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军事记者目击青海玉树地震现场
2010-04-15 16:51:37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提要]  李刚 男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摄影记者 本科学历  参与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98抗洪、国庆阅兵、载人航天、“和平使命——2007”上合军演、“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等报道。

新华军事记者目击青海玉树地震现场 新华军事记者 李刚 摄

 

新华军事记者目击青海玉树地震现场 新华军事记者 李刚 摄

新华军事记者目击青海玉树地震现场 新华军事记者 李刚 摄

来源:新华网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刀郎 - 主页

随便听几首

收藏歌手

47人收藏

成为粉丝

18名粉丝

评分:

 1 2 3 4 5

1人评分, 平均3

歌曲:143

人气:603659

专辑:12

评论:1402

刀郎粉丝团更多...
喜欢这位艺人的也喜欢...

刀郎歌迷最喜欢的歌曲

全部143首歌曲

刀郎的精选专辑

全部12张专辑

刀郎的个人档案

更多详细资料

歌手:刀郎

英文名:暂无资料

毕业学校:暂无资料

生日:1971-01-01

生肖/星座: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血型:暂无资料

籍贯:四川成都

身高:173CM

体重:暂无资料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菁英大陸求學創新生放大圖片

 崔慈芬現在台北、北京兩地跑,再度成為學生,讓她比坐主播檯還光鮮亮麗。

 「放棄工作、離鄉背井、和家人分開,只為唸書。」這是近年來在台灣白領菁英界很常見的現象。這些事業有成的人,甘願付出可觀的代價進行一場「冒險」,為的是在調整中積蓄力量,換取一個跟原來不一樣的人生。而中國大陸,則成為他們當中許多人展開新人生的起點。

 在工作了十五年之後,崔慈芬在去年七月毅然離開華視主播生涯,報考大陸的碩博士聯招考試,今年九月,她正式到北京的人民大學報到,成為第一位到該校拿博士學位的台灣主播,專攻國際傳播。捨掉台灣資源,為的是要得到另一種新的資源、視野與人脈。

 在台灣當了四年律師的譚湘龍,為了想改走學術路線而辭去工作,先後在台灣東吳大學和大陸的北京大學修博士學位。一九九六年,他更進行了一般人不敢為的大冒險:辦妥東吳休學手續後,成為北京大學專攻國際法的全職生。

家庭分離 壓力巨大

 回想四年在北大唸書的日子。譚湘龍直說:「付出代價太大了。」當年台灣景氣很好,比大陸進步得多,很少人到大陸唸書,他卻選擇「拋妻棄子」到北大。家人、朋友都不諒解,與太太的關係更變得疏遠。兩人見面時經常吵嘴,最後,太太總是叫他「滾回北京」,因為他在家讓她很不習慣。

 譚湘龍在北京唸書,太太在台北工作,兩個唸幼稚園的小孩只好交給住在新竹的爺爺奶奶,一家四口分居三地,太太常和小孩打電話「心戰喊話」,令他心酸難耐。

 他和朋友、家人的關係直到二○○○年他快畢業時,因兩岸局勢改變而有所改善。當時,開始有人請他回台灣演講,還出版了《經商大陸一點通》的書,太太也開始轉而支持他在大陸發展。

追求理想 義無反顧

 譚湘龍不諱言,到北大唸書主要在建立人脈,他的導師王鐵崖是國際知名教授。敢衝敢拚的他在北大唸書期間,就幫台商打官司,第一次就勝訴,更令他相信自己有機會和能力留在大陸發展。畢業後,他先留在北京,後來轉移陣地到上海浦東,與當地朋友共創律師事務所。

 今年七月他再取得台灣東吳大學博士學位,這樣,他在兩岸都吃得開了。但他還是決定留在大陸發展,因為他想的不是在台灣優秀的律師事務所當優秀的律師,獲取豐厚的收入,他的目標是要建立全亞洲最大的律師事務所。

 最近他打算接小孩到上海,他曾經錯過小孩的成長,現在,他認為,是過爸爸生活的時候了。

 回顧這幾年來付出的代價,他語重心長的說:要唸書之前,必須要安頓好家庭。

放棄高薪 重新上路

 唸了書並不保證前程更璀璨,當中不乏鎩羽而歸的例子。例如,台灣不承認大陸的學歷,就讓許多人辛苦唸書後,回到台灣發展受限。在北大讀書的台灣學生聯誼會會長陳正勝也說,目前辭掉工作到大陸唸書的人,投資報酬率還很差。但為何還要冒這個險?

 崔慈芬清楚知道,在中國大陸,她要從零,甚至是負開始。沒有人告訴她這個決定是對還是錯。七年前,她曾經因為對老東家堅守承諾而錯過了在台灣新聞生態重寫時創造事業高峰,如今她不想再錯過大陸熱的另一波機會。

 崔慈芬表示自己的選擇是沒有退路的,她形容自己現在這個年紀是吸收菁華最強的時間,有去蕪存菁的判斷力,而生命仍保有好奇心、學習心和熱情。「憑著冒險的心,我聞到進步的味道。」

 不過,她卻要肩負許多不為人知的代價。首先是財富縮水,在大陸,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捨與得之間,她大約損失了一半原來該有的財富。

忍受孤獨 繼續成長

 她的家庭同樣因此有了大轉變。她的丈夫鍾瓊亮在上海經商,丈夫前妻的兩個孩子則在台灣讀書,一家四口同樣分居三地。現在她與丈夫往往是在媒體上得知對方的動態,電話成為維繫彼此情感的工具。

 但是,為何她不遷就丈夫的經商地點而到上海唸書?她認為這是太庸俗刻板的想法,「夫和妻都要成長」,兩人之間要同步協調而不能只是簡單地遷就。

 鍾瓊亮認同太太的觀點嗎?他表示,「我最討厭沒有事做的人生,好像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感覺。」在他看來,人生不只是一個劇本,更重要是一個有人想要看的劇本。

 崔慈芬覺得自己像個先行者,但在考量跨出的同時,她不敢妄想也不敢妄求,不和別人比較,只求在五年裏,有許多出乎自己意料的驚喜和收穫。 資料來源:台灣《商業周刊》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腦當玩具 9歲童天才工程師

更新日期:2010/05/14 17:01  

馬其頓有一名9歲的小男孩,小小年紀卻已經是電腦系統工程師,而且還擁有好幾張微軟證照,而這位電腦小天才,早在4歲的時候就是個電腦玩家。

 

個頭小小的,說起話來可頭頭是道,今年才9歲的馬可,已經獲得4張微軟證照,通曉3種語言,更出了一本電腦書。

 

在馬可七歲那年認定他為天才的教授,表示馬可的大腦比同齡兒童活躍,馬可早在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就對電腦產生莫大的興趣,但馬可終究還是個九歲孩子,他也會跟同齡的小朋友,玩孩子們都喜歡的遊戲。

 

小小年紀,大大可能,9歲的馬可,夢有多大,天空就會有多大。(民視新聞翁如玫綜合報導)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華軍事記者揭密解放軍工兵部隊的8大專業
2010年05月10日 14:34: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Email推薦:
 

    新華網消息(楊雷 劉逢安 李曉峰)開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的運兵專列走走停停,但參加“先鋒—2010”綜合演練的工程兵指揮學院應屆畢業學員們卻表現得很興奮,一路上不停地檢查自己的單兵裝備。

    “這是這些學員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的實兵、實裝、實彈、實爆演練,這種規模的軍校畢業演練並不多見。”工程兵指揮學院副院長魏學東介紹說。在這次演練中,這些學員按照工兵的8大專業設置,被編成橋梁、道路、地爆、築偽、給水、偽裝、國防工程與維護和修理所等8個學員模擬連隊,將進行搶修軍路、架設橋梁、戰場偽裝和工程破襲等近20個科目演練。

    工程兵是解放軍陸軍的一支重要兵種,在執行作戰任務和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百姓對工兵部隊了解不是很多,新華軍事記者走近參加“先鋒—2010”演練的8個專業工兵連隊,為廣大網友進行報道——

    道路連:我們逢山開路

    我軍唯一的一個工程兵中級指揮院校——工程兵指揮學院,校徽是一個由鍬和鎬組成的圖案,這兩種極具代表性的工具就是道路部隊單兵的主要裝備。

    在部隊開進途中,一旦道路遭到敵方破壞,道路連將立刻組織搶修或者重新構築、開辟新的道路。

    通常情況下,道路部隊利用推土機、挖掘機和裝載機等設備搶修道路。當重型裝備的道路受阻時,就要靠人工使用工兵鍬和工兵鎬完成作業。

    需要開辟新路時,道路部隊會根據地形地貌和戰時需要,就地取材,快速開辟通路。“這就復雜一些,需要勘察地貌,但重點是迅速,只要保障部隊能夠臨時性通過就行。”道路專業學員隊隊長杜貴春介紹說。

    在汶川大地震後,許多因塌方而毀壞的公路都是由道路部隊和其他工程兵兵種相互配合重新建設和維護的。

    簡單地說,沒有道路部隊,作戰部隊就不能到達指定作戰地域,所以道路部隊被稱作“開路先鋒。”

    橋梁部隊:我們遇水架橋

    在電影《大決戰》中,解放軍戰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為部隊架設浮橋的鏡頭令人記憶猶新,在部隊中,橋梁連就承擔了“遇水架橋”的職責。數十年過去了,橋梁部隊早已告別了“肩扛手推”的時代。

    不光是河流,當遇到彈坑、障礙、沼澤地,部隊無法前進、繞行時,橋梁部隊可以架設橋梁保證部隊順利通過。

    “目前我們有輕型鋼橋、重型機械化橋和山地伴隨橋等重型裝備,我們可以迅速架設橋梁,打通道路。”參加“先鋒—2010”演練的橋梁連連長、應屆畢業學員楊佳一說。

    在灘涂泥淖地區,當道路無法及時修理和復原的情況下,為保證重型車輛不陷入泥潭,橋梁部隊還會鋪設一層鋼板,在泥潭上開設臨時浮橋,確保部隊快速開進。

    “橋梁的應用很廣泛,我們和道路部隊是一脈相承的,有路就有橋。”楊佳一說,“簡單地說,工程兵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地爆連:我們是破壞襲擾隊

    地爆連,從名稱上看,就可以劃分出兩個專業:地雷和爆破。這就是地爆連承擔的兩項主要任務。

    “工兵的其它專業承擔的都是機動保障任務,我們承擔的是反機動保障任務。”地爆連副連長趙亞東介紹,“說白了,我們就是對敵方搞破壞的。”

    在戰時,地爆連需要在我方陣地前布設地雷障礙物,在進攻作戰時排除敵人的地雷,地爆學員在學院裏接觸過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地雷,熟悉地雷的構造和原理是他們的必修課。

    不僅是地雷,工程兵中只要和炸藥有關的,都是地爆連的任務。地爆部隊承擔著利用爆破技術毀傷敵方指揮所、道路、油庫和橋梁等重要軍事設施的任務。

    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工程兵的爆破技術也應用廣泛,唐家山堰塞湖的險情排除,都是工兵採取迫擊爆破的方式解決的。

    築偽連:我們核心守護者

    築偽部隊承擔的職責也分成兩個部分:築城和偽裝,這裏的“築城”,主要指防禦工事和指揮所。先築城,然後進行偽裝。由此可見這支專業部隊的重要性,一旦指揮所遭到破壞,整個部隊的行動將陷入癱瘓。

    因此,掩體和指揮所的深度、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和偽裝的程度都要嚴格的指標規定。

    一個指揮所的建設工序相對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技術活兒。“最後完成的指揮所還要恢復地表植被,從表面看上去要和沒挖之前差不多。”築偽連學員梁鵬斌介紹說,“在指揮所內部,我們還需要完成除通信設施外的各種生活設施、功能的建設,最後達到指揮員可以‘提包入住’。”

    給水連:我們是水源供給站

    安全衛生的飲用水是作戰部隊不可缺少的資源之一。給水連承擔著戰時部隊人員的生活用水、機械裝備的洗消用水保障等任務。

    當野戰部隊駐地有江、河、湖泊和泉水等地表水源時,積水連通過多功能凈水車等裝備對水源進行過濾消毒,達到生活用水標準。

    在沒有地表水源或地表水源嚴重污染的情況下,給水部隊會通過水文地質分析,確定涵水層位置,並通過鑽機打井取水。“今年西南大旱,就是工程兵給水部隊經過水文地質分析分析後,在雲南成功打出了數口水井,為當地百姓解了燃眉之急。”給水連學員胡應林介紹說。

    在地質條件極端惡劣,實在找不到水源的情況下,給水部隊還將使用送水車或空投的方式保障部隊用水。“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沙漠中作戰,很多時候通過空投來補給生活用水。”胡應林說。

    偽裝連:我們是戰場魔術師

    從身上的迷彩服到臉上涂抹的油彩,都是一種偽裝。只不過偽裝部隊的任務比迷彩復雜許多。

    偽裝連的任務是對彈藥庫、交通幹線等重要軍事設施以及裝備進行偽裝,使設施和裝備的光學、紅外和雷達特徵隱匿在自然背景中。

    偽裝的方式有很多,大部分情況需要就地取材,最簡便的方式是煙幕偽裝,一個發煙罐形成的煙幕,可以有效保存自我。

    在戰場上,制作假目標已經成為戰場上重要的作戰手段之一。偽裝部隊都是能工巧匠。“我們做過假坦克、假火炮、假橋梁、假人甚至假彈坑,並用聲光模擬器發出的假聲音。”偽裝連學員吳宋平介紹說。有時候偽裝的原理很簡單,一輛假坦克,在炮筒灌上熱水,就可以吸引敵方的紅外制導導彈攻擊。

    吳宋平說:“把真的藏沒有,拿假的去騙敵人,我們就是戰場上的劉謙。” 

    國防工程與維護連:地下坑道守護神

    許多戰略要地的地下,往往都隱藏著神秘的地下坑道,這些坑道,都是由工程兵國防工程與維護部隊修建和保障的。

    坑道的修建選擇在岩石堅固、隱蔽的地方,建設規格視使用情況確定,一般需要鑽孔、爆破、除渣和支護等工序。

    “坑道不僅是挖個山洞,坑道是一個地下城市。”國防工程與維護連連長謝俊峰介紹說,“坑道就是把地上的功能搬到地下,上面有的基本設施,我們下面也要有。”坑道的分區布局很周全,在入口會設置洗消間,在坑道內部,還有會議室、修理室、彈藥庫、水池和住宿區等功能區間,基本的作戰和生活需要在這裏基本都可以滿足。

    在坑道中,通風是一項重要的工程。密閉的管道貫穿整個坑道,源源不斷地把新鮮的空氣輸送進來,把廢氣排放出去。同時,通風管道還設有過濾裝置,以防毒氣滲透進來。一旦坑道中氧氣不足,還能啟動制氧設備,保證氧氣得到充分供應。

    修理所: 搶修工程機械的衛生員

    每一支部隊都有負責人員醫療救治的衛生員。而修理所,就是這些大型工程機械裝備的衛生員。工兵裝備中,大型工程機械數量很多,在戰時,這些大型機械受損機率較大,機械的維護保養顯得非常重要。

    在工程兵指揮學院,修理所的學員有一半是來自地方大學的國防生,他們在大學學習了四年的專業知識,然後轉入工程兵指揮學院進行任職培訓。

    修理所承擔的任務就是大型工程裝備的修理,例如履帶車輛的履帶斷裂、工程車輛的鑽頭損毀,都需要修理所及時、迅速修理,保障工程兵完成任務。

    “工程車輛雖然種類很多,這些大型機械的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在戰時,除非裝備戰損不能使用,我們都會盡力恢復其基本功能。”來自清華大學的國防生徐成介紹說。

 
(責任編輯: 王婷 )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潮店“能猫”带你找回80年代童年梦

TAGS :
发布于:03月12日2010年
作者:Eugenia Wu

qiqiu-logo4

 

“小学那阵儿,稀里糊涂地在一次作文里将“熊猫”误写成“能猫”。与其他冒着傻气的儿时记忆一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只是这回,故意放出“能猫”作怪,去唤起我们蜜糖一般甜的童年滋味。2007年10月,能猫商店诞生。能猫商店的名字灵感来源于喜喜小学作文的一次错别字。在喜喜看来,这是一个可爱的错误。”一边读着关于“能猫商店”的资料简介,一边走在陕西南路长乐路得街道上,我实在没有想到那家颇有盛名的80后贩梦潮店“能猫商店”会隐藏在这条我逛了无数遍的时尚地标中。走进一片老洋房式的居民住宅,终于让我寻觅到了它的踪影。

“能猫”位于一座老式居民楼的底楼,安静且不张扬,但那刷着蓝绿色油漆的大门、小学时代的黑色铁制下课铃、14寸的鲜红色老式电视机却无一不在向人们无声地宣告着它的与众不同。走进能猫,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浓浓地怀旧气息,仿佛回到了那个已经模糊了的遥远童年。一居半的户型被巧妙地利用起来,安排成一个独立充实的展示空间;中间类似一个会客室,放着一张陈旧的茶色真皮沙发,无论是那黯淡的成色和表面的破洞都透露了它经历的那段长长的时光。作为茶几的是一个巨大的樟木箱,就是我们父母辈结婚时必备的那种,很大很沉很敦实。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两个大大的樟木箱子,在年幼的我眼里就像两个神秘的宝箱,常常怀着憧憬地幻想箱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好东西。。。类似的“宝物”还有很多很多,色彩艳丽的旧海报、小小的铁皮自行车、怀旧的disco五彩球形灯、五讲四美的标语、搪瓷脸盆。。。看似一目了然的空间里,每每多观察一眼都会发现新的惊喜。

 

_mg_54874

店主喜喜是个安静腼腆的大男孩,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份艺术家特有的慵懒;头顶一颗剪得圆溜溜的西瓜头发型,身穿自家出品的蓝色复古运动外套,耳朵上带着银色的“囍”字耳钉,随意又有范儿。他带我简单地参观了下他的工作室,不意外地发现,在挂着“闲人莫进”标牌的工作室里是和外面截然不同的现代感装潢,布局简洁合理,很有时代气息!进门有两个大大地形似“衣柜”的白色大橱和巨大的展示架,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尚杂志、设计书籍和他珍爱的藏品。工作台上紧凑地放着两台苹果iMac,一台用作设计,另一台经营着的“能猫”淘宝店时不时跳出特有“叮咚”声,看来生意还是做得有声有色的。

以下是小编对店主喜喜的一段简短采访

E:喜喜你这地方还真不好找,我都找到后门去了(笑)
喜:其实这里交通还是很方便的,比较闹中取静吧~
E:之前网上查资料说是开在静安区的一个大厂房里的,怎么会想到搬到这里来了呢?
喜:嗯,之前的那个厂房太大了,原本是想利用那里的空间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派对什么的,但是实在精力有限没太多时间去打理操办,一直空着也挺浪费钱的就搬啦
E:你当时怎么会想到要去收集这些小时候的旧藏品的呢?
喜:并不是刻意去收集的,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这些东西,从中学时代就一直有在买,看到了就会买。
E:原来是自己的爱好啊,那当初怎么收集收集着就想到要开店了呢?
喜:是因为东西太多了堆不下了啊~(笑),一直喜欢这些东西,收集了那么多很想和那家分享,让那些同样感兴趣的人们可以看看吧。
E:就是说是偏重于一种理念和生活态度的表达,而不是最重视商业方面的盈利。
喜:可以这么说。如果靠这个赚钱的话我可能会饿死(笑),毕竟现在这些80年代的复古还是比较小众的东西。
E:嗯,那你店里的衣服包包全是你自己设计的还是外面订购了再加工的呢?感觉非常”潮”啊!
喜:是的,店里的服装啊什么的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还是比较复原以前的那种东西的,那些很中国的东西其实不用做很多改动,就已经很潮了!只是能发现这些的人不多。其中包含着一种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国文化也是包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
E:接下来更多的90、00年代出生的孩子,还能接受喜欢这些吗?
喜:那更应该让他们去了解中国文化了,这是一种80年代的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人必须的。

大家可以再这里找到“能猫”

上海
能猫商店工作室     上海市卢湾区陕西南路39弄96号底楼

北京
FLOSO×Action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196号
西村の店     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180号(77街文化广场)B2-C-40
BYE BYE DISCO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南锣鼓巷38-2号

香港
MELAINE     香港中环摆花街15号地铺

成都
能猫商店     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小科甲巷1号第一城4F

重庆
NON-NO     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嘉茂购物中心4F 04-23号店铺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改革开放刚迈出脚步,刚刚从文革中释放出来的国人享受着文化,艺术上重获自由的巨大喜悦。与此同时大量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梅花牌运额外动服、海鸥相机、永久自行车、郁美净、回力鞋,它们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如今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文/黄佳杰 图/黄佳杰 能猫商店

  概念仓库,是能猫不是熊猫

  童年的时光总是那样的无忧无虑,这令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喜喜极为怀念,他想尽可能保留下这些可贵的回忆,更希望能复制那些已渐行渐远的片段留作纪念,于是便有了能猫商店。
  或许大家小时候都犯过把“熊猫”写成“能猫”这样的小错误,现在再回想起当时的那些小事情,可能你会觉得它错得可爱,带给了你一丝关于童年的甜蜜回忆。在创办人喜喜看来大家对能猫商店的认识也应该是如此,从最先的怀疑,到片刻的思考,直到最后的会心一笑便记住了它的名字。
  能猫商店不仅是一个出售商品的空间,更应该是贩卖美好回忆的地方。以此为目标,喜喜和与他志同道合的开开以及能猫商店创作团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猫商店概念仓库诞生了。
  通过对有限空间的精心布置,置身其中就如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门外的大幅画作,门口停放的永久自行车,旧式白色布帘屏风,淡绿色的墙底,天花板上的老式吊扇,墙上醒目的标语,衣架上能猫商店的产品,桌上古董般的红白游戏机,12寸黑白电视,以及展示柜里上百种老式文具,玩具,书籍,家电……。眼前的一切让人不由自主回忆起过去的许多片段,感觉熟悉而又亲切,让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

  回首“三八线”趣事

  10月10日晚,静安区万航渡路767弄,在能猫商店概念仓库准备了一场开幕晚会欢迎来宾的光临。在这里各位80后的大朋友们欢聚一堂,跳房子,丢沙包,击鼓传花,跳皮筋等各种小游戏让各位来宾好好回味童年的时光;听着民谣歌手献上的一首首儿时经典曲目,红白机前,有人争先恐后地显示着自己在”坦克90”,”魂斗罗”等游戏上的娴熟操作;做做广播体操,谈谈”三八线”的趣事。
  最有趣的是,在参加活动前,主办者就在网上告示,当晚参加活动的来宾可以配以复古的服饰前来,在晚会结束前会评选出着装最怀旧大方的来宾,赠予一件能猫商店新款运动服一件。
  那是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如今它已离80后一代越来越远。如今在享受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他们也会想起童年的时光,那些遗失的美好。

  对话

  90%商品靠自己收集

  通过对喜喜的采访,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幼稚”的青年人,采访中途还会不时去和朋友玩一玩跳房子的游戏,能猫商店的诞生,正是由于他内心始终存在的这份童趣吧。
  生活周刊:怎么会有创办能猫商店这样一个构思?
  喜喜:起先是在网上开店,卖一些怀旧产品。我觉得80年代到现在的变化真的非常大,我个人十分怀念童年的那些时光,包括那些年代所特有的物品,看到它们就能勾起你许多童年的回忆,但就我一个人毕竟范围太小,我希望能和广大朋友共享这份童年的快乐时光。
  生活周刊:这些80年代的物品的来源是哪里呢?
  喜喜:其实这些物品90%都是靠自己收集的,剩下的可以到网络上去寻找,如淘宝网。其实如果你有心的话,现在在内陆的一些地方也还会有那些物品的身影。
  生活周刊:在那么多物品中有哪件是你特别喜欢或者印象最深的呢?
  喜喜:比如那个红色的头盔,这是小时候我们看的《恐龙特急克塞号》里面的模拟产品,那个时候很多孩子都渴望拥有一个这样的头盔,但10元多的价格在当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后来在朋友家看到了这个头盔,我知道这也是他的宝贝所以一直没好意思开口,后来我办了能猫商店,朋友就把那个红色头盔拿来赞助我,在我的工作室一直放到现在。
  生活周刊:能介绍下能猫商店的进展情况吗?
  喜喜:我现在经营的这家店,主要销售怀旧风格的服饰,图案和创意有的是从那些老的电视电影中找寻灵感。我对它充满信心,就目前而言各方面的反馈也很不错,我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创办和经营,还有这个工作室,因为需要支付租金,我想等搞到有一定规模以后向前来参观者收取适当的费用。当然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能猫商店并通过它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工作室会一直开放,欢迎大家来观赏。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通撤換總座 吳世章暫代

郭俊華轉任顧問 市場聯想股價漲太少所致

2009年12月26日蘋果日報

放大圖片

益通原總經理郭俊華(右)突轉任技術顧問,由董事長吳世章(左)兼任總座。資料照片

 

【陳文蔚╱台北報導】太陽能產業才剛爬出谷底,電池大廠益通(3452)此時卻人事大地震!益通昨日公告原總經理兼研發長郭俊華將轉任技術顧問,總經理將由董事長吳世章暫代,研發長則由現任營運長煙浩兼任。由於郭俊華上任僅1年3個月,日前也才公開擘劃益通2010年願景,如今卻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異動,市場一片譁然,給外界留下不小的想像空間。

益通高層異動頻繁

益通指出,郭俊華卸下總經理職務主要因家庭因素與健康考量,因此決定先暫時休息,轉任有給職技術顧問,未來空間彈性很大。由於郭俊華身兼益通研發長,對於益通未來研發技術延續,益通表示,新任研發長煙浩與現任總經理郭俊華合作相當久,公司研發團隊也已經成熟,對未來研發動能不會有所影響。
益通掛牌上市近4年期間,主要高層主管異動算是相對頻繁,2008年前總經理蔡進耀轉任益通轉投資太陽能薄膜電池廠宇通光電董事長,郭俊華接任至今剛滿1年又3個月。今年9月間,同時擔任轉投資子公司GIH(Gloria Solar International Holding,Inc)執行長生耀光電總經理的吳建興也才剛遭撤換,如今總座又傳異動,人事異動頻率似乎跟太陽能產業景氣變動速度一樣快。

生耀虧損壓力仍大

郭俊華2007年加入益通後,專注研發超高效率太陽能電池與製程管理,出任總經理後仍以技術本位為主要核心價值,親自赴歐美掌握最新技術與市場動態,但卻碰到金融海嘯,讓他上了一堂高難度企業經營學。
儘管從第3季益通已經轉虧為盈,但第4季雖然母公司毛利已經回到2位數,但益通恐得認列持股達58%的轉投資生耀光電投資損失,財報壓力仍大。而前波太陽能股大幅反彈,相對其他太陽能廠,益通雖然營運一樣回溫,但股價表現較為溫吞,甚至有投資人向公司抱怨股價「漲不動」,不過郭俊華堅持定單、景氣沒把握不講大話的理念,讓益通「利多」相對較少,而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個性,讓這次調職多了想像空間。

益通及旗下主要公司近期重要人事異動

2009/12
益通總經理兼技術主管郭俊華轉任技術顧問,總經理一職由益通董事長吳世章兼任
2009/9
生耀光電總經理吳建興升任副董,由益通董事長吳世章接任
2008/9
益通總經理蔡進耀轉任宇通董事長兼總經理,由執行副總郭俊華接任
2007/10
益通研發主管曾同慶協理轉任生耀光電,由郭俊華副總接任
資料來源:益通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通光能靠環保圓發達大夢--吳世章讓股東大賺百倍

邱太火宣、郭庭昱  2005-03-14
調整字級:
益通光能三月三日興櫃掛牌交易,和同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茂迪出現比價效應,早盤九○元一路拉抬,不到兩小時就突破二○○元大關,收在二四八元,漲幅一‧七五倍,創下興櫃單日漲幅紀錄,董事長吳世章領軍的益通光能,究竟有何本事?
   

 

 

走進台南永康工業區,周邊都是衛星小廠,路走到盡頭,眼前突然一亮,一片寬闊的草原綠地和鄰近密集的工廠建築,顯得格外不同。

 

 

民國七十年底成立的基益集團以汽車零組件起家,董事長吳世章對製造太多的汽、機車污染地球感到很憂心,八十七年政府推動無污染的電動車政策,基益集團就投入電動機車生產,至今國內僅剩基益仍在從事電動機車生產。

大學生當黑手起家

八十九年基益研發的越野車、沙灘車及電動機車正式量產,並以自創品牌E-TON行銷歐美,基益生產的沙灘車占全美二四%的市場。

 

投入無污染的電動車製造後,九十一年基益又投身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製造,成立益通光能,益通光能原本只是基益企業的一個部門,後來獨立成立公司。成立初期吳世章四處訪才,終於找來德國斯圖嘉大學博士、當時任職中鋼的蔡進耀。

 

從成功大學機械研究所畢業的吳世章,從小就喜歡拆爸爸的收音機、照相機,再拼裝回原樣。大學選擇最愛的機械系,六十二年在花蓮服役時,他擔任教官,還因改良過機槍和大炮,拿到國防部頒發的獎金。

 

以吳世章的學歷,在當時大可舒服地坐辦公室,但為了扎穩馬步,他選擇進入台中永進機械廠,從現場工程師做起。每天吳世章工作九小時,不到一年就升任總工程師,「那一年黑手的經驗,讓我對機器設計及成本瞭若指掌,往後二十多年採購機器,都能取得相當便宜的價格。」吳世章驕傲地說。

 

 

原始股東投資三百萬變三億

六十五年,吳世章轉進台朔重工的前身台塑機械事業部,負責台塑關係企業建廠業務以及設備研發。當時南亞要擴大規模,需要二十四英寸的PVC硬管壓出機,但因尺寸太大,一直無法突破,後來吳世章順利解決問題,不僅成為全球第一人,也讓南亞搶到商機,賺不少錢。

 

 

然而,在台塑工作終究只是替人打工,那時吳世章剛好有位親戚投資的基益企業出現危機,該公司原有資本額七百五十萬元,虧到淨值只剩二百萬元,為了救火,吳世章在七十一年來到了基益。

 

「剛到基益時,先增資一千一百萬元,解決技術問題後,很快就賺錢,後來又增資一次一千五百萬元,從此再沒跟股東伸手要過錢。」撥撥算盤,當時投資三百萬元的人,現在都有一百倍的獲利!談起目前基益企業的營運,吳世章顯得很自豪,並認為現在的成績對得起股東,也對得起自己。

 

在汽車零組件業務穩定後,吳世章研發的野心擴大到沙灘車,基益八十七年研發沙灘車,八十八年推出後就賺大錢,當時股本三億多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竟高達十五元。主要是由於基益不同於台灣其他業者,完全靠著自行研發、製造,並以自有品牌E-TON行銷歐美,創造豐厚的利潤。

 

 

 

 

電動機車暢銷英國市場

有了做沙灘車的經驗,基益隨後介入電動機車研發,一步步向環保事業邁進。談到電動機車,吳世章的語氣興奮起來,「在歐洲那種相當注重環保的地方,若是騎汽油機車進入倫敦,每次都得繳五英鎊(約二五○元台幣)稅金,但電動車就不用,所以,我們的產品在英國賣得非常好。」

 

 

但在國內,一般民眾都嫌電動機車充電麻煩,即使政府補助,接受度還是很低。

 

因此,吳世章設計出汽油、電力的混合動力,讓機車發動時用電力(機車發動時最耗油,造成的污染最大),起動後用汽油,既方便又能節省,可以兼顧環保與成本。

 

「以後我還要做電動轎車,現在賓士的Smart一台要六十萬元,我們只要二十幾萬元,當作街車又好,停車又輕巧,將來等奈米太陽能技術成熟後,只要在機車上頭搭個太陽能屋頂,就可以變成轎車」,談到結合電動車、太陽能的商機,吳世章更是眉飛色舞起來。

 

太陽能電池是吳世章投入的另一項環保事業。(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29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兰州战役:解放大西北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2009年05月18日 10:23:45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肃省

兰州地区同西北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兰州,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环山。

抗战时期就构筑了国防工事,

国民党守军称该城为“不可攻破的铁城”。

1949年8月21日首次攻击失利后,

第一野战军于25日发起了

第二次攻击,激战至26日12时,全歼守敌,解放兰州。

我军炮火封锁敌军唯一的退逃之路。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

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第一野战军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

歼灭敌人2.7万余人,消灭了马步芳集团的主力,

使西北其他反动军队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

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

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

 

    下山逃难 “小鬼”提供重要情报

 

    “那时我18岁,祖父叫我们年轻人快走,

不然会被抓去打仗。皋兰山南侧山下阿干镇马场村

有个姨奶奶,我们当时是准备投奔到她那里。

可到那里一看,村上的人早就跑光了,

阿干镇有煤矿,有很多早年挖煤留下的煤洞子,

很多人都躲在这里,我们也找了一处躲了进去。”

对于兰州解放的记忆,康明德老人的印象

是从1949年的8月17日开始的。

 

    傍晚,康明德和他共同下山的堂叔,

还有一个刘姓小伙子爬出煤洞子

去拿被褥、锅碗的时候,

被国民党保安部队当做共军的“奸细”

给抓去绑在麦场审问。

马场村的几位老人联名来“保”,保安团就是不放。

后来,一队工兵进到场院,

这些人几个月前在二营村挖修工事,

和村民多少有些接触,他们中间的一个人认出了康明德,

并为他们作证,他们这才被放了回来。

康明德自己没想到,国民党的保安团也没有想到,

放他们回来后的第二天,

康明德还真当上了解放军的“奸细”。

 

    在煤洞子里呆了一夜,

第二天也就是1949年8月18日,

听到双嘴山传来几声枪响,不一会儿,

有人在外面喊:“出来吧,保安团跑了,

解放军来了!”解放军见到康明德,

一口一个“小鬼”叫着,

这种亲切的称呼让康明德大胆地和解放军有了接触。

越是接触,康明德就越觉得解放军亲切,

加之此前曾通过城里的大姨父与地下党员有过接触,

侧面受过一点教育,康明德对解放军很快充满了信任,

他将自己看到的山上布防情况一一告诉了解放军:

虽说具体布兵多少他说不上,

但山上的田地里扎满了白帐篷,

除此之外马家军还布下了重重防线,

主要阵地筑有钢筋水泥碉堡群,

各主要高地对外均有一至三道峭壁,高6至10米;

峭壁之中设有暗设的侧射机枪火力点;

壁前挖有外壕,

各壕间设有暗堡、地雷、铁丝网等。

第一道防线埋了好多地雷,地雷还连着飞机炸弹。

 

解放军战士登上陡壁向敌阵地攻击。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这些情况,康明德当时的描述

并没有像史料上记载的那样完备详细和准确,

但经他又说又比划,却变得更为直观,

给解放军最终拿下营盘岭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攻轻敌 解放军未拿下一个阵地

 

    8月21日拂晓,第一野战军对兰州城

外围敌人阵地进行试攻。

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坚固工事和猛烈火力顽抗,

还组织兵力对我军进行局部反攻。

康明德记得这样一个细节:

和营盘岭一样,对面马家山炮声、喊杀声震天,

漫天的尘土使得天色也变得昏暗,

解放军军官看他对望远镜好奇,便递给他,

他放在眼前向对面望去:“只见尘土飞扬,

双方好像在拼刺刀,看不清是哪方的,

只看见一个人被刀刺中,血一下子喷了出来,

那么高,仿佛就落在眼前,我吓得赶紧还了回去!”

 

    营盘岭这边,前面的解放军

突击队战士踩响地雷,地雷引爆飞机炸弹,

爆炸威力十分巨大,前面解放军被炸,

“人被炸成末末儿了!”

康明德说到这些的时候,嘴唇微微发抖,

语气低缓,“整整一个排,攻上去后,全部阵亡!

后面跟进的,也牺牲了不少!”

 

    对兰州的第一次进攻失利了。

康明德后来结合亲历翻看史料,

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解放军轻敌所致。

 

    1949年7月扶郿战役后,马步芳(“青马”)

与马鸿逵(“宁马”)在静宁召开军事会议,

制定了“平凉会战计划”,

准备依托六盘山,

在平凉地区与我第一野战军决战。

但“二马”为保存实力,互存异心。

 

马鸿逵不愿当马步芳的“马前卒”,

率先退兵宁夏;而马步芳亦觉自己部署过于前出,

侧翼暴露,即经静宁、华家岭向兰州节节撤退。

在这个背景之下,解放军一路凯歌,

到达兰州前沿阵地前,

基本上没有遇到阻拦之敌。并由此产生了轻敌思想。

解放军撑杆越壕。[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而事实上,马步芳对兰州决战极为重视,

让其子马继援亲自坐镇指挥。

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弹药,补充了兵力,

将其主力几乎全部布防在兰州。

康明德说,第一次进攻失利后,

国民党守军自认取得了胜利,

马继援还到各阵地慰问守军。

“手里拿着银元,亲自给碉堡里的守军一一发放。”

 

    他的这一分析得到史料印证:

 当晚10时,彭德怀、张宗逊向中央军委报告:

“本日试攻兰州外围,十九兵团5个团,

二兵团约4个团,结果未攻下一个阵地,

守敌顽强,工事很坚固。

”22日起,第一野战军各部

认真学习野战军司令部《关于进攻兰州的战术指示》,

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动员,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克服轻敌思想。

 

    浴血攻坚 解放军侦察我带路

 

    22日开始,解放军各部开始

做细致严密的侦察等战前准备工作。

 

    皋兰山南坡,没有官道,

大大小小的山路纵横交织,容易迷路。

康明德承担起了为解放军带路的重任。

从直沟门到三营子上庄,5里多长的路,

他将一队解放军带上去,解放军先挖一坑,

让他藏身,同时还派两名士兵保护。

之后,解放军便开始秘密挖坑道。

换班时,他再把这队带下去,

然后带另外一队再上来继续挖。

“他们挖得很快,从唐家湾一直挖到了营盘岭顶上。

这个距离差不多也有四五华里。”

 

    经过多次侦察,解放军做了

充分的战前准备和周密部署。

8月25日拂晓,解放军向兰州外围阵地发起总攻,

数百门火炮猛烈地向敌阵地开火。

兰州城东、南、西3面几十里长的地段上硝烟弥漫、

杀声震天。

 

主攻南山主峰营盘岭

青马第二四八师阵地的是第一野战军第六军。

敌人凭借钢筋水泥碉堡拼命抵抗,

先头执行爆破任务的战士大多牺牲了,

但他们用生命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道。

在炮火的掩护下,

解放军以很快的速度杀入敌军阵地,

面对面地与敌军进行战斗。

 

    “当时战斗进行得太激烈,

子弹打完就拼刺刀、肉搏。

我们都不敢怎么看。

”康明德说,“好在有先前挖的坑道的掩护,

红旗最终顺利插到了营盘岭顶上,

一下子就把‘马家军’的军心给打乱了!”

 

    17时,南山主峰营盘岭及

三营子阵地被我第六军攻占。

而沈家岭、狗娃山的战斗比营盘岭更为激烈,

18时许,解放军占领了沈家岭的全部阵地,

到夜里22时许,才相继攻占了狗娃山的全部阵地。

在当年的战场上,康明德讲述兰州解放时刻。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马继援见外围主阵地失守,伤亡惨重,

外面援军无踪无影,决定全线秘密通过黄河铁桥,

向西宁方向撤退。察觉敌人有撤逃迹象后,

解放军主动直插西关,

向敌人撤退的唯一通道黄河铁桥发起攻击。

争先逃跑的大批敌人涌上铁桥,

一辆弹药车被击中起火,道路被堵,

桥上一片混乱,很多敌人落入黄河被溺死。

深夜1时半,解放军占领并控制了桥头阵地。

马继援余部成了瓮中之鳖。

攻入城内的部队与敌展开了激烈巷战,

占领了城内的多处据点。

8月26日12时,解放军全歼兰州残敌,解放了兰州。

 

    一张纸条 农家小伙走上革命道路

  

    占领了营盘岭,一直带着康明德的

解放军军官指着最结实的一个碉堡问他:

“小鬼,知道这是什么不?

这是他们的指挥所,美国水泥造的,炸都炸不烂!

”说完便爽朗地笑了。土木的、砖混的后来都被拆了,

只有这几座碉堡,因为它的顽固而保留了下来,

成为历史的见证。

 

    打扫完营盘岭战场,康明德拉上自家的骡子,

帮解放军往山下驮运物资。

在路上,解放军军官写给他一张纸条,

让他以后交给地方干部。

后来有人告诉他,给他纸条的人是六军军长罗元发,

但最终也无从落实。

“当时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也没敢打开看。

”后来,清扫战场的几名解放军住进康明德家里,

聊天的时候,他偶然想起了纸条,

一名同志看完后告诉他:

这说明你18日就参加了革命,

以后可以拿着这张纸条参加工作。

 

    8月30日,第一野战军举行了雄伟的入城仪式,

城内7万群众集会,热烈庆祝兰州解放。

康明德接到通知,带了山上村落的4个青年进城,

参加庆祝大会,“台下全是人,

张宗逊副司令员在台上讲话,

台下掌声和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

我当时也很激动,

到现在还记得他讲的一段话:

‘摧毁伪保甲,建立乡政权,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兰州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

康明德的人生之路也同所有兰州人一样,

发生了根本转折。

9月3日,地方干部到任,

康明德把纸条交给了

“老九区”(辖皋兰山、阿干镇一带)

宣传科科长魏群。

康明德被委任为乡政权筹备委员会财粮委员会委员,

负责为解放军拉运粮草物资。

乡政府正式成立后,他被推举为副乡长兼文书。

 

    后来,魏群送他一本《为人民服务》。

康明德说他越看越懂得,越看越明白,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为人民,

为党的事业辛勤工作了一生,

直到1992年从城关区林业局

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离休,直到现在。

 

保衡阳:1.7万中国军人与10多万日军血战48天

 

    走进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公园,登上岳屏峰顶,

只见一块高大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

上面赫然刻着“中国抗战纪念城”七个大字;

纪念牌周围,整齐地摆放着一些写满

“抗战英雄永垂不朽”的花圈,

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60多年前那悲壮而惨烈的一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古城衡阳因它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

成为中国抗日战场的大后方,为世人瞩目。 [详细]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出一门好生意:色魔到府玩油漆

时间:2010-04-07 11: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注:《怪出一门好生意》一书从宠物、亲子、美学、手感、娱乐等未来趋势面向切入,深度走访五十位另类新创事业的平民英雄,以最生活化的故事手法,结合身历其境的丰富影像,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创新发想、达人精神、曾经失败的启示,以及一路走来面对逆境的勇气。以下节选几个有趣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艺术油漆达人林督的色魔之路

  这个自称色魔的女人,比许多老男人更“好色”。

  她运用在墙上的颜色数量,远远超过一般大众、资深油漆师傅,甚至室内设计师的想像。

  她放弃记者、保险业务员生涯,决定回国创业刷油漆,跌破一堆人的眼镜。

  但她却踏着众人的眼镜碎片,坚定而勇敢的大步向前走。

 



  猜猜看这五彩缤纷的空间是什么店?答案是假发店。林督的巧手把“得意假发”变时尚了,让年轻潮男型女“看过来”。

  会计学教科书 没有说的秘密成本

 

 


  关于林督

 

  文化大学大传系肄业、美国南缅因大学艺术系毕业,加拿大BCIT 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油漆与装潢科结业。曾在“明报”担任艺文版记者和保险业务员,现在是“色魔漆坊”主人。着有《创意涂漆技法全书》。

  “妳这门生意的成本才几块钱,真是一本万利啊!”

  曾有媒体记者来采访,如此兴奋地说,然后就在报导中写:“五十万创业资本,开创新蓝海。”

  面对这样的好意和厚爱,我只能报以苦笑。因为我用的都是国外才有的专门油漆涂料,价格都不便宜,而且我的创业成本并不只是那表面的金钱数字,只是说出来,可能银行和商学院的教授都不会理我。

  感谢大学时代开始接触电影、写影评的经验,让我锻炼出对颜色的敏锐和品味。

  感谢上一段异国婚姻,我永远记得身为哥伦比亚教授的公公,竟会躺在车底下修车、也会盖浴室的画面,那些帮忙打扫、粉刷、做家饰车缝的日子,让我这个从小在台北都市长大的娇娇女,知道“动手作”其实并不卑微,还充满乐趣和惊喜。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日后应该不会顶着大学学历,即使搞得全身脏兮兮,仍然快快乐乐早起去学刷油漆。

  离婚后我自己带孩子,迫于生计必须去当保险业务员,这段生涯让我学会如何倾听和沟通,要不然我可能会是个难搞的艺术家。

  在BCIT学习刷油漆的快乐时光,我不但学会开怪手和云梯,更发现漆作原然是如此丰富浩瀚的艺术,我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以上种种,再加上我的青春,请问这门生意的成本该如何计算?

  找一个会付你薪水 的超级业务员

 
  说真的,每当别人问我创业时要如何行销这门新事业,我都很想回答:“我哪有作什么行销?”当时因为父母年迈,我决定放弃在温哥华的工作,回到台湾从零开始,我和许多朋友同学早已失去联络,一点人脉都没有,真可说是举步维艰。

  还好有远在温哥华的好友Yvonne,帮我跟于美人牵线,带她参观“样品屋”,让我得到于美人的赏识,在她的大力帮忙之下,我出书、上节目,也为她的节目设计布景,因而打开知名度。

  Yvonne曾是我的客户,自从我到她家粉刷油漆,让他们全家惊叹不已之后,她就成为我在当地的免费业务代表,总是自豪地把她家房子拿来当样品屋,热心带着当地协会、友人参访,我在温哥华的许多生意都是这么来的,让我感恩在心。

  在温哥华开业时,贵妇好友Yvonne因为迷上漆作,而成为我的助手,我们对作品有个坚持:只要有一点点瑕疵,即使委托的业主看不出来,我们也会主动要求重作,也许是对专业的这份坚持,创造了好口碑,让更多客人乐于做我们的业务员。

  向异形学习 如何攻占地球

  “异形电影中的外星人攻占地球的方法,就是设法把地球人统统都变成他的同类。”他语出惊人,话锋一转说道:“林老师,您现在用的正是‘异形策略’啊!”

  万万没想到,那天来访的《怪出一门好生意》总编辑杰夫,竟一语点破我进行中的计划,令我噗嗤一声笑出来。

  在温哥华,打开电视就会看到“家政女王”Debbie Travis,在节目教大家如何应用这门技法来妆点居家。走进书店很容易就找到相关书籍杂志。走进量贩店更令人眼花撩乱,五颜六色的专业涂料和工具就在眼前。于是“仿饰漆”(faux finish)在当地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词。

  可是在台湾,这对多数人而言真像个外星语言,刚开始就算我说破嘴,也是换来对方的茫然表情。我透过出书和建置网站来行销这门家饰艺术,开始得到媒体邀访机会,让更多人认识仿饰漆作之美,也开始有民宿、豪宅和商业空间等合作邀请。

  可是单打独斗难成大事,在加拿大,我很容易找到有同样专业技术的同学来帮忙,但在台湾的工作室,只有我和现在的老公。我决定开班授课,自己培养未来的种子部队。学生们有油漆师傅、室内设计师,还有想效法外国杂志的风格、却被油漆工泼冷水的屋主,以及热爱学习各种手工、来陶冶性情的女生。

  我知道这条产业的拓荒之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当我在充满笑声的教室里,看到学员们陶醉其中、欲罢不能的表情,仿佛也看到了希望的阳光。

 

 

  (联合新闻网/文、图节录自笛藤出版《怪出一门好生意》 )

 

  延伸阅读:

 

  怪出一门好生意/made in 台湾的创意行业

 

  书名:怪出一门好生意

 

  作者:飞行猫创意社/编著、李威龙/总编辑、吴毅平/摄影

 

  出版社:笛藤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16

  内容介绍:

 

  “你家狗狗,今天去安亲学才艺,还是去吃点心?” 

  “不,今天他有点不舒服,去医生那里做针炙……”说话的二位狗主人并没有疯,而且很感谢世上竟有更疯狂的人,发梦创造宠物宅急便、健康手工皂、指甲彩绘、狗狗自助洗等等便利又欢乐的服务。

  “请给我一盘柳丁,还要一个棉被和枕头。”

  “好的,您要不要先冲个澡,我们这里有热水哦!”对话的地点,竟然是在某家全年不打烊的“图书馆”?!

  “我要为在天堂的女友,订作一款最美的宝石项链,还有时尚手机……”

  “先来吃一块巧克力,喝口咖啡慢慢说。”这家居家设计公司和IKEA只差一个字,一次次用纸材创造奇迹,为亡者圆梦,也抚慰生者。

  还有还有,请“色魔”到府玩油漆、让阿嬷也疯狂的大头贴、好奇妙的包租公、玻璃破了也能补、为什么充满怨念的人有福了、保险套变身生日礼物、部落格作家女王原来有分身术……怪怪,这些“made in 台湾”的创意好生猛,在创业与创新的路上,他们曾经被旁人当做疯子、用怪点子以小搏大,最后竟把苦闷、悲伤、废材和无聊问题,统统变成商机!

  创业需要创意,创意需要对周遭生活的细腻观察,加上打不倒的热血和勇气,谁说今日的另类,不会是明日的主流?

  本书从宠物、亲子、美学、手感、娱乐等未来趋势面向切入,深度走访五十位另类新创事业的平民英雄,以最生活化的故事手法,结合身历其境的丰富影像,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创新发想、达人精神、曾经失败的启示,以及一路走来面对逆境的勇气。

  如果《A到A+》和大前研一,对你而言太深奥,看得雾刹刹,不妨来轻松看故事,领略卓越创新的学问。

 

 

 (联合新闻网/文、图节录自笛藤出版《怪出一门好生意》)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搖身變導演 張俊以成“名”內幕

 

 

  1968年,張俊以出生在鬆遼平原的小鎮子鄭家屯。素有“詞壇怪才”的封號,最常面對公眾的身份是詞作家、詩人、晚會策劃人。

??去年底,素有“詞壇怪才”之稱的張俊以,因涉嫌巨額詐騙,被北京市公安機關拘留,目前案情處於隔離審查階段。與張俊以父親張榮久同在吉林省雙遼市委工作過的作家竇應泰和張榮久工作介紹人楊玉琦共同撰寫的《大鱷張俊以》,即將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本報獲得授權獨家披露張俊以出道直至涉嫌詐騙被拘留的內幕。
??
??有人說張俊以是靠和李谷一的一張合影成名的,可是李谷一否認她認識張。事實上張早在1985年就在遼源人面前正式亮了一次相,那應該感謝著名的小品演員趙本山。

??1985年的秋天,趙本山和黃小娟所在的遼寧省鐵嶺曲藝團到遼源進行為期五天的演出。此前,1984年,張俊以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報見習記者,利用一次出差機會在長春“闖關”見到了趙本山。趙本山並沒有因為張的大膽闖入而感到唐突,特別是張對東北二人轉的知識與他朗朗上口的詩歌,更讓趙本山大感意外。當時趙和張合了影並題字。

??一年后,張迫切希望再見趙本山。好不容易張才弄到一張最后一排坐席上的票子。

??趙本山:俊以是我遼源小朋友

??趙本山和黃小娟演的小品《相親》,張在台下看得如醉如痴,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出人意外的高潮戲,出現在小品《相親》的后面。

??“諸位觀眾,我在遼源還有一位小朋友?”就在全場觀眾以經久不息的掌聲挽留趙本山再為他們演一個節目時,趙本山居然當眾說出一個人們都感到意外的名字來:張俊以?張頓時睜大了眼睛,隻見趙繼續站在臨時舞台上,舉著一雙手面對黑壓壓的人群叫他的名字:“我的這位遼源小朋友,名叫張俊以?不知道他今天晚上來了沒有?”張俊以大吃一驚,急忙把頭低了下去。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高中待業青年,他沒有勇氣當著眾人的面站出來。但是,有人認出了他:“張俊以,趙本山正在那裡叫你呢,你為什麼還呆坐在那裡不動?”

??張還是不肯站出來,這時他忽然聽到趙本山又在叫他:“張俊以到底來了沒有?如果你來了,就請站到前面來。他是個有才氣的小同學,能夠出口成詞,很了不起。如果你來了,就請上來,和大家見見面?”

??張那時正是落魄之時,這件事對張來說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張多年積聚在心底的表現欲望爆發了:他從坐席沖上台,流出了感動的淚,趙本山當眾提出和張共同演出一個節目。張俊以終於明白:趙本山給他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當眾展示才華的機會。他要把自己肚子裡多年積蓄的文才詩意來個淋漓盡致的大發揮:“日光和目光碰撞,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笑聲和笑聲碰撞,蹦起一汪歡笑的海洋。理解和理解碰撞,心胸像大海一樣寬廣,你用理解撞我,我用理解撞你,讓我們擁抱在理解的土地上……”

??剛才還喧囂的觀眾席上忽然變得格外寂靜起來。就連站在張身邊的趙本山也在認真地聽著這個年紀輕輕的臨時搭檔的即興之作。……張經過這樣一場意外的節目,在沉寂的遼源山城裡成了個小有名氣的人。

??記者搖身變導演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1996年冬天,張作為《經濟信息報》的記者,確實拓展了他活動的空間。他有個大膽的拓展計劃:既包括經商活動又包括與新聞記者毫不相關的社會性活動。

??1993年,一個意外的機會,讓他得以與中央電視台的導演老P結識。雖然他在老P執導的大型申奧晚會上沒有擔當什麼理想的角色。1994年春天,他終於利用種種關系,在大連完成了他向電視進軍的第一個大膽的夢想——組織策劃了一場《大連的春潮》晚會。這是張從詩壇跳到電視晚會舞台的一個起點。此后,張又在海南籌劃和組織了另一台大型歌舞晚會《南海之夜》。這次張請到了東北歌手那英前來助陣。

??梅地亞攀上大胡子

??1995年冬天,張得知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正在排練,連開了幾個夜車,要將自己幾年來最滿意的詩歌作品送到北京去。

??好不容易,張被一位在吉林演出走穴時結識的龍套演員帶進梅地亞。在一間很不起眼的房間前,張撞門找到導演組。在被總導演大胡子趙安否決十幾首新詩舊詩后,張絕望地說:“莫非連一首歌詞擠上去的可能都沒有了嗎?”當趙安想起有首《賀年卡》的歌詞較差時,張冒出一句“什麼歌我不能寫?”並當場發揮,把一首讓趙安苦苦愁了多日的《賀年卡》歌詞說得天花亂墜,趙安當即首肯,張俊以不敢怠慢,把這首歌詞改了不下十稿,最后在第三天夜裡寫成並獲得趙安等人的認可。也就是從這時起,張的歌詞得到了上央視春節晚會的殊榮。

??名人題詞公開發表

??1994年4月,張在天南海北組織歌舞晚會的間歇,又開始另一新領域的拓展:廣泛結交名人和名流。

??張最想求見的人,首先是隱居在北京城郊的著名女作家謝女士。見一次謝女士可非容易之事。但是,張以他的神通,經過多個回合的周旋和努力,托京城多位的詩人和朋友,最后總算如願以償。

??張的長處就在於他有一張和任何人都容易溝通的笑臉。老作家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位從東北風塵仆仆前來叩門的年輕詩人。特別是當她聽到張一字不差地背誦起她從前寫過的童謠和兒歌時,她和張擺起了龍門陣。老人那天很高興,不僅破例和張在幽靜的書屋裡談了幾個小時,而且親筆給張題了詞。此后,張俊以分別拜見了著名作家臧老、賀老、作曲家李老,並獲得題詞。

??1996年夏天,張把上述四位京城名人給他題寫的珍貴題詞,一股腦公開發表在南京出版的一本《東方明星》文藝月刊上。張的聰明不僅體現在他喜歡到處結交名人上,而且善於炒作。張后來走的成名之路,也許正是從這個時候悄悄起步的。

??張俊以從童話中長大

??張好不容易躋身到“業余導演”的行列中來,但也發現如果沒有錢,即使再有才華,也是一事無成。這樣,他下海經商了。張首先把目光瞄向吉林幾家在國內有影響的制藥廠。有一年他在為一家刊物拉贊助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多年從事藥業的廠長,而藥業是個一本萬利的發財之道。

??1998年,經過兩年多的拼搏,張在北京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堅固的經商基地——他花費巨資在安苑北裡25號吉林大廈,租下了整整一個樓層的數十間房子,正式在京打出了鄭泰藥業集團公司的牌子,成了這家注冊資金驚人的大公司的老總。他隨時調動和指揮著這家代理東北幾家大型藥廠經銷任務的公司。

??胡勁華整理自《大鱷張俊以》人民日報出版社即將出版

(責任編輯:張愛敬)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觀點

香港記者在四川被栽贓

作者: 
林保華
2009年8月27日
第44期
針對中共近期接連打壓包括維權律師許志永、「六四天網」黃琦和四川作家譚作人等人,香港支聯會從8月16日至10月3日,發起「慰問在囚異見和維權人士」簽明信片活動。
攝影: 
孫青天

為了迎接號稱「偉光正」的中國共產黨建國60周年,所謂「人民大眾開心之日,反革命分子難受之時」,中共遂大肆鎮壓中國的異議人士。8月上中旬10日之內,將3位與揭露四川大地震中豆腐渣工程問題有關的維權人士、學者、作家,分別押上法庭審訊;也難得創造出3種不同的罪名,以免有「一刀切」與「公式化」之譏。

共產黨黨慶是人民災難

「六四天網」創辦人黃琦在8月5日被控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罪,南京師範大學前副教授郭泉8月7日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作家譚作人8月12日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其中黃琦在去年支援四川地震災區,並且調查豆腐渣工程時在6月就失蹤,以後才證實被中國公安部門逮捕,但是一年來沒有起訴,也不放人,完全違背中國本來只是形式的司法制度。而譚作人案又因為對中共處理「六四」手法不滿、與89年學運領袖王丹聯絡而被起訴,律師申請王丹回國作證而成為熱門新聞。

四川災區的豆腐渣工程是有目共睹的事情,現在有關部門悍然將揭發弊案的維權人士用不同罪名起訴,甚至上綱到「顛覆」的罪名,自然引起境外媒體的關注。如果連弊案都不可揭發,那麼在四川發生地震後,香港市民與特區政府所捐助的幾十億港幣的款項不是一樣可以被貪官污吏所吞沒嗎?而四川官員敢於如此囂張,如果沒有北京高層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這些錢是香港市民的血汗錢,因此香港市民與香港媒體對這場官司格外關注是非常必然的事情。

中國的維權,也關係到香港。有15歲的中學女生陸洋意在去年與今年寫了兩封信給總理溫家寶,投訴她媽媽在中國做生意被公安迫害的情由。但是平時假裝親民的溫家寶就是沒有公布香港學生的信件,而這次她北上時求見溫家寶,居然被當局逮捕。這事件當然也激發香港市民對中國維權事件的進一步關注,這不但維中國人民之權,也是維香港市民之權。

非法逮捕維權者、證人與記者

8月12日,譚作人一案開審,自願為譚作人作證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遭公安毆打及禁錮,而到成都採訪的香港now新聞台記者黃嘉瑜及攝影師,清早在酒店出發時,則突然被公安以懷疑房間有毒品為由,阻止他們外出,並搜查房間,部分公安還沒有出示證件。事件擾攘逾6個小時,使記者錯過了採訪譚案的機會。顯然,他們藉搜查來阻止採訪,再笨的人也看得出。

然而用藏毒罪名來搜查,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因為藏毒在香港、在全世界,都是很嚴重的罪名,即使「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名譽也已經受到很大損害,可見這種栽贓(香港叫做「砌生豬肉」)手段的惡劣。也難怪事件發生後,整個香港都非常憤怒。連以前一貫幫共產黨塗脂抹粉的「愛國人士」也不敢愛國了。因此黨的喉舌親自出馬,指責香港記者「以身試法,怪誰『粗暴』?」這根本是顛倒因果,請問試甚麼法?難道以藏毒來試法?這不是血口噴人嗎?

原來取態比較溫和的《明報》,也發表社評說:「成都公安人員藉故搜查、阻撓香港記者採訪的事件,......事態性質極其嚴重。香港新聞團體不應只是表達關注、譴責便了事,特別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簡稱NEA)應該聯同其他新聞團體(例如記者協會),約見中聯辦和港澳辦相關官員,反映前線記者的擔憂疑慮,最大程度爭取在前線拼搏記者的採訪權和保障其人身安全。」而立法會議員、民主黨副主席,曾經擔任香港記協主席的劉慧卿也寫信給中聯辦,對事件進行強烈譴責,並「促請內地當局徹查這種醜聞,公開調查結果,嚴懲違法者,還記者一個公道。」

以往香港記者有「犯法」紀錄,例如1992年10月,《快報》記者梁慧朥採訪中共十四大會議,因事先取得江澤民的報告,被指竊取國家機密,一度被捕(洩密的新華社記者吳士深被判無期徒刑!);1993年9月,《明報》記者席揚因為一則金融事務的報導,被指竊取、刺探國家機密,身陷囹圄3年才獲釋。難道現在又因為建國60周年要對香港媒體開殺戒?

藏毒、吸毒新聞泛濫香港

中國公安的行為實在太惡劣,但是為何會想出「藏毒」的罪名,是否與香港最近泛濫的「毒新聞」有關而導致中國公安認為香港遍地是毒?

7月上旬,深圳公安在福田區展開大規模打擊濫藥行動,在兩處港人熱門活動地點拘捕400多名涉嫌索K(一種軟性毒品名稱)男女,其中119人是香港人,事後全部被鎖進拘留所進行5天治安拘留。香港人的家人要接他們出來時,發覺被捕內地人陸續獲釋,香港犯人卻不見蹤影,經追問後拘留所負責人才對他們說,是應香港特首要求對香港人額外加監10日。這種假手中國公安來懲罰香港人的做法也是非常惡劣。

事後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的學校裡廣泛「掃毒」,也引發許多爭議。由於推行校園驗毒試行計畫,因為不需未成年學生簽署同意書,被認為會侵犯學生隱私。港府發言人卻表示,現時的驗毒計畫完全與法例相符。這種做法無疑對外宣示,校園裡已經是毒品泛濫了。可能因為如此,使中國公安振振有詞藉藏毒罪名來對付香港的記者了。因此特區政府不可胡來而成為共產黨壓香港人的藉口。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作家發起“21天不抱怨”活動~怪事怪人

http://news.sina.com   2009年05月22日 12:32   北京新浪網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的壓力巨大,但一本名為《不抱怨的世界》的圖書近日卻被很多人認為具有減壓作用,且在暢銷書市場上引發了一輪心靈勵志類圖書熱。衆多明星也加入到了由該圖書作者發起的“21天不抱怨”活動中來。內地最受推崇的兩位商界領袖馮侖和唐駿同時對該書進行了特別的推薦,他們認為在大環境不景氣的2009年,全球經濟將經歷更大的轉折,在金融恐慌、就業壓力、降薪裁員等陰影籠罩下,《不抱怨的世界》所推行的“不抱怨”信念,能給讀者帶來最難得的激勵和溫暖。

 

  記者了解到,《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美國作家威爾·鮑溫正在全球發起一項名為“21天不抱怨”的活動,現在已經有80個國家、600萬人參與這項活動。活動方法很簡單,當參與者發現自己抱怨時,就將一隻隨《不抱怨的世界》附送的手環戴到手上,持續21天為止。按照作者鮑溫的説法,當人們抱怨時,所想到的都是負面、灰暗的東西,目的無非是獲得周圍人的同情、獲得心理滿足或者推卸責任,實際上是在召喚我們不想要的東西;而如果我們不抱怨,從正面來看待事物,那麼事情就會向健康、有利的方向轉化。

  衆多明星也加入到這一項活動中來,日前,袁泉、張靚穎、馬伊琍擔當了不抱怨快樂大使,戴上“不抱怨”手環。張靚穎更是讓歌迷幫助監督她挑戰“21天不抱怨”。作家張德芬説: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這項“不抱怨”運動,來得恰是時候,它簡單不費時,易操作,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同時張德芬強調,不抱怨並不是認命,不反抗,面對不公完全接受,也不是説不需要發泄,在酒吧唱歌,陶醉憂傷,這些都不算是抱怨的行為。她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看看這本書,正確理會威爾·鮑溫所提倡的“不抱怨”精神。

  通訊員 歡瑩 快報記者 李谷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病來襲,模特兒立志成輪椅作家

90年12月24日 中時晚報
【記者:修淑芬/台北報導】

圖片來源:余秀芷  三年多前一場怪病,短短幾天之內,雙腿癱瘓;如同一覺醒來,驚覺下半身怎麼「空了」!這樣的打擊,正值花樣年華、模特兒生涯才剛踏起步的余秀芷不向命運低頭,發願做一名「另類的輪椅作家」,並發行「袖子電子報」,擁有上萬名訂戶,下月初第一本著作《還有20%堅強的理由》將出版。
  今年廿八歲的余秀芷,形容自己是個怪胎,沒病倒前曾經是才華洋溢的摩登女郎。但任誰也沒想到,一個健健康康的年輕女孩,一夕之間,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發病前幾天,除了感覺腰部酸痛外,沒有任何徵兆,原以為只是單純的運動傷害,到了醫院被實習醫師折騰一下午,等到合格醫師出現卻被誤診是坐骨神經痛,直到病情突然惡化,雙腿早已失去知覺,一切竟難以挽回。
圖片來源:余秀芷  在醫院躺了將近一年,連醫生都查不出病因,目前「暫時」診斷是脊髓發炎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神經呈休克狀態。余秀芷說,她就好像被紡錘針刺昏的睡美人一樣,被巫婆忌妒美貌下了詛咒,愛女心切的國王下令將全國紡錘針收起來,而她呢,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躺在醫院期間,曾經被名醫當著一群實習醫生面前,無情地宣判「百分之八十沒有站起來的機會」,這句話深深傷害了每個人。她發誓拭去淚水,自己去尋找剩下的那個「百分之二十的可能性」。
  余秀芷有感而發指出,以目前的情況,樂觀才是最好的藥。為了擺脫殘障者身分,證明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她努力復健,現在雙腿已經可以稍微移動。
圖片來源:余秀芷  昂首重新出發,兩年前開始嘗試投生活雜記的稿件到報紙副刊,去年並開始發行「袖子電子報」,記錄一連串的意外人生,協助其他殘障人士走出陰影,一位遭遇雷同的網友更因為電子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另有一位年輕自行創業的飾品設計師,透過電子報閱讀她奇特人生,深受感動,下月新書出版的時候,將同步發行以她的美麗故事為題的銀飾品。余秀芷說,生病之後,她每天都要用溫度計來記錄體溫確定是否受感染,這兩款鑲了白鑽的項鍊及戒指,就是設計成溫度計的形式。

資料來源:中時晚報   

kmist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