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新发明:机枪烤肉
http://www.gxnews.com.cn  2010年04月01日 20:14  来源:千龙网  字号:

  本次活动的工具、原材料是:7.62毫米口径的MG3机枪,约200发子弹,猪肋条肉,咸肉火腿薄片,以及一些锡纸和一些棉线。

怪异新发明:机枪烤肉

 

  首先用锡纸包裹枪管,然后环绕裹上培根和鲜肉,并用棉线固定 图片来源:千龙军事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作家過分關注斯坦福華裔女生周夢瑤命案遭質疑
2007年03月22日 08:07: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我要打印 我要糾錯 
【Email推薦:
收看新華手機報
 

周夢瑤面容姣好、性格開朗

 

    據美國《明報》報道,美國斯坦福華裔女學生

周夢瑤的真正死因,除了令死者家屬大感困擾外,

一名熱愛研究連環殺手犯罪模式的作家,

亦因過度關注事件,

在周夢瑤網站被點名評為

“最有可疑的殺人兇手”而大受打擊。

 

    由周父創立、用以紀念愛女及

呼吁外界繼續關注案情的網頁,

即日起已刪除“誰是兇手”欄目,

但周父堅信該名白人男子與女兒的死有密切關係,

更批評對方的電郵地址有仇視,甚至殺害亞裔之嫌。

 

  投稿報章分析九大疑點

 

    該網站自本月中開始,加設一個“誰是兇手”欄目,

大篇幅刊出一篇分析稿,

內容指一名叫艾文(Christen Allen Iman)的男子,

與周女的死有關。

 

    文中稱艾文近月來多次投稿《斯坦福日報》,

詳細分析案件細節,所提出的九大疑點,

剛好與聖他羅沙警方1月28日

到聖地亞哥周家家訪時所提出的問題相似

例如:周女的手機案發時的位置,

如何被關掉?周女的車匙在車座椅還是車尾箱尋回?

她的錢包有否被找到?她的衣服有否被脫下?

如果她服藥自殺,車上有否留下任何液體器皿,

方便她吞食大量藥丸等九大疑點。

 

    周父接受訪問時坦言,

探員曾強調上述九個問題的答案不容對外公開討論,

但他懷疑為何艾文會知悉這些疑問,

甚至投稿至《斯坦福日報》討論。

 

  覺來者不善 周家感到壓迫

 

    此外,周父質疑對方所使用的電郵地址,

內含KKK及“Knight Kill Asians”字眼,

令人感到不安,加上對方在這個敏感時期,

曾多次電郵周家,感覺似乎來者不善,

甚至令周家感到“恐懼”、“受威脅”。

 

    該報19日與居于加州奇科市的艾文取得聯絡,

他坦言,未有想過此事會發展至如此地步,

也因而大感困擾。他解釋自己與很多人一樣,

很同情周家,亦相信周女的死有可疑,

所以才主動與周家接觸,

將他對此案的看法告知周父。

“可惜我的關心最終變成令人有戒心,

”艾文指責周父的行為不能接受。

 

    艾文重申不知道聖他羅沙警方與周家的討論內容,

自己只是將研究連環殺手的多年經驗與人分享。

他自稱最近剛完成一本講及連環性罪犯的新作,

此時網站卻傳出他是連環殺手的負面消息,

令他極感無奈,亦相信如果繼續下去,

會對他成為鑒證心理學家

或罪行研究家的前途構成嚴重影響。

 

  網頁已刪“誰是兇手”欄目 資料交警方查證

 

    關于電郵地址,他強調使用了“Sansculotte”一法文,

意思與周父所指“殺害亞裔”完全無關。

根據記者從法文字典Larousse翻查所得,

Sansculotte一字指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

一班極端保守黨,並不是常用法語。

 

    艾文又表示已向周父明言,如對方認為他有可疑,

大可要求執法單位展開調查,

而無必要在網站上大肆渲染。

“我已經接獲很多仇視電郵,

因為他們以為我有種族歧視。

”艾文堅稱自己從未仇視亞裔,

更希望這件令人困擾,亦無必要的事件,可以盡快了結。

 

    網頁即日起已將“誰是兇手”的欄目刪除,

至于誰是誰非,周父表示已將所有資料轉介給警方,

有待當局進一步查證。(中新網3月21日電)

 

斯坦福華生命案迷霧多 神探李昌鈺樂助真相大白

 

 

中國僑網消息: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

 

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班  

華裔研究生周夢瑤 (Mengyao Zhou)死亡案自殺他殺說法不一,

 

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

全球知名刑事鑒識專家李昌鈺博士2月21日表示,

 

如他能為該案找出真相,他樂于幫忙,

但是他必須獲得周夢瑤案的調查資料及驗屍報告等證據,

否則工作難有進展。 >>>點擊詳細

 

華裔才女陳屍車尾箱 美國警方初判疑自殺身亡

 

中新網消息:在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修讀博士課程的

23歲華裔才女周夢瑤(Mengyao Zhou),

擁有漂亮動人的外表,性格開朗樂觀,

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她可謂前途無限,但有誰想到,

她失蹤5天後被發現陳屍自己的汽車車尾箱﹖

警方初步調查後懷疑女孩自殺身亡。>>>點擊詳細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个裸女打麻将(赌脱衣服的,谁输了谁脱 图)

本帖最后由 武汉明天 于 2009-12-8 19:25 编辑






这是一幅油画,最近在西方社会以及网络世界引发的口水已经比画家所用的颜料多出千倍。画家是刘溢,一个去了加拿大的中国人。 2005年3月6日纽约一个画展据说展出了次画,引起了很多猜测,因为画作的题目是:“2008·北京”。
这张图很有意思,名字叫北京2008,画的却是四个女人打麻将,显然有隐藏得很深的含义在里面。
我试做一下分析,讲下自己的看法:

正面下方背后有文身的亚裔女子,应该是中国了。
左手打牌打得聚精会神的,是日本。
穿着上衣侧头的是美国。
躺得很YD的的,是俄罗斯。
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是台湾。

中国碰了“东风”,是何含义?可能是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借了东风在崛起;二,“东风导弹”是中国已经摆在台面上的有力武器。中国一方面形势好像不错,但不知道其他的牌如何,而她又在牌桌下做着小动作。
美国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看着台湾,表情很耐人寻味,一方面是想从台湾的表情里读懂些什么,一方面眼神又在给台湾做暗示。
俄罗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其实不然。一边脚勾搭着美国,一边在给中国递牌,两国可以说是在暗中互相交换利益。
日本人一本正经看着自己的那副牌,全然不知道别人在做些什么动作,只顾着打着自己的牌。
台湾身穿红肚兜,可能意思是中华文明的最后真正继承者。。。台湾一手拿着水果一手拿着水果刀,表情阴郁而愤恨得看着中国。。。但没办法,他不入局,无论最终谁胜利,他都只能帮别人切水果。
窗完河边乌云密布,应该是暗示海峡两岸局势危机,一触即发了。
墙上的挂象很有意思,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老毛的长相。。。

这四个女子的着装也很有意思。
中国光着上身,下边一条裙子一条内裤。
美国一件外套一件内衣,下身却光着。
俄罗斯只剩一条内裤了。
日本已经什么都不剩了。
这也是各国局势的写照。
美国衣着看上去最整齐,实力也最强大,其他几人均有点衣不蔽体,但美国貌似光鲜,但却其实已经暴露了自己的底线,而中国和俄罗斯虽然貌似赤裸,但关键阴私却藏住了。
假设这局牌是赌脱衣服的,谁输了谁脱。
这一局牌打下来。。。中国输,则沦落到如今俄罗斯的地步。。。(跟苏联解体情况相当。。。)
美国输,也会沦落到俄罗斯的地步。。。
俄罗斯再输,则彻底沦落到一无所有。。。
而日本,其实已经一无所有了。。。俄罗斯貌似相公,在陪打。。。其实俄罗斯是在和中国换牌,真正的陪打是日本。。。因为她已经没东西可输了,而且一输就立刻出局了。

总结一下。。。
美国最假正经,看上去最光鲜。。。但其实危机不小。如果打输这一局,他就得交出霸主的地位。
俄罗斯两边勾搭,最是阴险狡诈。。。情况有点类似解放后的中国,一会倒向苏联一会倒向美国。。。因为自身实力不济,只能在两边摇摆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中国的牌有太多看不见了,说明中国隐藏了很多实力?而且桌面下又和俄罗斯在换牌。。。而美国人却只能从台湾的表情上去揣测中国和俄罗斯干了些什么。。。日本人则一无所知,继续打着自己的牌。。。中国的牌最深不可测。
日本。。。别人在搞这么多动作,他基本没有赢的可能。。。而且一输的话立刻出局。
台湾。。。她冷眼旁观,桌上这些人在搞什么她都看见了,心里也清楚。。。可是她没有入局的资格和能力,也没有话语权。。。心怀不满也无济于事,只能做你的丫头,给胜利者献上你的水果。
胜利者应该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产生,这个悬念不大。但要看清楚,美国尽管实力强,但她们玩的是中国麻将,不是西方扑克,按中国人的规矩玩牌,美国人的成算又有多少?

不过有两点不太明白:
1,貌似小女孩手中的水果刀映出了俄罗斯的牌,日本看见了在偷笑。。。很自得其乐。。。这说明什么?
2,中国的文身上面是凤凰,没什么问题。。。腰上的文身是什么含义?

总结一句:我对中国抱有的希望一直是很大的。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强大的,即便遭遇战乱,平复过去之后又会迅速回到霸主的地位上去。建国到如今也几十年了,改革开放了这么久,也可以被视为”文景之治“了,到了如今这一代领导人的手上,是中国蛰伏之后重新大展宏图谋求霸主地位的时候了。2008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局势肯定会特别复杂和微妙。2008这一局无论谁打牌打得好,都将会对未来世界的霸主地位产生重要的影响。我相信这一局的赢家一定会是中国!


http_imgload.jpg
下载 (189.94 KB)
2009-12-8 18:54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碩士想分手 4度謊報性侵

更新日期:2010/05/14 04:11  

〔記者劉志原/台北報導〕30歲薛姓女碩士2年前初戀,卻不小心懷孕而墮胎,她誤認被嬰靈纏身,為求男友與她分手,企圖營造自己是「不潔之人」形象,竟向警方4次謊報遭歹徒性侵,台北地院依誣告罪判刑7個月,緩刑2年,命她接受精神治療及社區服務;仍可上訴。

 

判決書指出,薛姓女子曾經得過文學獎,是個氣質美女,父母均為教職,門風保守,96年6月薛女經朋友介紹認識徐姓男子,墜入愛河,但卻不小心懷孕而墮胎,事後認為有嬰靈纏身,精神狀況不佳,為求與男友分手,4次向警方謊稱被性侵,最後一一被警方識破,依誣告罪送辦。

 

遇到如此 之情況 ,  找我, 我會想辦法 , 幫你解決

幫你寫給對方, 暫時分手 之通知信,  請求你們暫時分手二十天

二十天之後,我安排你躲起來,讓其找不到你

然後 再幫你 , 寄 請求 再暫時分手二個月之通知信給其

等再過二個月之後 ,再幫你寄 分手抱歉通知信給其,請其原諒你 

此時我早已經安排妳躲起來了,且陪同你向檢察官請求測謊,證明你真的需要備案 來請求檢察官的保護

我 的 e-mail            dogcat8762@hotmail.com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社會 ,越來越進步繁榮了,有一些人被社會淘汰了,她們變成了社會邊緣人,這些社會邊緣人,因為長期的非常不如意,產生了反社會人格,潛伏在社會的各行各業與每個角落,於是宛如隨時隋地的會有不定時炸彈會引爆,有可能是各地隨時之霸凌,有可能是家暴,有可能是隨時的搶劫,有可能是酒駕撞死人
隨時隨地的會隨機之發生,請眾友聯合互助來自保
請同我一起來 籌組 ,網路網友互助保護合作會,當網路會友發生意外與災害或被迫害,請其他的眾 " 網路網友互助保護合作會"之會友 ,一起透過網路之facebook來救援,求救與真的需要救助之人

我有誠信,請你也有誠信的, 一起來合作
大家 一起來互助互保彼此

歡迎你 的 加入
以上是 真的

約於 1 分鐘前 · ·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家称对李湘爱慕已久 求婚若遭拒将裸奔(图)
http://news.QQ.com  2006年12月04日01:25   大连晚报  评论(633)

80后作家向李湘求婚 列举“下嫁”六大理由(图)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李湘:想娶我,你还“嫩”了点(设计独白)

 

 

80后作家向李湘求婚 列举“下嫁”六大理由(图)


 

张一一

 

最新李湘发短信婉拒作家求婚 自称已心有所属

80后作家向李湘求婚 列举“下嫁”六理由(图)

李湘回应80后作家求婚:以娱乐的心态看这件事

宋祖德再次发飙 预言李湘5年不结婚

本报记者郝岩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80后作家向李湘求婚”事件昨天又起波澜,在日前李湘回短信婉拒80后作家张一一的求婚后,张一一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夜以继日地写一封“足以媲美徐志摩之《致陆小曼》、梁实秋之致韩菁清、普希金之《致娜塔丽莎》、贝多芬之《致不朽的爱人》的‘21世纪最伟大的情书’”给李湘,一两日内即将完稿,试图以此来俘获湘主播芳心。当记者问及如果李湘依旧不能被打动他将怎么办时,张一一坚定地告诉记者,“如果李湘还不答应嫁给我的话,我将在她足迹所至的31个大中城市裸奔,以纪念湘湘已然不再的31载的美丽芳华。”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张一一自称对李湘爱慕已久

 

张一一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他可以说是“看湘湘的节目长大的”,自小对我国地方台“龙头老大”湖南台及湖南台“一姐”李湘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湘湘的高调,但这却正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我国的女人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太深,认为女人就应该‘温良恭俭让’,这是不对的。当今中国,难得有几个李湘这样‘本色’的女人,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多好啊。她现在刚刚结束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正是需要关怀和温暖的时候,我没有理由不萌生呵护湘湘一生一世的感情。”张一一如是说。

 

“关心”李湘还是“威胁”李湘?

 

虽然张一一自称对李湘如何如何的“关心和爱慕”,但是记者从李湘处获悉,张一一在给李湘发的“求婚短信”泥牛入海无消息之后的第四天(11月30日),似乎是等得不耐烦的他毅然给李湘发短信“威胁”她:“湘湘美女下午好,我是张一一。你怎么可以不回我的信息,你怎么可以如此无情?你千万别把我不当回事儿,我的一狗仔朋友业已拍到了万国城小区阿伦家中你们俩的亲密照片,小心我现在就给你公布出来!还有,你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的几处住所我也早已摸得清清楚楚,如果你再不回答我,我只好去你家门口蹲着等你了!你看着办吧。”

男大学生乔装到女厕偷窥
男大学生乔装到女厕偷窥
考古专家发现情侣遗骸 “死了都要爱”
千年情侣"死了都要爱"
村委会人员强收卫生费
村委会人员强收卫生费
台书法家在少女背上写春联 唇印当落款
书法家作画 唇印当落款

 

在李湘回信息婉拒张一一求婚后,记者采访到张一一,问他此举是不是有些“无赖”时,张一一苦笑着告诉记者:“我也是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谁叫她老不回复我啊,我这样做,叫一个‘爱之弥深,念之弥切’。”

 

张一一有裸奔“前科”

 

“80后作家张一一求婚不成,要为心上人李湘裸奔”,虽然貌似有些无稽,但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所谓“80后”,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记者了解到,2005年底,文学青年李索伦为出版自己的小说《非此非彼》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裸奔的“伟大创举”,便系张一一此君一手策划。李索伦因“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拘之后,张一一曾写下《当文学不再裸奔》和《我与李索伦不得不说的故事》等文章为李索伦的裸奔行为辩护,在文坛乃至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至于这一次张一一是否不再假手他人亲自披挂上阵“裸奔”,向李湘求婚的闹剧究竟将如何收场,也许将成为2006年岁末中国娱乐圈一道别致的风景。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六四新書出版熱
本刊記者

 


● 趕在「六四」二十周年前出版的一部份64書籍。

六四二十周年前夕,有關六四的書籍大量湧現香港書市,呈現八九年以來六四書籍最繁榮的景象。顯見歲月流逝人心未死,記載血的歷史,以此對抗遺忘,呼喚正義。

這批趕在六四二十周年大部分在香港出版的六四書籍,作者有六四學生領袖、著名作家、學者、北京和香港的記者,及港人和北美華人等。題材多樣化,有六四事件的全記錄、六四血案的親歷見證,天安門清場內幕披露,六四事件的研究和反思,以及六四流亡者的現狀報導等,角度不同,都有一腔熱忱。

這批六四書籍中,可稱石破天驚的是以支持學生被罷黜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三十八卷錄音帶整理而成的趙紫陽回憶錄《改革歷程》(另有介紹)。其他六四書籍大致可分為五類:

參與者親歷者的見證與回憶

第一類是當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參與者對六四事件及最後的血腥屠殺的見證和回憶。如天安門廣場副總指揮封從德的《六四日記》,以日記形式記述了當時天安門學生運動組織內部的運作。歷史學家余英時稱,該書是「六四學運的最可信、同時也是最詳盡的一部記載。」出版人孟浪指出,該書有其特殊的親歷性及客觀性,但也更富於爭議性。

所謂爭議性大概是指《六四日記》涉及學生領袖內部的一些矛盾甚至權力鬥爭,及對一些介入八九民運的知識份子所扮演的角色的質疑。封從德與前妻柴玲在中共的通緝下在中國逃亡數月到達香港,後流亡法國,獲得博士學位,現居美國舊金山,從事IT業。該書也披露了他和柴玲的相愛與逃亡經過。

另一位學運領袖劉剛也在今年三月寫成了他的回憶錄《熱血青春天安門》,爭取六四前出版。劉剛是北大物理系研究生,早在六四之前已參加北京高校民主運動,六四後是中共通緝名單上的第三位人物,曾坐牢六年,在獄中遭受酷刑,非常頑強,有「秦城鐵漢」之稱。

積極支持學生,全程參與北京「驚天動地的五十日」的廣東作家孔捷生,其《血路一九八九》不僅記述了六四屠殺那一夜他在天安門廣場伴隨著學生和市民的親身經歷,也回憶了他和另一位作家劉心武如何逃離北京的過程。孔捷生後經香港流亡美國,現在自由亞洲電台工作,並是香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其以「易大旗」為筆名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很受歡迎。

此外還有北京記者高瑜的《我的六四》。一九八九民運興起時,高瑜時任《經濟學周報》記者,她發表於該報的嚴家祺與溫元凱關於改革的對話影響很大,後來被陳希同平暴報告點名,而且導致經濟學周報被停刊。學運期間,高瑜踴躍支持學生,並爭取人大常委與學生對話。在六四屠殺前的六月三日早晨高瑜被秘密綁架,坐牢兩次,因此,獲得多項具國際榮譽的新聞自由獎。

兩本有關清場和戒嚴部隊的書

高瑜在她六四回憶錄中,回憶了她為爭取中國新聞自由奮門的經歷,並收集了她在六四期間及前後的文章。在書中高瑜表明心跡,她會堅持做一隻有靈魂的蛋,去撞擊中共那面堅硬的高牆。

第二類是有關六四史料的披露,其中最有份量的是前中國政法大學教師吳仁華的《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及《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吳仁華的專業是歷史文獻學,受過嚴格的史料考證訓練。而本人也是六四事件的見證者。他以十多年時間收集、整理和研究六四屠殺驚心動魄的那一夜的全部真相,披露中共大屠殺的真實全過程,並首次揭露天安門廣場有學生被槍殺的事實:北京農業大學學生戴金平和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程仁興。

書中指出,雖然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抗命並被軍事法庭判刑五年,但三十八軍突破數以十萬計學生和市民的堵截,殺人最多最狠,除六名軍人(被封為共和國衛士)因翻車油箱著火被燒死外,無一人死亡。軍人在六四中共死亡十五人,都是死於六月三日晚上十時戒嚴部隊開槍鎮壓之後,「這也充分證明軍隊開槍鎮壓在先、群眾暴力反抗於後的事實。」

此外還有參加過六四的兩位北京學者以筆名歸化章、浦前寫成的《 六四人物的 年》,介紹了當年天安門運動的百名風雲人物的今昔情況。開放出版社的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著《尋訪六四受難者》也在五月加印。該書記錄了已確認的六四死難者的姓名身份,死難情況及天安門母親追尋過程。
香港天安門母親運動在五月底推出了由二十二位六四死難者家屬親自撰寫的二十年心路歷程《廿年生死兩茫茫》。隨書一起發行的還有一部紀錄片《天安門母親之路》。

香港和北京記者的采訪回憶

第三類是香港和北京記者對六四事件的追憶及對二十年後六四人物的再訪問。香港記者當年在北京採訪學運,見證八九民運的波瀾壯闊及後來的流血結局,對六四永難忘懷。

現任有線電視直播新聞台台長的陳潤芝,六四時作為亞洲電視的記者上北京採訪。親眼目睹解放軍裝甲車瘋狂衝向人群,見證長安街無數市民倒在解放軍的槍下。她二十年後採訪了鮑彤、吳仁華、程真、陳達鉦、陳一諮、王軍濤、浦志強這八人,反省和檢視當年他們投身八九民運追求的理想是否已付諸東流。此書《六四二○》為陳潤芝自費出版。

當年參與黃雀行動援救民運人士逃亡的支聯會常委朱耀明牧師發起幫助流亡民運人士回家運動,由當年赴北京採訪八九民運的記者蔡淑芳、麥燕庭負責採訪撰寫《回家》和《再回家》兩書。

蔡淑芳當年是香港星島日報記者,六四屠殺之夜一直留守天安門廣場,最後與學生一道含淚撤出。在戒嚴部隊開始清場時,蔡淑芳以為無法活著離開天安門廣場,寫下了遺書。沉痛往事,在她心中留下難以愈合的創傷。

《回家》和《再回家》一共訪問了六十多位六四流亡人士,其中有天安間廣場的學生糾察隊員張健。當年只有十八歲的張健在天安門廣場東觀禮台對面被解放軍連開三槍射殺,打碎左大腿骨。後流亡法國,成為基督教傳道人。他在書中傾訴了對故國戀戀不捨的感情。

《再回家》的主要採訪撰稿人麥燕庭當年是《新報》記者,經歷六四事件使她感受到新聞自由對中國民主化的重要作用,因此二十年來一直矢志不渝地做了許多工作。這次她親赴美國,採訪了二十多位六四流亡者。

《人民不會忘記》由六十四名採訪八九民運的香港記者撰寫,此書八九年七月推出以來,總銷量達五萬多冊,收益全捐作推動中國和香港的新聞自由之用。這次為紀念六四二十周年再版發行,稍後更會推出免費網上版。

需要提到的是這六十四名記者中有五人因地位改變理念已轉向。如當年的英文虎報記者梁美芬在這本書中有三篇文章,大讚北京學生「為中國民主運動翻開了新的一頁」,但她現在已是親共的立法會議員。

一位退休的新華社高官張萬舒也在六四二十周年前夕在香港出版一本六四事件全景實錄的報告文學作品《歷史的大爆炸》。作者為新華社高級記者,六四時在北京新華總社任國內新聞部主任,曾出席五月十九日於軍方總後禮堂召開由李鵬宣佈北京戒嚴的黨政軍大會。他非常同情學生,曾運用自己的職權,盡力幫助學生,支持趙紫陽,保護熱血的年輕記者。在六四後的大清查中,保護屬下記者全部過關。

張萬舒因是新華社高層,掌握大量六四事件的可靠內幕資料,對學運與中共高層兩派鬥爭的反應以六四後清查過程有最權威的披露,該書可讀性很高。張萬舒指出,據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副會長譚雲鶴透露,六四共死人七百二十七人,包括軍隊十四人,學生和老百姓七百一十三人,每具屍體都經他檢驗過。這是一份重要資訊。

理論探討和文藝創作

第四類是有關六四運動的理論探討和常識介紹。北京學者張博樹的《解構與建設:中國民主轉型縱橫談》,在扉頁上注明,此書是獻給一九八九年天安門維憲愛國民主運動。開放雜誌顧問、溫哥華政論家許行先生的《百年中國民主滄桑》,是應溫哥華支援民主運動聯合會之邀,趕在六四二十周年前出版的一本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為核心的百年中國民運簡史,讀者對象是六四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希望他們讀後對六四、對中國漫長的民主進程有初步的認識。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很受歡迎。

最後一類是有關六四的文學藝術作品。小說有旅英作家馬建的《北京植物人》、博訊網刊載的南京人齊治平寫的六四記實小說《原來這裡有個門》。學運領袖劉剛近期也出了本小說《天安門,路往何方》。詩歌方面有劉曉波在台灣出版的六四詩集《念念六四》。該詩集出版時,劉曉波已因起草《零八憲章》被中共拘押。此外還有香港青年為六四創作的漫畫書等。

另外還須提到,一位八十年代留美的北大物理系學生程鶚Eddie Cheng在六四二十周年前夕出版了一本有關六四事件全過程的「敘事體歷史」的英文著作Standoff at Tiananmen。該書也可歸為第二類。六四事件發生時,作者人在美國,但和全球華人一樣,通過新聞報導,情感完全融入天安門廣場,與北京的學生同呼吸共患難。他的同學北京學運領袖劉剛接到書稿後,一口氣讀完。在亞馬遜網上的讀者對該書評價甚高。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初年.…昏

2005-07-25 13:47 |迴響:15|點閱:22707

 

  民國初年,上海一位筆名「冥飛」的文人,寫過一首打油詩<民國八年一月一日書感>:

    可笑之民國,居然有八年;農工窮到底,將帥闊沖天;

    政客爭干祿,官僚死要錢;分明官國也,民治說徒然。

  詩中描述的當時情況,和你所讀過的歷史相同嗎?請寫出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並試著分析當時上海的文人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詩。

  

    以上是我這個剛剛開始教大學的兼任講師,上學期出的期末考題之一。教的是台北市一所私立大學的通識課程,叫做「歷史與文學」。雖然以最低的級職教最基礎的大班課,總算也在大學任教,我出完這一題時,自以為得計,心想這樣大概考得出學生的程度,應該不會辜負冒險把我聘來的校方和通識課程主任。

 

    監考順利,沒有學生作弊,果然不出我所料,這樣的題目,弊都無從做起。回到家裡,興沖沖開始閱卷,希望發現幾個有見解的才子才女。看了七、八份平平淡淡的卷子後,這樣一份答案忽然在眼前冒出來:

 

    當時國民政府從大陸遷移過來,造成各地人口激增,加上內部尚未安定,動盪不安的情況四處可見,也造成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原來當官僚、將帥的,身分地位就很高,再加上那種平時就揮金如土的習慣,可是薪水還是不夠他們花,那只好從老百姓身上去挖了….

 

    改考卷時沒有必要說話,但我當時發出「嘿」的一聲高音,把自己都嚇了一跳。民國八年國民政府就遷到台灣來?好像早了三十年,而且那時根本還沒有國民政府。一個紅叉打下去,第二筆還沒畫完,我突然領悟這位同學的意思了。

 

    寫下這份答案的年輕人顯然認為,「民國初年」是「國民政府遷台的初年」,或者「台灣成為中華民國一部分的初年」,而不是「中華民國初年」。依照這種思考方式寫下去,「造成各地人口激增」也就理所當然了,因為這裡的「各地」是指「台灣各地」。

 

的確,國民政府遷台使台灣人口激增是歷史事實,但民國八年各地人口激增,卻怎樣也說不過去吧!一時無法確定該扣他多少分,只得把這份考卷先放下,繼續改其他的。沒有多久,另外一份答案映入眼簾:

 

    詩中所描述的民國相當腐敗及落後,與本人所讀過的歷史大致吻合。當時國民政府剛剛遷移台灣,政府的目標仍是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所以大部分的精力與金錢都花費於軍事方式(面),所以民國的內政幾乎是一團遭(糟),所以當時的低階人民都是相當窮的,政府官員則是忙於鬥爭或是注重軍事。

 

    仍然無法決定要怎樣處理,也照例放到一邊,繼續工作。誰知改著改著,一份這樣的答案又跑來報到:

 

    民國初年實行有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表面上對農民有所照顧,事實上卻間接迫害農民,造成農作物價格低廉,農民賤售農產品,而為居上位的官,卻視若無睹,置百姓性命於地底。

 

    丟下紅筆,我離開書桌,泡起一杯熱茶,望著窗外六月底午後灼熱的陽光細細思量。自問學問或許不足,教學卻沒有偷過懶,苦口婆心一學期的結果,竟是發現「民國初年」的新定義。都說老師在期末用考試來評定學生學習的成果,但期末考卷上的答案,不也是學生在告訴老師他教學的成果嗎?我對這幾位同學的教學大概是不及格了,一個學期下來,居然連「民國初年」應該是什麼意思都沒有讓他們弄懂。

剩下來的工作就是找出同學們「民國初年」新定義的來源了。認為「民國初年」就是「台灣被中華民國統治的初年」的思考方式,必然是屬於以台灣為本位的思考方式。既然如果以台灣為本位,敘述這座島上政治的歷史,可以有「荷(蘭統)治時代」、「鄭氏(統治)時代」、「清(朝)領(土)時代」、「日(本統)治時代」等分期,也有「清領初年」、「日治後期」等說法;那麼順流而下,「(中華)民國(統治)時代」或「國(民黨政)府(統治)時代」乃至「(中華)民國(統治時代的)初年」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怪中文的語意和文法,「中華民國統治時代」(請注意它與「中華民國時代」政治意義上的差距)既然沒有辦法簡化成「民治時代」或「國治時代」;「中華民國統治初年」也就沒有辦法簡化成「民治初年」或「國治初年」。至於「中治時代」和「中治初年」呢?如果這樣的名詞可用,那麼已經採用的「清領時代」要怎麼辦?難道清朝不是中國,清史不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嗎?不及格的大學老師如我者,只隱隱約約看出這裡面過多的政治涵義,在這麼多的政治涵義裡,我發覺,我已經無法分析。

 

全班八十位同學裡,採取這種方式答題的四位同學最後都過了關,我沒有當掉他們任何一個。他們這一題被扣的分數雖多,但因為其他各題回答得還不錯,總分仍可及格。那天夜裡改完全班考卷後我終於發現,這創造民國初年新定義的四位同學,以當今大學生的標準來說,程度其實不差,也並非不用功,否則他們無法單憑回答其餘的題目及格。所以,我不怪他們誤解我嘔心瀝血出的題目,要怪也只怪自己未能及早注意及此,在課堂上多告訴他們一些真實的,而不是正確的歷史。

 

然而這百分之五,而且絕對不是倒數百分之五的學生,以此種方式理解「民國初年」的事實,不論你看了悲憤填膺或暗自竊喜,都是必須認真面對的。政治已經影響這個地方太多,但至少不應該影響到扭曲年輕學子對歷史事實與名詞定義的認知。在歷史學或語言學的領域裡,「民國初年」畢竟都應該是「中華民國建國後的初年」,不是嗎?

 

(葉言都寫於2005年7月23日)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戰中近千名日軍被英軍逼上死亡島餵鱷魚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喂鱷 于 August 21, 2004 00:04:47:

鱷魚吃人的事,古今并不少見,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近千名日本侵略軍遭鱷魚襲擊并被吃掉的事情,一般人可能不知,故寫此文述之。

環球時報報導,位于孟加拉灣東岸緬甸的蘭里島,以風景秀麗著名。小島周圍水面波平如鏡,水中到處矗立著數不清的莽莽蒼蒼的“山脊”,其實這些“山脊”是鱷魚───這是一座著名的鱷魚島,島上長期居住著數萬衹鱷魚。它們借助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有的保護色,平靜地生存和繁衍。

1945年2月19日,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在孟加拉灣海域巡邏的英國艦隊截擊了一支企圖從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緬日軍船隊(由于記錄的殘缺,這支日軍的番號無從查考)。雙方展幵了激烈的炮戰,英軍艦隊力量遠胜于日艦,不一會兒,日軍的几艘護航炮艇被擊沉。裝載有1000多名日軍的兩艘運輸船,慌忙駛到蘭里島周圍,日軍在那里登陸。日軍打算把蘭里島作為陣地負隅頑抗。

島上日軍的頑強抵抗給英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激戰到天色漸晚,英國艦隊一時很難消滅這股上島的日軍部隊,于是一邊對小島進行海上封鎖,一邊研究和制定第二天的作戰方案。各艦指揮官接到命令后陸續地來到了指揮艦上。

入夜,疲憊的日軍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正當他們准備好好睡一覺來應付第二天的戰斗時,突然,他們白天沒有注意到的那些鱷魚躥出水面,向他們凶猛地扑過來。原來,當英日海軍白天激戰時,鱷魚被嚇得藏入了水中。天黑以后,隨著潮水退去,一群群鱷魚都被岸上死傷士兵身上發出的血腥气味引了出來。已經疲憊不堪的日軍被突如其來的鱷魚的凶猛進攻惊呆了,他們雖然拼命用机槍、步槍向鱷魚射擊,但還是招架不住鱷魚群的凶猛襲擊,頃刻間,慘叫哀號之聲響遍整個沼澤。

在島外指揮部里,英國軍人正在討論,突然艦上執勤人員急匆匆地跑來報告說,島上日軍突然傳來激烈的槍聲和亂哄哄的喊叫聲,估計可能是与其他部隊發生了戰斗。

這种情況讓英軍非常困惑。指揮官詢問值班軍官有沒有部隊同英軍聯系,值班軍官回答說沒有。艦隊指揮官立即下令派遣一艘小艇去調查情況。

東方發白的時候,前去偵察的小艇飛速返回指揮艦報告,從艇上下來的偵察兵個個臉色蒼白,一副恐懼的樣子。“報告長官,全是死人,還有鱷魚!”被惊嚇過度的偵察兵語無倫次地說。

當英國軍隊上島時才發現,滿島都是被鱷魚撕碎了的日軍尸体和上百衹被槍彈擊斃的鱷魚尸体。1000多名日軍几乎都成了鱷魚口中的美味佳肴。整個小島都被血水染紅了。最后,僅找到了20名幸存下來的日軍士兵,但看上去,這些幸存者的神經已徹底崩潰。




軍事文摘主頁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野军史作家:日军军事素质极好

2008-10-16 17:03:00  21CN社区  【 浏览字号: 点击发表评论
 
 
标签: 四野
 

80年代以轰动性的纪实作品《雪白血红》闻名的作家张正隆

   《枪杆子:1949》真实记录东北野战军入关南下的征战历程———

  当年以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备受关注的军旅作家张正隆,近日推出了《雪白血红》的“续集”——《枪杆子:1949》,真实记录了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入关南下一直到解放海南岛的征战历程。

  时隔二十年,信奉“秉笔直书”的张正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风格,大量的采访对他来说是“必须”的,正如他所说,他的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15年来,他遍访大半个中国、采访到了上百名军队人员和普通百姓的切实感受——他们对战争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保证了写作的客观真实与细节的充沛丰盈。

  通过电话,记者专访了这位现居大连、甚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的老人。口音浓重的张正隆有着东北人的直率,他看不惯眼下一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糊弄小孩”的做法,如同看不惯出版商为吸引眼球,在新书的腰封上打出“封笔巨献”的字样来“忽悠人”。他甚至不满编辑擅作主张把书中的一些对话加上了引号,认为这一标点的改变,事实上已经违反了他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

  ■“有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完全就是在‘糊弄孩子’”

  张正隆可以说是第一个写作四野军史的作家,后来的电影《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显然受到他的作品的不少影响。甚至在林彪的刻画上,如林彪爱吃炒黄豆、沉默寡言、精于算计、对打了败仗的部下痛下杀手等等,也多少源自张正隆的作品。

  记者:您是因为对四野的历史有兴趣和研究才开始写作“四野”题材的,还是因为一举成名后,更加专注于这方面的写作?

  张:对于四野的历史,我原来知道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但是因为《雪白血红》的采访写作,让我觉得四野的历史里太有文章做了,一辈子也写不完。其他野战军也曾找过我,叫我写,我说人一辈子干不了很多事情,一个“四野”就够我写的了。

  记者:最近军事题材走红,小说和影视都有不少这方面的题材,像近年很火的《集结号》、《士兵突击》等。有人说,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但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您是怎么看的?

  张:我有多少年没有看电影了,我都想不起来了,哪有工夫呀?但《集结号》我看了。这部电影给我的震撼很大,逃兵的事情,在西方都很忌讳的,我们都能在银幕上表现出来了。

  电视剧我通常也是基本不看的。《亮剑》播出时,我儿子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你看看吧,这个电视剧挺好。我一看,其实就是讲打鬼子的故事嘛,但作者显然是想象的,他不了解什么是日本鬼子。我觉得内地写抗战的常常是儿童文学,给孩子们看的,糊弄小孩,不真实。
  日本鬼子的军事素质其实是非常好的,在世界上都有公认。我采访过山东主力部队的一些老人,他们说,1943年前,中国军队的一个班一个排和一个日本鬼子拼刺刀,可能都拼不过。特别是先期侵华的日军,绝大多数枪法和拼刺刀功夫都令人想象不到。但1944年以后就不行了。小日本兵力就那么多,所以最后派出的兵中,有的十几岁,有的五十多岁。我当了一辈子兵,对日本鬼子仇恨归仇恨,但对他们的军事技术,却不能不承认。

  ■我采访的老人中,一半以上已经故去

  “当了一辈子兵”的张正隆擅长军事历史题材,尤其对于用文字再现曾经发生在他的家乡、东北那片黑土地上的战争风云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情。到目前为止,他写作的近十部报告文学中,主角大多是四野的官兵。每部作品采访、收集资料的时间,几乎都是写作时间的倍数。这本《枪杆子:1949》耗时还不算最多的,断断续续也有15年了。

  记者:为何在近二十年后,才推出《雪白血红》的“续集”?

  张:其实,1987年我采访《雪白血红》时,就已经有一些老同志谈到当年四野南下的情况,鼓励我写出来。很奇怪,四野南下的纪实,过去谁都没写,常常一句话带过,似乎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就一下子完蛋了。

  这本书现在是被“肢解”过的,本来写了60万字,后来删掉10万字,改了三四稿。原来书名叫《东方红》,意思是新中国是在血泊中诞生的。

  记者:用了近15年时间,采访搜集资料,您觉得主要的难点在哪里?

  张:最难的是采访。我采访的老人,70岁的都已经很少,大部分是80岁以上的,有的人上礼拜我还打过电话,回头再想问点什么,再打电话时人就已经不在了。到现在,我写的老人中有一半以上已经不在了,有的即使活着,恐怕脑子也糊涂了。从这点来说,我的采访是带着抢救性质的。

  《枪杆子》采访的人不算多,但也不少于一百人。对每个人,我的采访不会是只谈一次两次,一开始时,因为不了解他的情况,无法提问,所以我就听他自己聊,班长、副班长、战友……一个个聊,聊完后,他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我找到想问的问题了。再谈个把月后,我也没啥嗑可唠了,以后就是随便聊天,今天天气如何、身体怎么样呀等等,有时不经意中,会唠出非常好的东西来。

  文学就是靠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生命。所以我写东西特别累。

 

 

军情聚焦

印媒总结印方四大仇华谣言 台湾网友怎么看大陆阅兵.

 

(编辑:无花泥)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国著名作家暨媒体记者淮南采风成果丰硕

 
 
 
字号   2009年09月27日09时37分   来源: 中国旅游报  
 
 
 

 

  淮南市创新营销模式,强化经营城市力度,

联合中国旅游报社举行的

“中国著名作家暨媒体记者

淮南采风活动”9月24日圆满结束。

 

  参加采风的著名作家有曹彭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我国驻叙利亚、

黎巴嫩、伊拉克、埃及大使馆武官,

少将军衔;现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

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著有《西亚风情》、《黎巴嫩散记》、

《重返巴格达》、《伏牛山的儿子》等多部著作)、

王宗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主任;

著有《日出昆仑》、《藏地兵书》、

《季节河没有名字》、《苍莽青藏》等多部著作)、

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刊》杂志主编、编审;著有《年轮诗章》、

《世界的理由》、《叶延滨文集》等多部著作,

我国著名诗人。)、李林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环球企业家》杂志主编、编审;

著有《送你一束红烛》、《青春不是候鸟》、

《留给八十年代的背影》等多部著作)、

马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高级编辑;著有《鸿影雪痕》、《南北行吟》、

《走遍名山》、《走遍名水》等多部著作)

及《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

《北京晚报》、《中国民航报》等媒体的记者。

活动还特邀了资深记者、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潘立刚。

采风团规格之高、

著名作家之多在安徽省尚属罕见。

活动期间,淮南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庆,

淮南市副市长董众兵,

淮南市政协副主席鲍同义等市领导

前往采风团下榻酒店看望作家、

记者并与其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

  本次采风活动由淮南市人民政府、

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淮南市旅游局、

中国旅游报安徽记者站承办。

在为期三天的参观考察中,

采风团一行十余人马不停蹄,

先后深入到淮南市八公山风景区、

矛仙洞风景区、焦岗湖风景区、

上窑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煤矿坍陷区生态恢复森林公园、

淮南市博物馆、春申君墓、廉颇墓、

汉淮南王刘安墓采风考察。

  采风团成员都是第一次来淮南,

他们坦言,来之前对淮南市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

有的甚至连淮南市都是第一次听说。

但经过为期三天的实地参观考察,

淮南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人文典故、

优美的生态自然景观让他们十分惊叹。

尤其是“淝水之战”、《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春申君、廉颇等历史事件

和名人典故更让他们震撼,

没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人和事竟诞生和发生在淮南。

军旅作家曹彭龄先生认为“淝水之战”

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在中国及世界军事史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他建议邀请中外军界人士和军事爱好者

来淮南参观考察;

《环球企业家》杂志主编李林栋先生

认为淮南要加大对《淮南子》的宣传和应用力度,

把《淮南子》变成淮南市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

;我国著名诗人、

《诗刊》主编叶延滨先生用诗一样的语言

为淮南旅游献计献策,赢得掌声阵阵……

总之,千里淮河第一峡及淮水倒流奇观,

淮河变迁的活化石----焦岗湖的美景,

地道的豆腐宴、渔家宴、

农家乐美食等都给采风团成员

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9月24日下午,

淮南市政府在淮南市新锦江大酒店举办了

“中国著名作家暨媒体记者旅游恳谈会”。

淮南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庆,

淮南市副市长董众兵,

淮南市政协副主席鲍同义,

市旅游局局长徐杉以及凤台、

毛集、市文联、林业局、

八公山等区和部门的领导参加了恳谈会,

并与作家、记者们就淮南市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宣传与促销,

市场推广与城市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作家、记者们认为,

淮南市有许多“真”东西,

值得去挖掘、总结、反映。

淮南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董庆对这次采风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代表市委、

市政府对作家记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表示将把作家、

记者们的建议整理成文报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研究。

此间业界权威人士认为,

淮南市举办这次活动

本身就是一次高水平的营销策划,

称赞活动创意新颖、计划周密、

安排紧凑、影响力大。

希望淮南市的旅游宣传既要注重省内,

更要立足全国,超前谋划,取得佳绩。

 

  淮南市旅游局局长徐杉和

中国旅游报总编助理马力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表示将加大宣传合作,

把淮南市的山水人文景观进一步宣传出去。

中国旅游报安徽记者站 (范良文)

 
编辑 程宇凡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射炮打蚊子現實版:

重慶火焰噴射器轟擊馬蜂窩(圖)

 
來源: 李小白09-11-19 22:00:19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核心提示︰19日,重慶江津區慈雲鎮小園村上演了“高射炮打蚊子”的現實版——軍用火焰噴射器轟擊馬蜂窩。此前,這個馬蜂窩里的馬蜂蜇死了1個村民,還蜇傷了數十人。由于離地太高,個頭太大,消防部門只好動用軍用火焰噴射器。

 


“高射炮打蚊子”現實版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這是一句逗人說笑的諺語。

  昨天下午,在重慶江津區慈雲鎮小園村,卻上演了“高射炮打蚊子”的現實版——軍用火焰噴射器轟擊馬蜂窩。

  此前,這個馬蜂窩里的馬蜂蜇死了1個村民,還蜇傷了數十人。由于離地太高,個頭太大,消防拿它沒辦法,只得請出正規軍——軍用火焰噴射器。

  馬蜂害人

  蜇死一人傷數十村民

  “它已經蜇死一人,蜇傷了小園村周邊數十人!”小園村村支書說,該馬蜂窩的駐扎處是當地村民外出、學生上學的必經道路,馬蜂的成群出行,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生產和生活,“現在,大人小孩都只有繞道山坡背後出行,要多花近20分鐘時間。”

  三個對策

  難奈馬蜂窩分毫

  直徑超過1.5米,掛在香樟樹上離地30余米——昨下午,第一眼看到這個馬蜂窩時,江津區消防支隊的官兵們都感嘆︰這絕對是他們見過的最大馬蜂窩。

  本來,消防官兵備齊了防蜂服和防化服,三級拉升長梯,大型編織袋,足夠的殺蟲噴射劑,燃油火把……然而,目睹了這個巨型馬蜂窩後,消防官兵只能望“窩”興嘆。

  現場指揮冥思苦想了3個對策,但該馬蜂窩不僅離地30余米高,而且西邊有民宅,東面有電線。若用“火攻”,普通噴火槍或火把根本夠不到馬蜂窩;若用拉升梯+袋裝,又找不到足夠大的口袋來裝這個龐然大物;鋸斷樹干,又擔心倒下的大樹傷及民宅或電線。

  火焰噴射

  轟下害人馬蜂窩

  消防現場指揮立即致電支隊領導,請求聯系解放軍駐津某部偵察營噴火連前來支援,用火焰噴射器把巨型馬蜂窩除掉。

  很快,駐津部隊偵察營請示軍區同意後,由兩名干部帶領4名戰士趕來。

  經過周密部署,確認圍觀群眾在安全區域後,兩名消防戰士和3名解放軍戰士分別換上防蜂服和防化服,背上火焰噴射器,佔領了最佳位置,對噴射線路進行精確調試。

  隨著一聲令下,“砰!砰!”只見兩條火龍沖出30米開外,直搗蜂窩,馬蜂窩當即變成火球,蜂巢內外成群的馬蜂瞬間變成焦炭,“呼呼”往下落。戰士持續噴火,馬蜂窩變成碎片,包裹著火花散落到農田里……

  10分鐘後,蜂巢徹底瓦解,村民們拍手叫好,大呼痛快。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华军事记者讲述2008年不平凡的采访故事
 

http://www.lcxw.cn 2009-01-07 16:27:48 来源:新华网 评论 0查看
编者按:从抗击冰雪灾到汶川大地震救灾,从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到三亚军港海军护航编队启航,新华军事记者的足迹也随着子弟兵的脚步留在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记者,无疑是记录伟大时代的秉笔之人。今天,我们请
  编者按:从抗击冰雪灾到汶川大地震救灾,从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到三亚军港海军护航编队启航,新华军事记者的足迹也随着子弟兵的脚步留在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记者,无疑是记录伟大时代的秉笔之人。今天,我们请新华军事两位多次参加2008军事采访报道的记者。一位是汶川大地震后首位进入汶川县城记者徐壮志,还有一位是从印度采访中印"携手2008"联训归来的李刚。请他们聊一下难忘的2008年。

    灾难也是考验  

    徐壮志:今年这些连续的意外事件,使解放军经受了重大考验。

新华军事抗震救灾一线记者见闻大汇总——徐壮志

   朝阳下,两架直升机轰鸣着从山谷口飞落而下,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我想起了昨天在至今仍未通路的耿达乡采访时的情形。当我问村民们目前最紧缺的物资时,除食品、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外,村民们还希望我们能带些玉米种子,他们要赶着时间种下。

 

    李刚:这里面反映出一个问题:重大的灾难现场,军队怎么样能在最短的时间,抵达到灾区地域。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回头来看这一年,悲伤和喜悦整个贯穿在这12个月,这是我当记者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经受过工作如此繁重的工作强度。地震那一段时间是我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时间。采访时,生理需求已降到最低,只要还能吃上一口饭,就可以继续坚持工作。

    徐壮志: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李刚一起在成都,发完稿子凌晨一点多了,我们就想出去吃饭,在成都晚上出去转了大概有一个小时,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最后在一家露天饭馆吃了一肚子凉菜。

    李刚:那又算什么呢?你可能有同感,到了灾区以后,我就觉得要崩溃了,过去我对记者职业,我从事记者职业感到很幸运,但是那一刻我纳闷怎么会选择这个职业?

    徐壮志:这次整个从冰雪在到大地震,给部队很大的考验,改革开放30年了,部队已经有90后的兵了,80后现在都是连长、指导员了。这一代人能不能成为真的子弟兵?之前有过小考验,没有过大考验,那这一次就是大考验。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一批孩子是独生子女一代,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不能吃苦的一代。这些孩子他碰到地震,碰到那么惨重的伤亡,能行吗?

    主持人:有没有印象很深的事?

    徐壮志:我特别注意这些孩子们能不能受得了,因为我17号到北川的时候,我到战士们的账篷里面问他们,感觉怎么样?他们说没事儿,是很苦很累,受的刺激也很多。但是他们完全不像我们想象那么紧张。

    主持人:承受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徐壮志:他们牺牲、奉献的精神,心理承受力都比我们想象的强得多。

    李刚:80、90后这些军人,在这次灾难面前是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所以这场灾难也让我们的战士,让我们的这批年轻军人迅速地成长起来。

 

新华军事记者李刚在抗冰雪灾现场拍摄照片

    徐壮志:应该说也让社会重新认识了这一代年轻人,我们老说人民军队,但是不到危难时刻,你哪知道什么叫人民军队。美国飓风之后,它的国民警卫队是第八天以后才到的,那么我们在三天内十几万大军已经到了。据我所知,地震后十个多小时,一支部队就开到北川了。一路上的石头往下滑,道路当时边上都是被砸扁汽车。

    主持人:这次危机,也显示我们部队强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

    李刚:四川的地理环境,能抵达那个灾难现场就非常不容易。

    徐壮志:这次应该说也检验了部队的机动能力。

    李刚:我是跟专机从北京起飞,一到开封,开封的部队都已经集结好了,又搭上我们飞机,能坐多少人就坐多少人,我们也是13号到了北川,这种速度以前不敢想象。以前部队演习都是做好预案,装备各方面都是很完备的,但是机动速度也没有这么快。

新华军事记者徐壮志在接受采访 [视频截图]

    徐壮志:部队的决心和行动能力,应该说也得到了检验。

    主持人:这种非正常重大突发事件,是不是对记者也是考验

    徐壮志:李刚的经验最多,98抗洪的时候我们就在前线。

    李刚:从98年抗洪一直到现在,灾难性的报道我也参加了很多。我个人体会是就是要打有准备之仗。怎么说呢?你在每天24小时之内,都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你的装备都是处于待机状态,用军队的术语讲就是一级战备。你作为军事记者,一旦有情况,你才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你都不能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就对不起军事记者的称谓,我的采访包里面,吃的、用的、器材,都是完备的。有时候军事记者要随时做好赴死的准备,每次在重大演习、抢险救灾、卫星发射出发前,我对会对我的家人进行交待,这不是作秀,这是一名军事记者出征前必须完成的一个动作,因为你不能预料采访中会发生什么。记者应该是没有任何负担地去进行工作。

    徐壮志:咱们新华社本来就有一套应急方案,我13号去四川的时候,当时新华社已经派出一位副总编辑,要带队到前方,带各部门的发稿人,去前方组建了一个前方指挥所,我当时是作为分社的牵头人去的。

    李刚:像这种灾难性采访,作为一个记者,是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还是不择手段把新闻搞到,有时候是矛盾的。比如说在唐家山的时候,上面有命令说不允许一个记者上来,因为记者上来就要坐直升机,战士和物资就要少上。所以有时候你面对的角色感到模糊,你会觉得自己很混乱。

    徐壮志:就是说救灾的需要和你业务的需要,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执行某一个细节的时候,会有冲突,需要判断和斟酌。

    李刚:所以在现场记者一定要征得最高指挥员的允许,不要蛮干。

    徐壮志:所谓的不择手段要有原则。这次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这次中国新闻界在报道整体上应该是表现了很好的水平和精神。

    李刚:关键我觉得是空前的透明,而且在灾区现场一点一滴,实际上记者都是在接受教育,接受心灵洗礼。

    徐壮志:所以说这次我看很多部队回来也感觉到,救灾几个月,冒了风险很累,但对部队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战士,经受了这样的考验,对部队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和教育。

神七发稿破纪录

 

    主持人:神七发射这次报道,我们报道速度又有了新的提高

新华军事记者李刚在接受采访 [视频截图]

    李刚: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说过,"失去太空就是失去未来!"。和"神六"相比,"神七"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执行航天员出舱活动;二是飞船满载;三是飞行期间要进行一些卫星通讯的新技术试验。由于要进行出舱活动,神舟七号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性要比此前的飞行大很多,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从报道上来看,竞争更加激烈。我的第一张即拍即传的火箭升空照片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仅用时18秒就传到了北京。我就像一名冲击奖牌的运动员,在野战条件下借助高技术装备,在发稿速度上再一次打破了纪录。当然这个距离并不遥远,我曾跟随"和平使命-2007"跨国军演的中国军列进入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行程10300公里。没有窗户,没有空调,我在不到2.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工作了半个月,更痛苦的是还要在移动中使用海事卫星发稿。不过技术的进步也是神速的,我一直梦想,一个人能在地球的任何一个新闻现场实现图片直播,我想这个梦想会实现的。

    感受印度军队

 

    主持人:李刚记者这次去印度采访,能不能介绍印军的一些特点

新华军事记者李刚亲身体验中印联训营地

 

目光所及,印军的营房看起来不像军营更像庄园或者度假村。这里气候适宜,温度20多摄氏度左右,感觉比较舒服。印军营区的绿化非常好,尤其是一些热带植物,比如几个人才能抱的过来的大榕树,郁郁葱葱,“独木成林”用在这里比较合适。

    李刚:印军成分非常复杂,而且等级森严。比如像锡克族战士,头上还要包着大头巾,肯定影响正常训练。接触印军你就发现,他们军队真是不好带。印军军费支出不是很高,面对的复杂局面又很多,设施、装备相对差一些。军官待遇稍好点,战士待遇就相对就差。所以我觉得跟我们一对比,我们战士很幸福。看我军的吃、穿、用、住,明显比印军要好。但是我这次采访最大的收获是发现我军善于学习,这是一支军队自信和强大的表现。我们走出去为了什么?走出去就是为了交流。就跟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需要交流、沟通。这次印方最高指挥官叫帕提亚准将,这次军训以后,马上就要到巴基斯坦当武官去了,所以他对这次联训很重视。帕提亚也指挥过几次反恐战斗,曾经亲自打死过两个恐怖分子,所以印军这支部队,也是有实战经验的。帕蒂雅喜欢吃中国的饭,因此经常到我军食堂吃饭,两支军队过去没有过多的交流。虽然这次连训只限于连级层面,但是我从细部观察,印军训练从英军那继承的东西特别多,搞的非常细,教材搞的非常好,这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所以这也是我们要交流,要学习的。

新考核大纲:仗怎么打就怎么练

 

 

    徐壮志:今年的十大军事新闻,就包括新一代训练与考核大纲的修订,这是我军2008年很有标志性的举措。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01年的时候颁发过一次,我那时参加过报道,当时强调合同化。训练与考核大纲对一个部队来说是标志性的,为什么呢?就像高考一样,你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军队也是一样,军队虽然是打仗,但是在和平年代,什么叫打仗的标准,那就是你怎么考我。你考我打精度,我就给你打10环。训练与考核大纲就是一个指挥棒。你看这次指挥棒变成了什么?强调联合作战,强调复杂电子环境。过去部队协调一次联合行动非常难。现在从大纲的层面把联合作战定下来,那么部队日常训练里面就涵盖联合训练内容了。那战时我可能迅速把你三个部队抽到一起,组合成一个作战部队。复杂电子环境最早提出的时候,各个部门都很难理解什么叫复杂电子环境。这次我去空军的试训基地采访,就见识了一下。当飞行员做复杂电子环境的体验飞行,地面模拟复杂电磁环境,飞机的座舱信号不断的闪,报警嘎嘎地报。飞行员就要判断要不要释放诱饵,要不要做机动。

“砺兵-2008”演习“红”军对敌实施电子侦察[刘辉龙 摄]

    李刚:更贴近实战。

    徐壮志:大纲其实还强调了在各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作战。这次我到南京军区采访演习。演习中残酷到什么程度?一个营冲击,在到达前沿阵地的时候,剩下不到一个连了,连长、指导员都没了,可能就需要一个士官来组织这次冲击。那么部队平时训练有这个准备吗?这是个考验。

    李刚:我现在参加军事演习报道,感觉好像就看战争电影。十几年前演习,炸点在哪,队形是什么样子的,都是按脚本完全操作来的,不可逆的。现在演习经常会意料之外的事情会发生。

    徐壮志:如果你的演习应急预案不够多甚至没有,演习可能在开始就要结束。因此好多部队指挥员对新大纲有很多新的反思和想法,对部队的核心能力的建设进步促进很大。

    征兵政策调整提升兵员素质

    主持人:2008年也有新的征兵政策调整,来适应军队的巨大变化。

    徐壮志:其实征兵政策的调整好多年前,在02、03年部队已经开始探索,战士是战斗力金字塔的底部,如果你的底部是流沙,战斗力如何保证?几十年来我军战士的素质,整体有所提高,但和我军的发展不相适应。

    李刚:过去都是农村孩子。为什么讲军队是一个大学校,就是你进了军队,还可以进一步接受教育、进一步学习。

    徐壮志:现在纯粹的步兵已经没有了,过去为什么农村孩子可以呢?我教你,你只要学会一个单兵战术,你听我的,听连长的指挥,胆大,就行了。现在最起码的步兵也是在装甲战斗车里面,车里面有车长、炮长、通讯员,对单兵的素质要求很高。更不要说二炮这样的部队。导弹部队号手一个操作失误,带来的是灭顶之灾,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现在部队的战士的学习的热情和认真超出我们的想象。

更透明 更开放 走得更远

    主持人:我们这十大新闻还有一个是国防部的新闻发言人亮相。

    徐壮志: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就是在汶川地震中间亮相。这个事儿表明我军的透明度更高了。这些年我们参加的中外联合演习很多、很大。为什么呢?两支部队充分交流后,不容易误会,就会减少很多的纠葛。

    此外,我们还积极主动地让别人了解咱们。现在迎外部队,请几十个国家的武官和一些军事首脑去看,都是平时真正的演习,并不是特别为外军准备的。

    李刚:应该说中国军队在开放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以新闻发言人为标志的,我军的对外开放交流的力度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从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以后,几次新闻发布会就能够得到大量的信息,西方媒体也失去了炒作的机会。

    主持人:这次我国海军到索马里护航,也是国防部发言人发布的官方消息。而且新华军事记者也随舰前往报道。

    徐壮志:这次我们到索马里海域护航的事儿,对中国军队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出去承担我们的国际责任,保护我们船只的安全,显示我们必须有保护我们海洋利益的决心。

    主持人:海军的意义就是海上护航,维持海上生命线。

    李刚:就像一个小孩子到商场买东西,你大人在后面看着,只要目光所及,孩子会感觉到安全,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无可厚非。西方媒体也没理由指责中国海军要走出去或者怎么着。

  展望2009 记录脱胎换骨的中国军队

    主持人:2009年,两位军事记者有没有一些工作的展望和计划。

    李刚:我想09年,作为记者能让自己少一点悲伤的心情,不要再有这么多的灾难发生,让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更加强盛。这样我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我们军事报道中的具体问题。我还有个心愿,特别想去台湾采访一次。

    徐壮志:中华民族向来就是在苦难中走过来的,这种锻炼也使我们民族韧性很强。明年有很多大事,建国60周年会有阅兵,军队肯定会展示一大批新装备,给我们全国人民看看部队的新面貌。另外我认为未来几年将是我军一个脱胎换骨的时期。作为一个军事记者,我希望能够向网民展示这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咱们记者不是作家,但是我们可以忠实记录事实。现在军队发生的变化远比我看到的任何一部军事小说写的都生动。记者只要把它写好,拍好就够了。明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我们想在这方面努力寻求突破。

责任编辑:张丽敏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容後差太多!陳今珮駐唱沒帶護照 在馬國被捕

更新日期:2010/05/15 17:17 影劇中心/台北報導

 

才花了大錢整形的「大白鯊」陳金珮,

沒想到這一整,整出了問題。周五她在馬來西亞演唱時,

遇到警方臨檢,由於陳今珮沒帶護照,

加上整形後外表不太一樣,被帶回警局偵訊,

由於目前馬來西亞是齋戒月,相關單位沒辦公,

陳今珮身分未確認前,被拘留至少一星期。

 

 

去年11月赴新加坡登台才傳遭恐嚇,

周五凌晨陳今珮在馬來西亞pub唱歌時,

又傳出遭警方逮捕。陳今珮經紀人陳玲玲表示,

「就是她沒有帶護照,懷疑她的身分是不是非法居留,

可能他們的語言方面沒有溝通好,畢竟人在異地。」

 

因為陳今珮沒帶護照,工作證也沒在身邊,

整形後瞬間減重58公斤,昔日「大白鯊」外型消失

、曲線畢露,模樣跟之前真的差太大,

使得警方也認不出大名鼎鼎的陳今珮,

被懷疑她是非法居留。

陳玲玲說,「因為大家看到她在舞台上的表現,

跟原本最早以前大白鯊的樣子,真的落差滿大的。」

 

 

而又因為碰上馬國齋戒月,

公務員不辦公,陳今珮暫時待在拘留室至少七天。

外傳陳今珮在pub疑似違法販賣CD,

被警方盯上因而被逮,陳玲玲代為否認。

一切真相就等本月底陳今珮回台,

自己說清楚。(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林季瑩、盧俊明)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裘山山:第一位來自軍隊作家行列的人大代表
2010年03月10日 08:41:11  來源:中廣網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記者近日採訪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西南軍事文學》雜志社主編、軍旅作家裘山山。

軍旅作家裘山山

    

        記者:您對人大代表這樣的身份有著怎樣的認識?

 

    裘山山:一方面我是很珍惜的,

因為軍隊作家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是第一個。

以前我一直是四川省人大代表,

另一方面還是有很大壓力的。

你覺得你是一個人大代表,不能只要這個名份,

必須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必須以一種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這次我也帶了建議來的,

要對我們這個社會進步做出一小點貢獻。

 

    記者:裘山山1976年應徵入伍,

1983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係,

先後任成都軍區某部通訊戰士,

教導隊語文教員,成都軍區專業作家,

西南文學雜志社編輯、主編,

17本各類作品先後獲得全國 “五個一工程”獎,

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等多種獎勵。

  

    裘山山:其實我是屬于比較晚成的,不是大器晚成,

反正是比較晚成的,

寫得比較多的應該是在1995年以後,

我小孩上學了,從那個時候以後也30多歲了,

開始寫一些中短篇,中短篇慢慢的成熟一些,

有一些影響了,我直到40歲才開始寫長篇。

第一部長篇就是《我在天堂等你》,

這是我的長篇處女作。

所以,當時我以為只要寫出來就行了,

沒想到後來影響那麼大,

可能還是這個題材上幫我很大的忙。

因為還沒有人寫過這個題材。

跟著就寫的第二部長篇,

寫一個城市女性題材的,

叫《到處都是寂寞的心》,

然後就寫了第三部長篇叫《春草開花》,

後來拍成電視劇《春草》。

 

    然後在這個期間我寫過兩部長篇傳記,

寫了一個女將軍的傳記,

叫《李希楷》是重慶三醫大的,

當時是每個女將軍寫個傳記。

還有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挺意外的。

我寫過一個法師的傳記,

因為我很敬佩這個人,是位女性。

她曾經是中國國教協會副會長,

兩個長篇傳記,然後還出了兩個長篇紀實散文,

一個就是獲魯迅文學獎的《遙遠的天堂》,

一個就是2008年地震以後

我寫了一個長篇散文《親歷五月》。

長篇就是這七本,因為我寫中短篇小說量比較大的,

而且被選載的也比較多。

所以我出了四本還是五本中短篇小說集。

 

    另外我還特別喜歡寫散文,

所以我的散文集也很多,

寫個幾年散文我就把它合成一個集,

這樣的話可能也有五本散文集,

大概就是出了那麼十七本左右的書。

這是數量,那麼內容上,

我的作品其實主要是兩大塊兒,一塊兒就是軍旅的,

作為一個穿軍裝的作家,

對我可能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創作的一個部分。

另一部分就是,我畢竟也長期生活在都市,

又是女性。所以,還有很多女性題材、都市題材。

那在這一塊兒,可能我和很多女作家,

還有許多軍隊作家還是不太一樣,

我的大量作品寫的是底層人物。

包括《春草》,寫一個從農村出來打工的,

包括我的很多中短篇小說,

寫城市的這些邊緣人、打工仔、

下崗女工啊、三輪車夫啊、修鞋的、賣菜的、修自行車的。

 

    記者:您的生活很淡定,對名利的態度較淡泊?

  

    裘山山:對,我特別怕被太多關注,

這是因為小時候家裏的情況造成的,

搞成一種秉性了,小時候因為家裏情況很不好,

媽媽是右派,然後我爸爸是知識分子,

工程師,出身也不好,就是我媽媽總說,

咱家的孩子要夾著尾巴做人。

所以搞成習慣了。一直到現在,其實後來,

慢慢慢慢走得也順利一些了,

大家也對我很好,還稍微放開一些了,

但即使如此,你看我的博客。

今年我才把它改成山山山,

原來我連山山都沒有,就是前山明月,

我都特別不想讓人家知道,

就是想讓朋友知道是我就行了。

 

    記者:因為我們是軍旅人生欄目,

對您寫軍旅作品更感興趣,給大家講講。

  

    裘山山:有人說裘山山有軍人情節,

我說的,一個當兵30多年的人,

軍隊對我來說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它很具體,它裏面有有朋友、一起成長起來的戰友、

兄弟姐妹。是他們每一個具體的人組成的這支軍隊,

他們的困惑苦惱、喜悅,或者幹出的成績,

對我來說,就是朋友們的一些事情,

就是他說很近的這樣一種感覺。

 

    我又在《西南軍事文學》當編輯,

下部隊採訪也是常事,曾經也有不少人問我,

你怎麼老去西藏啊,是不是特別喜歡那,

還是什麼原因總去那?

我們那兒的機關幹部,有可能一年就去十次西藏,

因為西藏是我們軍區的一部分,

我說我二十年才去十幾次,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不過人家覺得一個女人,

一個作家去好像不得了,

這是一個;還有一個,

我也確實喜歡那個地方,

西藏特別明朗、清澈、透明,

這個可能和我的性格上有一種吻合,

我就是一個比較直的人、比較透明的人,

喜歡那種很坦蕩的,明亮的,

所以到了西藏,心情特別好,

我覺得那兒的女兵特別不容易。

 

    我就報了一個高原女兵的選題,

專門又去了一次,就是在那次進西藏,

採訪高原女兵的時候,

我接觸到了《我在天堂等你》這個素材,

其中有一個很老的女軍醫,

她跟我說她多大就進西藏了,

然後她的孫子都在西藏,

就說那你肯定是最早的了,

她說我不是最早,還有最早的,

我才知道,當年1950年和男兵一樣徒步進西藏的,

可能是慢慢積累和搜集素材就用了好幾年,

我下決心寫的時候已經是1997年了,

人物關係是虛構的,但是所有的細節都是真實的。

當時吃的什麼,確實都是把棉花扯出來當衛生紙用,

然後吃馬糧,黑豌豆沒有吃了嘛,

吃了以後全部都便秘,然後沒有蔬菜得那種腫病,

實在想不出辦法就吃麥苗,青稞苗,

就是生活的那種艱難,每一個細節都是真實的。

寫出來那些老戰士特別感動,後來專門開過一個研討會。

 

    記者:這麼多經歷之後,您對自己作為

一個軍旅作家的身份,是不是覺得是一種職責、責任?

  

    裘山山:當時那個時候經常下部隊,

去西藏也到其他的部隊去。下意識的會到連隊圖書館,

因為我畢竟是幹這個的嘛,

有時候去看訂我們刊物沒有啊,

比如看看這些連隊圖書館儲藏的書,

經常在上面看到很多軍隊作家的書,

也有很多地方的,但是看不到我自己的書,

人家介紹的時候就說這個是成都軍區的著名作家。

 

    那個時候,我已經是一級了,

然後我就覺得很慚愧,周圍人家一聽,

級別那麼高的作家,但是我們怎麼沒看過她的書呢,

後來《我在天堂等你》這本書出了以後

我就感到有一點安慰吧!

基本上我們軍區的所有連隊配發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影響,從電影、電視劇、話劇,

前不久又改成歌劇、廣播劇,小說聯播等各種藝術形式。

 

    第二本就是影響比較大的,

就是寫西藏的《遙遠的天堂》。

這個完全就是我走邊關的經歷,

就是寫的我十進西藏,一方面我有這個條件,

另一方面我有這個責任,一個一個的小故事,

寫了60多集,西藏女兵也好,

老西藏軍人也好,包括西藏軍人的家屬,

犧牲掉的烈士,還有很多進西藏的人

和哨所之間那些感人的故事,

其中也寫到我到一個哨所去,我自己也是,

有一段路完全不通,是要爬上去的,

這本書我本人是比較喜歡的。

 

    記者:包括後來汶川地震以後,我看您也寫了很多。

 

    裘山山:如果還要說的一點是《親歷五月》

也應該算是,因為我主要是雖然也寫了災區的其它情況,

但主要寫部隊救災,我寫的都是我親歷的、見證的東西。

我一直在災區跑到8月份,

我兒子在美國讀書,當時正好6月份放暑假,

回來就到災區做志願者了。

寫這個書不是為了文學創作,

可以說是記錄我生命中一段比較特殊的經歷,

再加上我當時在採訪過程中,

也是兩次遇險,包括直升機失事的時候

我也是在前後飛機上。因為當時歷險的時候,

我自己不察覺,所以沒有害怕,事後知道了。

 

    但是有一次我害怕了,

當時我腦子裏的念頭是可能是死在這裏了,

就是徒步從映秀出來的時候,

那路完全不通,我們從亂石堆爬過來的時候,

又一次余震,當時沒法跑,

腳底下都是大石塊,那個石頭都是像桌子那麼大的,

再加上當時已經走了幾個小時了,

體力已經不支了,又緊張。我當時想,

會不會在這個路上報銷掉啊,我書裏面也寫到,

當時特別感謝一位農民,覺得根本就走不過那段路了,

底下就是岷江,很深的那邊,

我們走不過那個石頭,完全把路堵完了,

就要爬到山上繞過這一堆石頭,

然後爬上去是很累,還是爬上去了,

但是下就下不來了,那個坡很陡,

然後下著雨,每一步都是滑的,

一步踩滑可能就滾到江裏去了。

 

    我簡直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走,

後來正好就有一隊三、四十歲的農民

從我們身邊過的時候,

我後面那個我們一起的男同志看我那個樣子,

就對那個人說“你扶她一下嘛”,

扶了我一下,他就發現我完全就站不穩,

他就再沒有松手,就是他拿腳蹬一個腳窩,

然後讓我踩進去,他再去蹬下一個腳窩我再踩。

我心裏真是滿懷感激,緊緊的就揪著他,

他就告訴我腳要橫著放,

他一步一步的把我從那個山坡牽到下邊路上,

然後他才去追他們的人,他們那些人都走掉了。

 

    那兩個月,我寫的東西,

到了後來陸續發出來的就有八萬字,

那時候的寫作量是我這輩子都沒有過的。

因為我以前慢條斯理的,我也不熬夜,

可那段時間哪有不熬夜的,肯定熬夜,發的也特別快,

當時在解放軍報、文匯報各種報紙上發文章,

到最後我這輩子沒有發過的《求是》都發稿子。

我說我在那一刻,由作家身份轉為記者身份,

就好像戰爭來臨,我自己寫作品的同時,

我們領導要求我們出書,我又帶著我們編輯部的人,

同時在出一部長篇報告文學,

採訪了20天,修改20天,40天之內,

6月份就出版了,長篇報告文學《重兵汶川》,

這本書基本上就是寫成都軍區救災的,

那個時候完全忘記自己是女性,

並且是比較年長的女性。

 

    記者:您現在已經有30多年的軍旅經歷了,

對自己走過的路是怎麼樣的一種認可和評價? 

 

    裘山山:我覺得就是很努力的去做,

踏踏實實的,就是所有的文章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寫,

做編輯一篇稿子一篇稿子很認真地去編,

還有一點就是說我想做到的事情,

我會非常努力,每一件事情就是做到自己回想起來不後悔,

包括寫小說,我在作家裏面,

不是屬于那種天才型作家,我自己總結我是有點才氣,

但是很大程度上還是靠自己努力的,

我的幾個方面作為編輯、作為作家、

作為家庭中的女性幾個角色,

我都是靠一種認真、努力。

當然也得到很多關心指導,也遇到過好的機會,

我覺得努力的成分更大一些。(譚淑惠)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