骨蘿蔔湯,我離開台灣後,李敖還跟人提到過他很懷念我的排骨蘿蔔湯。

    在美國四十年,我也曾做過很多次,但味道都不對,我猜想是美國超級市場的排骨不如東門市場的排骨新鮮。

    我也很懷念那時的排骨蘿蔔湯。

    老蕭基本上是個大而化之的公子哥兒。人很隨和也有點糊塗。

    李敖的精明能幹,細心如麻,正可以補上老蕭的不足。

    那年也是胡適回台灣的一年。

    李敖的《播種者胡適》一炮而紅,文星成了知識份子,尤其是高級知識份子的精神食糧。

    李敖同時也拉進了一批朋友——景新漢《台大外文系》做了文星編輯,許登源《台大哲學系》、陳鼓應《也是哲學系》及王尚義《台大醫學院》都曾經給文星寫稿。

    文化沙漠的台灣暫時出現了綠洲。

    後來因為禁書,文星書店倒閉,文星雜誌停刊,李敖與老蕭結仇,甚至鬧上法庭——詳情我都不知道。

    但覺得非常遺憾。

    不但遺憾,也很難過,就像失掉一位老朋友般的難過。

    有一年,王劍芬——老蕭婚後的新歡,來美國,特別來康州和我見面。

    我們坐在大玻璃窗的客廳裡,外面是大樹、大草坪和相當新英格蘭色彩的白色木欄杆。

    王劍芬和我談到很多有關李敖(那時李敖正在和胡因夢談戀爱),談到李敖曾經對她說,我送李文回台灣那年,如果我不回美國,李敖是準備和我結婚的。

    更談到我們台大第三女生宿舍和其他朋友。談到她把兩個孩子留給何秀煌,住在香港。

    談著談著,我的兩個上學的兒子回來了,我看到王劍芬臉上有掙扎的表情。

    一直到她離開,我都想問她一句話:妳如何能將一個三歲、一個兩歲的孩子丟下。

    如今老蕭過世——王劍芬人在何處我不知道——李敖在台灣鬧得轟轟烈烈。

    安東街離我遠了,文星離我遠了。

    台灣也離我愈來愈遠了。

    補記:

    最近看了胡因夢寫的「童女與死亡之舞」,裡面有關她與李敖及蕭孟能因財務糾紛鬧到法庭的一段。

    她為蕭打抱不平,還演了一幕新時代的「大義滅親」。

    我相信她的述説不會太離譜,因爲我了解的蕭孟能就是一個「大而化之」容易相信人、金錢觀念上是白癡的人。

    李敖的精明,攻心計,善於理財都是老蕭缺少的。

    胡因夢我見過一面,他和我個性有類似點——大而化之、追求美、追求真、都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愛做白日夢的人。但她近些年沉迷於「佛」卻不是我的追求。

    李敖與她原本是相當配合的一對。去年因李文出書事,我曾經和李敖通過一次電話。他說胡因夢過五十生日時,他送了五十朵玫瑰花給她。

    我聽了很感動。

    也希望因著蕭孟能的去世,他們兩的「私仇」能夠化解。

    五,李敖、李文、我

    李敖曾經說他糊裡糊塗地做了美國人的爸爸。

    我也是糊裡糊塗地做了李文的媽媽。

    大學畢業後,同學出國的出國,就業的就業,我卻走上了一條四十年前,沒有太多女孩子選擇的路。
    與男朋友同居——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自己膽大包天。

    認識我的人並不太吃驚——

    因為我高中三年都寄居在親戚家裡。

    考上北二女時,當小學校長的父親調到瑞芳,後來又調到雙溪。

    我寄居在古亭區一個表姊家裡。

    高中三年是我相當不愉快的三年。

    除了寄人籬下外,班上的同學個個出身不凡——有交通部長的女兒,有三軍總司令的女兒、有新竹玻璃廠廠長女兒、遠東旅行社社長女兒、台北火車站站長女兒,其他是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的女兒。

    我當小學校長的父親——我的貧窮、自卑。

    尤其是中午每個人打開香噴嘖的便當,只有我一個人到福利社買一元一碗的魚丸湯。

    但國文課時,我的自信出現,我也短暫地離開了我的自卑。

    那位帶著四川口音的胡老師,總是將我的文章傳閱。

    我的作文本上,也經常是紅圈圈一個連一個,一直到我考上台大。

    我與李敖的認識也是相當偶然的。

    那年,大三寒假,父親又調回南港。

    我住宿舍,寒假裡人全走了。只剩下我一人。

    我在過年前,趕到台北公路局車站,人山人海,搭到南港的車。

    李敖也在那裡搭車到南港中央研究院。

    雖然李敖是王尚義的朋友之一、雖然在校園裡看到過穿長袍的李敖、雖然知道曾經是李敖女朋友的羅惠芳和我同住傅園旁邊的女生第三宿舍。

    但面對面在公車內卻是第一次。

    認識我後,李敖曾說,王尚義不肯把他妹妹介紹給我——我卻是自己認識的。

    李敖是個相當記仇的人。

    那時李敖剛搬出溫州街的四席小屋,新居是碧潭山上,租人家的一個房間。

    那時也是李敖和前任女友分手後的空窗期。

    我的出現,令他興奮,也令王尚義擔憂。

    一直到他死,閱讀到尚義寫的《幻》及《野百合花》才知道他不但替我擔心,還半夜到宿舍來找過我。

    這是我對王尚義終身的歉疚。

    不久,李敖搬出了新店,搬進了杭州南路的文獻會。

    我也大學畢業了。

    王尚義、李善培、蕭孟能、李敖都參加了我的畢業典禮。

    李敖並在「美而廉」請吃西餐。

    在文獻會的李敖並不愉快。

    不久,和文星的蕭孟能掛上了勾——文星的命運、李敖的命運、台灣文壇的命運、我的命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同住的安東街的房子就是蕭孟能租下的。

    我記得是三樓,二樓做文星雜誌的編輯室,景新漢就住在那裡。

    那時的安東街還相當空曠,從三樓的陽台可以看到綠油油的一片稻田,遠遠地還可以看到公館的一排山。

    安東街離東門市場不遠——我每天走到那裡去買水果蔬菜。

    沒有冰箱,每天有人送一大塊冰,放置在小型冰櫃內。

    蕭孟能一般在晚間來,他因為開過肺手術,只剩下半個肺,每次走三層樓梯氣喘如牛。

    李敖經常是寫稿到天亮。

    《播種者胡適》、《傳統下的獨白》都是那時寫的。

    清晨,我經常一個人在偌大的房間裡走來走去,想到我的前途,我對同居生活的厭倦感。

    更想到美國,人人要去的地方。

    我記得我對李敖說,我還是想出國。

    他雖然不高興,也沒說什麼。

    可是我等不及了,在出國前的半年,我在花蓮找到一個初中教英文的職務。學校是修女辦的,我暫時離開了台北,離開了李敖。

    但李敖每天有限時信來,都是編號的。半年內一共有九十六封,後來收在《李敖的情書集》裡。

    花蓮很美,尤其是靠海岸地。

    在台灣住了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海。

    再回到台北已經是冬天了。

    我出國的手續也快辦妥了。

    我和李敖近三年的同居生活也要結束了。

    而李文的生命卻在無意插柳下開始了。

     

    注:本文节选编号为《民间历史》网站编辑所加

    版权归柯捷出版社所有(出版事宜联系信箱:Email:publisher@cozygraphics.com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敖与七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http://www.sdnews.com.cn 2005-11-2 13:31:35 来源:凤凰网
     
      【字体: 打印本稿 评论  
    【推荐
    关闭
     
      

      李敖喜获麟儿李戡后, 与妻子小屯之全家福

      与“罗”的生死初恋

      1951年,在台中市高中读书的李敖,热烈追求低年级女同学罗,1955年秋天,李敖进入台大历史系,而罗也考进了台大化学系。很快,两人开始热恋,但后来罗的父母对李敖的特立独行反感至极,即使李敖亲自去见罗的父母也未能挽回恋情,为此李敖曾服药自杀。

      与王尚勤的碧潭情丝

      李敖是王尚勤大哥的同窗好友,两人的恋情开始于1962年2月一次公交车上的偶然相逢。热恋中,王尚勤从台大毕业,1964年9月,她毅然留学,后王尚勤发现自己怀孕,这一年圣诞节前夕,她在西雅图产下一个女婴。李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李文。

      1966年春,王尚勤带着已经快3岁的女儿飞回了台北。就在她即将离开台北的前几天,她发现了代号H的少女与李敖的情书,王尚勤自己带女儿飞回了美国。

      与小“Y”的文学浪漫之梦

      李敖和小Y的交情,可以说是“打”出来的。因为1965年1月,李敖从许多读者来信中,意外地发现一篇文笔非常犀利的来稿,也是抨击他的一篇文稿。这让李敖大为震怒,但更让他吃惊的是,后来他发现作者小Y居然是位漂亮的女学生。后来他约她下班后一起吃顿便饭。从此,他与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毕业后小Y去了香港,在那里圆自己的作家梦。1970年,李敖从小Y寄来的香港《明报》副刊里隐隐听出了她的心声,才认识到,他错过了许多可以与小Y更走近一些的机缘。而第二年春天,当小Y从香港飞回台北时,同样发现自己回来得太晚了,这时已有另一位漂亮女孩走进了李敖寂寞的生活。

      与小蕾的患难之交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笔为生计的李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后,开始做起了贩卖旧家用电器的生意。在他连供养女儿文文的钱也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他精神上鼓励与安慰的红颜知己是小蕾。

      李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认识小蕾在1967年9月26日,那时她19岁,正从高雄女中毕业……看到她,我立刻喜欢上她。”李敖失去自由以后,曾劝小蕾离开他。可是小蕾重感情讲义气,最后的选择当然是留下来。1971年李敖入狱的最初日子,小蕾是一个人在国泰大楼里度过的,后来她不得不离开。5年之后李敖终于出狱,可是那时的小蕾早已为人妻母了。

      与刘会云的冰雪爱情

      1976年冬,李敖刚从监狱出来不久,应邀到老朋友萧孟能的寓所赴宴。就在这次人数不多的家宴上,他见到了一位日后引为挚友的漂亮女子,她就是同在台大毕业的刘会云女士。

      1978年春天,刘会云开始了与李敖的同居生活。1979年旧历春节过后,由于刘会云的穿针引线,远景书局老板沈登恩拜会了李敖,随之出版了其《独白下的传统》,李敖由此复出,震动台湾文坛。电影明星胡茵梦也为李敖出山写了一篇叫好的文章。


       与胡茵梦

      台湾著名电影演员胡茵梦与文坛才子李敖的恋情曾经轰动一时,可是这对才子佳人的婚姻在短短的3个月就终止了。前不久,胡茵梦出版了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详细讲述了与李敖相识、结合,又快速结束婚姻的一段经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责任编辑:宋宪霞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敖和他的7段情:與胡茵夢轟動婚姻僅三月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9月19日 09:13:10  來源:新聞晨報
      【字體: 打印本稿 讀後感言 進入論壇
    【推薦
    關閉

    胡茵夢與李敖(圖片來源:華商晨報)

        李敖一生倨傲,有才情卻屢屢不得志,但這並不妨礙他做個"愛情皇帝"---一生艷遇不斷,其中不乏才女和女明星,且幾乎段段情都愛得回腸蕩氣死去活來,倒是讓旁人羨慕不已。

      羅,初戀遭阻幾喪命

        1953年,在臺北念高三的李敖18歲,在放學路上偶遇一女生,兩人越聊越投緣。他于是開始給她寫情書,開頭簡呼她“羅”,等在她放學經過的太平路口,把信交給她,一切都在不言中。熱情如火的情書感動了“羅”,回信也寫得文採飛揚。李敖考進臺大法學院後,請自己在市中念書的大妹轉交情書,每封都很長,有一封竟達83頁。隨後李敖重考進臺大文學院,“羅”也考進臺大理學院化學係。李敖不去女生宿舍找她,情書照寫不誤。一個月夜,“羅”約他到校園一角見面。紙上的語言被熱戀的難舍難分所替代。

        可讓李敖始料不及的是,羅的父母是基督徒,而李敖的特立獨行在家鄉出了名,特別是他堅決不肯照習俗為去世的父親披麻戴孝,讓羅的父母反感至極。為逾越這重障礙,他決定親自去見羅的父母。兩天後返校的李敖,直覺痛斷肝腸。半夜酒醒,一陣陣鑽心裂肺般的痛楚向他襲來,他拿起一只早已準備的藥瓶……幸好被下鋪同學發現,被連夜送進醫院搶救。李敖又活過來了,羅卻永遠離開了他。多年後,李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平生交女友不少,但是論眼神、論才氣、論聰敏、論慧黠,無人能出其右……”

      王尚勤,給了他女兒李文

        李敖是王尚勤大哥的同窗好友,兩人的戀情開始于1962年2月一次公交車上的偶然相逢。在熱戀中,王尚勤從臺大畢業。後來一年中,為是否去美國留學他倆發生了很多爭執。1964年9月,王尚勤毅然飛往大洋彼岸求學。這時,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後她在西雅圖順利產下一個女嬰,從文為生的李敖給自己的女兒取名李文。

        1966年春天,王尚勤帶著快3歲的女兒飛回臺北,卻在家發現了代號H的少女寫給李敖的情書和李敖回寫的情信。第二天下午,她什麼都沒和李敖說,自己帶女兒飛回了美國。

        小Y,緣自不打不相識

        1965年1月,李敖從許多讀者來信中,意外地發現一篇文筆非常犀利、抨擊他的來稿。李敖震怒,但後來他發現作者小Y居然是位漂亮女學生。于是他約她吃飯,並因此無話不談。畢業後小Y去香港圓自己的作家夢。1970年,李敖從小Y寄來的香港《明報》副刊裏隱隱聽出了她的心聲,才認識到,他錯過了許多可與小Y更走近些的機緣。次年春天,當小Y從香港飛回臺北時,同樣發現自己回來得太晚,這時已有另一位漂亮女孩走進了李敖的生活。

      小蕾,危難中癡情守護

        李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認識小蕾在1967年9月26日,那時她19歲,剛從高雄女中畢業……看到她,我立刻喜歡上她。”而當時的李敖正被軟禁。兩人正式交往後,他曾勸小蕾離開他,可小蕾最終選擇留下。

        1971年李敖入獄之初,小蕾獨自在國泰大樓度過。她那年剛20歲,也曾被“星探”看中,邀她去演瓊瑤電影,她沒同意,還是不願意離開他。10個月後,小蕾給獄中的李敖寫信,請他原諒,她不再等他了。李敖不怪她,覺得沒有任何理由讓她一起受罰。但他對情愛似乎已鐵石心腸的他,這次也捧信潸然淚下。

        5年之後李敖出獄,小蕾早已為人妻母了。

     

    劉會雲,穿針引線為“復出”

        1976年冬天,李敖剛出獄不久,應邀到老朋友蕭孟能寓所赴宴,認識了同是臺大畢業的劉會雲。

        1978年春天,兩人開始一起生活。1979年舊歷春節過後,由于劉會雲的穿針引線,遠景書局老板沈登恩拜會了李敖,隨之出版了其《獨白下的傳統》。

        李敖的復出,震動臺灣文壇。電影明星胡茵夢也為他寫了一篇叫好的文章,由臺灣最有影響的《工商日報》刊發,名為《特立獨行的李敖》。李敖沒想到胡茵夢文筆不凡。不久,劉會雲漸漸發現李敖變了,常常回避她的眼睛。後來她發現了情書,寫信者正是胡茵夢!劉會雲主動退出,1980年2月,毅然飛往美國康乃爾大學求學。在分別前夕,李敖給了劉會雲全部去美的學費、生活費共210萬元臺幣。

      胡茵夢,轟動婚姻僅三月

        李敖和胡茵夢很快共渡愛河。1980年5月6日,半年多的戀愛後,李敖與胡茵夢終于決定結婚。就在李敖家中,他們舉行了極簡的婚禮。此時李敖已45歲。

        有人問李敖:胡茵夢的追求者甚多,不乏有錢有勢的主,她何以被你李敖傾倒?李敖用北京土話作答:“帽子歪著戴,老婆討得快。”他開玩笑說自己是“壞蛋”,但壞得出色。但婚後僅3個月,胡茵夢與李敖感情破裂分居。其實,準備結婚時,不愉快的氣氛就已經開始籠罩。一方面胡茵夢的母親一開始就反對兩人結合,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昔日紅遍臺灣的電影明星胡茵夢開始遭遇冷落。就在胡茵夢結婚不久舉行的金馬獎頒獎儀式上,以往一貫被邀請擔任主持人的胡茵夢,這次卻被冷落在角落裏!

        這些因素以及小摩擦,日漸影響著胡茵夢和李敖的關係,後因為在李敖與好友蕭孟能的“房產糾紛”中,胡的“背叛”最終導致了兩人婚姻的破裂。1980年8月28日李敖向新聞界發布了離婚決定,兩人最終雙雙簽下離婚協議書,結束了短暫的婚姻。

        王小屯,給了他愛的歸宿

        1983年,李敖結識了小自己30歲的文化大學植物係女生王小屯,他現在的妻子。據李敖回憶那是3月11日下午,在臺北仁愛路上,他看到一個候車的女孩正在看他在土城監獄時編發的《李敖千秋評論》叢書第三期。再看那女孩身高幾乎與小蕾相同,頎長而豐滿。特別是她讀書的神態幾乎與小蕾一模一樣。李敖看著看著,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她。

        1992年3月8日,李敖和王小屯經過8年“愛情長跑”,終于走進結婚殿堂。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喜得一女李諶。

        王小屯婚後一直沒到社會上謀職,成為李敖寫作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和秘書。王小屯不事張揚,不求聞達,在婚後生活中一直保持著低調。1995年4月25日,一向不輕易在公眾場合露面的王小屯,左手抱著女兒諶諶,右手拉著兒子戡戡,出現在圓山大飯店12樓的昆侖廳裏,出席丈夫60大壽慶典。這一天,出席壽宴的人數有百余之眾。當李敖和王小屯雙雙出現在壽席前,面對那只巨大的特制生日蛋糕時,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熱烈掌聲。(記者邱儷華)

     

    李敖大事記

    一九三五年 四月二十五日生于哈爾濱。

    一九三七年 全家遷到北平。

    一九四九年 考入上海市緝規中學。同年四月十二日遷到臺灣。

    一九六三年 休學。九月一日出版第一本書——《傳統下的獨白》。

    一九七一年 軟禁、跟蹤至三月十九日晚上被捕,在不見天日的保安處住了近一年。

    一九八零年 出版《李敖全集》。同年五月六日與胡茵夢結婚。

    一九九二年 再次結婚,長子出生。

    一九九六年 開講“李敖笑傲江湖”,從此成為電視媒體焦點。

    二零零零年 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同年七月二十九日母親過世。

    二零零四年 在香港鳳凰衛視主持《李敖有話說》節目。十月十二日宣布參選臺灣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  >>>全部

    長女李文和父親李敖



    (責任編輯:羅茜)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敖前女友 出書揭情史

    為他產私生女 「當過他女友婚姻都不幸」
    2005年01月21日蘋果日報
     

    【吳燕玲╱台北報導】向來引經據典爆別人料的準新科立委李敖,最近也將被出書揭露年輕時的風流情史;李敖過去的同居女友,也是作家王尚義胞妹的王尚勤,即將於二十五日出版《李敖為誰哭泣》一書,披露當年李敖與她同居、生女的戀情始末。

    風流韻事

    王尚勤昨在波士頓接受《蘋果》越洋專訪說:「李敖很不同凡響,和他在一起很快樂,如果是別的男人,我永遠不會和他同居。」

    到美國 發現懷孕

     

    王尚勤形容,李文的出生「是意外中的意外」,「就是去美國前的那一晚有的」,到美國後她才發現自己懷孕,後來她返台準備和李敖結婚,「但沒想到,那時李敖已經和另外一個女朋友H同居了。」雖然H暫離李敖住處讓王入住,那一周中兩人還曾發生過一次性關係,當後來王發現李敖寫給H的情書時,非常傷心,「我留了張Note(短箋)就走了」。
    王尚勤後來和文乃建結婚,王的弟弟王長安說,有一段時間住他們家,聽到王文兩人吵架時,姊夫罵說:「妳心中只有李敖一個人」,李敖最後成為他們離婚的導火線,而王尚勤也認為,「任何當過李敖女朋友的人,未來的婚姻都是不幸的」。
    王尚勤說,要出書是因為去年她和李敖的私生女李文出版了《我和李敖一起罵》這本書,書中披露李文曾被繼父性侵犯的往事,「這件事在華人圈流傳很廣,我想要澄清」。
    王尚勤說,在聽過李文與前夫文乃建雙方的說詞後,她不相信李文的說法,王並表示,李文五年沒與她聯絡,為了出書才聯絡她要求為性侵害事件寫序,但被王拒絕,於是李文寫了封e-mail「髒話連篇還說要告我」、「她算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嗎?」

    談李文 語多不滿

    因此王尚勤在書中寫著:「李文擁有李敖壞的DNA」、「李文有李敖與王尚勤的缺點,沒有李敖和王尚勤的優點」,王認為,因為李敖內心對李文的歉疚,想用錢彌補卻把李文寵壞了。
    李敖本人則以「尚未看過書的內容」表示不便回應。王出書曾寫信告之李敖,李並沒有回信,至於是否願意出席新書發表會,李敖婉拒。

    李敖與他的女人

     

    李敖曾為她自殺,李敖曾以「論眼神、論才氣、論聰敏、論慧黠,無人能出其右」來形容她。

    王尚勤

    好友王尚義之妹,是李敖在碧潭的山居歲月中唯一與他相處的女人,後來與李敖在安東街同居,赴美留學後才發現懷孕並產下李敖長女李文。

    H

    曾主演瓊瑤電影《窗外》,在王尚勤赴美後與李敖交往,王返台時發現李敖寫給她的情書。

    小蕾

    《文星》被查封後給予李敖精神安慰的女人,直到李敖坐牢,才不得不離開他。

    劉會雲

    李敖出獄後曾與劉同居,後來李敖喜歡上胡茵夢,劉便自動退出這三角關係。

    胡茵夢

    曾與李敖維持短暫的婚姻關係,後來因為房產與政治因素而翻臉。

    王小屯

    現任妻子,與李敖相差三十歲,與李敖育有兒子李戡、女兒李湛。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臺大校花出書披露與李敖戀情始末
    2010年04月02日 08:04:12  來源: 中新網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道,最近臺灣大學五姬的熱潮再度從日本延燒至臺灣,而曾經跟知名作家李敖交往過,還生下一名女兒李文的王尚勤也是臺大當年的人氣校花。她的美麗與智慧兼具,是六零年代臺大最具代表性的美女。

    2005年1月25日,李敖過去的同居女友王尚勤出版《李敖為誰哭泣》一書,披露了當年李敖與她同居並生女的戀情始末。即使時間過了這麼久,王尚勤對于李敖,仍是非常肯定,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跟李敖一起生活十分快樂,如果是別的男人,就不會想和他同居。

    女兒李文遺傳到李敖的強烈性格,王尚勤說李文的出生卻是個意外,還是自己去美國前的晚上有的,她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自己懷孕。雖然王尚勤後來返臺準備和李敖結婚,卻發現李敖已經和女朋友H同居了。

    揮別李敖,王尚勤和文乃建結婚,後來兩人婚姻破裂卻還是跟李敖脫離不了關係。因為文乃建認為,王尚勤心中只有李敖;王尚勤後來也認為,“任何當過李敖女朋友的人,未來的婚姻都是不幸的!”

    王尚勤之所以想要出版《李敖為誰哭泣》,卻是為了前夫文乃建跟女兒李文之間的事情。李文當年出版了《我和李敖一起罵》,書中自爆曾被繼父性侵犯的往事。而王尚勤說,在聽過李文與前夫文乃建雙方的說法後,她並不相信李文的說法。

    王尚勤對于女兒李文的評價並不高,她甚至在書中寫說,“李文擁有李敖壞的DNA”,卻沒有“李敖和王尚勤的優點”。她直言,李敖內心想用錢彌補對李文的歉疚,卻把女兒寵壞了。

     
    (責任編輯: 陳璟春

     

    李敖前女友憶兩人戀情 稱李敖追女人絕招多
     

    2006-02-15 08:51   中安在線  
     

      中國臺灣網2月15日消息 旅居美國波士頓多年的李敖前女友王尚勤,在14日情人節前夕接受了臺灣東森電視臺的專訪,她在訪問中回憶當年和李敖轟轟烈烈的一段情,她說李敖追女人有很多絕招,包括寫詩、送花等等,而讓很多男性不容易學到的是李敖的幽默。

      據了解,王尚勤旅居美國波士頓多年,一直很低調。她最近到舊金山旅游,特別在情人節之前接受臺灣東森電視臺專訪,這也是王尚勤第一次在電視上公開露面。

      王尚勤曾經為李敖生下女兒李文,她表示,40多年前之所以那麼崇拜李敖,除了因為李敖的纔氣和反抗傳統的勇氣之外,還因為李敖的幽默。王尚勤說,最後一次和李敖通電話時,李敖還講了一個真實的笑話給她聽。

      據了解,王尚勤當年會與李敖交往,主要是寫《野鴿子的黃昏》一書而聞名的哥哥王尚義介紹認識的,但是哥哥卻反對妹妹與李敖相戀,認為李敖曾反對當時的婚姻制度。對此,王尚勤表示,隨著年齡增加,李敖現在看起來像是個好丈夫和好爸爸,不過當年如果她嫁給李敖的話,以自己喜歡獨立自主的個性來看,兩人的婚姻可能還是無法維持太久。

      王尚勤還表示,李敖讓女性動心的地方除了幽默之外,送花也是打動女性的絕招,他能夠細心溫柔到讓每一位女友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王尚勤曾經寫過一本名為《李敖為誰哭泣?》的書,回憶兩人橫跨半生的情緣,她回憶說,20年前要在波士頓郊區買公寓時,還欠缺5萬美元的頭期款,李敖聽到朋友轉述之後,二話不說立刻幫她付了這筆錢。

      王尚勤又說,李敖不僅完整保留給女性的情書,所有他見過的人的資料也都保存得很完整,最令人佩服的是,李敖的檔案歸類功夫很厲害,完全不需要電腦,需要用到時可以立刻找到。

      據臺媒介紹,上世紀60年代的臺大校園有一批『纔子型』的窮學生,『苦悶青年』王尚義、『憤怒青年』李敖都是其中一員,兩人也結成莫逆之交。王尚勤與李敖在公車上相識,因王尚義而有更深入的交往。《李敖為誰哭泣?》一書收錄歷年李敖、王尚勤、王尚義、王長安(王尚勤之弟)等人提及這段情的書信、散文與小說,還包括李敖寫給女兒李文的家書,讓讀者自行還原這段情。(雲鵬)

    編輯: 李其平

     

    台大六零年代經典校花!王尚勤曾與李敖同居並生下一女

    2005年1月25日,李敖過去的同居女友王尚勤出版《李敖為誰哭泣》一書,披露了當年李敖與她同居並生女的戀情始末。(圖/取自中文學教師網)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最近台大五姬的熱潮再度從日本延燒至台灣,而曾經跟知名作家李敖交往過,還生下一名女兒李文的王尚勤也是台大當年的人氣校花。她的美麗與智慧兼具,是六零年代台大最具代表性的美女。

    2005年1月25日,李敖過去的同居女友王尚勤出版《李敖為誰哭泣》一書,披露了當年李敖與她同居並生女的戀情始末。即使時間過了這麼久,王尚勤對於李敖,仍是非常肯定,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跟李敖一起生活十分快樂,如果是別的男人,就不會想和他同居。

    女兒李文遺傳到李敖的強烈性格,王尚勤說李文的出生卻是個意外,還是自己去美國前的晚上有的,她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自己懷孕。雖然王尚勤後來返台準備和李敖結婚,卻發現李敖已經和女朋友H同居了。

    揮別李敖,王尚勤和文乃建結婚,後來兩人婚姻破裂卻還是跟李敖脫離不了關係。因為文乃建認為,王尚勤心中只有李敖;王尚勤後來也認為,「任何當過李敖女朋友的人,未來的婚姻都是不幸的!」

    王尚勤之所以想要出版《李敖為誰哭泣》,卻是為了前夫文乃建跟女兒李文之間的事情。李文當年出版了《我和李敖一起罵》,書中自爆曾被繼父性侵犯的往事。而王尚勤說,在聽過李文與前夫文乃建雙方的說法後,她並不相信李文的說法。

    王尚勤對於女兒李文的評價並不高,她甚至在書中寫說,「李文擁有李敖壞的DNA」,卻沒有「李敖和王尚勤的優點」。她直言,李敖內心想用錢彌補對李文的歉疚,卻把女兒寵壞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娛樂] 爆料田麗與馬景濤一天做愛8回 《獨家》判賠50萬

    加入書籤: 分享至Facebook

    更新日期:2009/11/05 10:20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3年前《獨家報導》的一篇文章,如今被判賠50萬元。因為這篇報導圍繞著田麗與馬景濤、陳定中的性關係大作文章,還指馬景濤有暴力傾向,同時也透露田麗從學歷到胸部都是「假的」。

    《獨家》的這篇報導寫得十分辛辣,文中提到田麗與馬景濤「需求量」很大,兩人在交往期間曾經一天做愛8次,不過馬有曝力傾向,完事後會對田麗拳腳相向,田麗還曾數度到醫院驗傷,兩人為此分分合合,也常鬧上影劇新聞頭版。

    《獨家》在95年的報導中指出,田麗滿嘴假牙,學歷只有國中畢業,還影射田麗整形隆乳,在她和前夫何定中熱戀期間,女方曾經拿著大聲公高喊:「陳定中好愛我,一天和我做愛5次」等。去年撰稿的何姓記者(筆名:蕭嘯)被判拘役25天,可易科罰金;而民事賠償部分本月4日出爐,該記者須賠償田麗50萬元。

    田麗認為當初雜誌報導不實,完全沒有向她求證,原先她向法院求償200萬賠償,但經台北地院裁決後,《獨家》需判賠50萬。田麗目前人在大陸拍戲,得知結果後也相當開心,表示終於還自己清白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料達人鄧松忠  蓮霧產量多1倍

    肥料達人鄧松忠 蓮霧產量多1倍 台灣的蓮霧紅到國外去,主要是農民具有研發的精神。 屏東縣蓮霧農鄧松忠用10多種肥料自製液肥,栽種出的 產量比別人多1倍,可說是蓮霧肥料的達人。(屏東縣 政府提供)// 中央社

    簡體版】 【字號    
    列印版
    【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 日電)台灣蓮霧在國外相當受歡迎,主要是農民具研發精神,不斷改良品質;屏東麟洛鄉農民鄧松忠研究蓮霧肥料的調配,栽種的蓮霧樹產量比別人要多1倍以上,可說是蓮霧肥料達人。

    一般蓮霧樹約可結果套袋200 袋左右,鄧松忠栽種的蓮霧樹可結果到580 袋,依每袋4顆蓮霧計算,1棵蓮霧樹可結果約2320顆,產量驚人,而且每顆果實色澤鮮紅,果肉紮實、飽滿,清脆香甜。

    鄧松忠說,他給蓮霧樹吃的可是比人吃的還要好,主要用米糠、豆粉、高蛋白、牛血粉、魚粉、奶粉、甲殼素及活化菌等10多種原料混合,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培養菌種,不斷攪拌,完成自製高肥分液肥。

    鄧松忠表示,生長良好的蓮霧樹,如果再施用適量而且適合的肥料,經過土壤改良,並給予適當照顧,就有機會看到滿樹果實累累的盛況。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林景和說,屏東農民具有研發精神,能夠以技術克服環境因素,這也是屏東蓮霧在國外相當受歡迎的原因。

    2010-02-01 16:38:23【萬年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生變理財達人 綠角教人輕鬆懂財經

    「綠角」自信地說,「若能掌握歷史上影響經濟變動的原因,去年金融風暴就不會那麼害怕,」運用歷史的佐證來說明市場的變化,化解不少粉絲面對不景氣的不安。(中央社)

    簡體版】 【字號    
    列印版

    【大紀元1月1日報導】部落格達人系列專訪(9)(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 日電)外表斯文、笑起來靦腆的「綠角」,白天是大醫院主治醫師,空閒時在「綠角財經筆記」用「財經門外漢」角度撰文,讓更多人輕鬆懂投資,才一年就榮獲第一名人氣財經部落格大獎。

    「綠角」說,當初開闢「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選用綠角「Greenhorn」為名,其實就是「菜鳥」 的意思,代表是財經知識的初學者,以菜鳥的角度來看投資市場。

    許多人懼怕財經,原因在於財經知識的論述較深奧,綠角卻逆向操作,將英文的財經資料,翻譯成淺顯易懂的中文,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談財經,分享自學的理財知識和心得,讓人看得懂,因而獲得高人氣的點閱率,部落格平均一天有2萬多人造訪。

    虛擬世界人氣旺的「綠角」,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執業醫生,在醫學系 7年苦讀時,對於財經一竅不通,壓根兒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知名部落客。

    工作4 年後,「綠角」才慢慢發覺「賺來的錢,如果只是放在銀行,領每年的定存利息,就變成是在領死薪水過活」,心中才興起投資的念頭。

    跟大多數的人一樣,「綠角」剛進入投資領域,都是從主動型基金買起,透過銀行或保險公司,購買未來幾年具增值潛力的基金,看似踏出理財的第一步,但他卻發現,「才買半年就後悔,賠得好慘。」

    主動型基金價值是隨著市場波動,卻鮮少有人能準確預測明天的股市漲跌。「綠角」說,「這是買股票和主動型基金的缺點,每天心情會隨市場起伏不定」。

    後來,他發現指數型基金投資具有完全不用管市場漲跌的好處,可說是一種懶人投資,加上收取的經理費較低,對投資人而言是一大福音。因此在部落格教網友如何開立海外券商戶、平時如何看指數等訊息,如同指數型基金投資的教學版。去年金融風暴期間,正值投資人對市場信心不足,這個觀點大受讀者青睞。

    剛接觸投資理財,「綠角」先從國內的報章雜誌、電視新聞看起,抓到關鍵概念後,轉而閱讀國外的財經網站和書籍,逐漸累積雄厚的財經知識。

    「綠角」在美國晨星網站( www.morningstar.com)讀到「指數化投資教父」柏格(John Bogle)的文章,讓「綠角」意外發現,早在1976年被研究出來的投資方法,到了1990年代全球才盛行,台灣竟然到近幾年才較為熟知。

    文章受到眾多投資人認可後,不少粉絲直接「請教」該投資哪些標的。為避免「報明牌」之嫌,「綠角」總是回答「不能幫你決定」,希望粉絲是在閱讀「綠角財經筆記」後有所啟發,而非把他當成明牌來源,因為這樣就喪失文章分享的用意。

    許多人會問「綠角」,究竟該如何掌握投資要點?他笑說,「很簡單,就是閱讀」,還有不要看當今熱門的財經論點,反而應該從投資的歷史角度,看市場的轉變,再決定如何投資。

    「綠角」自信地說,「若能掌握歷史上影響經濟變動的原因,去年金融風暴就不會那麼害怕,」運用歷史的佐證來說明市場的變化,化解不少粉絲面對不景氣的不安。

    原先只是想記錄閱讀財經資訊的心得,無心插柳成為知名部落客,「綠角」說,「未來還是會繼續用簡單的文筆分享財經知識,」永遠會用「財經門外漢」角度撰寫文章,讓更多人輕鬆懂財經。

    2010-01-02 13:02:25【萬年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子握手機跳下7樓 短信:你已經被辭退了
    2010年03月29日 08:31:13  來源:青島新聞網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你們快來看看吧,有個人坐在我們樓的七樓窗臺上,看樣子要尋短見!”昨天(28日)上午9時左右,家住河北路附近的居民宋先生向記者報料說。就在記者接到線索趕往現場的途中,這名男子從河北路與天津路交界處的一棟居民樓飛身躍下,重重地摔倒了水泥地上,隨後,這名男子被緊急送往醫院,經診斷他腦部出血、全身多處骨折,目前仍在搶救當中。

        男子從7樓窗臺跳下

        上午9時10分左右,記者趕到現場時,

        受傷男子已經被120急救車送到市立醫院搶救,在居民樓前的人行道上留有一攤血跡,居民樓前的電線被壓塌散落在地上。“真是太可惜了,‘110’和‘119’救助人員已經趕到現場了,正在商量如何勸阻他時,沒想到他大喊一聲從7樓樓道內的窗臺上跳下來,幸虧落下時被電線彈了一下,然後才摔在人行橫道上,要不然可能命喪當場。”在附近藥店上班的劉女士向記者介紹當時的情況。

        隨後記者採訪了多名該樓的居民,都表示以前從來沒見過他,此人並不是這棟居民樓的住戶。

        固執男子神情恍惚

        市民劉先生是最早發現該男子的人,在上午8時30分左右,他看到這名男子坐上7樓窗臺後,就撥打了110報警。“當時我們的心都被他揪起來了,在警察沒來的時候許多熱心人都喊話分散他注意力,但是不管大家說什麼,他只是重復著‘我要跳樓’四個字,似乎受了什麼刺激。”劉先生介紹說。

        在110民警和119消防人員趕到現場後,這名男子依然坐在上面不停地說“我要跳樓”,大家原本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正準備離去,但就在此時他卻縱身從樓上跳下。

        手機裏有辭退短信

        記者隨後趕到市立醫院,這名男子在緊急包扎後被送到急診室搶救。“他全身多處骨折,肺部出血,最嚴重的是他顱內骨折導致的顱底出血,隨時都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我們正在全力搶救。”市立醫院急診室的張峻醫生向記者介紹說。記者通過門縫看到,受傷男子臉部已經血肉模糊,暗紅色的鮮血讓記者一時難以看出他的年紀,他的胳膊和身體還在不斷抽動。

        對于這名男子的身份

        和跳樓原因警方並沒有透露,但是據知情人孫先生介紹,這名男子姓陸,出生于1979年,來自于濟陽縣。“他用的是雙卡手機,從這一點上看不是一般的打工者,但為啥這麼想不開我也不清楚,但是他的手機中有一條短信,寫著‘你已經被辭退了’,初步估計是因為失業想不開跳樓了。”孫先生介紹說,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記者 王壽林 實習生 徐棟 陳哲)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上尋陌生人過日子 "寄居達人"遇怪人怪事
    2010年03月29日 07:52:52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如果有陌生人在網上說要跟你生活一段時間,你會同意嗎?估計不少人會擺手走開。但就有一個人,從去年2月15日開始,從網絡聯係陌生人寄居到他人家裏,利用這樣的方式,跑遍了全國近30個城市。他叫文皆,網友給他個稱號,叫“寄居達人”。

        近日,文皆漂到杭州,記者採訪了他。

        與6個女生一起“寄居”生活

        “希望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帶動大家,對于當下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最主要的就是信任的缺失,陌生人之間越來越疏離和隔閡。”文皆說,這是他進行“寄居計劃”的初衷。

        這次杭州站,與他一起生活的陌生人,是一個從馬來西亞來中國念書的中國美院女學生小黃。

        “小黃是在豆瓣網聯係上的,隨後通過QQ和手機取得了確認。她本人非常好,給我極大的信任。出門上學前,把鑰匙交給我,怕我餓著,還給我準備了幹糧。”文皆說,一路走來,他感覺到社會上的好人挺多。

        隨後本報記者聯係上了小黃。她三年前從馬來西亞來中國,現就讀于中國美院新媒體係。小黃說,當時她看到文皆的活動後很感興趣,想跟他交流。她與同住的5個女生商量並徵得同意後,向文皆發出了邀請。“我覺得他的行為很有意思,希望能多跟他交流。”

        到了杭州,文皆就住進了小黃和同學們合租的房子裏。

        “寄居”生活豐富多彩

        走到別人家門口,卻被突然告知不能提供寄居;與男同性戀同床,覺得很別扭;住在城中村裏的屋主出門時遞給他一把菜刀,讓他“防身”……一年多的寄居生活裏,文皆遇到了千奇百怪的人和事。

        文皆說,寄居可以是居住在對方家中,也可以是對方所提供的其他住所,但是不能住在自己朋友家裏,萬不得已也不能住旅館,否則就違背了自己的出發點。1年時間裏,有50多位陌生人通過網絡了解了文皆,為他提供了住處。

        “今年秋天,我的‘寄居計劃’要告一段落,那時我差不多可以繞回北京了。”文皆說。(記者 徐俊)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台灣投資客的賺錢告白:買房真的可變有錢人
    2009年10月10日 11: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社發 章新俊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投資房地產和股票一樣,求的不外是低點買進、長期生財和高點賣出的技巧,只不過道理人人都懂,巧妙卻各有不同。台灣《今週刊》最新一期文章中,引述了24位靠房產致富達人告白賺錢心法。

      以下就是一位台灣房地產投資客累積億萬身價的秘密故事:

      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前,顏福榮只是一位在台北東區擺地攤的窮小子;7年後,他成了管理近300間出租套房的租屋達人,近期還出版了第二本書《觀念決定一生的財富》,分享他的成功經驗。

      經過這波金融海嘯洗禮,證明房地產最能抵擋金融風暴的無情肆虐。房地產投資界一哥黃文雄,雖然在金融風暴中也損失不貲,但他仍認為相較于股票、黃金、古董等生財管道,最具有保值功能的仍以不動產為最佳選擇,堅信投資不動產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美好事業。

     

     

      買房真的可以變有錢人,顏福榮絕對是經典案例。1966年生的他,一直到30幾歲都還在擺地攤,過著躲警察、辛苦營生的日子。顏福榮回憶,有一天他看到電視新聞訪問一位大陸人士,這人在短短幾年間,靠房地產賺了人民幣十幾億元。記者問這位地產新貴有啥專長?有何秘訣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到這麼多錢,結果他回答:“我沒啥專長,就是觀念要好!”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改變了顏福榮的人生。

      下定決心做房地產,他到中信房屋上班,底薪2萬元,但一個月後卻沒有領到薪水,老闆告訴他,沒有簽到6位客戶的專任委託銷售契約,就沒有薪水領,顏福榮只好再回去擺地攤。之後他又到一家專做法拍屋的公司上班,底薪同樣是2萬元,他每天上街發DM、塞信箱、夾雨刷、貼柱子,但一個月過去,業績挂蛋,還是沒領到薪水,只好又回去擺地攤。

      之後顏福榮一度轉賣當時最流行的紋身貼紙,甚至做起紋身貼紙的批發大盤,也因此賺了不少錢。不過對房地產不死心的他,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又到另一家法拍屋公司上班。這次他有備而來、準備了6個月的“糧草”,打定主意就算沒有薪水也要堅持下去,至少要把功夫學會;終於在第5個月成交第一筆生意,幫客戶代標了一間房子。

      繳了不少學費後,顏福榮決定自己創業,在基隆開了一家公司做法拍代標生意。之後轉進台北,發現投資機會很多,決定不做代標業務,自己下海做投資客。在摸索一段時間之後,他決定專注在出租套房市場,當起專業的包租公。歷經三次挫敗,終於找到成功之路,成為台北躥起最快、經營最成功的租屋達人。

      顏福榮認為最大的差異“是觀念改變了”;不過如果只有觀念,沒有方法,還是無法成功。他的成功心法可以分為幾個步驟,首先從選擇標的開始。他強調,“價格便宜,是租金收益的最大關鍵”,所以他專找“爛房子”,即使是漏水、壁癌都無所謂,甚至買下6、7年都賣不掉的問題屋。

      低價買進後,第二步就是進行大改造,顏福榮和從事設計裝潢的弟弟合作,將房子隔成一間間的小套房,並進行精緻裝修。他自信地表示,他的套房稱得上是VIP套房,燈光美、氣氛佳,不會輸給一般飯店。不過顏福榮的套房價格也比同地區的套房貴一些,旗下兩百多間套房,平均月租金在一萬元左右,每月收入相當可觀。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如何在網路賺錢月入十萬美金

     
     
     
     

     

     
     
     個人在網路上除了網拍以外
     
    其實還有很多免費資源可以讓您為自己加薪 !
     
      
       美國網路行銷達人Ethan Tony
     
    原為美國上班族的網路行銷達人Ethan Tony
     
    以兼職方式開始接觸『網路聯盟行銷』至今
     
    短短5
     
     每月收入已超過十萬美金
     
     
    因為他
     
    掌握到美國最新的網路行銷模式
     
    讓他不用花錢即可代理宣傳各大公司產品
     
    即可坐在家中去全世界做推廣
     

    讓他的收入不斷成倍數成長!

     

     
    講座主題
     
     

    < 網路賺錢免費講座報名表 >

     

    洛杉磯講座現場 
     
    Tony的密訣就是
     
     
     
    這項可兼職、免資金
     
    免囤貨、免推銷、零風險、非傳銷
     
    在國外運作多年、已趨成熟的新網賺通路
     
    現正迅速飆紅
     
    這項新的網路賺錢技術
     
    是想一圓創業夢想的您絕對不能錯過的!
     

     
     台北台大會議中心講座現場                                           高雄中信大飯店講座現場   台中全國大飯店講座現場
     
     
      現在
     
    Tony想要告訴您他是如何辦到的
     
    也會現場示範他的立即網上賺錢術
     
    如果您也想搭上這波新的網路賺錢熱潮
     
    請立即報名這難得的網路賺錢免費講座
     
     
                                                              

     

    講座主題

     

    我個人如何在網路賺錢月入十萬美金

     

    講座內容

    ‧宅經濟產值一年倍增一倍的趨勢介紹

     
    ‧我個人如何網賺月入百萬收入


    ‧免資金、零風險的網路聯盟行銷術


    ‧現場帶領示範,立即網上賺錢術

     
    ‧非傳銷、免推銷的網路點金術


     

     
     

    台灣地區:2010 年 1月1213、14 台北、台中、高雄 密集開講  。

    大陸地區:2010 年 1月 28日 上海 密集開講 。

    <詳細時間/地點 請見免費講座報名表>

     

    主辦單位:網路財富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亞太網路財富聯誼會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