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耕完成35万字小说 被称“监狱作协主席
http://news.QQ.com  2009年10月26日10:17   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180)

 

周久耕完成35万字小说 被称“监狱作协主席”

周久耕(资料图)

名人周久耕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被网络人肉搜索的典范;他使一个南京本地人都不熟悉的香烟品牌一夜间红遍全国;因他而掀起的长达半年的网络风暴时至今日仍余波未了 ;而他又是一个“崛起的官场文坛新秀”。在周久耕事件尘埃落定之际,记者专访了周久耕的代理人、他的辩护律师金辉。

◎周久耕谈网络风暴

怀疑人肉搜索背后有推手

媒体报道称,周久耕在开庭时评述自己的境遇时,说自己的事情有一个很特殊的起因。众所周知,这个特殊的起因,就是因为网络掀起的“天价烟”风暴。那起风暴在去年底、今年初是网络最热门的话题。在网络风暴后,纪检部门的介入和司法机关的及时跟进,最终将周久耕推上了被告席。那他是如何看待那场网络风暴的呢?

记者:对于自己在网络上的被“围攻”,周久耕有没有梳理过头绪,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金辉:周久耕谈过这事,但是他也只是怀疑而已。我了解到,在网络风暴最初,也就是“天价烟”事件在网上沸腾之初,周久耕躲病进了一家医院,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他自己说,自己应该是触及了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推动网络人肉搜索的,可能就是这些房地产商在幕后做推手。他提到了一些确切的开发商的名称,但这些名称我不适合在这儿公布。因为这毕竟只是周本人的推测而已。

实际上,在周自己进去之后,他也没有认为自己是倒霉在了网络上。因为受贿的钱他是收了,这没有什么疑问,法律的制裁和惩罚是他应受的,这也没有什么疑问。

记者:周久耕的意识里完全没有后悔?

金辉:他后悔是肯定有的。他不止一次和我说,他的失败是失败在了他的脾气上,历次在官场的上升机会都没把握住。他说,他有两次可以上升,已经进入了考察程序,但都因为自己的“直”而搁浅。他曾提到,一次某领导生病,他带了两条烟去探视,被别人认为是傻到了家。

甚至这次网络风暴的起头,也是因为周发表了“处罚降价开发商”的言论,实际上回头看这个话,在他当时的立场和语境中,并无不妥。只是,他选择了对公众发表这个言论,某种意义上和他的“脾气”也有关联。

记者:这个似乎有避重就轻之嫌,他不知道那些钱不能收?

金辉:他的感觉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了。他说,自己在去民政局任局长之前,还是一个奉公守法的领导干部,但自从跨出了第一步,就深陷其中了。他甚至还说,在那个环境里,没有办法去回避,好像不收钱,别人就觉得你不够意思,为了不让别人担心,他就越陷越深。

◎“作家周久耕”

网友称他为“监狱作协主席”

上周四是周久耕的上诉期截止日,正如之前对外宣称的一样 ,周久耕放弃了上诉 ,他面临的将是长达 11年的牢狱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已经有点疲倦了的公众在寻找新的关注点时,周久耕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话题 ,他称自己在看守所内已经写就了一本长达 35万字(之前有报道称3.5万字,金辉向记者确认其长35万字)的长篇官场小说。

周久耕的创作能力让人吃惊,有网上调侃者随即将一顶“监狱作协主席”的帽子送给了他。

记者:听说周久耕在写小说?

金辉:是的,他告诉我他在看守所中已经写出了一部35万字的小说,内容便是官场上的事情。他说写小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排遣在看守所中的无聊,二是为了总结一些这么多年的官场和人生感悟。

记者:很多人都对周久耕的小说表达了浓厚兴趣,各种猜测也很多。

金辉:我问他,是不是一个自传体小说?周告诉我,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己的影子,但绝不是自传体的小说。他承诺,不会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进小说中,不会让人产生对号入座的联想。

我也告诉他,外界对他的小说期待非常之高。

记者:35万字算是一部长篇小说了,有评论直接称呼他为“作家周久耕”。

金辉:事实上已经有出版社联系过我,我也将出版社的意思转达给了周久耕,但是他表示这35万字只是初稿,小说很多地方还需要修改,他对将来是否考虑出版没有正面回应,只说最近在考虑写第二部小说,可能会是短篇或者中篇。

他说,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在看守所中,会有难得的清静,让他去反思和沉淀。

 

◎延伸阅读

周久耕事件回放

2008年12月10日,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接受媒体采访时抛出“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进行查处”的言论。

2008年12月11日,网友发帖呼吁对周久耕展开“人肉搜索”。

2008年12月14日,网友发帖称,“周局长一条烟抵下岗工人 3个月低保。”配发照片注:“‘九五至尊’,一条1500元 !”12月15日,网友发帖指认周久耕所戴手表是“江诗丹顿”,价值约10万元。

2008年12月17日,网友发帖称周久耕弟弟是房地产开发商,周久耕儿子是建材商。周家都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2008年12月29日,周久耕被免职

2009年2月13日,南京市江宁区纪委对周久耕立案调查。3月23日,溧水县检察院对周久耕立案侦查。

2009年8月5日,南京市检察院以受贿罪对周久耕提起公诉。

2009年9月4日,周久耕受贿案在南京市中级法院开庭

2009年10月10日,周久耕被南京市中级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城市信报 据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flyguo]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专访贵州作家姜东霞:追逐时间的斑点

 
http://www.gog.com.cn  06-07-13 09:58   金黔在线--新报

 在密密层层的时间里奔走得久了,回忆变成了黑黑的时间里的一道光。或许更像是一道陷坑,沉沉地陷下去,沉陷在那些斑驳的时间碎片里,便又生出些新的希望来。

                                                       ———姜东霞

 

对作家的采写总让记者有些许“班门弄斧”的担忧。恰好在采访的路上被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阻隔,厚重的雨云、弥漫的雨幕加深了记者的担忧。还好,雨后天晴,又是艳阳高照,心情也顿时豁然。与女作家坐在午后的时光里漫无边际的闲聊,慢慢地感受她的快乐、痛楚、脆弱甚至绝望,然后被感染……

抹不去的光阴记忆

姜东霞幼时随在部队工作的父母来到贵州,偶然的机缘安家在贵阳金华农场。纯净天空下的灿烂阳光,郁郁葱葱树林子里的婉转的鸟鸣,湿漉漉青草上蹦跳的蚱蜢,清澈小溪中畅游的鱼群,都是天真小姑娘的快乐源泉。成年后的姜东霞常常把回忆定格在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时光的倒流仿佛给她汩汩地注入生存的勇气。姜东霞也许就不是能够承载太多世俗的女人,往往身不由己地把自己推向时光的背面,连空气都带着甜丝丝味道的童年,于是在她的生命中烙下了挥之不去痕迹。

姜东霞曾经带着女儿重走自己的上学之路,“妈妈,你们的童年真幸福!”女儿无比羡慕地感叹。“是啊,兄妹5人虽然让家庭的负担加重,一家人住在破旧的小屋,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我们可以在开满鲜花的山坡疯跑、快乐的寻野草莓、捉蜜蜂。现代教育让女儿失去了童趣和天真,作业书本让女儿失去了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现在她会为一头田野里吃草的牛,为空中飞过的一只鸟而欢呼雀跃。”姜东霞对现行教育体制有着很多自己独到的思考。

在羊艾农场,姜东霞度过了青春岁月里最快乐的时光,生活像蓝天白云一样的纯洁,俗世凡尘仿佛在山的那一面,闲云野鹤的姜东霞沉浸在与诗歌、散文的初恋激情中。贵阳文学界的年轻朋友简直把她小小的家当作了世外桃源,诗歌、啤酒、欢笑、自由弥漫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隅小屋。姜东霞营造着朋友们的友谊和愉悦,尽其所能用仅有的收入投入到聚会中,贵州青年作家戴冰、刘寅、谢挺、杨骊、杨打铁等都是这个文学沙龙的常客。她快乐地编织着幸福的生活之网,将自己紧紧地包裹。

七年之痛

姜东霞很长时间离监狱生活都很近,工作后又当了五年的女子监狱狱警,她的眼睛就像显微镜,把这片特殊天地下生活的人看得通透明白:人性的善恶、苦难、挣扎每天都在淋漓尽致地上演着,每一个镜头、每一张面孔无不深深触动着姜东霞敏感、脆弱的神经。姜东霞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女犯们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写一部反映女子监狱题材的小说,慢慢在姜东霞的脑海里酝酿,对罪犯的心理及他们在狱中的状态的了解,让她坚信自己有能力写出一段精彩的故事,也有能力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姜东霞开始了这部小说的构思。

1995年10月,姜东霞从省女子监狱调入市群众艺术馆,脱下穿了五年的警服。而后,三年曲曲折折的生活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写作,她带着女儿在贵阳近郊一个叫阳关的村子,租住在一户农民家里。姜东霞如同一只飞离了林子的鸟,面对喧嚣的城市诚惶诚恐;幼小的女儿如落难的“公主”,在周围孩子的包围中孤单无助。城市对姜东霞的伤害让她在绝望中挣扎、煎熬,邻居的农妇给她介绍夜班做“棒棒冰”的工作补贴生活,姜东霞甚而打起了当保姆的主意……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昏暗的灯下、粗糙的小木桌上,释放的情感在稿纸上流淌,希望在绝望的土壤里滋生、发芽,任凭大雨从破旧的屋顶漏下,淋湿刚刚写完的稿纸,也无法熄灭她心中燃烧的火。

朋友来看望姜东霞,当看到空空如也的家,看到憔悴的女主人时,感慨地说:“当作家当到这个份上,真不如不当!”也许,作家确实可以不当,但姜东霞无法不完成这个孕育七年之久的故事;也许,这七年的曲折、风波远比故事本身更精彩,但不解开心中的结,她又怎样去坦然面对生活?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怀着希望的绝望时光啊,敏感脆弱、悯天怜人的女作家终于走出了心中的“囚门”。

2001中国作协主办的大型文学月刊《中国作家》刊出了姜东霞的长篇小说《无水之泳》。荣誉接踵而来,《无水之泳》荣获贵阳市第六届“金筑文艺奖”专业组一等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无水之泳》一书。而真正让姜东霞感动的是她真诚的声音让狱警和囚犯们深为感动,这部有些灰暗沉重的小说唤起了人们对复杂人性的感悟。一个囚犯曾经给姜东霞写来一封信,他说:“你写的不是小说,简直就是为我们写的日记,很真实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和感情,让我们很感慨。”

姜东霞倾注更多心血的另一部作品《时间的斑点》即将面世,我们期待着惊喜的来临。

网络生活和泡吧情结

2001年发生了“网妖状告网易侵权案”,这件事说起来和姜东霞还颇有关系:从2001年2月开始,网易抄袭了网妖网站原创作品共有101篇文章,而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姜东霞的原创作品。姜东霞当时也是时尚的网络写手,唯美的文字,感人的爱情故事,姜东霞用女性的敏感,诗人的笔触创作了大量的网络美文。读者的感动和眼泪换来了姜东霞稳定的经济来源,她很自嘲地笑称自己是“网络投机者”而非网络作家:“给网妖投稿是有稿费的,为了改善生存状态,我不分白天黑夜的写作,我把全部精力和情感都倾注在文章中,让我暂时摆脱痛苦的折磨。”至今,还能在网妖上看到当初姜东霞用红唇、水清清等名字发表的文章。

姜东霞说:“在物质生活极度繁荣的今天,人类对永恒、崇高、美等一切可望而不可及的形式追求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匆忙。”她喜欢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漫步在贵阳的街头,迷失在充满诗意的酒吧,啤酒屋。姜东霞在《生活在别处》的小品文中写道:“你会被这些星罗棋布散发着鲜艳抒情意味的东西迷住,那些被我们遗失的情绪缓缓地回到了时间里,直抵我们的心灵,重现我们对情感的渴求。”因此,泡吧成了姜东霞的情感释放的圣地。雨季的下午,坐在弥漫着中世纪气味的酒吧靠窗的位子,望着雨中街景和梧桐树摇曳的枝叶,心与酒吧中写作的海明威似乎近了、更近了。时间和现实被分割,喧嚣繁复的城市在远去,晦涩生硬的日子在远去,年轻的诗人仿佛在“尘嚣中获得超然物外的慰籍”,寻求到了永久的精神彼岸。

 相关链接

姜东霞和《无水之泳》

姜东霞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集《过去的日子》,至今已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数十万字。

长篇小说《无水之泳》是中国第一部女狱警描写现代女子监狱中囚犯生活的力作。小说以冷静简洁的文笔描写了一群女性服刑人员从看守所到监狱的整个过程,关注她们的犯罪原由、心态与情感变化。小说的写作持续了7年,这期间作者经历过死亡的体验,她以一个女人的敏感心灵,让笔下的文字具有穿透力,反映出女囚这一特殊群体的人生轨迹及这轨迹显在、潜在的因由,充满了真切的命运感与命运抗争的努力,表现一定的人道关切。小说从情感、人性、欲望等多角度,深层次向读者揭开了监狱生活的神秘面纱。故事密度大,可读性极强。呈现出绚丽与堕落,青春与毁灭,死亡与复活,变化与升华,善良宽容与阴险狡诈之间的反复较量,情节紧凑,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作者: 叶乃志  编辑: 李蓓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支聯會三團體中聯辦外示威要求釋放劉曉波

 
作者:蔡咏梅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点击数:179 更新时间:12/14/2008 8:59:15 AM

 

 

图一,香港支聯會,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香港天主教正義委員會和獨立中文筆會代表在中聯辦門外抗議。中聯辦大門鐵閘緊閉。
 

图二,高舉劉曉波頭像喊口號。

 

图三,在場的多位筆會會員。

 

图四,在示威中首次亮相的一張劉曉波照片。

1214日星期天中午香港支聯會,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獨立中文筆會代表數十人前往西環的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遞交抗議信,要求釋放因簽署08憲章而被捕的北京作家劉曉波和停止迫害08憲章聯署人士。

支聯會副主席李卓人(立法會議員),常委蔡耀昌在示威現場表示強烈抗議中國政府對08憲章聯署者進行拘捕,抄家及騷擾迫害的一系列行動。并代表三團體向中國政府提出四個要求:1,促請中國政府保障劉曉波的人身安全,立即無條件釋放劉曉波; 2,停止繼續騷擾,傳喚,迫害08憲章的聯署人,立即歸還對張祖樺等人所沒收的財務;3,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及中國憲法所賦予的公民其本權利,增重言論,思想,新聞資訊自由,讓國內民眾可以自由及公開的討論交流對08憲章的意見; 4,08憲章所提出的建議,作出公開的回應。

獨立中文筆會代表也強烈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劉曉波和所有因文字獄而坐牢的中國作家。

因為中聯辦大門緊閉,拒絕派代表接受抗議信,在示威者不斷高呼:釋放劉曉波!支持08憲章!的口號後,示威者將抗議信和現場簽名支持名單貼在中聯辦門外的鐵欄上。 
 
 

下為獨立中文筆會的現場講話: 

獨立中文筆會是以維護作家寫作自由表達自由為宗旨的作家組織,劉曉波先生為獨立中文筆會理事及前會長,本筆會對于我們的會友劉曉波先生因為簽署和參與發表一份希望中國實現憲政民主的文件08憲章,而被當局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於刑事拘留,表示強烈抗議,要求中國政府立即釋放劉曉波先生。 

現今的中國是全世界言論鉗制最嚴酷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近100名記者,作家及網絡寫作者因發表言論或寫作被當局投入監獄,因此中國有世界最大文字監獄之稱。劉曉波先生自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曾因發表不同政見被關進監獄三次,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完全被剝奪在國內發表寫作的權利,近幾年更長時間受到24小時監控,甚至被軟禁在家。在這一次劉曉波因簽署08憲章而被刑事拘留的同時,多位參與聯署的中國學者,法律工作者和作家也遭到警方傳訊,抄家或上門恐嚇問話。而這一切發生在聯合國人權宣言誕生六十周年之時,更凸顯了中國政府是如何的罔顧和踐踏普世認同的人人享有自由表達權利的這一基本人權。 

獨立中文筆會強烈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劉曉波先生,釋放所有因言論和寫作而入獄的中國作家,停止無理傳訊騷擾08憲章的簽署者,讓中國人民享有他們不可剝奪的說話的權利。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著名作家張林:決不趴在地上苟活

 
 

安徽著名作家、民主人士張林先生。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蕭廂綜合報導)張林先生被各界認為是一位正直仁義的良心作家,德才兼備的人權勇士,一直以來倍受公眾和朋友們的敬重與讚譽。他一向關心民間疾苦,敢於直接揭露中共黑惡勢力的罪行,勇猛的抨擊中閃爍著理性智慧之光,深邃的思想中展現著善良本性的力量。

由美國博大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悲愴的靈魂》,字裡行間浸透著張林先生的心血,全書真實地記錄了張林先生從事民主事業的悲愴歷程。

張林79年進入清華大學讀書,參加校園民主運動。86年,他辭去公職,在安徽、海南、雲南等地從事民運活動,宣傳自由民主進步的思想,多次被中共當局關押。 89年6月,由於組織領導皖北民主運動,在皖北地區發表大量的民主演講,被中共當局判刑2年。94年5月:因在北京參與籌辦《勞動者權利保障同盟》及其它民運活動,被送回安徽勞動教養3年。

97年9月,張林服刑期滿後,獲得簽證赴美。98年10月,張林又毅然放棄在美國寬鬆安逸的環境,闖關回國從事他個人信念中的民主維權事業,結果在返回大陸的第2天就被警方逮捕,勞動教養3年。

2005年初,因在網上發表《九評共產黨讀後感》、《偉大語言的力量──論九評》等文章,張林被中共綁架,後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刑五年。自張林入獄後,海內外各界人士聲援張林的浪潮持續不斷,張林曾榮獲2005年“九評共產黨”全球有獎徵文活動特獎、2008年中國自由文化──人權獎等獎項。

張林2005年初被綁架後曾被關押於蚌埠看守所,在那裏遭受了非人虐待,從肉體到精神都受到摧殘。他每天被逼迫工作20小時,從早上四五點鐘起床開始,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才能休息。他還被剝奪了與家屬通信的自由。

一次,張林被武警五花大綁,痛不慾生,手上、脖子上的勒痕兩年後才消失。他說:“非常殘酷、野蠻,像對待死刑犯一樣,脖子勒得特別緊,頭只能彎著。很多人都被捆得像粽子一樣,慘叫聲不絕。我一直沒機會揭露,想要出獄後控告他們。”

自從蚌埠看守所轉至安徽銅陵監獄後,獄方多次企圖強迫張林寫“認罪書”之類的東西,都被張林嚴詞拒絕。他說:“我從來沒寫過。我哪來的罪?!我只有貢獻。”

張林先生週三(8月12日)刑滿出獄。他說:“入獄次數太多了,每次在獄中又都進行激烈的抵抗,所以身體損傷很大,每次都留下很多後遺症,牙齒和眼睛都不好,腰部和頸椎很疼,右腿打彎都不行,蹲著都很難受。內部很多器官的正常抵抗力都消失了,好像動不動就被病毒、細菌入侵。這次出來要好好看看病。”

在獄中不僅伙食很差,而且沒有基本的醫療條件。張林說:“醫療狀況非常差勁,每人每年才6塊錢醫療費,一般就是給一點抗菌素和止疼片。到外面的醫院看病很貴,而且一般都不讓到外面看病。”

張林說,因在獄中絕食抗爭而導致的身體疾患至今尚未恢復,身體因長期受病痛折磨而虛弱。他說:“今天回來後一直待在家裏,連下樓的力氣都沒有。”


張林先生與妻子、女兒合影。
自2001年10月始,居住在安徽蚌埠的張林家人一直受到中共當局不停的迫害和騷擾、歧視。張林前後已坐了8年監牢。自張林入獄後,妻子方草在承受各方面巨大的壓力下,對夫君相知相守,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真情相依。她在侍奉高堂、扶養幼女的同時,持之以恆的為丈夫奔走、呼籲、禱告,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才情。連小女兒在監獄看爸爸時,大聲當面質問警察說:你們為甚麼要關押我爸爸?!

張林說:“我算是入獄次數很多的。我常常問自己,為甚麼一次次走入監獄?值不值得?每次的答案都是:這是唯一的選擇,只能如此,因為那是一種情不自禁的感情,無法阻擋。見到荒謬的東西就要指出來,見到邪惡的東西就要去抵制反抗。我也知道會因此遭受迫害,但我只能這麼做,我根本無法違背我的心而苟活。”

張林再三強調:“我已經站起來了,決不會再趴在地上苟活。”△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傑榮專欄-尊孔   就該尊重胡佳人權

  • 2010-04-15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中國異議人士胡佳。(美聯社資料照片)

 ▲中國異議人士胡佳。(美聯社資料照片)

 

     敢於批評政府的中國大陸人權運動人士胡佳,近日在獄中申請保外就醫。這為中國大陸領導人開始修復其刑事司法制度提供了一個絕佳良機,補強中國在提升國家「軟實力」活動中最薄弱的環節。

     除了非凡的經濟成就和不斷擴張的軍事實力外,中國政府還希望全世界讚賞「崛起中的中國」的文明素質。然而,就算政府在海外設立再多傳授語言和文化的孔子學院,除非其停止監禁持不同政見者,並用更人道的方式對待在押的異議人士,否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贏得國際對其政治和社會進步的尊敬。

     實際上,孔子本人就曾教導政府官員在統治和處罰人民時,常懷仁恕之心。既然最近開始復興這位聖人的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就應好好聽從他的建議。儘管還有許許多多被禁錮的中國作家在獄中患病、缺乏治療,當局若允許三十六歲的歐洲「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得主胡佳保外就醫,將會是一個好的開端。

     警察在二○○七年十二月拘禁胡佳,宣稱他以非暴力方式提倡環境改革、愛滋病患權益和政治、公民權利,已構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當時警察就已經知道他患有肝硬化。事實上,二○○六年胡佳曾被警察逮捕「失蹤」四十一天,他在獲釋不久後就被診斷出肝硬化。在那段官方從未承認的關押期間,警察拒絕接受同是維權人士的胡佳妻子曾金燕為治療胡佳B型肝炎送去的藥。隨後他的健康狀況明顯惡化。

     二○○七年警方正式以刑事訴訟程序拘留胡佳,二○○八年四月他被定罪,判刑三年六個月。監獄最初讓他吃肝病的藥,但是當他產生抗藥性時(在這種病很常見),監獄違反了中國相關人權條約義務,未提供任何有效的替代治療。因此,過去十五個月期間,胡佳的健康急速走下坡。

     最後,二○一○年三月三十日,戴著腳鐐手銬的胡佳,在北京市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接受測試,以確定他肝臟上的不明物體是否為肝癌。四月七日胡佳住院時,妻子和律師再次為他申請保外就醫。他們去年的申請被監獄駁回。四月十二日,監獄電話通知他的家屬,說胡佳已被送回監獄,還說他沒有得癌症,不能申請保外就醫。但當局拒絕提供任何檢驗書面報告,給檢驗的正確性和獨立性留下許多疑問。

     顯然,當局不會給胡佳獨立的專家檢驗,無異是剝奪他在國際標準要求下與非犯人同等地接受醫療的權利。

     無論胡佳是否罹患癌症,依據中國法的規定,他早就可以獲得保外就醫。而且根據國際標準,他也有權在獄中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查閱準確的醫療記錄。

     如果他被迫在監獄待到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服刑期滿,在缺乏專家醫療和適當飲食照料的情形下,無藥可醫的肝硬化可能會讓他永遠失去自理能力,或許就連繼續寫以前的維權博客(部落格)都很困難。這難道是共產黨的策略?

     其他繫獄維權人士的待遇也存在相同的問題。例如盲人「赤腳律師」陳光誠,即將服滿三年四個月的刑期。陳在監禁中長期腹瀉,身體十分虛弱,當局拒絕給他妥善的治療,是否計畫要讓他出獄後無法繼續活動?

     中國的政法官員一直嘗試以各種方法鎮壓維權律師和異見人士。在許多案例中,不常受到媒體關注的騷擾,包括威脅、非法軟禁、剝奪工作、反覆短期拘留和毆打等,都證實為有效的手段。但是,即使在長期囚禁或行政拘留「勞動教養」的折磨後,有些活動人士仍未放棄,不斷設法改革政治、法律制度。

     例如提倡改革的傑出學者許志勇,被警察關押一個月,之後以「取保候審」限制人身自由一年,目前還很難說他是否會因此屈服。而即使是三年的牢獄之災,也未能嚇阻可敬的上海律師鄭恩寵(已失去律師資格),他出獄後不斷試圖擺脫當局的非法軟禁。同樣失去律師資格的高智晟,近日在失蹤一年多後突然露面,他所遭遇的嚴厲酷刑和長期屈辱、非人道的拘禁,是否會讓他保持緘默,現在預測還太早;據見過高智晟的人說,他的精神大體上未受影響。

     因此,儘管孔子強調「加嚴暴則樹怨」,在不計代價、一心求「穩」的領導人眼裡,摧毀「頑固」維權人士身體健康的「解決方案」或許相當誘人。

     這是不是一個過於憤世嫉俗的揣測?但願如此。當然,這種殘酷的做法,不但違反國際法,也與孔子的人道主義以及國家所追求的真正「軟實力」背道而馳。

     (孔傑榮 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紐約外交關係協會兼任資深研究員。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研究員陳玉潔譯。英文原文請參www.usasialaw.org。)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浙江自由作家呂耿松監獄被強迫剃光頭

`


【大紀元7月1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報導)中國人權活動人士呂耿松在浙江監獄服刑期間,因為拒絕認罪,被剃光頭。他對此提出申訴,要求獄方尊重政治犯的人格。

 

浙江自由作家呂耿松在監獄因拒絕認罪,被列為態度最頑固犯人,被嚴格管制,並被強迫剃光頭。呂耿松寫了一份申請書要求不剃光頭,但是當局不予理睬。呂耿松的妻子汪女士星期三去杭州市西郊監獄探望丈夫,呂耿松把他寫給監獄當局的一封信讓妻子和女兒帶出來,這封信要求監獄改善對政治犯的待遇,尊重他們的 人格,不要給他們剃光頭,汪女士說:

汪女士:「我昨天拿著東西進去,他們檢查很嚴格。剃光頭的事兒,我女兒記下來了,結果他們拿著不給我們,說拿去會在網上發表。為此李耿松跟他爭起來,他說『這是寫給你們的報告,你們沒有答覆,這是我的權利』。」

呂耿松在信中說,他是一名政治犯,罪名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雖然中國政府並不承認中國存在政治犯,但事實上,中國羈押了很多政治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是中國當局對無辜公民強加的政治罪名。

呂耿松指出,作為對人權的尊重,政治犯可以不剃光頭。但他被捕入獄後,幾次被強行剃了光頭。剃光頭這種行為是一種人格侮辱。呂耿松的妻子說,監獄管理人員星期三曾阻止呂耿松將這封信交給前去探視的家人:

汪女士:「他們犯人有四個等級,李耿松是最差的等級。我問民警他在裡面不好嗎?他說很好,我說好的話為什麼給他這麼差的,他說會換牌子。李耿松是黑牌子,第三種是黃的,第二種是綠的,第一種是藍的,是根據不同等級管理的。」

呂耿松於2008年2月5日被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所謂「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汪女士說,他丈夫因為在網上發表政論文章而遭到迫害,這是一起典型的因言治罪的案件,而呂耿松在監獄中又拒不認罪,遭到監獄警察的不公正對待:

汪女士:「在裡面他們叫犯人不要跟他講話,也不許跟他下象棋。人家都可以,就是他不行。」

呂耿松是網絡作家和人權捍衛者。他1983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現為浙江大學歷史系),曾在浙江高等公安專科學校任教,後因從事民主運動於1993年被 開除公職。他著有《中共貪官污吏》一書。最近幾年,呂耿松先生撰寫了大量的時政和制度分析文章。美國紐約的中國人權活動人士劉青說,中國監獄對被監禁的政治犯有兩種態度:

劉青:「能夠跟警察合作的政治犯不但不會被當作政治犯對待,反而會較好地對待,甚至超過了監獄不允許的範疇,有些人甚至吃到跟其他犯人不一樣的伙食。」

劉青說,如果政治犯拒絕認罪,他們在監獄的處境就非常困難:

劉青:「如果不認罪、堅持上訴,他們就會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思想改造,不僅得不到一般犯人般的對待,而且往往會採取各種措施加以精神和肉體方面的摧殘和迫害。我想李耿松大概就是自己不認罪,所以就遭到了各種迫害。」

劉青呼籲國際人權組織關注呂耿松案件,敦促中國浙江第二監獄立即停止對呂耿松的各種迫害。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雄作家柏楊:魯迅般"刻薄"的世俗化知識分子(圖)

 【進入論壇】 【推薦朋友】 【關閉窗口 2008年04月30日 09:24
石劍峰

2007年5月19日,著名作家金庸獲頒台灣政治大學大學文學院名譽博士。之後他前往新店花園新城拜訪柏楊,兩人相談甚歡預約再見面。

    2007年5月19日,著名作家金庸獲頒台灣政治大學大學文學院名譽博士。之後他前往新店花園新城拜訪柏楊,兩人相談甚歡預約再見面。(資料圖片)

    好友南方朔:晚年的柏楊與世無爭

    1960、1970年代台灣戒嚴時期,一些人以被迫害者英雄的形象存在,柏楊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在一個政治壓迫的年代,總會出現這樣的所謂英雄。柏楊把對迫害者的反抗轉移到普遍的中國文化、中國人身上,所以他寫出了《醜陋的中國人》。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遭受的不公來自更深層次的文化、歷史根源。其實那個年代,對中國文化包括中國人反感的人非常多。在任何高壓年代,大家喜歡從文化中找理由,大家都特別能得到共鳴,這也是某種程度上柏楊這些年來在大陸依然很受歡迎的原因。但另外一方面,柏楊改寫的歷史書一塌糊塗,事實上,他改寫歷史也是來源於自己被迫害者角色的定位。

    我和柏楊是好朋友,他的書都會送給我。晚年的柏楊其實非常和善,表現得像個人物,也與世無爭。我們在一起不太可能談許多很深的東西,聊歷史、過去更多些。因為我們還是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我們不太希望有爭論。這幾年很少去他家了,他這些年也過得不錯,所以在我看來他是那個年代被迫害者中比較幸運的一位,許多那個年代反抗傳統、反抗國民黨統治的被迫害者都消失在歷史中,沒有人記住他們,但柏楊活了下來且生活得不錯。他的幸運得益於台灣著名物理學家孫觀漢,他在很多方面都保護著柏楊。柏楊已經是過去年代的文化圖騰、記憶的標桿,在一段時期大家都要到他那裏拜碼頭。 

   台灣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孫隆基:柏楊抓住了魯迅的“刻薄”

    當年我在臺大讀書的時候就看到過他。那時柏楊反對國民黨專制的文章充滿著嬉笑怒罵,我把它們稱之為“遊戲文章”,挖苦有餘但深度不夠。但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特點,很嚴肅的東西大家都不能談。

    柏楊包括李敖,他們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從學理上講更多是嘩眾取寵、聳人聽聞,沒有深度,這是無法和殷海光等比的。柏楊抓住了魯迅的一點東西,特別是魯迅刻薄的一面,但他缺少魯迅的深度。另一方面,魯迅的批判情緒來自傳統中國社會,但到了柏楊的1960年代,這些歷史背景都沒有了,只好用謾罵的方式。柏楊的反抗更多來自對戒嚴時期生活的苦悶,來自年長者佔據社會資源,年輕人無法出頭的不滿。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柏楊是對五四精神的繼承

    前幾年參加《醜陋的中國人》研討會的時候,我在會上有一個發言。我說,柏楊先生寫的《醜陋的中國人》和《中國人史綱》,某種程度上就是魯迅想寫的“中國人史”。從這個角度講,柏楊是對五四精神的繼承。他和魯迅都堅持對中國國民弱點的批判,堅持對中國傳統文化弱點的批判,也堅持自我反省。柏楊的與魯迅相比,弱點在於深度不夠。他的夫人後來把我這句話帶給了柏楊,柏楊后來就寫了信對我表示感謝。

    對大陸知識界來說,柏楊的影響主要在1980年代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柏楊批判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柏楊的作品和思想在大陸這邊很有市場。

    北京大學教授、《柏楊全集》主編陳曉明:他就是一個世俗化的知識分子

    柏楊一直是在做著極其艱難困苦的反思工作。柏楊的文化批判也就是世俗批判,他生活於民間,既不在大學任教,也不供職于政府公務系統。他是一個自由寫作者,一個賣文為生的人。柏楊其實是一個十分另類的知識分子,始終是站立在世俗社會的立場上來發言。柏楊對世俗文化展開最有力的批判在於,他用“醬缸”這一象徵意象去概括中國文化的內涵本性。這個比喻十分奇特,也具有民間文化的特色。他直接而尖銳,徹底而擊中要害,全面而痛快淋漓。可以說,反傳統話語在柏楊這裡達到頂峰。

    柏楊的雜文還始終流宕著一股為底層平民伸張正義的激情,對社會任何不平等的現象,柏楊都給予關注,並毫不留情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柏楊的雜文極富號召力所在,他為所有受損害的弱者叫屈,為底層被蹂躪者鳴冤,這使得他的作品成為平民百姓最好的精神撫慰。

    梁文道:柏楊功不可沒的是啟蒙

    其實我讀柏楊的書挺早的,我在台灣讀小學時就看過了他的書,當然看不懂。中學時再讀,他的文字非常鋒利。1980年代“解嚴”前,他的《醜陋的中國人》和龍應臺的《野火集》是給青年人影響最大的書。我們在台灣接受的教育是典型的“忠黨愛國”,柏楊從深處挖掘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局限性,但是單純考慮民族性是有局限的。他的書像一針清醒針一樣,但我們需要冷靜對待民族主義,民族性不斷有作家提出,它有很大局限性,民族性是特殊年代我們對西方侵略的反應,但柏楊他們直接搬到當下,跳躍太快了。柏楊功不可沒的地方就是啟蒙,繼承了五四精神,儘管方法論有問題。

    他的史書是文學家著史,個人化東西太多,關注陰謀和權術,這是柏楊和其他著史文學家的局限性。

來源:東方早報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柏楊 一枝筆批時政護人權

2008/04/29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柏楊

文壇大老柏楊文采過人,寫下孤軍流亡的「異域」讓人掬淚。「醜陋的中國人」批評華人的醬缸文化,讓華人又愛又恨。而他在「柏楊版資治通鑑」中的眉批「柏老曰」,常令讀者拍案叫絕。他一生也寫下傳奇,因為政治思想入獄九年,感情世界也多采多姿,與詩人太太張香華第五次的婚姻,也讓人津津樂道。

 

去年才由出版社替他過「米壽」 (88歲)的柏楊,近來身體狀況不佳,在家的時刻常坐在大觀景窗前,由看護讀書,不然就是病危在醫院,但政治人物忘不了他,剛當選的馬英九,兩周前往探視,承諾落實人權,將卸任的總統陳水扁,上周六也悄悄以私人行程造訪。

 

近年來,對岸的柏楊熱潮,也再次凸顯即使封筆後,他文壇的地位不減。本名郭定生的柏楊,原籍河南開封,到台灣後不久,就在1950年因為「收聽匪區廣播」而被判刑六月,即使在當時的肅殺氣氛下,柏楊在報上批評時政,下筆也毫不留情。

 

1968年更因為翻譯「大力水手」漫畫,卜派父子流落到豐饒小島,樂不思蜀,兩人還要各自競選總統,遭情治單位曲解為暗諷蔣介石父子,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逮捕,判處12年有期徒刑,先後囚禁於北縣景美鎮軍法監獄、以及綠島。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日前到新店市耕莘醫院,探視臥病的知名作家柏楊,雙手緊緊握住柏楊的手長達5分鐘,沒想到柏楊仍不敵病魔在今晨過世。報系資料照片

不過在獄中,柏楊完成了「中國人史綱」等著作,也矢志為人權奮鬥。出獄後完成的柏楊版資治通鑑,更是暢銷書。柏楊的文學成就也受到兩岸的注意,柏楊夫婦將56箱文物、手稿捐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國內的台南大學也跟著成立了柏楊紀念館。

 

結過五次婚的柏楊,與第五任妻子張香華結褵的經過,也被視為文壇美事,當時柏楊出獄後對張香華展開熱烈追求,這段老少配的感情,也被視為文壇美事。不過諷刺的事,生前最後一次讓大眾注意到柏楊,卻是上周張香華與友人傳出疑似緋聞,正當外界猜疑不定,柏楊卻於今天過世。張香華今天說,柏楊沒有痛苦、也沒有遺言的走了,也決定不設靈堂。

 

【2008/04/29 聯合晚報】

 

 

 

*延伸閱讀:柏楊與妻子張香華之間的秘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域孤軍悲情夢——《異域》的小說與電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29 17:43:55

 

查看( 1075 ) / 評論( 1 ) / 評分( 0 / 0 )

  今天淩晨,台灣知名作家柏楊病逝,他那坎坷不平的命運從此劃上了一個令人惋惜的句號,畢竟,在不少

  人的眼裏,他代表著一個知識分子所應擁有的良知。

  在這個資訊日益全球化的時代,互聯網上也迅速出現了不少的文章,追述、悼念柏楊等,但讓人驚訝的是

  ,關於他生前的代表作,卻很少人提他的《異域》,這部入圍一九九九年香港《亞洲週刊》票選的“二十

  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作品,而這也是柏楊唯一一部入圍之作。


  
  第一次讀到關於《異域》的文字是在劉墉在九十年代末寫的文集裏(忘了具體是《肯定自己》還是哪一本

  ),他在一篇勵志性文章中談到了這本柏楊的舊作——具體的文字我已經忘記,但我記得我讀了他所寫的

  介紹文字後就拼命想讀這本柏楊寫的小說《異域》,不過生活于小城的我自然無法讀到這本台灣出版的書

  。倒是看了電影,無論是劉德華主演的《異域之孤軍》還是梁朝偉主演的《異域之末路英雄》(中學時代

  看錄影,自然是記得明星,而忘了原著作者),當時看還有一個緣故是因為這兩部電影的主題曲都是由羅

  大佑創作(但在《異域之孤軍》中是由王傑演唱),分別是《亞細亞的孤兒》和《大地的孩子》——至今

  仍然認為《亞細亞的孤兒》配合著《異域之孤軍》的片尾閃回鏡頭,兩者融合於一體,凝聚為非常有震撼

  力的一段。2003年羅大佑在香港開個人演唱會,當觀眾們要求他演唱他這首《亞細亞的孤兒》時,他說,

  這首歌不能唱,隨後以《鹿港小鎮》這首批評城市化的經典作品代替(個人覺得比較諷刺吧,可以批判現

  實,卻不能反思歷史),不過後來他在2005年的北京個人演唱會上倒是唱了《亞細亞的孤兒》。

  大學時在學校圖書館終於看到了這本書,《異域》,便借回去讀,而也讀的很震撼,為著這群戰士的四處漂泊與戰爭的生活。而小說的最開始,就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引人入勝:“現在,我在曼谷,這裡是一個昇平的世界,在一個四十年來都一直過著戰亂生活的中國人看來,昇平的地方,便是天堂,而我卻不能在天堂久留,我要向北走,跳進一個和這二十世紀豪華享受迥然相異的原始叢林中……世界上在野沒有比我們更需要祖國的了。然而祖國在哪?”此後,小說就進入了一次次的對於戰爭及其前因後果的描寫上,很慘烈!

  九十年代初朱延平將該小說改編為電影《異域》,也名《異域之孤軍》。出於政治的考慮,影片在改編時基本上淡化了當時第二次的國共戰爭的對於故事的影響(小說的第一章是寫元江撤退,而與當時的戰爭環境緊密相關),加強了他們流亡緬甸時的悽慘生活狀態的刻畫,再配上由王傑那悲情的聲音演唱的《家太遠了》與《亞細亞的孤兒》兩首歌前後呼應,成就了這部反思性非常濃烈的作品。是的,反思,即使是去年年底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儘管是改編于一部反思性小說,卻削弱了原作的反思力量,但朱延平改編《異域》的成功之處大概就在於,將原作中的控訴變成了反思。

  在影片《異域》的片頭,王傑唱著這首《家太遠了》:

  “風太大了,難道只是為了吹乾眼淚

  雨太急了,仿佛真是為了洗去哀傷

  山太高了,難道只因早已無處可躲

  河太寬了,仿佛註定永遠無法渡過

  家太遠了,難道只是因為時間因為距離

  夢太長了,仿佛只是為了絕望為了逃避

  死太多了,難道真是為了仇恨為了生存

  愛太短了,仿佛只是為了分別,為了回憶

  鮮血浸透了土地,也開不出花

  永遠短暫如彩虹,抓也抓不住

  我們沒有家,我們沒有家

  孤兒是我們的名字,回家是夢裏的呼喚

  太遠了,我們的家……”

  而柏楊也曾在遠流版《異域》中也題詩代序:

  “橋裂水崩冷月天,

  孤軍一支潰雲南。

  異域景殘人老去,

  江山不復舊江山。”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紐異域 國軍荒塚千骨枯

 

 

 

強烈抗議 國民黨失職

2009/03/11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南緯五度,巴布亞紐幾內亞偏僻的山坡上,有一千多名埋骨異域的國軍將士,被海峽兩岸的政府給遺忘。不但連祭拜的人都沒有,甚至在火山灰掩埋與當地人破壞下,面臨死無安寧棲所的淒涼境況。

 

二次大戰,一千多位被日軍送到巴紐做工客死異鄉的國軍,墓園已被夷平,僅在拉布爾附近找到三座孤墳。
照片/讀者提供

 

發現這批荒塚的當地華僑向記者透露,在巴布亞前首府拉布爾(Rabaul)附近的這批國軍將士墳墓,是一位前澳洲飛行員告知。由於二戰時期盟國與日本在當地曾有激烈交鋒,許多戰機一去不回,因此至今美國與澳洲仍派員在當地尋找殘骸,試圖尋找失蹤官兵的下落。澳洲這位飛行員在任務中,意外發現密林中有幾座刻著中文與青天白日圖案的墓碑,曾告知中共駐巴紐大使館,但是對方沒有興趣前往勘查。

 

這名華僑後來付錢請土人帶路,果然在山坡荒煙蔓草間找到三座國軍墓碑,其中兩個可辨識碑文,分別是陸軍六十七師兩百團的上尉吳坤、陸軍新卅師上士孔憲章,另一具破壞嚴重難以辨識,死亡時間都是一九四五年。很明顯他們都是抗戰期間被日軍送到當地當奴工,來不及等到勝利返鄉就客死異域。

 

新卅師上士孔憲章之墓,該師隸屬新一軍,應該是在滇緬邊區被俘。
照片/讀者提供

 

六十七師上尉吳坤的墳墓位於中央,是墓碑最完整的一座。
照片/讀者提供

 

對於國軍俘虜原係到南太平洋當奴工一事,海峽兩岸的相關研究都很少。少數記載包括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退入上海租界後被英軍軟禁,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攻入租界,孤軍變成俘虜,其中部分被解送到拉布爾,成為巴紐戰俘。

 

澳洲昆士蘭華人聯合會前秘書長粟明鮮博士在檔案中找到相關記載:根據解放拉布爾集中營的澳軍報告,先後約有一千六百多位中國軍人被送來當奴工,在運輸途中死亡者不計在內。在俘虜營當中死亡者六百五十三人,剩下約一千人,到一九四六年被美國海軍送回中國。

 

當年擔任戰俘營譯員的華僑張榮煦回憶:倖存官兵回國前,曾與當地僑界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二五九位官兵遺骸。但十幾年後墓園失修荒廢,遭當地政府夷平。當時僑界曾向中華民國政府求援,但是台北方面沒有下文。隨著巴紐獨立,華人大量遷居澳洲,後來拉布爾市區毀於火山爆發,留在當地的僑胞更少,早已沒有人記得埋骨於此的國軍將士。這次居然還能發現未被破壞的墳墓,令人相當訝異與興奮。

 

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任職於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粟明鮮感嘆,儘管這些官兵都是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都曾為了保衛國家而受盡苦頭,最後犧牲了生命,可能親人至今都還不知道他們遭遇。對比當年的盟軍對陣亡官兵的極盡尊崇,國軍犧牲的將士卻被輕易遺忘,實在令後人感到汗顏。

 

拉布爾 美日激戰 火山毀城

 

 

拉布爾(Rabaul)位於巴紐東北方新不列顛島上,廿世紀初由德國人建城。一次大戰之後,澳洲取得德屬新幾內亞,由於拉布爾是深水港,因此將殖民地首府設於此地。不過一九三七年附近火山爆發,導致五百多人死亡,首府因而移到新幾內亞島的萊城(Lae)。

 

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日軍攻佔拉布爾,建設為海空軍基地,作南進跳板。日軍與盟軍在新幾內亞中部雨林與歐文史坦利山脈間激戰,跨越海拔四千公尺山脈轟炸對方,傷亡慘重。一直到今天,美澳兩國軍方都持續在新幾內亞尋找失蹤的軍人遺骸。

 

一九四三年四月十八日,日本海軍山本五十六大將從拉布爾起飛視察前線,事前被美軍偵知情報,派戰機攔截後攻擊殞命。此後盟軍取得上風,但麥克阿瑟元帥決定只以海空武力封鎖拉布爾,不發動強攻,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總計日本在拉布爾駐軍超過十萬,並有約兩千名從各地(包括台灣)招來的慰安婦,此外還有大批盟軍戰俘擔任修築奴工。除中國戰俘外,各國在當地都有軍人公墓。

 

一九九四年火山再度爆發,大半市區被火山灰掩埋,拉布爾人口減到不足四千。華僑從清末開始移民巴紐,大多來自廣東的臺山、新會等縣,因此他們以粵語稱拉布爾為「亞包」。在大戰期間,華僑總數約有一千多人。經過遷居與火山毀城,現在拉布爾的華人已經極少。

 

 

 

 

 

【2008-12-22/聯合報】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觀後心得


多數的人一定都看過切‧格瓦那的那幅紅黑頭像,在T-恤、旗幟、海報上
大量出現,大家都覺得很面熟,甚至可能穿過印著他頭像的紅T卻叫不出他的名字.
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是革命烈士、傳奇英雄,也是一種流行...

這部電影是他本人的日記搬上大螢幕的,但是很可惜的是,國內的電影院
還真的都走好萊塢路線,這部電影居然全省只有總統、長春、華納威秀三間戲院
有放映,而且還都集中在台北市,這叫其它縣市想看的人情何以堪啊

而且不是什麼艱深難懂的藝術片,老實說還是笑中帶感動的傳紀電影,只能說
台灣的觀眾很可憐,片商的心胸很狹隘.感謝老天我是幸運的台北人

雖然是描述格瓦那這位革命英雄故事,但這部電影裡沒有革命,也沒有英雄
只有一段有歡笑、有淚水的友情及勇往直前絕不後悔的青春.
片名叫摩托車日記,當初看到他們的路線圖,以為他們真的騎摩托車走了一萬多公里,
心想真的很屌(若環台灣一圈也才一千多公里),結果看了電影才知道其實他們的
屌車在四千多公里處就屌不起來掛點了,剩下的路居然大多是用走的= =".....
真是媽的屌爆了.

一開始只是兩個混小子近似有勇無謀的玩耍計劃,卻在堅持的決心之下
讓兩人經歷了廣大南美大地的平原、高山、冷雪、大河、瑪雅遺蹟、祕魯山城
嚐盡人情冷暖、看盡人世不公. 也因為這趟旅行,讓革命的種子在年青的格瓦納心中發芽
讓他從一個醫學院學生,變成後來的革命精神領袖.

沒有那愛玩又怕事的死胖子拖格瓦納下水,也許格瓦納最多只是變成一位阿根廷醫生
這世界將少了一個精神指標,和國父孫叔一樣,格瓦納也發現到一個醫生只能醫少數人
他想醫的是整個世界,年青的他也許體會到這點,但當時他還不知道該如何行動
因此在旅途的終點他與死胖子道別時,我們都知道他已經不是當初離家的那個格瓦納了.

短短八個月,横跨五國的兩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我們這種生長在小小島國的人
是絕對無法體會那種壯闊山河可以如何地改變一個人的心境,也難怪我們的社會雖不貧
卻目光如豆,心靈枯竭.

這段有笑有淚的啟蒙之旅,讓我們看到一位不向命運妥協的熱血青年,不但向自己的病魔挑戰
(有氣喘卻組足球隊)、向大地挑戰(一萬多里的遠征)及向權威挑戰(挑戰當時天主教會的規定)
這些都顯示出他對生命種種不公平的反抗.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走上革命這條激烈之路

因為他相信只有靠"挑戰"這個手段,才能爭取到自己的自由或生存的權利.多少次他和死胖子
在覺得不可能辦到的時候,都靠挑戰的毅力去實現的,尤其在他生日那天,游泳渡河去和麻瘋
村的病人慶祝時,我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一個為了別人可以不要自己的命的人,是值得為他
賣命的.我實在應該建議我老闆來看看這部片....

片子到好友死胖子目送他坐飛機離開時結束,但那卻是格瓦納真正活躍於革命舞台的開端
之後他與古巴強人卡斯楚一同成功推翻古巴舊政權,但一山不容二虎,最後的命運是被美國
中情局設計暗殺,卡斯楚心機很重沒來救他.然後再利用他的肖像來喚起人民反美的心

只是他沒想到格瓦納的影响卻是死後才開始,而且是全球性不分世代的.他象徵的是永遠不滅
的理想火焰及席捲世界的革命浪潮.


他說:「世界革命,人人有責」


電影散場,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拍得夠不夠好看,但我知道格瓦納又多了一位信徒
而且不會是最後一位,因為有人為了看這部片,不畏風雨從中南部殺上來台北的戲院觀賞
很傻嗎? 這正是那股創造傳奇的火焰啊.

在忘了對這個世界還有什麼熱情時,我認識了 切‧格瓦納
我們不需要激烈的革命運動,但在不知該不該堅持理想時我會想起:


人生不會有第二次30歲 不是嗎?


電影官方首頁: http://www.pandasia.com.tw/motorcycle/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時代省錢妙招 大陸出現「抄號族」

更新日期:2010/04/23 15:33  

(中央社台北23日電)大陸出現「抄號族」,他們是以年輕白領和大學生為主的群體,他們追求潮流,但因大都市生活消費成本高,為了過得更有滋味又盡量省錢,廣州不少大學生和白領都進入「抄號族」行列。

 

據中新網報導,很多大學生或白領有空時都到商場或市場逛逛,他們並不是閒著無聊打發時間,其實醉翁之意在於物色鍾意貨。一旦發現目標商品,他們立刻想盡各種辦法記錄下商品的貨號和詳細信息,以便回去可以準確地在網上搜索和購買。

 

廣州越秀區某商場店員說,發現「抄號族」時,有點無奈,但是沒辦法。她表示,並不介意有這樣的「抄號族」,因為她也是其中一員,但是擔憂萬一更多的人也那樣做會嚴重影響到她的業績。

 

被店員發現的小姐反而坦然自嘲,「朋友都稱我是專業的『抄號族』。為了省錢,我不買實體店的東西,都在網上買。剛開始嘗試時沒經驗,逛街的時間花很多,也買過假貨。不過現在已經熟能生巧,積累很多商品信息和省錢技巧。」

 

一位黃姓「抄號族」說,她到商場一家店舖前找到一套很喜歡的裙子,雖然打了7折,價格仍要200多元,她覺得太貴了沒買下。「後來進入淘寶網搜索,一看嚇了一跳,才79元,加上郵費15元,竟便宜100多元。」

 

嘗到甜頭的小黃說,「以後逛街看到喜歡的衣服或日常用品都不買了,要先在網上看看價格,如果網上便宜就在網上買,這樣能省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報導說,時下「抄號族」正在流行,化妝品、包包、鞋子、書、小電器等物品都成為「被抄」的對象。不過大多數「抄號族」表示,雖然逛街買的東西相對會減少,但是逛街仍然是他們娛樂休閒的重要方式,記錄貨號然後網購是他們的新樂趣和額外收穫。990423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失的民族:古墓怪异符号曝露契丹神秘失踪之谜[ 来源:搜狐 | 更新日期:2009-09-08 21:33 | 浏览(142)人次 | 投稿 | 收藏 ]

[字号: ]
(编辑:张世辉)

 契丹人壁画

     中华民族是神州大地上多个民族历经几千年融合而成的,在这几千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民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族。契丹的本意是“镔铁”,即坚固之意。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威武的民族,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挥斥长城内外,饮马黄河。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1922年,一位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一座被盗掘一空的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古墓中,发现了一块刻满奇怪的类似文字符号的石碑。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些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据史书记载,契丹人建立辽国后确实曾经创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传,后人见都没有见过。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经过考证,认为“天书”就是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文字。结论一出,举世期待,契丹这一消失的民族会不会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呢?

 
    关于契丹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这是一个神话传说,不过据《魏书》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的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北部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契丹王朝在中国延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差一点就将宋朝灭亡而统一全国。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许多西方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直到今天,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现今全世界保存的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从中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与宋朝的交流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民族,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然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为什么会这么迅速的消失呢?

    一般说来,契丹民族的衰亡是随着契丹王朝的灭亡逐渐开始的。契丹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然而,最终灭掉辽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部落在辽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并最终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亡国的一部分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这个帝国也曾强盛一时,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契丹的残余势力被迫再次西迁,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销声匿迹了。

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在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呢?契丹人究竟去了那里?他们还有没有后裔?寻找这个失踪的民族,成为一个诱人的历史之谜。

    据《辽史》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国南部的契丹人,还有一些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黄河流域不断出土的文物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事实上,在金朝统治时期,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种可能,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演化为其他民族。第三种可能,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这几种可能虽然不同,但是都承认契丹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已经被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永远的消失了。

    当然也有几种版本传说契丹民族没有被融合,他们作为一个民族仍然存在。一种说法认为,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就是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故乡。几百年来,达斡尔人就在这里游牧,但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达斡尔人自己不知道,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事就没有人知道了。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等内容,找到了大量证据证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具体定论尚待进一步的证明。

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女贵族复原颅像(正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契丹部落最后流落到了云南地区。他们的根据是,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宗祠里,还发现了一块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牌匾。据“本人”介绍,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毕竟漠北和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

    最近,社科院的刘凤翥教授称利用DNA技术揭开了这千古之谜。他率领的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描绘契丹人生活的古画

    但是这项测验的最大的难题是要证明实验所获得并进行分析的是古代契丹的DNA的确是古DNA,而不是污染物。因为古生物遗存中的有机物经长期降解已保存无几。实验只能在有限的DNA中复制扩增并排除污染。虽然这次分子考古的实验每一步都进行了阴阳性对比,可还是没能严格按照国际上权威的分子考古——尼安德特人的分子考古法来执行实验。

    这项测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其实即使最终证明这项测验结果准确无误,也不能过于简单地来看民族源流问题,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经不存在。(本文选自《历史密码Ⅱ: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类的宝马、另类的车—X6 1+

BMW-X6-1
和所有的豪华品牌一样,宝马希望依靠家族的全新成员引来更多的崇拜者,但它绝对不让既有的拥护者对新产品感到彻底的陌生。宝马X6有一张略显严肃的英俊脸庞,但我们也能感觉到作为cross阵营霸主的威慑力和其坚毅的目光。侧面看去, 车顶线条的走势与上下车身的比例的确有些不同以往,但不是说X6怪异,只是对待这个宝马新贵我们需要洗脑一下以前的旧观念。
只要你曾经接触过任何一个现役的宝马车型,你不可能不对X6的内饰产生共鸣。由钆花真皮、拉丝铝板和软性塑料所打造的车厢会让你找到那种熟悉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感受。而直觉则会帮你自动找到排档杆、座椅调节开关和空调按钮所处的位置。另外坐在驾驶席上,架在扶手箱上的右手可以自然的触到i-Drive系统的操作按钮。
X6 xDrive35i配备的3.0升发动机依然采用宝马经典的直列六缸布局,但加入了双涡轮增压技术和燃油直喷技术,动力性的增加非常显著。尤其重要的是,在一大一小两个涡轮相继介入的作用下,涡轮迟滞效应几乎不存在,并且自1300转起到5000转的区间能始终能够爆发400Nm的峰值扭矩,扭矩爆发的更早、持续的平台更宽。
从扭矩输出的特性来说,增压发动机一改以往自然吸气发动机偏好高转速的情况,对于自重并不轻(2145kg)的X6来说,在车速不快、时常走走停停的城市(报价参数图片论坛)路况行驶中,行驶性能更加游刃有余。
BMW-X6-2
BMW-X6-3
BMW-X6-4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数学天才佩雷尔曼行为怪异 将拒领百万美元奖金(图)
2010-03-22

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斯坦福大学

天才数学家格里高里.佩雷尔曼

 据俄罗斯媒体21日报道,俄罗斯圣彼得堡市44岁天才数学家格里高里.佩雷尔曼由于成功破解着名的“庞加莱猜想”而在4年前被国际数学家大会授予了绰号“数学家诺贝尔奖”的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日前,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又将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的“千禧年数学大奖”授予了佩雷尔曼。然而,世界数学界很可能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的佩雷尔曼压根不在乎这些全球数学家梦寐以求的数学大奖,他在4年前曾拒绝出席领取菲尔兹奖,从而创下了菲尔兹奖的历史先例——成了该奖成立70年以来第一个拒绝领奖的人。俄罗斯媒体纷纷称,佩雷尔曼对美国“千禧年数学大奖”和100万美元奖金同样没有丝毫兴趣,他将像拒领菲尔兹奖一样将“千禧年数学大奖”和100万美元拒之门外,从而再次创下世界数学史上的一则先例。

据悉,现年44岁的佩雷尔曼出生于圣彼得堡市一个普通的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电机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数学教师。佩雷尔曼从小就展现了惊人的数学天才,他父亲喜欢用各种逻辑和数学难题来挑战儿子的智慧,佩雷尔曼16岁时就考入了当时的列宁格勒州立大学,他读大学时不修边幅,指甲长到了弯曲的程度。当时的佩雷尔曼只想到一个知名的国家数学所中无拘无束地研究数学,而他也在博士毕业后,如愿进入了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成了一名数学家。据悉,佩雷尔曼的妹妹伊莱娜后来也成了一名数学家。

然而当佩雷尔曼7年前成功破解“庞加莱猜想”后,功成身退的他就从数学界“销声匿迹”了。他不仅辞掉了数学研究所的工作,并且还拒绝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其他世界知名大学主动提供的教学或研究职位。据俄罗斯媒体称,如今他处于“失业状态”,在圣彼得堡市的一家公寓中和老母亲生活在一起,佩雷尔曼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堪称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针对自己是否真的拒领100万美元奖金的“千禧年数学大奖”,佩雷尔曼本人始终拒绝对媒体发表任何评论,就好像这个大奖跟他毫无关系一样。木 子

小资料:庞加莱猜想

庞加莱猜想由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在1904年提出的。2000年5月,庞加莱猜想被评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

所谓的庞加莱猜想是指: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它涉及多维空间几何学,是通向拓扑学领域的一把钥匙。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